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办理了健身房的年卡,店就关门了”“我在超市卖的面包是过期的”“培训机构说考试不过全额退款,我没考过,找培训班负责人,他们不给退钱”“我从某公司进货,钱打过去了,迟迟不见发货”……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有些人会直接拨打12315反映情况,以求维护自己的利益,殊不知,12315并非“全能”。那么哪些问题12315可以受理哪些问题并不在12315受理范围之内3·15来临之际,记者向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了解情况。
与王先生不同,郑州市民李先生则表示,之前加盟台铺奶茶店,投进去几十万,开业后生意并没有像宣传的那么好,感觉被骗了,于是拨打12315进行投诉,“工作人员说这事儿他们受理不了,我一直以为,只要是涉及到钱的他们都可以帮助。”
消费者拨打12315,要“有备而来”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12315系统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共计413001件,其中咨询258168件,投诉81800件,举报73033件。办结投诉81593件,办结率达99.74%,投诉涉及争议金额33417.0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金额7254.16万元;办结举报7,2743件,办结率达99.6%。
综合2020年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汇总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居民服务及日用百货类投诉举报。
全年共受理此类投诉举报8959起。一是健身运动场所。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营业、变更经营地址、私教离职等原因产生的充值退费问题,主要存在“办卡容易、退卡难”、“闭店跑路”、“限制消费”、“格式条款”等问题比较集中;二是服装鞋帽商品。因成分不符、质量缺陷、实物差异、售后服务等产生的退换货纠纷问题比较集中;三是文化传播类公司。在网络售票,但受疫情管控或其他原因影响,导致演出取消或变相加价,消费者难以退票的问题集中;四是家居用品。实物质量、规格与样品不符、不及时发货、外观瑕疵等退换货难的问题。
二、食品类投诉举报。
全年共受理此类投诉举报8996起。一是冷冻、速冻类食品。食品有异物、发霉、变质等问题比较集中;二是商家虚构和夸大食品功效。存在虚假宣传、违法宣传等问题;三是食品包装标签标识。存在不完整、未标明厂名厂址、没有生产日期、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等问题;四是网络订购食品。不发货、少发货、不赔付问题以及餐饮单位卫生不达标等问题。
三、交通工具类投诉举报。
四、家用电器和通信器材类投诉举报。
全年共受理此类投诉举报2874起。一是家电质量问题。购买家电安装送货、质量或瑕疵、使用不久就损坏等问题;二是家电售后服务问题。主要是不予维修、缺少配件、不予退换货等问题;三是售后责任区分问题。以人为损坏为由不予“三包”、维修责任界定不清问题;四是通信器材退货难的问题。怀疑购买的手机为翻新或二手机,沟通取证、退货难的问题;五是手机附件问题。手机维修更换二手配件,使用假冒、劣质手机附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