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0多年的发展,番禺已形成集原料销售、生产工具制造销售、技术培训、设计研发、生产、半成品和成品销售、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会展服务、珠宝文化鉴赏、旅游等为一体的完整珠宝首饰产业链,稳坐中国珠宝首饰业界头把交椅,也在世界珠宝首饰发展图谱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春风吹来番禺珠宝发展机遇
新中国成立前30年,国内没有珠宝市场,贵金属受到国家严控,实行分配统销,严格管控黄金价格。1978年,中国升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也让国内黄金政策格局开始松动。1980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广东被允许开展金银珠宝“来料加工”业务,广东有了进军珠宝界的“入场券”。
此时,有着全球资源的香港珠宝厂商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广东。与香港仅一江之隔的番禺,由于地缘相近、语言相通,再加上厂房、劳动力费用低廉等优势,成为了香港珠宝企业转移的第一站,也催生了番禺珠宝产业。
“当时香港人工贵、厂房租金贵,大大制约了香港珠宝业的发展。所以广东大门一开,他们就瞄准了番禺这块宝地。毕竟从香港乘船在莲花山码头下,相对其他地方来讲,交通还是便利了不少。”番禺区珠宝产业发展联合会执行会长吴威说。
番禺第一家珠宝合资企业开厂(图源:《亚洲珠宝》杂志)
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港商纷纷在香港接单,然后到番禺加工,番禺珠宝首饰市场逐渐兴旺。1986年,由香港富隆珠宝和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广东控股公司合资建立的番禺第一家合资珠宝首饰厂正式成立,承接富隆在香港接的境外单,专做来料加工。
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大,为扩大效能,加工方将珠宝的传统手工业制作流程分解为不同工序,转变为现代分段式流水线作业,这极大提高了镶嵌效率,也方便了工厂管理。
此后10来年间,近千家“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周大福、周生生、六福、谢瑞麟等品牌,均在番禺设厂进行来料加工生产。
90年代番禺珠宝加工工作台
这里的“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则指珠三角地区。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主要扮演“店”的角色;珠三角则利用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香港到番禺设立珠宝加工厂的李文俊,其企业就是通过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刚起步的时候,是找香港的设计师和技术员进行产品设计和检查,后面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设计,也培养出自己‘QC’团队。我们企业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从百人发展到上千人。”如今,李文俊的三盈(广州)首饰有限公司虽然依然以出口为主,但不再只是来料加工,而是有了自己的品牌,形成设计、出样、打磨、镶嵌、成品全链条。”
随着产业发展与港澳商入驻的带动,比利时、以色列、美国、德国、印度等国际珠宝商也开始在番禺投资设厂或设立挂靠车间,番禺珠宝首饰行业的产品种类得到进一步丰富,并开始呈现集原材料贸易、首饰加工、车间设备提供、贵金属回收、首饰包装等全链条一体化配套服务的产业循环。
从代工区到产业链番禺珠宝向品牌迈进
2020年春季,一款六芒星项链成为爆款,在多个社交平台风靡一时,让这家扎根在番禺40年的珠宝品牌——柏丽德(APM)走进广大消费者的视野。
APM在1982年始创于摩纳哥,是一家从事集设计、研发、生产、批发零售,并拥有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跨国企业。目前,集团总部注册在香港,运营总部设立在番禺。
APM爆款产品——六芒星项链
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时尚品牌之一的柏丽德,便是从一家小小的来料加工厂“逆袭”而来。番禺珠宝产业培育标杆品牌的典范,也是番禺珠宝加工厂转型升级的其中一个缩影。
Z世代来临番禺珠宝整装再启航
一条完整、成熟产业链的存在与发展,从来都是经受得住时代的更迭和风雨的磨砺。进入21世纪初,人口红利散失,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知识产权逐渐规范,不确定的宏观经济以及更加复杂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变化,大数据、5G等新趋势冲击……以上种种因素,让番禺珠宝出现了下滑趋势。
“虽然番禺珠宝的出口数据依然看好,但下滑现象像是压在我们胸口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谋求珠宝整体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转为‘创造’成为拯救岌岌可危的番禺珠宝加工业的‘钥匙’。”吴威说。”
然而,从中低端的密集型加工产业,转型为中高端的科技创新型产业,实现产业重构、逆势破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近年来,番禺先后推动广州钻石交易中心、广东省珠宝玉石交易中心落户,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珠宝产业联盟,出台《番禺促进珠宝首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管理办法》,设立珠宝产业扶持奖励资金,从产业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拓展、重点项目等11方面,扶持番禺珠宝产业综合发展。
2021年珠宝首饰设计制作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参加人员专心致志进行雕刻加工
除了政策支持,吴威认为,困住番禺珠宝首饰产业发展还有一大瓶颈,在于品牌渠道和销售端。
新型珠宝品牌“素金银”,深耕设计师原创品牌的“名工工艺品”,列入淘宝头部珠宝品牌的“宝石矿工”,设计师“炫彩·12生肖”系列珠宝作品……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新生代珠宝品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孵化。
珠宝作品《七蒂瑞莲》:期望驱瘟送疫,护佑国泰民安
番禺珠宝企业参加2021年时尚产业大会
2012年,学珠宝设计出身的胡高佐来到了番禺,设立珠宝首饰来料加工厂,并同步设立自己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名工”。
“如今我们电商销售占公司总体销售额的70%,并处于增长态势。虽然珠宝首饰是个传统产业,但销售方式可以更多元化,尤其是国内整体的珠宝首饰市场和番禺的政策环境利好情况下,可以多尝试不同的赛道。”
番禺国际珠宝节直播带货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番禺珠宝进出口年平均450亿元。其中,2021年为465.8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区进出口总值37%。
国家级珠宝首饰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在番禺动工
李文俊是番禺早期珠宝人,也是番禺区珠宝产业发展联合会会长。他认为,虽然“链长制”只是刚刚启动,但未来可期。
李文俊企业自主设计研发的珠宝首饰产品
四十正青春。番禺珠宝跟随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取得飞速发展,从“番禺制造”开始走向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而随着Z世代来临,番禺珠宝站在转型发展的历史拐点上,正向着“世界珠宝,番禺创造,番禺销售”迈进,努力做到“番禺珠宝,世界最好”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