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有据,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真该优化升级了配伍毒理学中成药中药学

2024年6月,我们在《医药导报》上发表了一个专家共识,名字叫做《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分层分类认识及其用于临床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共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共识。

共识首页

(一)

在正式介绍内容之前,首先厘清两个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共识想要推翻十八反十九畏理论。

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本共识不是想要推翻十八反十九畏理论,而是想要尝试分析,为什么叫做“配伍禁忌”的一种理论,却在临床上存在为数不少的安全应用?

大家想想,在我们的工作中,是否见到过患者使用反药联用的处方,但没有出现重大药害事件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共识为药师审方执业带来风险。

嗯,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本共识不是想要忽视安全风险,恰恰相反,本共识想要告诉大家,我们应该重视安全风险。但这种重视的出发点,不应该是局部,而应该是整体;不应该是一首歌,而应该是真实的临床实际和严谨的医学逻辑。

大家想想,在我们的工作中,是否遇到过发生了明显药害事件,但患者的中药处方并不涉及十八反十九畏的?

也许有人会说,金老师,我遇到过反药联用的患者出现药害事件的!是的,我也遇到过。但只要刚才说的前两种情况存在,这个理论就是不完美的,就是值得商榷和研究的,对吗?

好,这就是我们首先要厘清的误解。

误解与被误解(图源网络)

有了商榷和研究的理由,这还不够,这只是第一步,发现问题。接下来就是第二步,分析问题。

怎么分析问题呢?或者说,我们想要优化和升级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底气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中药学》教材。

也许大家会说,咦?金老师,《中药学》教材上写的就是十八反十九畏理论呀,没说优化升级的事啊。

对,是没说。但是大家注意,《中药学》教材里除了记载十八反十九畏,还记载了中药药性理论。在药性理论中,哪一个属性是代表安全性的呢?对,是毒性。这个毒性,可不是后世医家编写的歌词,而是首载于现存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里面的内容。

我做科普时给大家讲过,《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所有的中药,按照安全性高低分为了三类,上品、中品和下品。

上品无毒,久服不伤人。中品有毒无毒,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宜久服。

真的,就干了这么一件事。但这件事是个大事,它是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总框架和总源头。

也就是说,毒性理论(又叫有毒无毒理论,属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不是1988年医疗机构毒性药品的那个含义),是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总框架和总源头。

也就是说,任何有关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事项和议题,都不应该离开毒性理论。

神农尝百草(图源网络)

所以,我们对十八反十九畏理论优化升级的底气就是,毒性理论。

因为从毒性理论角度看,十八反十九畏理论涉及很多毒性中药,但也涉及非毒性中药。涉及很多毒性中药的联用(毒-毒联用),同样也涉及毒性中药与非毒性中药的联用(毒-非毒联用)和非毒性中药与非毒性中药的联用(非毒-非毒联用)。

我这么说,大家能明白吗?

也许有人会说,金老师,毒性理论是毒性理论,十八反十九畏理论是十八反十九畏理论,两者各是各的,没有什么联系。

嗯,我原来也这样想。但实际上,药物的毒性也是可以做加法运算的哦。1个毒性中药加1个毒性中药,就等于2个毒性中药。数量增加了,效应也会增加,这就是七情配伍的相须相使啊。

所以,毒性中药加毒性中药的联用,一般情况下,显然会增加毒性的总表达。而这,很可能就是十八反十九畏背后最重要的逻辑。

也就是说,十八反十九畏理论这个后来创作的歌词,与中药毒性理论这个源自现存最早本草的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一点,无论是从历史发生学逻辑,还是从药物性效逻辑,都是说得通的。

当然,以前就有不止一位学者指出过这个问题,例如王家葵,沈映君,梁茂新等。我们在专家共识的参考文献里,明确给予了引用和标识,方便大家二次查阅。

好,明白了这一点,解决了这个思维难题,后面就好办了。

中药(图源网络)

(二)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共识的主体内容。

这个共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基本内涵、历史沿革和学术认知。第二部分,是针对十八反十九畏理论进行分层分类的认识。第三部分,是基于分层分类后的十八反十九畏理论,开展药学评价的建议。

首先,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7条陈述,主要围绕着两个关键词展开,第一个关键词是“历史”,第二个关键词是“争议”。

说历史,是为了正本清源。相反相畏的概念出现很早,《神农本草经》就有,也有不少医书总结过相反或相畏的药对。但我们现在背诵的十八反十九畏通用歌诀,则出现较晚,十八反歌诀首载于金代《儒门事亲》,十九畏歌诀首载于明代《医经小学》。

请大家好好想想,好好体会这种差不多。

说争议,是为了实事求是。在综述十八反十九畏理论时就会发现,处处都是争议,处处体现争议。

争议(图源网络)

比如说,不同医书对十八反十九畏的记载,不尽相同。《名医别录》里的“白及畏杏仁”、《本草纲目》里的“河豚反荆芥”、《本草拾遗》里的“硫磺畏蜚蠊”,不知道为啥,都没能进入现行的歌诀。

又比如说,历代医家对十八反十九畏配伍使用的态度,不尽相同。《千金要方》《本草蒙筌》认为其属于绝对禁忌,而《金匮要略》《肘后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却都有联用案例,《本草纲目》则直接说“在用者识悟尔”。

再比如说,现代学术观点对十八反十九畏的态度,不尽相同。部分学者认可其配伍禁忌的地位,而部分学者则认为其可以有条件使用,非配伍禁忌。

并且,为了解释这种有条件使用,还发明出了“相激相成”这个词。意思其实就是,不打不相识,相识又恨晚呗。

还比如说,从现代化学和毒理学角度看,不同的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有些研究发现了“增毒”或“减效”的机制,而另外一些研究没有发现。

好了,不用比如了,再比如也是这个结果,也就是两个字,争议。

这种争议意味着,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没有说清楚,存在混淆。

相信大家都感觉到了这里面的争议和混淆,所以,在共识前期做全国药师群体调研的时候(大约600份,也包含少量医护人员),65.5%的受访者认为,十八反十九畏理论“有一些应该严格遵守,有一些则可适当放宽”。88.7%的受访者认为,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部分内容应该调整”或者“应该优化”。感谢大家给我们提供数据。

很多事情,是不言而喻的。

调查问卷(图源网络)

(三)

接着,第二部分。

理解了前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就是具体的操作过程,这部分也包括7条陈述。

既然要用更为本原的中药毒性理论来解释十八反十九畏理论,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十八反十九畏里面的每一个组合,都进行毒性理论角度的认识和分类。

分类之后,就形成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毒性中药与毒性中药联用。这种情况有4组,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半夏,狼毒+密陀僧,水银+砒霜,巴豆+牵牛子。

从现代毒理学实验角度,的确有研究发现了上述毒性中药联用后“增毒”的机制。例如乌头碱的含量变化了,例如实验动物的免疫器官重量变化了。

第二种,非毒性中药与非毒性中药联用。这种情况有5组,甘草+海藻,丁香+郁金,牙硝+三棱,人参+五灵脂,官桂+赤石脂。

从现代毒理学实验角度,的确也发现了不少上述中药联用后并不增毒的机制。例如,人参与五灵脂配伍后增加人参总皂苷的溶出率,海藻与甘草的联合给药也未见到对实验动物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和血液系统的损伤。

第三种,非毒性中药与毒性中药的联用,这种情况最多,有13组。从现代毒理学实验角度,这一类联用组合也多表现出“增毒”的现象。例子很多,想看的看共识原文。

分类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第一种情况的风险最高,第二种情况的风险最低,第三种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当然,由于第三种情况本身也含有一个毒性中药,有时甚至是大毒中药,所以,风险依然较高。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对十八反十九畏理论进行分类认识。高风险一类,中等风险一类,低风险一类。这就是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分层分类认识。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不在十八反十九畏理论范围内的其他联用,一起识别出来。例如,附子与山豆根的联用、马钱子与罂粟壳的联用、雄黄与苦杏仁的联用,都可以定义为高风险。

也就是说,与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相比,直接采用中药毒性的叠加来理解中药配伍后的安全风险,范围更广,区分度更大,实用性更强。

中药安全风险(图源网络)

(四)

最后,第三部分,包括5条陈述。

这种“毒-毒”联用,包括中药饮片处方里的“毒-毒”联用,也包括中成药与中成药的“毒-毒”联用,还包括中成药与中药饮片的“毒-毒”联用。

如果是个性化的临床会诊和药物治疗管理模式,那就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患者机体状态的考察上,要看患者的病证类型和病情程度,是否需要使用毒性药。

按照这个思路,只要我们做好毒性中药的合理用药管控(包括单用和联用),其实就可以覆盖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核心内容,还能覆盖更多的安全风险,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临床中药安全风险评估时,其实还是要围绕着毒性理论这个核心内容来展开。当然,如果涉及到各个具体疾病、具体药物、具体副作用的时候,就再结合药性理论和具体功效来看。

好,这就是共识的基本内容。

共识第16、17条

那么,现在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有以下建议:

第一点,承认十八反十九畏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点,不宜再用“配伍禁忌”这种严禁联用的含义,来定义十八反十九畏理论了。

第三点,中成药与中成药联用时涉及的十八反十九畏,可以不再拦截,做好药学随访和监测即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联用时涉及这个问题的,处置思路同上。

第四点,中药饮片处方里涉及十八反十九畏的,请医生双签确认后,再进行调配和用药交代。

第五点,最重要的,持续强化毒性中药与含毒性饮片中成药的药品管理与合理用药研究。

总而言之一句话,管好毒性中药,就管好了十八反十九畏。

好,今天就讲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详细了解的小伙伴,请前往《医药导报》官方网站或中国知网下载。

THE END
1.药食同源中药PPT课件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药食同源中药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19644
2.什么是药食同源?药食同源都涵盖什么产品什么是药食同源?药食同源都涵盖什么产品 片剂(压片糖果):如玛咖片、人参枸杞片、葡萄籽片、砂仁茯苓片、牡蛎麻仁片、枸杞桂圆片、蛹虫草片等; 粉剂(固体饮料):如莱菔子复合片、木瓜葛根粉、芡实复合粉、食用菌粉等; 颗粒(固体饮料):如人参蛹虫草颗粒、桔梗白芷颗粒、牡蛎蛹虫草颗粒等; 饮品:如薄荷阿胶饮品、植物...http://176778565.b2b.11467.com/m/news/9294706.asp
3.降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积极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研究工作,在前期公开征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了《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旋覆代赭汤”等43首方剂)(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现向社会...http://temp.renjk.com.cn/information/1162/detail_notice
4.医疗药品管理卫生部药食同源内容.pdf(医疗药品管理)卫生部药 食同源内容 : . 卫生部药食同源目录(备忘) 卫生部今天公布《关于进壹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 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如 下: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https://www.taodocs.com/p-612012831.html
5.一种AI辅助筛选药食同源ALK抑制剂的方法.pdf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AI辅助筛选药食同源中药ALK抑制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查询与搜集药食同源中药后,建立药食同源中药数据库;2)以药食同源中药数据库中的中药名称进行检索、筛选活性单体成分,以构建药食同源中药的活性单体成分数据集;3)分子对接分析,筛选具有ALK蛋白亲和力的活性单体;4...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13/8011056005005132.shtm
6.药食同源祛百病:中医民间药膳食疗防治病方1600例.pdf(1.1MB)全部文件 1.1MB 药食同源祛百病:中医民间药膳食疗防治病方1600例.pdf 1.1MB 网站声明 请认真阅读以下说明,您只有在了解并同意该说明后,才可继续访问本站。 1. 全站链接通过程序自动收集互联网公开分享链接,本站不储存、复制、传播任何网盘文件,也不提供下载服务。 2. 毕方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一切违规不...https://www.iizhi.cn/resource/detail/fd51f972be0567eeb75ffebb977ee557
7.头豹研究院:当归类保健食品:含药食同源物质的保健食品需求渐增...摘要当归类保健食品指以当归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当归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物质,具有活气补血、润肠通便和调经止痛的功效。当归的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和多糖等,具有抗炎和抗菌等药理作用,在保健食品方面潜力巨大。受健康意识提升、女性健康需求增加及原料供应稳定、政策https://m.waitang.com/report/53269295.html
8.药食同源对症速查手册电子书下载《药食同源对症速查手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编写,旨在使人们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大致了解。 《药食同源对症速查手册》具体撰写时则从故事趣谈、药食溯源、性味功用、药理研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功用比较、药食方萃着手,以利于人们对症选用。https://topbester.com/ebook/view/160743.html
9.下列哪项不符合“药食同源”的含义?()。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40294c5d38c4d9b9809d97d35b7557d.html?fm=bdf17cfc8199ee1bbc55fb0c04a0abe772
1.2022版药食同源大全及其功效汇总.pdf2022版药食同源大全及其功效汇总(完整版) 1丁香丁香归脾、胃、肺、肾经功能:XX逆,补肾助阳。主治:用于脾胃 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2八角茴香八角茴香主治寒疝腹痛、腰膝、、月完腹、脚气等。对于治疗 小肠气坠、疝气偏坠、腰重刺胀、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 风毒湿气,...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3333072.html
2.www.fanxueer.com/mokaka27208.html浙江省中医院院长高祥福说,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医药养生产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需求,让中医药变得好用、好喝、方便。 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相关管理规范逐步完善 我国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http://www.fanxueer.com/mokaka27208.html
3.药食同源:食物卷PDF电子书下载《药食同源:食物卷》一书作者根据中医药学“药食同源”的理论,从《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和《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选取物品,并加水果干果粮食蔬菜等食物,按人们的常用习惯分成药物卷和食物卷。作者以营养学和中医药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临床及生活经验,对每种物品均死概述、成分功用、性味功效、用法用量、...https://www.med2.cn/view/3047.html
4.2024药食同源趋势洞察.pdf市场,金融政策文档中心2024年药食同源趋势洞察SPEAKER:魔镜洞察DATE:2024年6月魔镜洞察:mktindex.com101药食同源市场概览药食同源人群画像ContentsContents目录02药食同源热门成分及赛道0304药食同源产品趋势魔镜洞察:mktindex.com2Part1药食同源市场概览食疗滋补在消费者中意愿强烈,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涨势迅猛?国民健康意识提升,追求健康生活是消...https://www.yixiuqixie.com/doc/9649.html
5.2024药食同源保健品滋补品行业分析报告魔镜洞察摘要: **2024年药食同源趋势洞察摘要** 1. **市场概览**: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药食同源市场迅速增长。消费者倾向于通过食疗滋补改善健康,其中增强免疫、养脾胃和补气益血是主要购买动机。预计到2027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将超过八千亿元。 2. **消费者行为**:健康养生人群采取多种方式改善健康,包括...https://www.vicsdf.com/doc/ecffb3edffa6e126
6.黄精药食同源价值研究进展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圆园24 年 5 月第 44 卷第 5 期 912 Journal of湖H南u中na医n药U大n学iv学er报sityhttpo:f//hCnzhyyindxexsbe.hnMucemd.iecdiun.ecn May 圆园24 灾圆燥园造2.44年4 第晕燥4援 45卷 本文引用: 邓钰文, 欧阳琳, 王珊, 谢瑜, 廖贻华, 彭彩云, 龚力民. 黄精药食同源价值...http://hnzyydxxb.hnucm.edu.cn/hnzyydxxb/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240529
7.药食同源中药党参的研究进展54 No. 8 ·2607· ·综述· 药食同源中药党参的研究进展 苏圆锦 1,奚佳玉 1,史奇 1,黄钰芳 1,赵鲲鹏 2,杨扶德 1* 1.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党参 Codonopsis Radix 是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有丰富的化学成分...https://www.tiprpress.com/zcy/article/pdf/20230828
8.“药食同源”让中医融入生活“药食同源”让中医融入生活 1.“药食同源”让中医融入生活.pdfhttps://www.changzhi.gov.cn/ztzl/cjwmwz/wmdt/202403/t20240322_2879424.shtml
9.国际期刊发表两项研究表明经常使用药食同源中药可改善老年人群...摘要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商洪才教授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陶立元博士团队在国际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和《营养素》(Nutrients)分别发表《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对老年人群全因死亡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展开更多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10期3-3,共1页 TCM Healthy Life-Nurturing 关键词 人群...http://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1061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