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信资管项琨: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资管大家)
本期访谈人物:
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项琨
“风险控制是第一位。要先搞清楚客户的需求和产品的定位,策略风格一旦确定就要坚持,投资不能超出产品本身策略定位,更不能超出投资经理的能力圈。”
▍个人介绍
13年固定收益投研经验,曾带领团队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现任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分管投资研究条线。
▍第一标签
固定收益领域投资“深耕者”
▍机构简介
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是国信证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部门,也是国内最早一批规范化开展资管业务的机构,具备20年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出色的投资管理能力。国信资管坚持“立足长远,聚焦投研”的根本原则,围绕“投研、市场、产品”3大业务支柱,构建固收、混合策略、权益三大投研策略板块,设立从现金管理到权益投资、涵盖12大策略的产品体系。固收板块覆盖中短债、信用增强、“固收+”、高收益债等丰富策略,风控为先,策略稳健,为客户提供多元的投资选择,代表产品力获2022年“最佳固收产品金鼎奖”“固收资管计划君鼎奖”等多项殊荣。此外,在固收投研优势基础上,权益投资方面,截止2022年11月30日,多数权益产品成立以来的绝对收益为正;FOF特色策略得到提速发展,均在客户与代销机构中取得良好的口碑。
作为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拥有13年固收投研经验的项琨在工作中秉持稳健的投资风格,从客户需求出发,脚踏实地做好投研工作。选择国信资管对项琨来说是继续,也是新篇章,她相信资产管理归根结底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优秀的投研团队是“优秀的人”和“高效的投研体系”共同成就的。
01
——————————
风险控制是第一位,坚持产品策略定位
“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是项琨一直以来的投资原则。长期从事固收投研工作,服务机构客户,她形成并保持着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产品的投资中,项琨始终强调,要先搞清楚客户的需求和产品的定位,策略风格一旦确定就要坚持,投资不能超出产品本身策略定位,更不能超出投资经理的能力圈。
例如,今年11月以来,在债市经历剧烈调整的背景下,国信参公(参照公募基金管理)大集合安泰中短债11月1日正式改造生效后,坚守该产品策略的理念——“不以风险换收益”,凭借稳健的风格在客户间取得良好的口碑。
迄今为止,基于资产类型和风险收益特征,国信资管布局建立了12大策略产品体系,分布于固定收益、FOF策略和权益投资业务三大板块,并计划将固定收益打造成业务基石,将FOF策略作为特色业务,将权益投资作为长期目标。具体来看,固收板块又分为现金管理策略、中短债策略、信用增强策略、“固收+”策略、高收益债策略等等,构成一条丰富、完整的固收产品线;权益投资方面,国信资管在今年大幅下跌的市场环境中延续了稳健的投资风格,坚持绝对收益的投资目标,截止今年11月30日,多数权益产品成立以来的绝对收益为正。
面对回撤控制,项琨表示,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定位,不要为了过度追求收益而做出变形的操作,不要做超出产品策略定位的投资;其次,要时刻考虑当市场出现不利情形的时候,产品有没有应对的空间和还手之力;另外,投资经理不要做超出自身能力圈的事。正如《孙子兵法》里说到的“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风险控制是我们在投资长期道路上致胜的第一要务。
02
公募化转型进行时,投研销售两条腿发力
今年5月,证监会公募基金管理人新规指出,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将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也就是说,同一主体在参股一家基金公司、控股一家基金公司的基础上,其旗下符合条件的专业资管机构还可以再申请公募牌照,俗称“一参一控多牌”。去年下半年以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等头部券商都在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
国信资管今年也在公募化转型中蓄势发力,目前在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子公司成立后,将推进申请公募牌照。此外,公司目前有5只大集合“参公”改造,有3只已经完成公募化改造,还有2只已拿到批文,预计在今年底明年初都将完成公募化改造,产品策略分别是现金类、中短债、二级债基、公募FOF、权益策略。
向公募转型还涉及到产品、运营、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转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行业头部集中效应,项琨称“靠一时‘短平快’的业务模式不可能做好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扎扎实实做好投研是根本。”
“资管业务,一方面要把握投研,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场端”,资管业务的发展需要投研和销售两条腿共同发力。项琨表示,今年以来,国信资管完善了投研团队的建设,并已搭建专业的销售团队,与外部机构夯实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03
“弱现实、强预期”下,政策宽信用的意图更加明显
投资要瞄定宏观形势,项琨也对财联社谈到了对于宏观和政策的看法和预期。
11月25日,央行公告降准0.25个百分点。在项琨看来,本次央行降准幅度较为克制,同时近期多项稳增长政策出台,政策宽信用的意图更加明显。降准之后债券市场先涨后跌,资金利率会逐步向政策利率回归,伴随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债市基本面环境边际上利空。
同时,项琨也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尚未具备转向的条件。一是地产和服务业尚未有实质性修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二是地产债务风险仍较大、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有必要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从历史上看,货币政策转向一般发生在经济明显复苏之后,例如2017年、2020年二季度。
在央行宣布降准前,已经有一系列针对地产融资端的宽信用政策释出,虽然政策落地效果仍待观察,但地产债的情绪确实被明显提振。项琨认为,宽信用方面仍有储备手段,包括PSL的持续投放,央行拟发布的2000亿保交楼再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对购房者、开发商的融资支持等。临近年底,广义理财或许还会有一波赎回,债市可能仍有抛售压力。
权益市场方面,今年全年有望呈“W”走势,当前处于第二个底部夯实的阶段。同时,也能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企业中长期贷款改善、地产政策信号增强、疫苗和药物取得进展、美联储加息尾声逐渐脱敏等,且当前剩余流动性仍然充裕。国信资管权益团队认为时点有望在明年中,利好权益市场趋势上行。主线上,“国家安全”战略下的信创、“制造强国”下的高端制造和工业软件、“数字经济”下的科技互联、“老龄化”的医疗医药等,都是中长期值得重点布局的赛道。
外部压力方面,美国10月CPI数据显示通胀开始放缓,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胀在政策利率上作出超调,必然导致经济衰退风险上升。预计明年通胀的下行、开启降息的时点都将快于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