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守牢食品安全。每季度向全市包保干部点对点发送提示函,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截至目前,我市“两个责任”督导任务完成率达到100%,问题发现率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问题整改率100%。有序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全市学校(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疗机构食堂已接入安陆市食品药品远程智慧化管理系统。安陆市2023年食品快检任务为4980批次,已完成5747批次,完成率115%。本级监督抽检1730批次,已完成1730批次,不合格60批次,不合格率3.46%。配合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孝感市级承检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02批次。安陆市政府网站完成10次监督抽检情况公示,所有抽检信息全部录国家总局智慧监管系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号召外卖小哥化身“宣传员”进行反餐饮浪费宣传,被湖北日报报道。5月8日至9日,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仲林一行4人到我市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调研,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和基层所创建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守牢药品安全。2023年对药店、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监管,移动监管数据上传率达100%,持续保持药品安全事故零录。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药品不良反应上报649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上报236例,化妆品不良反应上报60例,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120%、101%;开展药品监督抽检51批次,药物滥用监测上报41例,均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王义涛同志被孝感市局表彰为2022年孝感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表现突出个人。
2023年8月,我局被中共孝感市委、孝感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平安孝感建设先进集体”。
(三)质量强市扎实推进
一是推进质量创建。3月17日,安陆市创建“质量强省示范市”动员大会召开,对创建工作作出动员部署;9月24日,召开质强委全体会议暨质量强省示范市创建推进会,进一步健全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和职能部门责任领导体系,夯实创建工作基础。二是征集质量精神。通过在安陆政务网、诗画安陆等媒体上发布安陆市“城市质量精神”表述语有奖征集公告,截至目前已征集3000余条投稿,下一步将组织专家评审事宜。三是助推质量发展。推荐湖北白兆山水泥有限公司参加第八届孝感市政府质量奖申报,《安陆市米粉行业质量提升项目》申报2023年度湖北省省级质量提升项目,选送4家企业制作质量微视频作品参加质量强国建设微视频作品大赛;推荐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所属的湖北省蛋品检测中心申请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省级示范服务项目;引导永祥粮机成套碾米设备、神丹公司的皮蛋、咸蛋和鑫民生态的蓝莓、梨及午时药业的金银花露、银花露申报“湖北精品”。2023年9月,安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拍摄的《健康“蛋”中国“芯”》微视频在“湖北认证检验检测微视频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局。
(四)知识产权持续提升
(五)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六)行政执法推进有力
(七)信息宣传有为有位
在安陆网、省、孝感市局官网、中国质量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讲好市场监管故事、传递市场监管“正能量”。截至12月31日,共报送新闻稿192篇、政务信息88篇,其中安陆网采用90篇、孝感市局网采用38篇、湖北省局网采用15篇、中国质量报采用9篇、湖北日报客户端68篇、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官网7条,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1条,湖北市场监管公众号1条,荆楚网5篇,荆楚维权1篇。今年7月,我局被选为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政务信息直报点,为孝感市两个直报点之一,共在《湖北市场监管信息》上稿6篇,获省食药安办采用信息1篇。2023年6月,我局被中国质量报刊社评为“2022--2023年度《中国质量报》宣传通联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八)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二、亮点工作
(二)荣获“第二届湖北省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称号。7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第二届湖北省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的决定》,授予安陆市市场监管局等10个集体为“第二届湖北省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称号,我局为唯一获奖的党政机关部门。
(三)建成食品生产小作坊加工集中区。我市城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区,被列为省局“四位一体”标准化工程和孝感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亮点工程,通过实施“12345工程”(一个目标、两项帮扶、三个重点、四个示范、五项举措),打造食品小作坊集中园区,探索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监管”的区域监管新模式。
(四)建成食品药品远程智慧监管系统。我局向市政府争资600万元建设食品药品远程智慧监管系统,对学校幼儿园食堂、社会餐饮、药店、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320家单位进行远程监管,通过摄像机及传感器等设备进行AI分析,打造全链条、实时、动态、闭环式联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全市154家学校(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并与省局“三网一中心”信息化系统成功对接。
(五)特种设备监管取得新成绩。全面开展特种设备严重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207家,发现问题191个,整改闭环管理189个,特种设备常规监督检查进展、超期未检“清红”率稳居孝感第一,任务完成率和整改率均达100%,有力提升了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三品一特”监管不够牢固。一是食品监管和抽样人员“靶向性”不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两个责任”督导问题发现率较低。二是上半年医疗器械、化妆品专项整治工作均位居孝感第五,整治效果、报表报送、信息宣传急需加强。三是产品质量监管录入、质量工作推进在孝感位次靠后,质量工作还有待加强。四是特种设备监管还要加强。特种设备监管人员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单位存在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滞后、特种设备档案不全或遗失和持证人员流动量大,管理难度高等问题。
(二)质量强市建设不够深入。一是创建专班支持和经费欠缺。目前质量强省示范市创建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中,工作量大,人员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创建经费需保障。二是公共服务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宣传力度不够大,协调联动的责任体系有待完善。
(三)知识产权工作短板依旧。一是商标品牌少、层次不高。目前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数量较少,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效不显著。如在质押融资上,部分金融机构的产品还不够丰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顾虑。
(四)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局人员平均年龄54岁,人员老化严重,干部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人才梯队亟需建设,加之市场监管领域业务繁杂、工作面宽广,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四、2024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促进营商环境提升。落实商事主体登记统一规范制度,建立办理程序统一、审查规则统一、文书材料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平台接口统一的登记注册新机制。推行“一诺通”准营,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准入准营”同步提速。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创建工作,为2024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坚持守牢四大安全底线。一是严抓食品安全监管。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做好监管人员业务指导,落实工作督导,提高问题发现率和不合格率。做好食品经营全覆盖监管,积极应用“鄂食安”平台,开展食品安全“三亮”行动。二是严抓药品风险监督排查。继续认真开展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医疗美容机构高风险产品监管。三是严抓产品质量安全。落实获证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制,督促配备相应的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风险处置力度,谋划好2024年本级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四是严抓特种设备安全。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培训力度,持续开展重点时段、重大活动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严防特种设备“带病运行”。
(三)坚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对标达标等行动,全力湖北省质量强省示范市创建工作,与省标院衔接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在重点领域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继续依托我市公检中心、龙头企业建设“基础版”“提升版”“特色版”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
(四)坚持加强知识产权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加强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的培育,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重点对“安陆皮蛋、涢酒、巡店鳝鱼、吉阳蒜跎、赵棚蓝莓、月岭食用菌”地理标志申报的指导。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银企对接会、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高价值专利大赛等官方组织的比赛活动,力争知识产权融资工作有新突破。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五)坚持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严厉打击价格欺诈、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破坏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特别是对“三品一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要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以良好的市场秩序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大力推进信用监管,深化信用提升行动,完善年报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异列严、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监管工具,强化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守信激励、标签化管理、“一业一查”等制度机制。
(六)坚持抓好队伍建设提质。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和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加强教育培训,筑牢清廉思想根基,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市场监管队伍。统筹推进业务知识和智慧监管培训,积极融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监管领域,实现监管资源与人员力量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