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所紧紧围绕县局各项决策部署,以服务发展和强化监管为主线,探索服务促党建、党建优服务的双向融合工作机制,推行片队、片片联合工作法,聚焦“六大块”,定责定岗履职责、常督严管转作风,狠抓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就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建、非公党建工作,大力弘扬党建红色能量
(二)聚焦常态化疫情开展,坚决筑牢市场监管领域防控线
(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注册登记。巩昌辖区现有市场主体15877户,其中企业3924户、个体1177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6户。今年来,个体新设1134户、变更539户、注销280户。企业新设241户,变更332户,注销98户。合作社新设3户,变更3户,注销0户。在准入政策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着力清除市场壁垒。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优化服务措施,积极推进全程无纸化登记系统应用,通过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办理执照4186户,90%的市场主体实现不见面网上登记。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四办”改革、独任审核、一次性办结、市场主体承诺等制度,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了辖区市场主体活力。
年报工作及法人注册工作。年报工作,截止2022年6月30日,企业年报基数3243户,已年报3191户,年报率98.40%;个体年报基数10384户,已年报10296户,年报率99.15%;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基数168户,已年报165户,年报率98.21%。法人注册工作,按照“疫情与工作”同步进行,两不误原则,确定专人,成立法人注册群,做到一天一统计,一周一通报,确保法人注册工作快速高效进行,截至目前,已注册5700余户,未注册户数为1000余户。
双随机以及“互联网+监管信息”录入工作。2022年以来,双随机检查131户,录入双随机监管系统131户。按照五个片区、执法队每月35户信息按时录入互联网+监管系统,截至目前共录入1622条信息。
互联网+监管平台运用。年内安装陇上食安+透明车间9户,目前上线63户;安装陇上食安+阳光仓储107户,上线243户;安装陇上食安+明厨亮灶59户,上线301户。
(四)聚焦重点领域监管,大力排查行业风险隐患
根据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结合起来,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食品检验检测。目前完成检测1161批次,园艺市场检测室完成检测2181批次,新华联超市检测室完成检测2381批次,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医疗器械监管。按照县局统一安排和所里检查计划,对辖区内所有医疗器械使用经营单位开展了各项专项检查,主要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专项检查、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专项检查、开展医疗美容机构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检查,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第三方平台及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疫情防控物资等进行了持续统计,各类专项检查共下发责令改正15份。督促指导辖区内医疗器械使用、经营单位开展自查工作,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查处当场处罚警告类案件1起。
化妆品监管。辖区共360家化妆品经营店(专营、兼营),积极探索监管方法,合理安排执法力量,划分重点和高风险化妆品品种,强化监督检查,根据县局关于转发《定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儿童化妆品专项检查的通知》的通知,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母婴用品专卖店,商场等进行了全覆盖检查,下发责令改正11份。
特种设备监管。开展了一次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0家,下达监察指令书2份,对辖区内使用电梯、锅炉、起重机使用单位进行了详细检查,经检查发现,电梯、锅炉、起重机等特种设备按照规定办理使用登记,建立台账、进行了定期检查并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各单位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混乱、不规范、作业人员聘用记录填写不完善、个别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等问题。共办理特种设备行政处罚案件1起,罚款1万元。
计量器具专项检查。为维护市场计量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在辖区内开展计量器具专项检查。坚决杜绝“缺斤少两”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指导经营户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做好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督促经营户严格自律,诚信经营,为群众提供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共检查各类计量器具167台(次),其中检查集贸市场68台、大型超市27台、加油站43台、涉粮领域17台、快递店12台,查处不合格计量器具简易程序案件36起,一般程序1起。
商标监管。今年以来,执法人员开展了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护苗助老专项行动等专项检查。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1起,罚款1万元。
(五)聚焦执法铁拳行动,大力整治市场经营乱象
消费维权。明确工作责任,依法受理、处理好消费投诉和举报工作,强化节日期间、疫情期间全国12315热线值班值守,确保节假日等期间消费投诉举报处置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严防出现投诉举报空档或缺位。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668件,12315投诉举报平台受理464件,受理12345便民服务平台案件141件。自行受理63件。其中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29起,信访件5起,挽回经济损失16.89万元。
煤炭整治。按照陇西县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禁燃区内散煤经营专项整治的通告,对辖区内煤炭经营市场开展了全面“清零”行动。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辖区13户煤炭经营户(包括煤炭一级销售市场和煤炭二级销售点)清零工作。在严格开展煤炭整治工作中,共办结案件5起,其中4起无照经营案件、1起销售不合格型煤案件,罚款1万元,没收不合格民用型煤10吨。
信息宣传报道。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政务信息30篇(其中省级以上29篇,县级1篇)。为县局公众号供稿47篇。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存在问题:
非公党建上,人员流动大,各党支部党建工作不平衡。
市场准入上,存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与实际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导致政策推行不力、部门之间职责履行与证照联办之间存在的问题,导致政策推行不力以及地方拆迁棚户区改造与准入政策之间存在的问题,导致政策推行不力的情况。
执法监管上,辖区区域大,监管事项多,执法力量较为薄弱,加之车辆紧缺,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层次不齐,综合素质、综合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强化人员素质抓效能。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素质教育以及法律知识培训,设岗定责下任务,创新工作激励机制,由“被动学”变“主动学”,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工作效能。引导干部职工通过市场监管管理总局、省局等网站进行充电学习,及时把握政策方向,找准工作目标,做到大方向不偏离。
二是规范日常监管创亮点。督促干部职工将工作分类整理规范,引导养成良好习惯,按时高质量完成手中工作。准确把握基础性工作数据,从“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分清轻重缓急,有序、不重不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工作规范,努力创示范亮点,由点及面,带动辖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转变工作方法求突破。推行片区联合机制,转换固有监管思路,注重现代化、科学化监管平台与到户监管相结合方式,抓紧完成急难工作任务,线下每天按照工作计划有序开展日常、专项监管,进一步减轻监管与被监管工作负累,确保全方位、无死角监管,力求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