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

(2022年8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公布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药品网络销售和药品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活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提供药品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管理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批发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的活动。

设区的市级、县级承担药品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管理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的活动。

第四条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提供药品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应当遵守药品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依法诚信经营,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第五条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提供药品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交易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并遵守国家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药品网络销售管理

第七条从事药品网络销售的,应当是具备保证网络销售药品安全能力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药品经营企业。

第八条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按照经过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药品网络销售企业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仅能销售其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未取得药品零售资质的,不得向个人销售药品。

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具体目录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药品网络零售企业不得违反规定以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个人赠送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

药品网络零售企业应当与电子处方提供单位签订协议,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对已经使用的电子处方进行标记,避免处方重复使用。

第三方平台承接电子处方的,应当对电子处方提供单位的情况进行核实,并签订协议。

药品网络零售企业接收的处方为纸质处方影印版本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处方重复使用。

第十条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安全管理、风险控制、药品追溯、储存配送管理、不良反应报告、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

药品网络零售企业还应当建立在线药学服务制度,由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师或者其他药学技术人员开展处方审核调配、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师或者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数量应当与经营规模相适应。

第十一条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企业名称、网站名称、应用程序名称、IP地址、域名、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等信息。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报告。

药品网络销售企业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药品批发企业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网络销售企业为药品零售企业的,应当向所在地市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在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显著位置,持续公示其药品生产或者经营许可证信息。药品网络零售企业还应当展示依法配备的药师或者其他药学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等信息。上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新。

药品网络零售企业委托配送的,应当对受托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与受托企业签订质量协议,约定药品质量责任、操作规程等内容,并对受托方进行监督。

药品网络零售的具体配送要求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向个人销售药品的,应当按照规定出具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可以以电子形式出具,药品最小销售单元的销售记录应当清晰留存,确保可追溯。

第十六条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的药品,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及时在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主页面公开相应信息。

第三章平台管理

第十七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承担药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安全、药品信息展示、处方审核、处方药实名购买、药品配送、交易记录保存、不良反应报告、投诉举报处理等管理制度。

第三方平台应当加强检查,对入驻平台的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的药品信息展示、处方审核、药品销售和配送等行为进行管理,督促其严格履行法定义务。

第十八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将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网站名称以及域名等信息向平台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平台备案信息公示。

第三方平台展示药品信息应当遵守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第二十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申请入驻的药品网络销售企业资质、质量安全保证能力等进行审核,对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建立登记档案,至少每六个月核验更新一次,确保入驻的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符合法定要求。

第三方平台应当与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药品质量安全责任。

第二十一条第三方平台应当保存药品展示、交易记录与投诉举报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且不少于药品有效期满后1年。第三方平台应当确保有关资料、信息和数据的真实、完整,并为入驻的药品网络销售企业自行保存数据提供便利。

第二十二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对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发现入驻的药品网络销售企业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向所在地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一)不具备资质销售药品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销售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的;

(三)超过药品经营许可范围销售药品的;

(四)因违法行为被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或者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

(五)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其他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紧急事件时,第三方平台、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应急处置规定,依法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处置措施。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召回药品的,第三方平台、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应当积极予以配合。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提供有关平台内销售者、销售记录、药学服务以及追溯等信息的,第三方平台应当及时予以提供。

鼓励第三方平台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开放数据接口等形式的自动化信息报送机制。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对第三方平台和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第三方平台和药品网络销售企业进行检查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药品网络销售和网络平台服务有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网络销售的药品进行抽样检验;

(五)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材料,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措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必要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延伸检查。

第二十八条对第三方平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批发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违法行为的查处,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网络零售企业违法行为的查处,由市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因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引发药品安全事件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也可以由违法行为结果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十九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工作。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的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平台,应当与国家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对接。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监测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按照职责进行调查处置。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销售违法行为的技术监测记录资料,可以依法作为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措施的电子数据证据。

第三十条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对药品网络销售企业或者第三方平台等采取告诫、约谈、限期整改以及暂停生产、销售、使用、进口等措施,并及时公布检查处理结果。

第三十一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药品网络销售企业或者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法律、行政法规对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行为的处罚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通过网络销售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危害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危害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四款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药品网络销售企业未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危害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危害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第三方平台未履行资质审核、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HE END
1.我想办一个个体营业执照经营药食同源食品,需要什么手续?首先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办理营业执照才能取得合法主体资格,进行经营;然后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只有取得许可...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1487284.html
2.食字号备案检测药食同源备案主旨整合国内中医药行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为中医药企业、民间中医解决合法问题。配合政策实施协助办理:1、药食同源食字号、消字号、妆字号、健康用品号(包括OEM贴牌加工)。2、申请中医药专利、商标。3、互联网+中医药全国3000+媒体宣http://zgmyjkw.com/nd.jsp?id=164&_ngc=-1&groupId=3
3.中国药店据统计,2017年药食同源相关品种需求总量增长率为9.5%,高于非药食同源品种,其中人参、三七、枸杞子、花茶等药食同源品种则近两年都保持了8%以上的销售增幅。 药食同源类产品之所以大受追捧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各地药监、医保等监管部门纷纷出台药品最低经营面积占比政策。药妆、功能食品、非械字号保健器械等纷纷被“...http://www.ydzz.com/zgyd.php?col=30&file=60428
1.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管办法政策政策法规核心提示: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意见》要求,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网络经营行为。 《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https://www.zzxdcrzz.cn/zhengce/show.php?itemid=202
2.中药材种植合作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合作模式为了实现有效地促进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加强政策支持,让政府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使得企业能够安全合法地进行合作;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为参与中的各方提供资金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生产与研发活动;再者,提升技术水平,对于改善品质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培训教育或者引进外部高级人才来达成目的。 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04414.html
3.一文读懂:中国医药与保健食品相关规定收录整理大全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2005-07-01 https://www.cfe-samr.org.cn/zcfg/bjsp_134/gsgg/zc/202207/t20220729_4388.html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2005-07-01 https://www.cfe-samr.org.cn/zcfg/bjsp_134/gsgg/zc/...https://www.hncea.cc/article/xingyexinwen184/322.html
4.天然润宝降食品加盟天然润宝降食品加盟费用多少怎么样并被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药食同源名录,功能性高。 自有基地 原种培育 品质扶持 公司拥有完整的化橘红种植基地,种植原种化橘红,橘红品质有扶持。 1)科学种植、采摘,精选原料炮制 公司各种现代农业高科技术,广泛种植化橘红,并且只在每年5-6月份采收正毛化橘红鲜果炮制成成品,精心炮制。 2)强强合作 科研创立 ...http://wap.jiameng.com/tianranrunbao/
5.药食同源怎么样,享受美食的同时调理体质,一举两得,快来试试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食同源的滋补品,吃的越多越好吗? 点击查看 今日,一位55岁女性患者因头晕就诊。自述近一年来,常自觉头晕头闷,且血压高于140/90mmHg。晨起口苦口干,大便黏腻不畅,一天2-3次,小便黄,纳眠可,苔黄腻,脉弦。开5...https://cont.jd.com/pccontent/293370
6....五步走”放宽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药食同源”定型包装中药...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着力破解药品零售企业只经营“药食同源”定型包装中药饮片市场准入条件高的难题,通过对全市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药食同源”定型包装中药饮片情况调查摸底,借鉴其他省市中药饮片管理经验,并组织专家研讨,协调征得省药监局支持,放宽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药食同源”定型包装中药饮片准入条件。 https://mobile.my399.com/p/223701.html
7.“药食同源”目录扩容之下,炖品新趋势凸显!掘金新机遇来了2019年11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允许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内蒙古、浙江、贵州等省份在此基础上详细制定了开展生产经营试点的工作方案。截至目前,我国收录进《中国药典》的中药品种有2000余种,但进入“药食同源”目录的仅有百种左右。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1306.html
8.药食同源的产品需要什么批准药食同源的产品需要食字号批准。食字号是食品批准文号的简称,也叫食品的执行标准,主要是针对普通食品,没有功能性的口服产品。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食物可以药用,药物也可以食用。关于“药食同源的产品需要什么批准”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https://www.66law.cn/laws/2261270.aspx
9.药食同源数字化建设与实体经营发展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期间,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食同源研究分会隆重地举办了“药食同源研究分会理事会换届大会”暨“药食同源实体经营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吴刚会长、杨友群副会长、朱佳卿副会长、何月蓉院士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领导出席了药食同源研究分会的本次会议。http://www.zgystyyjh.com/newsinfo/863378.html
10.线上销售当归党参“药食同源”产品?申请资质有讲究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从事药品批发活动,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应符合国家局《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验收实施标准(试行)》(国食药监市〔2004〕76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指导原则,以及《广东省药品批发...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723278944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