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主管部门对内容平台的新年第一罚落在了抖音身上。
对于抖音这家号称掌握着先进算法和的号称拥有上万人的审核团队互联网企业,在流量和用户规模的数据的狂奔中,对于平台呈现给用户的内容质量他们似乎并不以为然,在接受了主管部门和舆论的一次次处罚和轰炸后,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大而不能倒”的抖音任凭外界再处罚、再呼吁却仍然无动于衷——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01抖音不但有无数个靳东,还有无数个张一鸣和马云
实际上,抖音平台上欺诈信息屡禁不绝,早在去年10月份,有媒体就报道了在抖音上注册名称为靳东的账号对用户实施诈骗的行为。
被骗的江西阿姨在抖音上看到了名称和头像都为靳东的账号,在这些假账号的忽悠下,这位阿姨相信了自己和靳东正在进行一场“地下恋情”。靳东在抖音账号中不但已经向全国人民宣布了喜欢她,而且还要给她五六十万买房子,而她为了怕恋情曝光影响靳东的事业,也特意把头发剪短了并减少出门。
实际上,她在抖音上看到的所谓靳东的视频就是剪辑了一些靳东的访问,并且配上一些花花草草当作背景,然后再由配音合成一段视频,不但制作水平相当业余,连口型都对不上。但是就是这种稍有常识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做假的视频内容,在抖音号称严格的审核机制上不但能畅通无阻,而且能长期存在,收割一个又一个的受害者。
在被媒体报道后,抖音称其迅速采取行动,2天之内清查了5000+疑似靳东仿冒账号,完成下架话题143个,并处理了问题存量视频195万。此外抖音还称上线了“鲨鱼反欺诈系统”,这套系统号称能够对黑灰产诈骗账号提前锁定并及时处理。
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在抖音上搜索靳东,仍有大量以靳东为名的账号,这些账号中有很多不但是名称以靳东命名,而且账号的壁纸和发布的视频主角仍然是靳东或疑似靳东。
更具讽刺的是,除了靳东外,在抖音,我们还搜索到了很多以张一鸣、马云、马化腾命名的账号。所以,如果哪一天你在抖音中看到张一鸣或马云在向你问好,并向你发出借钱的邀请也并不需要意外。
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抖音的机制。抖音完全没有区分账号使用者和内容发布者的区别,把账号的个人属性和媒体属性混为一谈,用户既可以以靳东的名字观看别人的视频,也可以以靳东的名字发布全平台可见的内容。如果这种机制不改变,这种冒充和欺诈的情况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02谣言屡禁不止,源于内容审核
这种情况在对谣言的处理中同样如此。按照国家规定,新闻或重要信息的发布只能由国家认可的新闻机构或政府机构来进行,除此之外的任何个人或机构不能进行信息的发布,但是在抖音上这一规定形同虚设。
更有甚者,谣言往往借助虚假的账号一起进行传播。
在抖音搜索,有大量名称叫湖南电视台的账号,并且还有很多账号在内容上以仿电视台正规新闻形式制做了内容。
抖音强大的推荐功能使得用户能够在抖音中很容易地找到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这也是抖音引以为豪的社交功能,但是随着抖音平台社交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为谣言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在抖音的内容推荐中,用户发布的内容会优先推荐给其认识的人,一条内容很容易就被熟人看到,而一旦在熟人中获得一定的转发或点赞,按照平台的推荐机制,这些内容又会被推荐给更多的人,即所谓的破圈。
这种传播形态相当符合信息传播的规律,这不但成为抖音成功的秘诀,实际上也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
而要避免谣言的流传,平台的事前审核非常重要,但是不管是上述发布谣言的账号和内容在抖音所谓严格的审核机制前却能畅通无阻并获得流量推荐。
显然,无论是发布者还是给予放行的抖音平台,或许都主动忽略了谣言给社会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这也使得抖音已经成了造谣传谣的重要源头之一。
03抖音,记录克隆人的生活
除了由于谣言和欺诈对于受众的影响之外,抖音平台对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也十分不友好。
抖音号称要保护原创内容,但大量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的同质化视频在抖音上屡见不鲜。这些内容有些是对优质内容掐头去尾的改造,有些是将网上火爆的文字内容以所谓机器人朗读+字幕形式的简单转换,有些则是直接的一个画面不改的完全照搬。
如果说伪原创抖音在技术上实现不了,那么对于一镜不改,直接照搬的盗用抖音也完全不闻不问。这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在发现自己的内容被抄袭后,“小呆说视”找到抄袭者理论,但抄袭者迅速把他拉黑并隐藏了上百条抄袭视频。
“想到这里我就很无助,一旦被抄袭者拉黑后,自己连举报都不可以?这种鬼才产品逻辑???简直是太可笑了!这个产品经理究竟是谁呀?
我从业5年的价值观被颠覆了。
其实不止是我,当我的维权视频发出后,众多大V和同行给我留言,诉说了自己的相同遭遇,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个事情在抖音居然如此普遍。
之前一直吐槽公众平台抄袭泛滥,可是现在再看看抖音,我直接笑了。写公众号时,我觉得我是一个战士,而拍短视频时,我觉得我更像是一个任人扒皮的小丑。”
“原创不火,搬运火,不抄就不是抖音短视频!
抖音,记录克隆人的生活。”
显然,“小呆说视”所遭遇的不但并非个例,而且根源也在平台。
在抖音,对于原创和抄袭的内容的纠正主要靠原作者举报,但海量的内容,原作者很难发现自己的作品到底或被盗了多少次。
但是平台其实是可以的,如果平台在作者发内容的时候就进行抄袭的把控,且对于抄袭的处理特别严格,那也不会导致抄袭成风,搬运横行。
发展到现在成为“原创不火,搬运火”说到底是平台自己的问题。作为平台,抖音需要内容,内容越多越活跃就越能吸引到的更多的用户。所以对于平台来说,用户把别的平台的视频搬运到自己平台,是丰富了自己平台的内容。即使在自己平台内的盗用其他人的视频对原作者本人产生了影响,但对于平台却并无损失。
为了自己的利益,抖音在原创保护上从来都是轻飘飘地处理,即使原创作者举报,抄袭者也就是删除内容然后再照样卷土重来。
04神奇的举报体验
从上述被扫黄打非办通报的案例可以看出,欺诈和谣言往往都是用户在向警方或主管部门投诉后方被重视,号称有完善举报机制的抖音在这些信息谣言和欺诈内容面前完全失灵。
我曾在2020年连续举报了多个涉及传播谣言、以及爆粗口的内容,除了在后台收到一条抖音官方已收到举报,会尽快核实的回复外,后续进展再也没有出现——既不知道官方对举报内容的认定情况怎样,也不知道处理情况怎样,甚至在举报以后我想要看具体的举报内容也再也看不到了。
不仅是我,在网络平台上对于抖音举报机制的质疑也不断存在。
实际上,在举报的受理上,抖音似乎同样是遵循着所谓算法逻辑在进行处理,处理的第一原则似乎也并非内容是否违规本身,而是考虑到是否会对平台的活跃度或用户积极性产生影响。
上述例子中“小呆说视”就将此归结于算法机制的恶果。
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1月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通报中称,2020年举报中心共接到反映涉“抖音”平台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的举报线索900余条。如果按照海恩法则,在抖音的海量内容中,除了最终触达到官方的视线并被认定为违规或违法的内容外,还有多少是在号称强大的抖音内容审核团队中成为漏网之鱼的呢?
05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主管部门的这次处罚不是对抖音的第一次处罚,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虽然在通报中尚未明确此次的顶格处罚会是怎么的处罚结果,但是无论如何顶格的罚款,对于估值5000多亿元的抖音来说都是九牛一毛。
但实际上,抖音已不仅只是一个短视频平台,其内容也早不局限于自娱自乐,内容的丰富度已经决定了抖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和信息发布平台,其应该负责起自己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
但是在快速的发展中,为了流量和利益,5000多亿元估值的抖音断然不会放弃目前已经成型的业务模式,不会为了所谓虚无缥缈的社会责任来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所谓专项治理依旧只停留在“公告”和对媒体展现的层面上,他们甚至以“算法没有价值观”的幌子来给予谣言和欺诈者以流量支持。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张一鸣和抖音的管理层无法真正地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作为平台的主体责任,靠外部的力量监督永远不会有什么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