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区,摆了20多只回收箱”追踪
■记者王晓宏
市民:不希望爱心被“转卖”
市民张先生说,他以前会把旧衣物包好投放到回收箱内,后来有次看到一辆面包车开过来,下来两名男子,他们打开箱体后,直接把衣服扔在地上。“感觉回收人员并没有善待旧衣物,从那以后我很少往箱体内投旧衣物。”他说。
“我一直以为是慈善事业,自己不穿的衣服都扔里面了,没想到这些衣物成了一些人赚钱的工具。”网友“枫晴”说。还有些网友表示,无论线上线下,目前旧衣物回收价格都很便宜,支付宝线上回收价每公斤才0.7元。正因为便宜,大部分市民不会销售,而是直接投放到家门口的回收箱内,以支持公益事业。
除小区内摆放的回收箱,在2018年,越城区商务局积极开展“社区回收站点-区级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三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目前,全区运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73个,回收品类涵盖金属、纺织品等八大类,其中纺织品中包含旧衣物。
记者昨天来到部分回收站点走访,发现旧衣服无论好坏,均以每公斤0.4元回收。“价格便宜,居民把衣服卖到我们这里的不多,旧衣服回收上来后,到底去了哪里,我们也不清楚。”稽山街道一家回收站点工作人员说。
从业者:旧衣卖到宁波再出口
对于旧衣物的去向,昨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子直言:“我们回收来的旧衣服,的确没有用于公益事业,而是直接卖掉。”
该男子在某再生资源公司打工,该公司以“垃圾分类”名义在越城区100多个小区放置了旧衣服回收箱。“我们把箱体内的旧衣服收集后,再用大货车运到宁波一家服装分拣厂销售,对方再进行精挑细选,品相好的以外贸形式出口,品相差的再利用,比如粉碎后再加工成保暖被等。”对方透露。
“以前旧衣服回收价格很高,每吨能卖2000多元,现在价格越来越低,每吨不到400元。有些夹杂着破鞋等,价格更低,每吨仅在150元左右。”该男子说。虽然利润不高,但旧衣服回收成本更低,只需要支付人工费和运费,所以大部分从业者还都不舍得放弃这门生意。
记者调查得知,回收主体不仅在越城区摆放,附近的柯桥、上虞等区域也同步摆放,数量多、分布广,因此“收成”不会差。“去年我们回收了26车,旧衣物达500多吨,回收量总体不少。”上述男子说。不过他说自己只是打工者,每个月只拿5500元工资。
这一说法跟央视记者早些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原来,收来的旧衣物先进行分拣,成色好的衣服一般直接转售,主要是卖到分拣厂,出口到非洲及东南亚等地;品相差的则论斤卖,一般是进入小作坊打碎,再用作棉被、毛绒玩具等物品的填充料。
“绿蛙”项目负责人钱先生说,他们收来的旧衣物也会进行分拣,品相好、款式新的捐给西部地区困难群众。其他一些品相差的,会卖给滨海新区一家再生资源公司,这部分以涤纶材料的衣物为主。所得收益部分汇入“绿蛙”慈善基金,用于越城区困难群体救助或生产制作一定量的再生物品反哺困难群众;还有一部分用于日常人工工资、房租等运营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