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33期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33期

2023/8/2514:51:28

浏览次数:

15627

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

2023年第33期总第496期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内容目录

热点追踪

新冠病毒变异株EG.5形成优势流行

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最新公告

防控传染病探索新举措”关爱医务人员倡议发布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率均超90%

阿斯巴甜还能吃吗?专家表示,不应该脱离剂量来谈致癌问题

科研动向

研究揭示染色质重塑蛋白DDM1启动异染色质形成的机制

科研人员提出机器学习辅助定向进化新方法

研究揭示蜜蜂免疫系统可精准识别近缘异源菌株

AI透过胸片估测患者年龄

眼部扫描能提前七年预诊帕金森病

首个国产PCSK9单抗药获批

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有了新思路

我科研团队提出糖尿病肾病联合用药创新方案

研究显示逆境会永久改变大脑

人类Y染色体的组装和分析完成

《自然·神经科学》:苦难会重塑大脑,或将永久改变大脑模式!

设计的蛋白质可在两种结构间切换

脑机接口让失语者以意念准确“发声”

CellMetabol:间歇性禁食或有望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病理学表现

舆情信息

l享受自在的老年时光

l各地表彰慰问医务人员

l对医生在外“察颜观病”,规范是最好的鼓励

l以细致功夫促进出行适老化(民生观)

l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7.78%

l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l国家医保局:目前已有50余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l江苏加大医养结合支持力度

l五部门治理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

l无障碍环境建设法9月1日起实施

l山西省九价HPV疫苗扩龄在行动

l国家卫健委印发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

l海关总署: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l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记者提问

2023-08-21健康报

2023-08-22网络

8月21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具体内容如下:

自2022年5月以来,猴痘疫情持续在全球多个区域广泛流行,截至目前,已有113个国家(地区)报告了890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包含152例死亡病例。近期,欧洲、美洲和西太平洋区域猴痘疫情呈上升趋势。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肌痛、淋巴结肿大、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有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航空器、船舶、集装箱、货物,应按规定程序接受卫生处理。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

2023-08-23健康报

2023-08-24人民网-人民日报

据介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疾病致残、伤害致残以及促进残疾康复服务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全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3.5%,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达到98.1%、97.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3.0%。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实施以来,受益残疾儿童人数逐年增加,2018至2022年5年累计救助残疾儿童近144.6万人次。

《人民日报》(2023年08月24日10版)

2023-08-25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2B类)。阿斯巴甜究竟是什么?致癌风险有多高?甜味剂到底安不安全?

一种广泛应用的合成甜味剂

早餐的面包、日常咀嚼的口香糖……不知不觉中,阿斯巴甜已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这种代替蔗糖的合成甜味剂,由于甜度高、热量低、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药剂加工中。

“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在食用后会在体内迅速代谢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教授范志红介绍,甲醇虽然具有毒性,但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实际用量很小,相应产生的甲醇含量也很小;而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存在于许多食物蛋白质中,分解后基本不会干扰身体的氨基酸平衡。除了对苯丙氨酸有代谢障碍的苯丙酮尿症患者,大多数人都可以食用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1965年问世,1974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作甜味剂以及多种食品的添加剂。1985年,中国在第二次食用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年会中通过使用阿斯巴甜,将其列入国标。迄今为止,阿斯巴甜已获许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近百个国家中作为食品添加使用。

阿斯巴甜的用量受各国法规严格限制。2014年,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发布,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并对不同食品中阿斯巴甜的最大使用量作出规定,糕点类食品中每公斤添加量不能超过1.7克,面包中每公斤添加量不能超过4.0克。

可能致癌物≠吃了会患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致癌物清单分为4类,由于不同物质与癌症关联度不同,其致癌可能性分级也存在差异。其中,1类致癌物为对人为确定致癌物。2A类致癌物为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阿斯巴甜所属的2B类致癌物为对人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3类致癌物为对人类致癌性可疑,尚无充分的人体或动物数据。4类致癌物则为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

“阿斯巴甜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可能致癌物名单,并不意味着食用了就会得癌症。”范志红指出,很多种食物都含有或被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列出的1类、2A类、2B类致癌物,但并不影响人们销售和食用这些食物。

“酒精饮料中的酒精、加工肉制品中的亚硝胺类物质、烧烤中的苯并芘之类多环芳烃物质等都是1类致癌物,有多少人因此戒酒、戒火腿、戒烧烤了?”范志红说,“不应该脱离剂量来谈致癌问题,在专家的建议下限剂量、减频次地正常食用即可。”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共同确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40毫克。多家机构在本次评估发布后也并未改变这一数值。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人们可以在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阿斯巴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本次评估结果表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通过对阿斯巴甜用量进行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

把甜味剂替换成健康的天然食品

“以阿斯巴甜为例,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相比1公斤食物中添加100克蔗糖,只需添加0.5克阿斯巴甜就可以达到同等的甜度。根据营养调查的频次法,一个月都不吃某样食物,称为不食用;一个月吃某样食物2至3次,称为偶尔吃;一周吃某样食物1次以上,称为经常吃。与酒精饮料、火腿、烧烤一样,对甜味剂的摄入也应该限制在偶尔为之的范围内。

偶尔食用虽无妨,但甜味剂绝非健康良方。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非糖甜味剂使用指南》称,无糖甜味剂无益于控制体重或降低慢病风险;如果持续摄入,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甚至死亡风险。

“甜味剂有问题,不等于大量吃糖更安全。”范志红说。近年来,“控糖”成为流行的健康话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事实上,无论是限制摄入糖还是限制摄入甜味剂,目的都是戒掉对甜味的心理依赖。如果一边鼓吹“控糖”,一边又大肆购买无糖食品,迷恋香精和甜味剂,无异于掩耳盗铃,反而给身体制造了混乱。

“与其纠结哪些甜味剂安全,不如直接少吃甜食,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范志红认为,以天然食品代替甜味剂等各类食品添加剂,才是真正的健康选择。有控糖需求的人群可以用不加糖和油的全谷、薯类、杂豆主食代替无糖甜食,提高主食的营养素密度,让身体得到碳水化合物的满足感;用没有甜味的白水、淡茶、大麦茶、荞麦茶代替无糖饮料,享受清爽解渴的零糖、零脂肪、零热量饮品。

2023-08-21网络

真核生物异染色质是高度压缩的染色质区域,富集了DNA/组蛋白甲基化等多种转录沉默型表观修饰和特异的组蛋白变体等因子,对维持该区域的基因沉默和基因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染色质重塑蛋白可通过调节核小体上DNA和组蛋白八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重排和重组染色质纤维,从而改变染色质的紧密程度和三维结构,影响基因的表达。R-loop是由RNA:DNA杂合链和单链DNA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在基因组上广泛存在。孙前文实验室前期的全基因组R-loop检测发现大量低峰度的R-loop富集于拟南芥基因组的异染色质区域,但其相应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仍然未知。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孙前文实验室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DM1介导的R-loop解除和H2A.Z排斥促进拟南芥异染色质的形成”(DDM1-mediatedR-loopresolutionandH2A.Zexclusionfacilitatesheterochromatinformationin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4,揭示了拟南芥中染色质重塑蛋白DDM1可通过解除R-loop结构并排除组蛋白变体H2A.Z来启动异染色质形成的机制。该研究中,作者收集了众多影响拟南芥异染色质状态的突变体并进行了全基因组R-loop测序,结果发现染色质重塑蛋白DDM1的突变会引起着丝粒周围区域异染色质R-loop水平显著升高(图1)。

DDM1是SWI/SNF家族蛋白的一员,早在1993年就发现其突变后会导致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但背后的机制仍然未知。通过ChIP-seq结果显示DDM1富集在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区域,而DDM1的突变会引起该区域的异染色质水平下降以及转录水平升高。有趣的是,转录抑制剂FLA可以显著降低ddm1突变体中R-loop在着丝粒附近的富集,同时部分回补DNA甲基化在ddm1中的缺失(图2)。这些结果说明,DDM1可抑制与转录耦联的R-loop异常积累,从而确保着丝粒附近的DNA甲基化等异染色质状态正常建立。

DDM1的N端和C端都有保守的解旋酶结构域(图3A),并且拟南芥ddm1-1突变体在C端解旋酶保守结构域中发生了C615Y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体外结果显示,RNA:DNA杂合链可以显著激活DDM1蛋白的ATPase活性,并且体外重组的DDM1蛋白可以RNA从RNA:DNA杂合链结构中解离,但是突变体蛋白DDM1C615Y的解旋酶活性显著下降(图3)。结合invivo数据,表明DDM1可以直接清除在异染色质区域瞬时转录产生的R-loop结构,并促进异染色质形成。

为了深入探索DDM1促进异染色质形成的机制,作者通过结合免疫沉淀-质谱分析寻找DDM1的互作蛋白。结果显示,DDM1可以和多种H2A组蛋白变体互作,其中H2A.W与H2A.Z两种变体在基因组上的分布是互斥的(图4A和B)。ChIP-seq结果显示,DDM1功能缺失的突变体中,着丝粒区域的H2A.W含量下降,而H2A.Z含量上升(图4C),说明野生型中异染色质区域定位的DDM1阻止了H2A.Z在该区域富集。体外互作结果表明,DDM1可以分别与H2A.W-H2B、H2A.Z-H2B二聚体互作(图4D),但是H2A.W-H2B可以抑制DDM1与H2A.Z-H2B复合物的形成(图4E),这也解释了在野生型中DDM1可以帮助H2A.W定位在着丝粒周围区域、同时抑制H2A.Z在该区域的富集这一现象。有趣的是,DDM1与H2A.W-H2B、H2A.Z-H2B均可抑制DDM1的解旋酶活性(图4F),而H2A.W的三突变体h2a.w-3中R-loop水平并没有显著升高(图4C),表明DDM1解除R-loop和调控H2A变体定位的这两种功能相互独立。

由于H2A.Z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由SWR1复合物介导,作者在ddm1背景下对拟南芥SWR1复合物的关键因子ARP6进行敲除,发现ddm1arp6双突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H2A.Z的积累,同时回补ddm1升高的R-loop和降低的DNA甲基化水平(图5)。这些结果说明,DDM1可以抑制H2A.Z在着丝粒周围区域的积累,同时解除由H2A.Z富集带来的转录耦联R-loop,从而促进异染色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揭示了拟南芥的一种染色质重塑蛋白DDM1的主要功能是排斥异染色质区域的H2A.Z积累并解除R-loop,从而启动异染色质的形成,阐明DDM1维持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分子新机制和生物学新功能。

2023-08-21上海药物所

研究从蛋白质热稳定性、上位性效应和序列保守性等多个方面,探讨了适应度图景的共同机制。蛋白质发挥功能的基础是能够折叠和维持稳定的三维结构。

定向进化是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创造大量的突变基因文库,采用灵敏的定向筛选策略,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或改良特性的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一种方法。定向进化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子改造和优化,被认为是生产具有改良或全新特性的蛋白质的高效方法,对于酶工程、多肽和大分子药物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定向进化实验流程包括筛选测试大量突变序列的功能,将得到的最优序列作为亲本序列进行下一轮的突变和筛选,实行多轮突变筛选以得到功能优化的蛋白序列。然而,传统的定向进化方式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实验所得的突变序列空间受限。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GVP-MSA,利用预训练的蛋白质语言模型处理目标蛋白的同源序列比对(MSA,multiplesequencealignment)信息,利用E-(3)等变图神经网络提取蛋白质三维结构信息,使用多任务学习的方式有效地学习整合不同维度、不同功能的蛋白质数据,从而泛化到新的目标蛋白体系。

此外,该团队设计了多种测试场景:单点突变效应的随机和按位置外推、对新蛋白质突变效应的零样本预测以及由单点突变效应预测多点突变效应。这些场景模拟了在定向进化实验中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GVP-MSA在这三种测试情景中均有良好的表现,验证了适应度图景迁移学习的有效性。该工作为机器学习辅助定向进化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更加高效地探索蛋白质序列突变空间、快速设计具有改良或全新特性的蛋白质序列。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港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药物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团队联合研究项目的支持。

2023-08-19网络

近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李青峰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Cell》)子刊—《细胞报道医学》

研究组既往已在动物模型中验证了该再生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而,该研究以指关节和耳廓重建为例,首次在人体内不使用任何外源细胞、生物支架及细胞因子的前提下,完全利用人体自身的组织再生能力,新生出无免疫排斥的自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性结构,并成功用于病人缺损部位的修复。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对组织、器官构建需要加入种子细胞、细胞支架以及生长因子三要素,并且涉及体外培养的过程,其中存在着生物安全性以及伦理方面的核心问题。而在本研究中,整个再生过程中无任何体外培养过程,均为自体再生组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符合伦理要求,解决了目前组织、器官构建与再生的核心难题。该研究也为其他组织的再生,特别是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器官再造提供了可能性,对再生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研究组随后将该修复策略用于治疗5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验证了该方法也可以用于重建解剖学上精确形状的外耳软骨结构,并进一步实现了耳廓再造。经过远期随访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构建相应动物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单细胞检测技术探索了该空间诱导再生过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空间诱导再生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PI3K/AKT等),呈现了特定的CXCL8分子表达和细胞群变化。为空间诱导组织、器官再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2023-08-22科技日报

大部分动物都有肠道共生菌,且肠道共生菌普遍存在宿主特异性。解析这种紧密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是理解动物共生肠道微生态系统建成和维持的关键。真社会性蜂类(包括蜜蜂、熊蜂和无刺蜂)的成虫都有相对简单但组成稳定的核心肠道菌群,并通过社会性接触传递给新羽化的工蜂。

已有研究认为,在蜂宿主和肠道菌共同多样化演化的过程中,现生肠道菌的共同祖先已经与宿主的共同祖先形成了共生关系,并随着宿主的分化而形成了具有宿主特异性的菌株。因此,该系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模型,以阐明宿主—肠道菌的互作关系在菌的宿主特异性演化过程中是否发挥了关键作用。

论文通讯作者周欣表示,研究利用来自西方蜜蜂(以下简称西蜂)和熊蜂肠道的核心菌株Gilliamella菌株,首先通过交叉定植实验确定了Gilliamella菌株存在宿主特异性。随后通过转录组分析及免疫基因的表达检测,发现异源的熊蜂Gilliamella菌株能够激发西蜂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使用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西蜂IMD和Toll免疫通路基因的关键基因Relish和dorsal-1,显著提高了熊蜂Gilliamella菌株在西蜂肠道中的定植量。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熊蜂Gilliamella菌株定植西蜂的过程中,Relish和dorsal-1通过促进Duox基因表达进而增加肠道内活性氧(ROS)水平,从而抑制异源菌株的增殖,而这一过程并无抗菌肽的参与。在昆虫肠道免疫反应中,Duox-ROS途径通常是宿主应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本研究发现蜜蜂正是利用了这一免疫途径,精准限制了异源菌株在肠道内的增殖。”周欣说。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博士研究生郭丽珍介绍,研究结果从演化的角度,首次阐明了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在肠道菌的宿主特异性形成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宿主—共生微生物互作的基本范式提供了全新的证据。

科技日报北京8月21日电(记者刘霞)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AI)模型,能利用患者的胸部X射线影像准确估计其实际年龄。更重要的是,当发现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出现较大差异时,AI还可揭示患者罹患慢性病的情况。此项发现标志着医学影像学的巨大飞跃,为改进早期疾病检测和干预铺平了道路。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柳叶刀·健康长寿》杂志。

在最新研究中,大阪公立大学研究团队首先创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AI模型,用于查看健康人的胸透影像来估计其年龄。然后,他们将该模型应用于已知疾病患者的胸透影像,以分析AI估计的年龄与每种疾病之间的关系。鉴于利用单个数据集训练AI容易出现过度拟合现象,研究人员从多个机构收集了数据。

这项研究证实了先前关于神经节细胞—内网状层(GCIPL)明显变薄的报道,并首次发现了较薄的视网膜内核层(INL)。研究进一步发现,这些层的厚度减少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GCIPL萎缩的进展是由帕金森病的大脑变化驱动的,还是INL变薄先于GCIPL萎缩。厘清这一机制,将确定视网膜成像是否可支持帕金森病患者的诊疗。

科技日报讯(实习记者周思同)8月21日,记者获悉,由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全人源抗PCSK9单抗——托莱西单抗注射液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它也是首个获批的中国原研抗PCSK9单抗药物。

要调控“坏胆固醇”水平,医学界通常会采用抑制胆固醇合成、吸收,促进胆固醇清除等方式。

目前,多数患者的治疗会采用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他汀类药物,但接受这类药物治疗后,相当一部分患者“坏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标或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PCSK9抑制剂的出现,为治疗血脂异常开辟了新方向。

PCSK9是一种由人体肝脏合成的蛋白酶,当它与肝脏表面的“坏胆固醇”受体结合时,会抑制受体本身所具有的清除“坏胆固醇”的能力。

因此,只要抑制PSCK9的活性,就能够增加肝脏表面“坏胆固醇”受体的数量,从而加强其对“坏胆固醇”的摄取和分解能力。PCSK9抑制剂就是通过这种作用机理起效的一种新型降脂药物。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降脂效果显著强于他汀类药物,同时因为不用频繁给药且没有明显的肾脏不良反应,在临床更受欢迎且获得国内外指南推荐。

过去,在中国上市的PCSK9抑制剂均为进口,托莱西单抗是中国首个获批的本土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PCSK9单抗。目前,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已经获批包括多种剂量的治疗方案,为我国血脂临床管理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葛均波表示,作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当前对“坏胆固醇”的控制依然很不理想。未来,PCSK9抑制剂在血脂的管理中势必会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霍勇教授也认为,托莱西单抗能为广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降脂药物选择。

科技日报讯(记者雍黎通讯员刘秋礼王奕璇)8月21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获悉,该中心泌尿外科主任江军团队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PHF8可导致肾癌脂质沉积,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这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子刊《科学进展》。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肾透明细胞癌是其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总数的70%—75%。肾透明细胞癌因细胞浆内储存大量糖原及脂质,在标准病理染色中细胞浆呈透明状而得名,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脂质沉积。但目前脂质沉积的原因仍未明确。

随后,团队采用PDX模型、移植瘤、细胞系和组织芯片等技术,充分论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PHF8可影响肾癌谷氨酰胺代谢重编程,导致脂质沉积,最终促进肿瘤生长。

2023-08-23科技日报

因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寻找合理“搭配”的药物,使其在发挥最大治疗价值的同时,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毛志国教授团队的研究共纳入全球27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计4358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可能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高钾血症发生风险的治疗方案中,MRA在与其他RAASi联合治疗方案中,增加了额外的高钾血症发生风险,而SGLT2i的加入则可以逆转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引起的高钾血症发生风险。

毛志国表示,该研究的发现为临床如何优化制定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高等级的实践证据,或可改变现有的临床实践和标准制定。

2023-08-24科技日报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扫描确定了这些人的大脑结构。然后,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来寻找逆境和大脑模式之间的联系。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非常清楚,而且也很稳定。研究人员在25岁和33岁两个年龄段都发现了这些关联。根据这一结果,他们可以预测大脑对逆境的反应。

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可追踪25年前发生的事件对大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帮助预测哪些人更有可能患上精神障碍疾病。通过揭示大脑对逆境的正常反应,就可确定出异常反应。研究发现这种偏离模式与焦虑症状有关,这些焦虑在许多精神障碍疾病中起核心作用。

研究团队希望这一发现有助更早发现精神疾病,以便患者能够更早、更有效地接受治疗。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记者张梦然)《自然》23日发表的两篇论文公布了人类Y染色体的组装和分析,Y染色体也是最后完成全测序的人类染色体。这项全球1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研究填补了当前Y染色体参考的诸多空白,带来了对不同人群演化和变异的见解。

人类Y染色体由于结构复杂一直很难测序和组装。超过一半的Y染色体在当前的人类参考基因组组装中缺失,导致人们对Y染色体的认识很不全面,限制了对其组成、复杂性以及在不同人群间差异的理解。

作为“端粒到端粒”联盟的一部分,由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领导、包括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此次报道了完整的人类Y染色体的62460029个碱基对序列。这次的组装纠正了当前人类参考基因组组装中关于Y染色体的多个错误,同时还向参考基因组中添加了逾3000万个碱基对,揭示了多个基因家族的完整结构,并确认了41个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这次的结果还纠正了微生物组研究中提出的假设,这些假设将之前未知的人类Y染色体序列错误归类为细菌序列。

在另一篇论文中,包括美国杰克逊基因组医学实验室在内的联合团队组装了代表世界21个不同人群的43名男性的人类Y染色体。这些组装结果更详细阐释了Y染色体在18.3万年的人类演化历史中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的DNA序列,保守区域的特征,以及促进Y染色体复杂结构的分子机制。

2023-08-23奇点糕

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唐德斯脑、认知与行为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环境逆境对大脑结构的长期影响。

环境逆境可能增加成年时期精神障碍的风险,但是具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逆境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影响,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整体脑部的变化。因此,研究人员试图用更长期的纵向研究来了解逆境对大脑结构的影响。

曼海姆儿童风险研究(MARS,MannheimStudyofChildrenatRisk)队列是一项长期研究计划,旨在探索生命早期暴露于不同风险对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记录了产前、围产期、心理社会逆境等多种风险因素。为了能够量化人群中的逆境效应,以及不同于群体水平的个体逆境效应,研究人员利用MARS数据,建立了基于体素的标准模型,捕捉长期逆境引起的适应性变化。

研究模型

纳入模型分析的逆境涵盖产前期(产前母亲吸烟和压力)、围产期(出生时的生产风险)以及产后期,其中产后期逆境包括早期孕产妇护理水平较低、不良家庭环境、儿童创伤事件、压力生活事件等。

这些大脑区域的形态学变化可以根据逆境分数进行预测。

不同逆境环境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影响效应不同,表现为脑区体积的扩张或收缩。以Dice系数来量化大脑结构的变化程度,其中家庭环境的Dice系数最高,对大脑结构变化的影响最大。

总的来说,研究发现从产前到成年期间的逆境对大脑结构造成了广泛影响,并且在成年早期依然保存有持久、稳定的神经信号。不同逆境种类相对应的大脑区域不同。

2023-08-25科技日报

研究人员将深度学习和基于物理的算法相结合,设计出了具有两种不同完整结构的定制蛋白质,确定了其结构,并测量了其运动方式。通过分析蛋白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研究人员还可微调分子的运动。

此前,科学家只能制造出含有一种稳定构型的蛋白质。研究团队指出,创造在两种形状之间切换的蛋白质需要一种新的多态设计方法。多态设计方法曾帮助科学家研制出了能发生极小形状变化的蛋白质、能根据金属离子的存在改变形状的肽,以及能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类似序列。

在最新研究中,借助罗塞塔双态设计和人工智能工具,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铰链样蛋白质。这种“铰链蛋白”在没有配体时形成一种设计结构,在配体存在时形成第二种设计结构。

这种铰链蛋白类似于晶体管,就像晶体管对电信号的流动作出反应并实施控制,这些蛋白质也可通过改变形状,在分子水平上控制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一种状态下,蛋白质可能无活性或具有某种功能;而在另一种状态中,它可能具有不同功能。这种在状态之间切换的能力使蛋白质能对周围的生物或化学环境作出动态响应。

这些蛋白质还能以可预测方式移动,将作为未来生物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开辟一系列非凡的应用领域。

科技日报北京8月24日电(记者张梦然)《自然》23日发表的两篇论文报告了新的脑机接口装置,其不仅能将大脑活动解码为语言,而且比当前所有技术都更迅速、更准确且覆盖词汇量更大。这一成果展示了在帮助严重瘫痪人群恢复沟通能力方面的技术进步。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开发的脑机接口装置,可以通过插入大脑的细电极阵列收集单个细胞的神经活动,并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来解码病人想说的话。在该装置的帮助下,一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人能以每分钟62个词的速度进行交流,这种语速是此前类似装置的3.4倍,更加接近自然对话(每分钟约160个词)。该装置在50个单词的词汇量下错误率为9.1%,比此前最先进的语言脑机接口装置低至约1/3。在使用12500词汇量时,错误率为23.8%,团队认为这可能是首次成功演示大词汇量解码的研究。

在另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不同方法获取大脑活动的脑机接口装置,其电极覆盖在大脑表面并侦测许多细胞的活动,可以将大脑信号同时转化为三种输出形式:文字、语音和控制一个头像。研究人员训练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来解码一名患者的神经数据,该患者因脑干中风而严重瘫痪,收集数据时病人无声地说出句子。脑信号到文字的转译速度中位数为每分钟78个词(错误率为25%);脑信号转译为语音时,372词汇量下错误率为28.2%,词汇量越小,错误率越低。

该装置还能将神经活动转译为面部表情,以动画头像的形式呈现。综上所述,这种多模式脑机接口装置为瘫痪病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让他们能更自然、更具表现力地进行交流。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往往因肌肉瘫痪而丧失语言能力。过往研究表明,可以从这些失语者的大脑活动中解码出语言,但只能以文字形式输出,准确性和词汇量较为有限,且速度极慢,差不多“俩字儿俩字儿蹦”的程度。现在这两个脑机接口装置,实现了这一领域质的飞跃,而只有更为流畅准确的交流,才能真正缓解因瘫痪性神经损伤和疾病而“有口难言”的痛苦。

2023-08-24生物谷原创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按照限时喂养制度喂食的小鼠会表现出记忆力的改善,以及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积累会减少,这一研究发现或许有望促进人类临床试验的进行。PaulaDesplats教授表示,多年以来,我们认为,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机体的昼夜节律干扰是神经变性的结果,但如今我们却发现情况或许刚好相反,即昼夜节律钟的紊乱或许是阿尔兹海默病病理学表现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因此这或许就使得昼夜节律钟的干扰成为开发新型阿尔兹海默病疗法的潜在靶点,而且本文研究结果也为纠正这些干扰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间歇性禁食或有望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病理学表现。

阿尔兹海默病在美国影响着600多万人的健康,而且其有望成为美国人群即将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会经历昼夜节律的多种干扰,包括醒/睡周期的改变,认知功能受损和夜间混乱的增加、入睡以及保持睡眠困难等。研究者表示,阿尔兹海默病的昼夜节律干扰是老年人养老院安置的主要原因,我们所能做的帮助患者恢复期昼夜节律的事情都会我们在临床中如何管理阿尔兹海默病,以及护理人员如何帮助在家中管理患者产生巨大影响。增强生物钟是一种改善机体健康结局的新方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就是控制每天的喂养和禁食周期,研究人员在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中检测了这一策略,给小鼠进行限时喂食,每天仅允许其在6个小时内进食,对于人类而言,这相当于每天禁食14个小时。

由于限时进食策略能极大地改变小鼠机体中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程,因此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这些研究发现或许能更加容易地转化到临床中,尤其是由于新的治疗方法依赖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并不是药物。最后研究者表示,限时进食时一种人们很容易立即融入其中的生活策略,如果我们能在人类机体中复制这一研究结果,这种策略或许就能成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极大地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DanielS.Whittaker,LailaAkhmetova,DanielCarlin,etal.Circadianmodulationbytime-restrictedfeedingrescuesbrainpathologyandimprovesmemoryinmousemodelsofAlzheimer'sdisease,CellMetabolism(2023).DOI:10.1016/j.cmet.2023.07.014

享受自在的老年时光

2023-08-21光明日报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养老服务保障,让老年人度过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的“国之大者”。

此次采访所至之处,颐养之家里的老人们多乐观开朗、思维敏捷。握住他们的手,感到温暖有力。许多老人露出质朴而会心的笑容,情绪马上感染周遭所有人——

82岁的邹月英,是新余市仙女湖区观巢镇洋潭村委邹家村的一位热爱生活、和蔼可亲、积极向上的老人,自2017年起已经在颐养之家用餐快5年了。邹月英老人对其他“入家”老人非常照顾和关心,喜欢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颐养之家的其他老人和工作人员对她连连称赞。邹月英老人说:“在晚年能有这样爽朗、开心的生活,这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

85岁的盛绍羊,是首批入住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白沙村颐养之家的老人,他的两个儿子因意外相继去世,老伴儿也在今年年初离他而去,好在有颐养之家这个大家庭,大家像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让老人的精神终于得到了慰藉。老人的一席话让人动容:“我住在这里很踏实,这就是我的养老之家。”

这样的老人,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解决养老服务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推进养老服务城乡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和医养融合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这里正在发生的故事,背后亦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在晚年寻找安稳和幸福的个体。

诚然,构建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从人力供给、消费结构、产业发展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都面临不少挑战。养老信息化如何布局?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如何建设?社会专业力量如何更好参与?……桩桩件件,都是实打实的考验。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新余市在养老服务中大胆探索与实践。小到一日三餐、生活照护,大到情感慰藉、文化娱乐,政府部门、基层社区、社会力量的共同发力,托起了这里最美的“夕阳红”。

今天,我们将如何更好地度过老年时光?或许,从这里能获得一些启示。

各地表彰慰问医务人员

本报讯近日,各地通过开展表彰、慰问、调研等活动,迎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的到来。

河南8月17日—18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开展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调研慰问活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班子成员深入医疗卫生机构,向临床一线的医师们致以节日问候,并勉励他们勇担健康使命,践行职业精神,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健康河南建设中再建新功。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和产科,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日间手术中心和医学影像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省卫生应急作业指挥中心建设工地,进行调研慰问,与医师代表座谈。针对代表们对疾控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黄红霞说,全省疾控工作者要把握机构改革特别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的契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能力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甘肃8月17日,甘肃省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活动在甘肃省中心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举行。活动对优秀医师团队、优秀医师进行表彰。会上,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甘肃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强宣读了甘肃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浩表示,要继续深化主题教育,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聚焦影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突出问题,办实事、解民忧,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宣传和报道先进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和杰出贡献,全方位展示广大医务工作者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的良好形象,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广大医师要切实当好精湛医术的引领者、医学精粹的传承者、人民健康的护佑者,为建设健康甘肃、保障人民健康再立新功。

上海8月18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上海好医生”寻找推选活动揭晓结果。此次活动推选出20位“上海好医生”和9位提名奖获得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表示,全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按照“顶天、立地、强腰”的总要求,参与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守护人民健康福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医务人员工作条件、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加强医务人员人文关怀、创造医务人员安全执业环境等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切实保障医务工作者权益和身心健康。

宁夏8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自治区文明办开展2022—2023年度“宁夏好医生”“宁夏好护士”宣传发布活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王佐正等10位医生、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苏建军等10位护士分别当选2022—2023年度“宁夏好医生”“宁夏好护士”。活动通过人物展板、主题曲MV、微纪录片、现场采访、文艺表演等形式,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宁夏好医生”“宁夏好护士”的风采。活动最后发布了由宁夏卫生健康委打造的“宁夏好医生”“宁夏好护士”主题曲《“医”路有你》。

天津8月18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文明办、总工会联合举办第七届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医院”和第十三届“十佳医务工作者”暨卫生健康行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总结大会。本次活动评选出第十三届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10人,第七届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60人、“好护士”60人、“好医院”10所,第七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技术能手68人、优胜者67人、优秀组织奖15家单位。医务工作者还自编自演了朗诵、歌舞等精彩节目,展现出了生命至上、医者仁心、勇攀高峰、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福建8月19日,由福建省卫生健康委指导,福建省医师协会、福建省医学会联合主办,福建省肿瘤医院承办的2023年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大会在福州市召开。大会为“2022年福建医学科技奖”和“福建省2023年重症救治技能竞赛”获奖者颁奖。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闽红表示,建设健康福建迫切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付出更多努力、展示更大作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医务工作者要守好初心匠心仁心,当好人民的健康卫士。

对医生在外“察颜观病”,规范是最好的鼓励

2023-08-21北京青年报

赵医生之所以能够“察颜观病”,是因为他所诊断的疾病具有“嘴唇鼻子特别肥厚,额骨特别突出,手指特别粗大”等特殊面容和明显外在表现。具有特殊面容和明显外在表现的疾病还有很多,比如对于先天愚型患者的特殊面容,医生很容易辨别;肝病患者的皮肤干燥、粗糙,没有光泽,皮肤弹性极差,甚至会出现古铜色面容,有时黄疸、肝掌、蜘蛛痣等症状也很明显,作为有经验的医生,不难就此作出判断。

医生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尤其擅长诊断其专业内的一些疾病,并利用特殊面容等表面信息,帮助民众诊疗疾病或提出诊疗建议。由于这种做法能够尽早发现疾病,并且投入少,也便于推广,因此可将之当成一种可贵的医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与路边急救相比,医生这样诊病虽然不算紧急,但给患者带来的好处以及医生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等,均有过而无不及。路边急救有“好人法”等作为保障,但医生“察颜观病”却没有相似的制度保障。这位医生的善行值得鼓励,但若想将个人之善上升为群体之善,就得消除规则与制度盲点。

如何看待医生在外“察颜观病”,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新话题。因为能够惠及患者或让诊疗变得快捷的任何行为都值得鼓励,在开发医疗资源方面,也要“不以事小而不为”。规范是最好的鼓励,细化规则,出台免责条款等,才能让医生敢于如此而为,又知道该怎么规范行事,进而将这种特殊的诊疗普遍化,并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以细致功夫促进出行适老化(民生观)

2023-08-22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地面公交为抓手,不断优化便利老年人出行的公共服务

“以前台阶多,最怕上下车。现在一抬脚,就能轻松上车。”在河北石家庄一趟适老示范线路公交车上,提到低地板低入口的纯电动车辆,乘坐的老人立马打开话匣子,言语间透着获得感。

近年来,各地以地面公交为抓手,通过推行适老示范线路,不断优化便利老年人出行的公共服务。不仅在河北,自2021年以来,越来越多城市以“绣花”功夫,对城市公交进行适老化改造。

“绣花”功夫在于“尽精微”。从具体难题入手,在细节处发力,才能改得其所。在硬件上,要盯住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加以改造和调整。比如,沿途公交站牌改用“大字版”,配合发车语音提示等。在软件上,要改进服务,要求乘务人员“多看一眼、多等一会儿、多搭把手”。从细微处着眼,一车一站中透出的巧思,正是为提升老年人出行获得感作出的尝试与努力。

“绣花”功夫也在于“致广大”。别看适老化改造多是“微建设”,却是一项需要着眼整体的系统性工程。大型、超大型城市往往路网复杂,循序渐进提升公交适老化改造水平,绝非轻而易举,需要有关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统筹协调、科学谋划。通过综合分析公交线路及客流数据,优先选取能够串联起菜市场、公园、医院等老年人高频活动场所的线路进行有序改造,更好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让适老化工作更可持续。

出行适老化改造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之举,也是让更多老年人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各方在资金、用地、设施和服务上接续发力,不断提升适老化出行服务的广度、精度与温度,必定能增进更多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7.78%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记者白剑峰)记者今天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比2021年提高2.38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94%,农村居民为23.78%,较2021年分别增长1.24和1.7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1.88%、26.70%和22.56%,较2021年分别增长1.48、2.87和3.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41.2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30.63%,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6.00%,较2021年分别提升3.60、2.58、1.72个百分点。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8.51%、科学健康观素养53.55%、健康信息素养39.81%、慢性病防治素养28.85%、传染病防治素养28.16%和基本医疗素养27.68%。各类健康问题素养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增幅最大,较2021年提升了3.88个百分点。

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1842份。

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2023-08-22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记者金振娅)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发布《202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指出,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比2021年提高2.38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介绍,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一项综合性评价指标,目前已被纳入国家多项考核,成为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94%,农村居民为23.78%,较2021年分别增长1.24和1.7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1.88%、26.70%和22.56%,较2021年分别增长1.48、2.87和3.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41.2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30.63%,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6.00%,较2021年分别提升3.60、2.58、1.7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8.51%、科学健康观素养53.55%、健康信息素养39.81%、慢性病防治素养28.85%、传染病防治素养28.16%和基本医疗素养27.68%。各类健康问题素养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增幅最大,较2021年提升了3.88个百分点。

据悉,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至69岁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1842份。

国家医保局:目前已有50余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2023-08-22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乔业琼)国家医保局官网近日发布《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136号(医疗卫生类270号)提案答复的函》显示,目前获批在我国上市的75种罕见病用药已经有50余种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此外,在完善罕见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方面,通过完善高额费用负担患者综合帮扶机制,积极引入市场力量,推动慈善组织、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互助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救助保障,发挥保障合力。

据了解,国家医保局将持续完善医保准入谈判制度,综合考虑临床需求、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将更多符合条件的罕见病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进一步提升罕见病用药保障水平。

7位院士联合发出科普倡议书

本报讯(特约记者常宇)8月22日,在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成立三周年暨院士科普工作室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联合桂建芳、刘经南、邓子新、孙和平、丁汉、徐红星6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汉院士,发出科普倡议书,呼吁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传播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科普倡议书写道:“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表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科学报国光荣传统,把所学回报社会,把科学交回人民;自觉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发挥科普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中的贯通作用……”

据悉,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是全国首个由院士领衔命名成立的科普工作室。作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陈孝平秉承裘老等1948年在创办《大众医学》时提出的“将医学归于大众”的传统,充分发挥院士在健康科普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创办《院士开讲:全民健康课》系列,从百姓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答疑解惑。

江苏加大医养结合支持力度

本报讯(记者沈大雷)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省发改委等12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的支持力度,健全激励分配机制,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

《意见》明确,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江苏省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等规范和指南,开展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对经批准开展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医保按规定进行支付;将符合条件的护理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协议管理,对纳入定点协议管理的护理院,积极推行按床日付费,合理确定床日付费标准。

《意见》要求,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将服务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完成居家医疗、医养结合签约、老年综合评估等医养结合服务较好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两个允许”要求,可在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适当核增绩效工资总量,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基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考核结果优秀、群众满意度高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五部门治理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机关等集中用餐单位及其承包经营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严把许可准入关、严格环境卫生和过程监管、严管承包经营行为、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行业管理,严抓日常管理、严格招投标管理、分类推行“明厨亮灶”;压紧压实属地包保责任;提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推动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管理明显规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9月1日起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昨日就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举行集体采访活动,这部法律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3年9月1日起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介绍说,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残疾人、老年人在上网时遇到的困难,组织全行业的力量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目前取得了积极成效。

山西省九价HPV疫苗扩龄在行动

2023-08-23新华健康

“宫颈癌目前是成为威胁女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家也成为女性第二高发癌症,我们高度重视对宫颈癌的防控。而对于预防宫颈癌,我们采取‘三级防控’措施,接种HPV疫苗属于一级预防。”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光明介绍:“随着山西省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45岁后接种工作的开展,省内适龄女性对疫苗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九价HPV疫苗的供应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未来会更好地满足适龄女性的接种需求;此外,‘精准预约模式’的采用,由各接种点和受众群体进行精准信息对接,也提高了疫苗使用效率,为女性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接种服务体验。”

太原市坝陵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主任李克勤介绍,“新平台开放预约后,我们接种点咨询预约量增加很多。跨区预约大大增加了消费者预约接种的便利性。以前不在户籍所在地的消费者需要专门回到户籍地接种,这非常不方便。很高兴现在新平台的推出让全省消费者都能跨区县、跨地市预约,让更多消费者尽早接种,受到疫苗保护。也很高兴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接种服务。”

据了解,九价HPV疫苗覆盖了九种HPV型别,既覆盖了七种高危型HPV16、18、52、58、31、33、45,又覆盖了两种低危型HPV6、11。

国家卫健委印发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

2023-08-24新华健康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进一步做好保障儿童用药工作,促进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的研发创制和申报审评,满足儿科临床用药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医保局和国家药监局,通过组织专家遴选、社会公示等,研究制定《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第四批清单有24个品种,涉及30个品规、9种剂型,覆盖神经系统用药、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用药、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等治疗领域。

海关总署: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2023-08-24海关总署

8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

公告显示,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记者提问

8月24日,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记者提问。

THE END
1.好品中國山河共育的“食中之藥”經濟·科技“莫怪虹無影如今小雪時”轉眼已是冬天的第二個節氣對於講究養生的人來說山藥等藥食同源的食物成了理想的滋補佳品滋補佳品山藥,學名薯蕷雖然跟土豆都是薯類食物但從植物學分類角度講兩者基本沒什麼親緣關系前者屬木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4/1123/c1004-40367851.html
2.87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汇总87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汇总 实况 实况 实况 实况 实况 实况 实况 实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https://www.360doc.cn/article/41324408_1139683052.html
3.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docx1818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将对党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9319594.html
4.最新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5月整理)发布最新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5月整理)发布 2022年5月3日,医械之栈整理发布了2022年最新药食同源目录及法规依据大全。 截至目前,我国被批准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共有102种,其中当归等6种物质在2019年第8号公告中规定只能https://www.foodtalks.cn/flash/5721
5.最新2022版药食同源中药材目录(110种)Word模板下载本模板为【最新】2022版药食同源中药材目录(110种),格式为word,其他风格,可用于校园教育演讲展示,文字图片可以直接替换,使用简单方便。https://www.tukuppt.com/muban/qnymaxkp.html
6.9种食药两用物质最新试点统计(截至2022年2月)行业动态9种食药两用物质最新试点统计(截至2022年2月) 自从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那么各个地区的试点工作进展如何呢? 图源:卫健委 公告文件要求在试点之前,必须提交《试点方案》;《方案》是由各个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起...http://www.longcuiyuan.com/news-id-10760.html
7.头条文章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根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关于开展2021年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的通知》(农种市函〔2021〕8号)和《关于印发<2021年江苏省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农办种〔2021〕3号)要求,开展2021年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82744390353046
8.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在即!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征求党参等9种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意见的函》,决定将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将研究论证把上述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目录管理的可行...http://www.csjhealth.com/sys-nd/25.html
9.公示!这些项目和个人拟获2022“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核心提示:9月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网站公示了2022“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拟产生奖励项目及人员名单,公示时间为2022年9月9日-10月8日。 食品伙伴网讯9月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网站公示了2022“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拟产生奖励项目及人员名单,公示时间为2022年9月9日-10月8日。 https://news.foodmate.net/2022/09/641043.html
10.2022年4月期中国各行业新备案工程项目汇总3、《2022年4月期 中国化工/化学新备案工程项目大全》目录清单 4、《2022年4月期 中国电池/晶硅新备案工程项目大全》 目录清单 5、《2022年4月期 中国数据中心/云计算新备案工程项目大全》 目录清单 6、《2022年4月期 中国肉制品/海产品/水产品新备案工程项目大全》 目录清单 ...http://www.yingdodo.com/html/news/202247191857.html
11.(截止2022年08月03日)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终止...(截止2022年08月03日)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普通食品等汇总.pdf,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普通食品等汇总 原创:薛定谔的狗(微信公众号:时说食事) 目录 (截止2022年08月03日) 序号 内容 页码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18/5334200342010044.shtm
1.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2018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PreviousNext 1 2 3 政策文件 更多 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 关于印发第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 《关于印发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 关于印发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 《关于印发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 ...http://www.nhc.gov.cn/yaozs/new_index.shtml
2.www.fanxueer.com/mokaka27208.html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动态调整和管理规范,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为宗旨,遵循依法、科学、公开的原则制定食药物质目录并适时更新。 截至2023年11月,食药物质目录中的中药材已达102种,如丁香、山药、山楂、枸杞、决明子等。 http://www.fanxueer.com/mokaka27208.html
3.药食同源软骨素工艺,重塑降厚实的关节舜甫装备药食同源软骨素工艺,重塑健康厚实的关节 现今,关节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少烦恼,出现膝关节疼痛问题的人大多是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她们可能在上下楼梯时,或者做蹲起动作时都会感到疼痛难忍。很多关节不好的人为了能够避免关节上的疼痛和不舒适,寻找了诸多个系列的关节炎诊疗方法。http://shunfuepc.com/dynamics/38.html
4.重点实验室师生在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药食同源生物资源挖掘与...8月14日,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药食同源生物资源挖掘与应用”科研创新实践大赛获奖名单揭晓。江苏省研究生“药食同源生物资源挖掘与应用”科研创新实践大赛是由江苏省研究生教指委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承办的研究生高级别学科竞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次竞赛,共吸引中国药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12...https://hyswzyyhj.jou.edu.cn/info/1194/1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