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有关指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振兴座谈会议精神,临沂市市委研究决定,于10月27日至28日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议,市委副书记、兰陵县委书记任刚同志和市政府副市长郑连胜同志分别带队观摩现场,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沂南县观摩点,共同领略沂南县乡村振兴新风采。1、沂南县中地牧业项目
中地牧业项目由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港交所上市企业中地乳业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布局4座万头生态牧场、10万吨乳品加工厂、50万吨饲料加工厂和集团总部7大板块。该项目是中地集团战略转移重大投资项目,总部及主要业务转入沂南,企业实现由原奶供应向乳制品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升级。目前,已完成投资6亿元,第一生态牧场建成投入运营、在栏奶牛7000头,第二牧场完成土地流转和清表,饲料加工厂开工建设,乳品加工厂已落地沂南食品产业园并全面开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6亿元,带动种植、务工、农机合作社22家,“粮改饲”产业结构调整1.7万亩。
中地生态牧场秉持黄金奶源地定位,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进口优质种牛,采用农牧结合良性循环、牛床挤奶厅一体化、散栏式饲养等最新技术,引进法国TMR搅拌车、瑞典重型挤奶转盘等先进生产设备,建设空气流通畅通、全自动卷帘半开放牛舍23万平方米,运用美国DC305牧场管理系统,建立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品控体系,保障环境生态友好、奶牛舒适自然、乳品安全健康,致力创建科技型生态牧场,打造高品质健康乳品。
坚持清洁生产、粪污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国内最好的环境全覆盖监测系统。创新青贮饲料平台式发酵,饲料发酵充分、不返潮、零渗透。引进美国US-farm和欧洲先进粪污处理设备,建设粪污闭环集中收集管网和10万㎡的全封闭氧化塘,采用水清与机械清、干湿两次筛分粪污清理处置工艺,干物质分离率达到80%以上。分离干物质发酵后直接用于成母牛卧床垫料和有机肥,分离出液体循环使用冲洗牛舍或发酵后灌溉青贮玉米,实现100%资源化利用。
集团致力于打造营养健康食品领先企业,奶牛饲料高效利用及精准饲养技术创建与应用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目前存栏优质荷斯坦育成牛近8万头,年产高品质生鲜乳30多万吨,全国第八。
2、山东汉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拥有5条制造工艺国内领先的宠物食品生产线和1万平方米的战略储备库,年可生产宠物食品8万吨。主导产品有宠物干粮、宠物罐头、宠物火腿肠、宠物冻干等,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5%。公司依托沂南当地丰富的原料优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配套经济产业链,拥有肉鸡、肉鸭养殖基地,土豆种植基地、奶山羊养殖基地共计500多亩,自建油脂及肉粉车间、鲜肉车间、天然风味剂—肝粉厂、大型名犬功效测试基地等,为技术研发提供了经营基础和条件,为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公司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100%技术优化升级。目前年产5万吨宠物食品项目二期生产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产品由单一型宠物食品向包含宠物钙片、宠保健品、羊奶、姜茶、冻干休闲食品等多种特色农产品产业领域发展。进一步发挥公司电子商务、众创空间、产品深加工、ERP管理系统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的先进经验,不断促进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发展,打造农业产品“共享工厂”,力争2025年总产值达到20亿,实现战略上市目标,成为国内著名的宠物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3、常山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常山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涉及马牧池乡、依汶镇6个社区、11个村,面积40.2平方公里,总人口5266户15406人,党员638名,2019年9月被列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片区围绕“五大振兴”和“六个好”目标,把“党旗红、堡垒坚”作为鲜明导向,坚持党建统领、群众主体、统筹推进、连片提升,累计整合各类资金7.23亿元,实施了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等六大工程。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提升基层组织力。创新开展“五星达标、六好争创”活动,用力抓好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党员发展等11项重点工作,基层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红色代办服务,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新红嫂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民选“胡同长”365名,实现网格化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注重规划布局,推动产业振兴。坚持资源共享、连片提升、抱团发展,规划了五大功能区,积极培育红色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打破村庄界限,以路为轴、沿路布局产业项目,累计流转土地4000余亩,发展了装配建材、景观苗木、优质林果等项目23个,建立健全了“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7700余万元,新建、提升道路17条、32公里,打通红色旅游核心区的内部环线。投资1100余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引水上山、打井筑坝等工程,片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升。
四是实施综合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打擂台、扛红旗”活动,深入推进“美在农家”示范创建和乡驻地提升工程,片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风文明。深入弘扬沂蒙精神和传承红嫂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在农家”评选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下乡、志愿服务、群众性文体活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