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品安全论文参考食品安全论文(通用8篇)

摘要: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地严峻,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陷入一阵阵恐慌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食品的安全关系着民生。

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食品质量监测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切实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快现有食品卫生标准的修订步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制定食品主动召回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一.前言:“食品卫生”曾经是一个为公众所熟悉的术语,现在,它似乎正在逐渐被“食品安全”所替代。

27%的人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认为“有过,但很少”的,占64%;仅有9%的人回答“从来没有过”。

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最令他们感到担心。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选择这一项的人达到了21%。另外,还有16%的人最担心“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的食品”。

对于“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不法食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利益熏心”,该选项的获选率达到87%。同时,相当多的受访公众认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68%的人选择了这一项。

购买熟食类食品时,是否看保质期的问题上,85%的人认为无处可看保质期而直接购买。遇到变质,过期,劣质的食物等食品安全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很少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

结果分析:由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也十分担忧,但是很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不强烈,部分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使得一些不法商贩有了可趁之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也不懂得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给食品安全问题也增加了出现的几率。

1.微生物源仍是影响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与其他任何一类疾病相比,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是危害最大的一类。

2.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污染情况严重。一是源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如瘦肉精残留问题;二是环境污染物给食品卫生带来隐患。3.食品生产企业违法生产、加丁食品的现象不容忽视,像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

4.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给食晶安全带来新的隐患。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技术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实行分段立法,法律法规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的调整范围较窄,一些法律规定较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留下执法空隙。此外,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结果差别也很大。

2.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目前,我国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定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企业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甚至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明显不足。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政府部门多、范围广。而各个部门之间往往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有些甚至相掣肘,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乏力和监管资源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也无法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另外,越权执法、违规执法、消极执法等,也严重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执法效果。

5.少数企业和加工者无视国家有关法和规定,无证生产或经营,生产流程不科学,没有严格的工艺条件约束,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更不进行必要的检验,直接使这些产品流向市场,这样的食品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类健康,有些企业生产流程控制不严格,微生物杀灭不完全,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低下,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四、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食品市场信息的监测、预警、发布,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6.在商品的制造上严格要求产品质量,规范食品的生产工艺和食品加工,对食品企业加强法制道德宣传。

五.心得体会: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担心,我们的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卫生。

也就是因为了钱产生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因此,我十分的想些人明不明白,他们的“产品”危害了多少人?有许多的人因为吃了这些所谓的“卫生、安全食品”而上吐下泻乃至丢了性命的!

不过,我想,除了批评那些只知道赚钱而不顾及他们身体健康、安全的人以外,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如:苹果过于的发亮说明苹果可能打过蜡。葡萄上的白斑过多可能就是农药使用过量。

这些说明,防御食品中人为的添加化学物质、有害物质有些是可是用肉眼或简单的方法检验出来的。

目前,食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能够有效保鲜,促使食品品质得到改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不规范的使用,很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食品消费结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我国人民吃得饱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未来开始充分重视如何吃得好。在各式各样的食品中,添加剂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添加剂概述。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滥用添加剂造成的,其中,最容易出现的有以下这三类问题。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劣质的食品添加剂。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较多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很多食品添加剂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商家就会将成本较低、危害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中。这些劣质食品添加剂中很多成分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铅、汞等,甚至超过了保质期要求,这就会影响到食品安全,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相较于过量使用添加剂和使用劣质添加剂,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比如,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获取利益,会在食品中加入工业用剂,以此来冒充食品添加剂,这样食品口感虽然也可以得到改善,却对我国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商家遵守规范。

创新食品检测技术。

增强消费者的重视程度。

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意义,让广大消费者充分重视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如果遇到此种不法行为,需要向卫生组织及时积极上报,且坚决抵制三无产品,向监管部门及时上报这些不合格食品的信息。

构建和完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制度体系。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对媒介市场的争夺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生态,在数字化生存的新理念下,电视媒介营销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条件下电视媒介营销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受众行为变化,构建了媒介营销的空间定位模型,对电视媒介营销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提出电视媒介营销发展的对策。

一、研究的缘起。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bynicholasnegroponte)中写道:“作为电信的范式,‘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的口号已经陈腐不堪,但使用它来思考电视的新境界,却很不错。”[1]如今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出现,庞帝所说的这个“电视的新境界”已经成为现实,传统电视生存、发展和竞争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cnnic在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年底,中国境内网站数量已达287.8万个[2],媒介市场中运作的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数字化时代的媒介融合带来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与传统电视产品和服务具有替代性功能的新媒体形态,电视媒介营销的市场竞争环境剧烈震荡。同时,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受众的媒介使用和消费行为同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

国外电视媒介营销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的社会科学家开始研究电。

视的制作、营销以及功能[3]。随后,传播学者和电视业界从业人员逐渐加入媒介营销的研究队伍,代表性成果有沃尔特麦克道尔和艾伦巴滕的《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brandingtv:principlesandpranctices)以及苏珊泰勒伊斯特曼等编的《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与营销》(mediapromotionandmarktingforbroadcasting,cableandtheinternet)等。这些着作从电视媒介自身角度出发,研究了媒介品牌塑造和传播的技巧,有的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介的在线传播和电子邮件营销的思路和策略。

三、数字化生存给电视媒介带来的环境变化扫描。

“如果今天你跟人说看过某个节目,别人可能不敢确认你指的是电视片、网络视频(webisode,通过网络技术传输的节目)抑或是手机视频(mobisode,通过手机传输的短片)。”[4]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道出了数字化生存给电视媒介带来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当传统的录像带节目由“原子”变成了“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5]的数字信息“比特”,当数字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边界多种媒体走向融合的时候,电视媒介的市场竞争者蜂拥而至,电视产业市场格局面临重构。

摘要:安全教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高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结合经验谈谈对加强高中安全教育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中教学;自我保护。

安全教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高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避免出现各种损伤和事故,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稳定的学校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形成安全行为,引导远离危险。

进行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而学校是公共场所,采用的`是集体生活,所以教师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主要方法就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各种安全活动。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不去有安全隐患的地方玩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远离危险和安全事故。

三、加强随机教育,形成深刻印象。

随机教育是指对随时出现的安全事故或案例进行及时的教育,随机教育具有即时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提倡安全教育的随机化。例如,当天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要立即结合事件本身对学生实施现场教育,以加深学生对事故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不管是学校和班级中发生的事情,还是电视中的新闻,都是良好的教育载体,教师要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震撼学生心灵,达到有效的教育成果。

总之,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明确具体教育目标,采用灵活恰当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学习、交流、讨论、竞赛、演讲等活动,将安全知识寓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周建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交通与运输,2012(04)。

我的心里有一堵墙,阳光被挡在墙外,感受不到,本应享受到的温暖,只是从来没有发现,我心里还有一扇窗,窗旁的那一盆小花在阳光下悄悄绽放,而那道阳光一直都在。

您是一个设计师,很忙,总是带着疲惫。每天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而爸爸,您却不在,我总是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爸爸今晚又不回来了吧?”

“他忙。”母亲的回答总是在意料之内。您忙,忙着工作,忙的忘记了这近似“旅馆”的家,好不容易,接近深夜,您终于回来了,带着一脸疲惫。我兴致勃勃地冲到早已躺在沙发上的您的身旁,迫不及待地告诉您学校里的事情。您总是眯着眼,连声诺诺,不久就鼾声入耳。难道您就不关心自己的儿子吗?我的心中开始筑起了一道墙。

您对我的爱——我心中的那道阳光,将照耀着我茁壮成长。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是每位领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受当今不良风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基础不稳定。

为了消除不利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要用战略的眼光认真地研究分析、影响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因素,并寻找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影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风尚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风尚是指一定社会中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状况。

社会风尚是个人生活的真实世界,对个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

如,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网吧等渲染的暴力、色情、赌博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这些低级下流、腐朽没落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侵蚀着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他们只注重个人主义而忽略社会义务,这正是社会风气对教育作用的抵消。

二是道德教育缺乏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当前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只限于教育范畴,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尚没有《道德法》和必要的道德教育政策和条例。

(二)学校因素。

一是有些农村中小学校,不注重德育阵地环境建设,没有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二是有些学校在考试和升学指挥棒下,未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三是有些教育者空调说教不注重实效。

一些教育者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

由于只作用于说教,没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导致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将其抛之脑后,学生把上课当成了老师的事。

四是一些教育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另外,一些教师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学生很难“亲其师,信其道”。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自然形成的教育场所。

中小学生的社会过程始于家庭,其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获得、性格的形成都里不开家庭的影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阵地,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为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孩子是父母珍贵的财富,当得到他时,就意味着接受担负、哺育的责任。

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这包括提供适当的.衣物,有足够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创造一个活泼、美观、整齐、空问适度的生活环境,还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家长还应为孩子学习创造适当的环境,比如,提供适宜的桌椅、学习用具、适量并适当的书籍,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应是民主、自由、和睦的。

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团结互助,有浓厚的学习风气,每个成员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健康活泼,好学上进,精神愉快,能够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容易接受教育,促进良好观念和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律观点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因此,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中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防线。

一是学校要加强的阵地环境建设,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为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长于其中的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道德品质得到熏陶、得到升华,使他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得以形成。

二是领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把学生的道德教育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以智育代表都好的局面。

在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用教师多讲,学生的道德品质就得到了提高。

如:课堂上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项法规,搜集、整理在国家大法上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执法、守法、护法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与自己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法德并重、守法养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

有关中小学生社会教育机构包括少难宫、少年之家、儿童公元、儿童影院、儿童阅览室等。

这些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机构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足。

如:我校每年4月5日都要组织学生到黄台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扫墓,听革命前辈讲解迁安革命发展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这种氛围,家庭教育不能提供。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提供的基础设施,对学生长期的进行道德教育。

只要我们把全面育人作为教育的最高法律,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一定能建构起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贴近学生而高效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一:

[1]黄亦武.深圳市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张淼,李燮昕,张振宇,贾洪峰.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3)。

[6]梅竞博.肉加工中杂环胺形成规律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2。

[7]万可慧.牛肉干制品中杂环胺的形成与控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11]朱云龙,刘颜,马京洁.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04)。

[12]韦明,谈立峰,李延平.haccp体系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21)。

[13]许睦农.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8)。

[14]陈丽萍,潘小川,时福礼.北京市海淀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知识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3)。

[15]温中雷.中小城市餐饮业卫生监督现状与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参考文献二:

[1]宋利媛.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聚集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吕洪燕.风险投资后监控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4]李玮.基于顾客满意的x餐饮企业服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

[5]赵文明.黑龙江省风险投资机构联盟合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8]柳丹.吉野家快餐辽宁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2。

[9]邓凯红.中国连锁餐饮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d].燕山大学2014。

[11]田翠翠.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饭店建设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12]傅济,梁万年,高星,彭迎春.北京奥运会食品卫生安全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06)。

[13]张晨,刘弘.餐饮业的haccp管理与食源性疾病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1)。

[14]王树亮,耿相杰.提高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素质的必要性及措施[j].地方病通报.(04)。

[16]尹清菊,张亚锋,过群.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现状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06)。

[17]曾科,张晗.影响餐饮业卫生安全问题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s1)。

[20]贾东亮,侯方辉.卫生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13)。

THE END
1.关于食品安全论文范文资料与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综述》:本文关于食品安全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要:“舌尖上的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大局,历来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并涉及全民福祉的重点工作.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意义内涵阐释、原因分析及策略应对方面做了...http://chinachinarussiabelarus43www.anydaily.com/benkelunwen/11440.html
2.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542个).pdf论文参考题目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研究 “6T 实务”管理法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食品安全伦理初探 论我国食品安全制度的完善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 论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刍议——借鉴美国食品安全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5/8000100102003026.shtm
3.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工科幼儿食品安全通用框架食品安全领域的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主要涵以下几个部分: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研究目的与任务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食品安全监管与政策分析 5. 预期成果与贡献 以下是具体解答: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背景如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市场发展等以及研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要紧性。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262868.html
4.高考议论文阅读题: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2015年高考即将来临,考生们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新东方在线高考网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高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同学们可参考复习,以下是《高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供同学们学习。更多高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请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网。 https://m.koolearn.com/gaokao/20150121/841957.html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论文8篇(全文)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论文(精选8篇)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论文 第1篇 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的安全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如果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将会直接对人们构成危害。所以为了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我国构建了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及监管体系,依据这两种体系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保障。然而,我国的这两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0dzuj8t.html
2.高校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策略,食品安全论文.docx高校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策略,食品安全论文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外卖食品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曝光,又让人们担忧不已。笔者通过总结当下高校外卖食品基本情况,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能够为高校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7564233.html
3.农村食品安全生产监管优化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本论文选择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关注的农村食品安全生产监管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与国家政策及行政体制机构现实的改革需求相符合。作者从自身的市场监督管理经验出发,在对农村自主生产食品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梳理,经过实地访谈,在掌握一定数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的...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22413570.htm
4.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作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保障食品安全,必须首先改革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论文格式最终建立一个以法律为保障,政府、第三方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各司其责,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完善监管体制。 多部门负责基础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我国食品管理体系的弊端,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行...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3/24054.html
5.关于食品安全论文如何写和我国年轻群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和...关于食品安全论文如何写 和我国年轻群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和教育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本文是关于食品安全本科论文怎么写和食品安全和国年轻群体和认知现状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https://51elaw.com/wenxianzongshu/2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