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养狗能否缓解“人狗权利”之争
先有网红不拴绳遛狗,继而辱骂孕妇;又有市民为保护孩子,驱赶没有拴绳的宠物狗,结果遭到狗主人殴打,引发舆情。
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规定,早上7时至晚上10时禁止遛狗。
记者从杭州市政府官网了解到,现行的《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是在1995年开始实施的,最近一次修正是在2004年。
一方面,养犬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相对滞后;另一方面,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显示,中国养宠家庭的比重在不断升高。2015年,养宠家庭占到全部家庭的10%。2017年,占比达到17%。在宠物类别中,宠物狗的比重占到了所有种类的34%,是饲养品种数量最多的宠物。
“从饲养宠物的动机来看,这是亲和动机的需要。”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曹义杰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指出,亲和动机,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他认为,年轻人漂泊在外,老年人独自在家,难免会感到孤独。他们的心理变化助推了宠物市场的扩大。
面对养宠情况的变化,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彭伶认为,法规出台10余年,并不意味着它完全过时。所谓的“人狗之争”,是因为不文明养狗现象被不断曝光,人们片面情绪化地理解所导致的,其本质还是人与人的矛盾。
“杭州的养犬规定现在仍然适用,应该把整治重点放在提高狗主人的个人素质上来。”彭伶指出,不能因为保护动物,就去伤害他人。养宠物犬是狗主人的自由,但狗主人在饲养宠物犬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