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持续关注:怎样治理不文明养犬

“给狗狗戴嘴套,多不利于散热啊!社区公园限时禁入,我们去哪儿遛狗呢?”

“犬只出门就可能对路人造成威吓,不但要戴嘴套,最好少出门!”

这是某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公布时网友的留言。如何规范养犬行为,虽然养犬者和不养犬者各执一词,但共识是要握好养犬的法治缰绳。

养犬行为,如何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各地出台的养犬管理条例,落实情况如何?怎样更好地治理不文明养犬?近日,记者在上海、广东、湖南等地进行了采访。

多地出台地方性法规,规范养犬行为

初冬清晨,湖南长沙黄兴广场上,一只金毛犬在步行街中间蹦得欢,项圈上的绳子已不见踪影。广场管理人员大声提醒,犬主人才匆匆赶来,将其牵离。

类似的场景,在长沙街头并不鲜见。“都说自己家的狗不咬人,可要是不牵绳,谁能保准不伤人?”市民舒女士对此忧心忡忡。长沙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一大队民警林磊介绍,据公安局110统计,长沙市近三年涉犬警情累计达9376起,且逐年递增,养犬者和不养犬者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为改变这种局面,近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了《长沙市养犬管理条例》,并将于明年5月1日起施行。长沙市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条例历时数年才完成,先后召开了立法听证会、部门征求意见会、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调研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反复讨论修改,最终顺利通过。

根据民法通则,“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中提到,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也有“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等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说,目前,我国关于养犬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各地自行出台的一些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长沙市制定养犬管理条例,便是近年来各地通过法律法规加强养犬管理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例如,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09年7月1日起就开始施行;上海市2011年出台了《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对城市养犬作了详细规定。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丹阳说,在养犬人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提供了外在的约束机制。

法规落实仍有难点,不文明养犬行为屡见不鲜

“今年以来,广州警方教育不文明养犬人6万余人次,处理涉犬警情纠纷1500余宗,处行政处罚265人次,没收各类违法犬只420只,捕捉救助流浪犬552只。”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五大队副队长江巍介绍,2016年起,广州警方联合多部门已连续三年开展“最严养犬执法整治行动”。

不过,在法律法规的落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记者获悉,虽然广州市民文明养犬意识逐年改善,但在市区严格管理区内,仍有大量未登记的犬只。

“很多地方早就出台了养犬管理的有关规定,但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还有许多‘违章犬’威胁公众的安全。”江苏南京市民陈鸣跃说,“按规定,养犬要登记,要有免疫证和犬牌,但证件齐全的很少;个人可以饲养观赏犬,但明令禁止个人饲养的烈性犬、大型犬比比皆是;有的犬只四处乱窜狂吠,甚至追咬行人。”

许多市民认为,处罚力度偏小、可操作性不够强,是养犬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上海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楼道单元里,有住户放狗乱跑,“我儿子才两岁,经常是一开电梯门,就有一条狗扑过来,很吓人。”按照《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这种情况应由物业予以劝阻、居委会进行批评,但是几轮下来几乎没有效果。对此,陈先生很无奈,“难道非得咬了人才能解决?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强制措施?”

对此,李丹阳认为,由于没有充足的执法力量、资源,目前许多地方性法规执行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也导致目前的养犬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

支振锋说,由于执法部门不统一或没有养犬管理的专责机关,导致养犬管理在有些执法部门成为边缘业务,甚至连专门执法人员和经费保障配备都难以切实到位。再加上养犬管理问题多发、事务细碎、易于成为矛盾冲突点和社会敏感点,养犬管理执法往往吃力不讨好,这就导致有些执法部门执法意愿不强,动力不足。

加强立法、创新管理、社会共治

养犬治理难题,究竟如何破解?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市民群众提出了不少建议。

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层面,支振锋认为,目前尚无全国统一的法律,也没有统一的养犬管理部门和顶层政策设计,各地自行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的位阶较低,能够规定的处理手段有限,无法适应养犬管理问题多发的需要。

“基于当前养犬问题多发、成为基层治理矛盾多发点的情况,建议统一出台行政法规,统一执法部门和执法管理机制,改善基层治理。”支振锋说。

在法律法规的落实层面,各地为了推进养犬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做法、提升水平。

在长沙,养犬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是新出台的养犬管理条例的一个亮点。该系统致力于实现犬只管理信息的录入和共享,“每只犬既有皮下芯片,也有智能犬牌。”林磊介绍,智能犬牌可实现在数十米内便捷读取犬只信息。管理部门一旦发现养犬者没有依法养犬,便可录入系统,发现走失或遭遗弃的犬只,也能迅速调取信息找到犬主。在广州,为促进市民文明养犬,警方拟向已办理养犬登记的市民免费发放文明养犬“四件宝”,包括一条犬绳、一个可抽取垃圾袋的拾便器、一个标志牌、一个防止犬只吠叫咬人的口罩。

“建议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激励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参与到协助执法部门进行养犬管理的工作中来。”支振锋说。

THE END
1.厦门养狗投诉电话厦门养狗投诉电话 狗一直是人类最温暖的小伙伴,狗狗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欢笑,但养狗的不文明现象也会影响周围人正常生活,破坏环境卫生。 据悉,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专门成立了养犬管理执法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养犬管理执法队、犬只处理中心等部门。重点对流浪犬、无主犬、烈性犬、伤人犬等违规犬只进行...http://mip.manmankan.com/xiamen/zixun/3870/
1.养狗扰民怎么举报对方养狗扰民属于噪音扰民,你可以选择报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关于养狗扰民怎么举报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养狗扰民怎么举报 1、对方养狗扰民属于噪音扰民,你可以选择报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https://mip.66law.cn/laws/1718447.aspx
2.养狗不拴绳去哪举报不文明养犬行为这样举报养狗不栓绳可以拨打市政府热线12345进行举报投诉,将由城管执法部门跟进处理;或者通过微信搜索关注本地文明养犬公众号进行举报;如果是长沙市民,则可下载APP“星城园丁”进行拍照举证投诉。 遛狗时应给狗狗套上宠物项圈或宠物脖圈引,拴上狗链并牵着走。因为这是对其他市民安全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也便于控制狗狗的活动范围...https://m.fenzhua.com/dognews/feed/31000.html
3.十大不文明养犬行为养狗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MAIGOO知识摘要:狗成为人类的重要伙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养宠物犬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犬在给人带来陪伴的同时,如果狗主人没有文明养犬,也有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困扰。如今关于养犬的行为准则也在不断完善,那么你知道养狗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十大不文明养犬行为。 https://m.maigoo.com/goomai/258912.html
4.《珠海经济特区养犬管理条例》出台3年,文明养犬情况如何?“一些市民遇到不文明养狗不会正确处理,这是产生矛盾的关键。”该社区议事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议事会讨论后,小区居民共同制定《文明养犬公约》,包括设立狗只门卡、狗便纸存放点、并对狗伤人后处理方式、不文明养狗投诉方式进行普及宣传,如今公约实施3个月,居民微信群再没出现关于养狗的争吵。 http://pc.nfapp.southcn.com/85/172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