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人就《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人就《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了规章《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统一了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公众投诉举报的程序。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人就《办法》公布实施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办法》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记者:请问制定《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办法》的起草过程吗?

记者:公众都想知道投诉和举报有什么区别?

答:《办法》在“一部规章管投诉举报”的基础上,明确“两分法”:投诉是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管部门解决该争议的行为,通俗说就是消费者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解决修理、更换、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自身的民事诉求;举报则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公众诉求通常可以分为这两类,《办法》明确对这两类诉求适用不同程序,投诉对应行政调解程序,举报对应行政执法程序。当然,公众可以同时主张民事诉求和查处违法行为,投诉材料客观上也可能包含违法线索,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法定程序区分处理,既不能仅仅解决消费者民事诉求而免除经营者行政责任,也不能仅仅查处经营者违法行为而免除其民事责任,以全面履行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职能。

记者:请问公众有哪些渠道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投诉举报?

记者:公众都想知道自己投诉举报应该找谁,请问《办法》对投诉举报的管辖权是如何规定的?

答:投诉对应行政调解程序,从便于掌握实际情况、组织双方调解、尊重消费者意愿等因素出发,《办法》规定投诉由被投诉人实际经营地或者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同时考虑到电子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投诉,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自营”业态,由其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对平台内经营者的投诉,也就是“第三方”业态,由其实际经营地或者平台经营者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方便选择其一。对同一投诉,两个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均有权处理的,由先收到投诉的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举报对应行政处罚程序,因此《办法》根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在第25条至第30条对举报的管辖权作了系统规定,原则上是“被举报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处理,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情形。同时,从提高行政效能、防止推诿扯皮、减少程序空转等需要出发,《办法》规定收到举报的市场监管部门不具备管辖权的,应当告知举报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市场监管部门提出,对举报不进行跨区域移送。当然,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仍然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市场监管部门。如果举报人认为市场监管部门不作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进行救济和监督。

记者:消费者都很关心投诉要提供哪些材料、哪些投诉会被受理,请问《办法》对此有哪些规定?

《办法》明确了以下投诉不予受理:(1)不属于市场监管部门职责,或者本机关不具有处理权限的;(2)法院、仲裁机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3)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4)投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益受到被投诉人侵害之日起超过三年的;(5)未提供法定投诉材料的;(6)其他法定情形。这样规定是为便民服务,对不予受理情形尽可能做“减法”,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同时遏制滥用制度的行为。

记者:对食品药品的投诉是否可以请求市场监管部门调解?

答:行政调解是一种公共服务,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参加、政府居中调解。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行政调解范围通常限于为市场经济的弱势群体提供救济,以匡扶市场失灵。在市场监管领域,为生活需要的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请求调解。因此,规章明确所有市场监管领域内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均可适用行政调解,包括公平竞争、食品、药品、消费品、特种设备、计量、认证、检测、价格、知识产权等。

立法过程中,对食品药品是否适用行政调解有过争议。我们认为,开展行政调解一是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向政府投诉是解决民事争议,并不区分具体的商品、服务类别,只有行政调解可以实现这一目的。《食品安全法》除了明确经营者行政责任,还规定十倍赔偿等民事责任,如果只查处违法行为而无视民事诉求,在司法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易使经营者民事责任落空,削弱对消费者的倾斜保护力度。二是符合群众需要和基层工作实际。行政调解对消费者权利救济发挥了显著作用,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调解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17亿元,是为民服务最直接、最具知晓度和影响力的手段,征求意见时公众多数支持调解。实践中,行政调解和行政处罚互为支撑而非互相替代,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案结事了”。三是除食品药品外,汽车、儿童玩具、老人用品、家电、家具、电梯等诸多市场监管对象都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受侵害的消费者更需要多渠道、多元化的权利救济。为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统一,有必要开展行政调解。

记者:请问《办法》对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有哪些创新?

答: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我们在《办法》里对行政调解制度进行了若干创新。以往,行政调解一般由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组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也不利于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积极性。为此,《办法》专门探索委托调解制度和专业人士参与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委托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等单位代为调解(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调解,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调解可以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人员协助。同时,考虑到检定、检验、检测、鉴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提高全流程效率,避免消费者过度牵扯精力和重复劳动,《办法》规定双方对委托技术机构或者费用承担无法协商一致的终止调解,引导消费者提起民事诉讼。此外,《办法》明确对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调解不免除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旗帜鲜明反对“以调代罚”现象。

记者: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可能会有担心顾虑,您能介绍下《办法》在鼓励支持举报方面有什么措施吗?

答:我们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我们也十分理解大家的顾虑,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充分保护。《办法》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允许匿名举报。只要能够提供涉嫌违法行为的具体线索,并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举报人可以不提供自己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当然,对于匿名举报人,市场监管部门就无法告知是否立案了,如果匿名举报人申请举报奖励,也要按照专门的规定来办理。二是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对举报人实行奖励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予以奖励;鼓励经营者内部人员依法举报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同时,举报奖励制度将由专门的规范性文件来调整。三是强化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将举报人个人信息、举报办理情况等泄露给被举报人或者与办理举报工作无关的人员。

记者:请问《办法》对加强投诉举报数据应用有哪些考虑?

答:“大数据+监管”是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方向。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收到公众诉求1124.96万件(投诉372.56万件,举报60.69万件,咨询691.71万件),同比增长20.74%。其中商品投诉231.81万件,同比增长61.3%,集中在日用百货、食品、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器材等类别;服务投诉140.75万件,同比增长12.1%,集中在远程购物、居民服务、互联网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修理维护服务等领域。全国12315数据能够灵敏反映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市场业态的前沿发展、消费者的痛点难点、日常监管的盲区短板、重点监管的目标对象,可谓市场经济“晴雨表”和市场监管“指南针”。

为此,《办法》一是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投诉举报信息的统计、分析、应用,定期公布投诉举报统计分析报告,依法公示消费投诉信息。其中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可以充分发挥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促进优胜劣汰,倒逼诚信守法。二是发挥“全国一盘棋”优势,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实行统一的投诉举报数据标准,实现全国投诉举报信息一体化。三是注重数据安全,规定对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中获悉的国家秘密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严格保密。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确需公开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记者:《办法》作为处理全口径投诉举报的程序性规定,请问与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如何有效衔接?

答:《办法》的调整对象很明确,就是投诉举报的处理程序。同时由于市场监管领域的上位法较多,投诉举报的情形较复杂,《办法》也需要兼顾程序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是做好与《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的衔接。前者调整举报后端处罚程序,《办法》调整投诉处理程序和举报前端流转程序,规范了投诉举报处理的共性程序,相互结合形成闭环。如对外统一渠道、横向统一归口、纵向统一流转、全国统一数据等,并对举报处理的个性程序进行补充完善,如明确举报的告知义务、系统规定举报的管辖权、加大举报人保护力度等。二是考虑到个别领域的特殊性,公众反映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的,按照《信访条例》处理;举报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行为的,按照市场监管总局专项规定执行,专项规定未作规定的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三是明确以投诉举报形式进行咨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信访、纪检监察检举控告等活动的,不适用本办法,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告知公众通过相应途径提出。

THE END
1.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哪个部门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国务院部门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属于国家行政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处理违反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监管、价格监督检查法律、法规、规章等行为。 法律依据: 《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 第十三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将...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900326.html
1.市场监督管理局解决不了应该去哪反应市场监督管理局解决不了,可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投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则。 法律依据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四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市...https://m.64365.com/tuwen/aacdhlx/
2.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怕那个部门投诉在我国行政体系下,市场监管局依法履责并受多方监督。无法直接断言他们“最惧怕”哪类投诉。若对市场监管局...https://m.66law.cn/v/wenda/3769640.aspx
3.?市场监管部门怎样处理投诉举报?二十二个核心问题答疑四、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20号令)处理投诉的职责定位? 答:20号令的上位法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能秉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的“共管”原则来处理投诉。 20号令不能用来处理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职责的投诉,对不属于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的投诉不予受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09/21/39767842_1103389648.shtml
4.投诉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效率差(已回复)回复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 网友您好,经与您联系核实,您反映的问题与您3月27日反映的问题为同一诉求,您主要反映西工区凯旋西路63号的婴婴向上托育机构(洛阳婴婴向上托育服务有限公司),该托育机构除了开展托育(0-3岁婴幼儿)服务之外,实际还开展有学前班教育和学科类培训,您表示之前反映后,主管部门调查网上回复之后,该...https://people.lyd.com.cn/mobile_wenti/20220422090410184/
5.城管最怕收到哪种投诉?或者12319是哪个投诉电话?法律知识二、"市场监管局人员最怕的投诉是什么?" 投诉市场监管人员的方式投诉人可以直接拨打12315、 12331或12365,投诉市场监管人员,投诉人也可以写信或亲自前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相关市场监管人员。法律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应当遵循公正、高效的原则,做到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 【法律依据】 《市场监督管理投...https://www.471.cn/zhishi/483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