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监管部门规章可属效力性管理性规定,违反可判定合同无效

因《合同法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部分法院认为凡是部门规章作出的行政管理性质的强制性规定都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均不影响合同效力。最高院认为这种理解是“望文生义”,应予纠正。笔者结合本文援引案例和《九民纪要》予以梳理。

违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有关禁止代持保险公司股权规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直接违反《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一样的法律后果,同时还将出现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损害包括众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在内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后果。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等规定,本案天策公司、伟杰公司之间签订的《信托持股协议》应认定为无效。

1、2011年11月3日,天策公司与伟杰公司签订《信托持股协议》:天策公司将其拥有的君康人寿公司股份的实益权利,现通过信托的方式委托伟杰公司持股。(注:据最高院原判决,二者之间是否存有真实股份委托持有关系尚需进一步查实,在此,我们只讨论二者关于该协议约定内容的效力)

2、2014年10月30日,天策公司向伟杰公司发出《关于终止信托的通知》,要求伟杰公司依据2011年11月3日天策公司和伟杰公司签订的《信托持股协议》终止信托,将信托股份过户到天策公司名下,并结清天策公司与伟杰公司之间的信托报酬。

天策公司、伟杰公司之间的《信托持股协议》是否有效?

再次,从代持保险公司股权的危害后果来看,允许隐名持有保险公司股权,将使得真正的保险公司投资人游离于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之外,如此势必加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妨害保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之由于保险行业涉及众多不特定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保险公司这种潜在的经营风险在一定情况下还将危及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进而直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17)最高法民终529号

《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投资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股权。

《保险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有关保险业监督管理的规章。

《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解释(一)(1999年12月29日)

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2019年9月11日)

30.【强制性规定的识别】合同法施行后,针对一些人民法院动辄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由认定合同无效,不当扩大无效合同范围的情形,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将《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明确限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概念,指出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合同效力。随着这一概念的提出,审判实践中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有的人民法院认为凡是行政管理性质的强制性规定都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不影响合同效力。这种望文生义的认定方法,应予纠正。

合同法属私法范畴,“鼓励交易、慎用无效”也是合同纠纷审判中主流的司法精神,因此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认定合同无效,不得滥用,应当持严格标准。依据本条第五项“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认定合同无效,应当符合两个标准:1、该法规应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包含“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2、该法规是“效力性规定”而非“管理性规定”。

笔者梳理最高院案例中发现,2018年以前权威法院都是基于上述原则对合同效力进行判决。同时实务中对于第四项“损害”的认定也相对严苛,仅有“危害”可能,但能够做出合理解释,或有相应措施确保危害不必然发生的,不能适用该条款否认合同效力。

但最高院本案例的司法精神对实务主流观点做了引导性调整,明确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活动领域,当事人违反部门规章的行为对公共利益存在现实危害的,即使对公共利益未造成损害事实,存在危害状态的也可以认定合同无效。最高院通过本案例向社会彰显:当事人应当有社会责任感,在从事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活动时,应当严格准守行业规定、监管部门的规定。否则,其行为不在合同法“鼓励交易精神”的保护范围。本精神在近期公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2019年9月11日)第30条又进一步确认。

THE END
1.律师由什么部门监管律师由司法行政部门监管。律师是指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等法律服务的人员,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 《律师法》第五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61890.html
2.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起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政策研究室工作,期间曾参与上海市政府有关地方性法规、 规章等立法讨论、修改。1993年9月与他人合作创办上海市万国律师事务所,后调 至上海天和律师事务所工作,现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曾担任中 国证监会第七届、第八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专职委员。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428/17522184412.shtml
3.理工光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有关规定进行相应调整)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 4、在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前,应提前三个交易日予以公告,并按照证券 交易所的规则及时、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如果未履行上述承诺事项,自愿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依据相 关规定给予的监管措施或处罚,同时公司董事会将发布声明予以谴责;因...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101900000004_53.shtml
1.律师事务所归什么部门管啊!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有哪些法定条件? 我所在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受哪个部门监管?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需具备哪些资质?99%问题解决率 · 1对1深度沟通 律师事务所归什么部门管啊! 问题相似?推荐使用下方服务 专业律师在线解答 严选律师极速响应 马上提问 您好,若您的问题未解决,可直接提问,平台严选...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686117.html
2.律师事务所和法律咨询公司的区别律师事务所和法律咨询机构有什么...律师事务所通常受到律师协会或律师监管机构的监管。而法律咨询公司通常不受律师协会或律师监管机构的监管,但可能受到其他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例如税务局、商务部门等。 5、责任和风险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通常对其提供的法律服务承担法律责任,并受到专业保险的保护。而法律咨询公司的法律顾问通常不对其提供的法律咨询承担法律...https://www.cnpp.cn/focus/30948.html
3....初探(一)——整体风险篇专业文章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律师事务所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税务风险控制,避免因税务处罚而为发展造成不利,这正是律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之下,税务部门监管手段愈发先进,这也为律师事务所的税务合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逐渐收紧的监管形势,律师事务所应当以成本发票为抓手,把握好内部合规性审核这...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43661978d063e358.aspx
4.国家医药新政即将在海南发生“生化反应”9月5日和9月8日,海南自贸港相继迎来两个重磅的进口药械和医疗行业监管放宽政策,分别是财政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药监局为海南自贸港“量身定做”、单独适用的财关税〔2024〕21号《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政策的通知》,和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china-s-opening-up-policies-of-medical-sector-to-take-effect-in-hain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