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这个崭新的概念,源于思路上的突破创新。零碳产业园位于龙海南太武山下,这里坐拥亚洲第二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和福建第二个LNG接收站,通过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综合能源连绵不断供给。
思路一转天地宽。从单一维度看,这一冷一热两个项目,关联不大。用穿透思维看,能量转换之间,每一块煤,每一方气,都孕育着新的动能和希望。
出路在创新,敢于“无中生有”,勇于“意”想天开,从单能源到双能源,从双碳到零碳,既符合国家“双碳”政策,又契合龙海发展实际,一座“新概念”产业园终与世人见面。
零碳产业园整体布局图
唱响冰与火之歌
在龙海,冰与火一直相伴相生着。海边,6万柱玄武岩如兵马俑般排列,这是来自远古“火”山的遗存;雄踞东南海疆的南太武,地貌瑰奇,这是史前“冰”川的烙印。
冰与火之歌,从2400多万年前传唱到现在。
这里有亚洲第二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每小时产生蒸汽14000吨,可为企业提供电和热,这是现代工业的“火”;
这里有福建第二个LNG接收站,每年可产生近14亿度电的余冷,可为企业输送供冷和气,这是现代能源的“冰”。
而这两者相距,仅仅只有4000米。一条“辅助线”就能串联。
作为全国仅有同时具备“冷”和“热”能源的产业园,龙海围绕两大核心能源,依托漳州LNG接收站和华阳电厂,规划建设24000亩的零碳产业园,全力打造全国冷热气电联供示范基地、冷能特色产业集聚区、绿色低碳智慧园区,构建“一廊一核四区”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一廊”即G228线串联沿线热点,打造园区的综合运输走廊;
“一核”即园区综合服务核心区;
“四区”即冷能梯次利用区、合成生物生产区、天然气多元利用区、冷链物流及码头配套区。
新能源产业
是龙海多年辛勤培育
正在快速成长的
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在今天
在长三角的龙头
龙海向全球、向所有宾客
发出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诚挚邀约
加速新与旧之变
一起赢,向未来。龙海,从来都是兴业创业的热土。
沿着G228线怡人秋色,一路向南、踏浪前行,七台发电机组、三根硕大烟囱,气势恢宏矗立在隆教海湾,这里是有着“海峡明珠”美誉的华阳电厂,它的所在地曾是一片荒山野滩。
华阳电厂鸟瞰图
据《两岸同胞携手构筑璀璨的海峡明珠——龙海人民与台塑同仁共建后石电厂纪实》一册记载,“一期六台机组工程及贮灰场等配套用地由当地政府无偿提供,溪尾水库作为电厂前期供水和备用水源,能减免的税费均予优惠,同时组织一支得力的协调队伍为电厂建设服务,用高效一流的服务,全力支持电厂大干快上。”
1个晚上完成18公里公路大树的移除任务,20天拓宽这段公路,3个月完成这个当时全国最大独资项目、最大火力发电厂的全部手续,“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均为国内罕见”。
《闽山闽水物华新》一书记载,1999年夏季,在华阳电厂即将投产的最紧要关头,时任福建代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赶赴厂区视察,参观中控室和发电机组,并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企业投资建设和并网发电等棘手问题。
在总书记的直接关心下,华阳电厂如期顺利并网发电。
24年来,华阳电厂纳税和利润总额实现双百亿。
习近平总书记给龙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也给予了龙江儿女踔厉奋发的信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敢。
上个月,一场“循迹笃行·高质发展”的主题教育现场会开到了华阳电厂,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聆听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感悟新时代的思想伟力,龙海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战略主动,突破一区拘囿,破除思维定式,科学谋划、准确判断,以“重构经济地理、重组创新版图、重建能源结构、重塑生活方式”的胆识,全力打造零碳产业园的“龙海方案”。
围绕能源综合利用,零碳产业园将对华阳电厂420万千瓦的七台超临界燃煤机组升级改造,推动热电联产、天然气压差发电和LNG冷能开发,实现多能联产联供,构建高效循环利用能源新模式,为整个园区乃至更大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综合能源。
冷热能源综合利用模式
摒弃旧观念、老套路
改造旧产能、老办法
探索新路径、新动力
从传统生产力转入新质生产力,率先探索冷、热、电、气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发展模式,抢滩布局新兴产业,打造落实国家“双碳”政策的典范项目,一场探索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在龙江大地探路先行。
贯通冷与热之链
中午时分,行走在海岸线上,一边是一望无垠的大海,一边是火热的建设场景,抢机遇的希望在升腾,谋发展的热潮在涌动,能源、港口、区位、交通等多重优势让人们对脚下的这片沃土有着更多期待。
漳州LNG接收站厂区图
一座城市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先天的资源禀赋,也考验着城市破局与创新的能力。
以承载大体量冷能释放转化为核心
建设高耗冷产业集聚区,重点招引冷能空分、超低温速冻、果蔬冻干、预制菜加工、冷冻烘焙及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打造3200亩的冷能梯次利用区。
以热能高效利用为核心
建设物质提取产业集中区,重点招引碳捕集制干冰、高端新蛋白、宠物食品、海洋活性物质提取等项目,打造5800亩的合成生物生产区。
探索“LNG接收站+氢能”联合发展,建设天然气利用研发试验基地,重点招引氢能综合试验中心、天然气重整制氢等项目,打造2700亩的天然气多元利用区。
依托后石港区码头群和国家中心渔港,建设区域冷链物流枢纽,重点招引水产交易中心、牛肉交易中心、多温区冻库、冷链云仓、冷链物流服务等项目,打造6600亩的冷链物流及码头配套区。
截至目前
零碳产业园规模以上企业9家
2022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3亿元
在建总投71亿元的漳州LNG接收站
总投50亿元的星联国际中心渔港
签约总投57亿元的广大零碳深冷产业园
瞄准3年、8年、12年发展目标,精准绘制招商谱系,探索依托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建链、补链、稳链、强链,培育高能级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