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包括以鱼、虾、蟹、贝、藻等的可食用部分制成冷冻品、腌制品、干制品、罐头制品和熟食品等的食品加工业和以食用价值较低或不能食用的水产动植物以及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等为原料,加工成鱼粉、鱼油、鱼肝油、水解蛋白、鱼胶、藻胶、碘、甲壳质等的非食品加工业。具体产品主要包括:冷冻水产品、鱼糜制品及干腌制水产品、藻类加工品、鱼油提取及制品的制造和水产品罐头制造产品等。
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产品分类
水产品加工行业是渔业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水产品加工行业运行态势基本平稳,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重构步伐加速,全年加工总量为2170万吨,行业总产值约4441亿元。随着水产加工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和产品储存技术的提升,水产加工能力总体提升、冷库冻结能力也进一步优化。但是,与国际水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加工技术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借鉴发达国际的行业发展经验,未来“精深加工”将是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呈小幅下降趋势。2019年,行业内加工企业总数量为9323家,同比减少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570家,同比增加46家,说明行业集中度正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重视程度的提升,带动我国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调整,水产品具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特点,迎合了目前市场追求健康食饮的趋势。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加工总量呈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水产品加工总量为2170万吨,同比增长0.61%。其中,海水加工产品总量为1776.09万吨,淡水加工产品总量为393.83万吨。
2019年我国水产加工品中,水产冷冻产品的加工量最大,约1532万吨,占比水产总加工量的71%;其次是鱼糜制品及干腌制品,加工量约292万吨,占比13%;排名第三的是藻类加工品,加工量为115万吨,占比5%。
随着我国水产加工设备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水产加工能力总体提升。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水产品年均加工能力从2810.33万吨提升至2888.19万吨。2019年,水产加工能力为2888.19万吨。
在企业数量总体下降的同时,我国水产品冷库数量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冷库的冻结能力在逐年提升。2015-2019年,我国水产品冷库数量从8654座下降至8057座;冷库冻结能力从91.92万吨/日提升至93.05万吨/日。
我国水产加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水产加工只处在初加工环节。为了加强对水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国际水产发达国家逐渐发展了水产品精深加工工业,主要包括低值产品的综合利用,优质产品的精深加工,合成水产食品及保健美容水产食品的逐步发展等。
《2025-2031年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共十六章,包含2024年中国水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中国水产加工企业运营状况,2025-2031年中国水产加工业前景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