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动物能像犬一样成为一个社会话题,触动人们复杂的情感。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玩伴、家人、保安……它们也被人赋予各种角色。与此同时,犬伤人、扰民、粪便污染环境、被随意丢弃等各种事件屡见不鲜。
主人讲文明,犬才讲文明
“我们社区瑞泉花园小区居民王女士,以前出门遛狗不拴绳,现在她已经给狗系上了牵引绳。花园小区居民林先生养的那只狗喜欢追着人跑,在我们的劝说下,如今他把狗圈养在家里。”三元区城关街道下洋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洪丽青告诉记者,《条例》正式实施前,下洋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入户宣传《条例》中有关文明养犬的内容,经过社区的宣传和劝导工作,很多居民改变了不文明养犬的行为习惯。
家住上河城的王欢女士家里有2只“毛孩子”。20日,记者看到她在遛狗,两只狗狗身上都栓上了牵引绳,她手里还拿着塑料袋和纸巾。“塑料袋和纸巾是用来捡狗狗粪便的。我觉得,一个真正的爱犬者,不会出门不拴犬链。因为爱它,会害怕它乱跑出了意外,或者吓到别人,也不会出门不捡粪便。因为爱它,不会让不文明行为,被别人说三道四,影响到邻居的生活。狗狗不懂得人类的规矩,但主人要带它讲文明,所以,不管有没有《条例》,养狗的人都应该讲文明。”
不拴绳、不清理粪便,这些行为你有吗?
记者了解到,在市区,《条例》正式实施以来,部分市民仍存在不文明养犬行为。
“三元区下洋社区附近部分居民遛狗不拴绳,影响了行人安全。”“梅列区列西街道部分养狗居民不拴狗绳。”“市区河边休闲步道有大爷大妈遛狗不拴绳,狗拉粪便了也不清理。”……近期,e三明的诉求件中,尚有市民反映部分养犬人不遵守《条例》,存在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行为。
在碧桂园凤凰湖公园散步锻炼的市民林强告诉记者:“有些养狗人在公园遛狗不拴绳,也不清理狗粪便。希望城管根据《条例》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不文明养犬行为予以整治。”
人人都来当文明志愿者
“目前,不文明养犬行为在市区公共场所仍有存在,说明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提升,必须进一步深化《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促使更多市民自觉遵守《条例》。”谈及市区当前存在的不文明养犬行为时,市委文明办宣教科科长陈鹏如是说。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委文明办部署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社区)密集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在各地沿街窗口行业部署LED屏宣传《条例》工作,并通过志愿三明平台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养犬、文明交通、拾捡垃圾等文明劝导活动,今年来已累计时长近600小时,并印制了《条例》宣传手册5000册。
市城管局市容管理科负责人王鲲告诉记者,我市城管部门一直以来都在尽力做好公共场所文明规范养犬管理工作。在《条例》正式实施7个月前,三明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2020年5月就向社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区公共场所养犬管理的通告》,要求凡在三明市城市建成区内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通告,做到依法文明养犬。《条例》正式实施后,市、区两级城管部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倡议书、牵引绳、拾便袋,开展宠物免疫知识宣传等形式,呼吁养犬市民主动定期为爱犬注射疫苗,携犬出门时要拴好狗链并妥善处理粪便,注意保持环境卫生等,提升市民文明规范养犬的自觉性。
自《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在市区主次干道、河边步行道、自行车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一步加大了巡查力度,对遛狗不拴绳、不及时清理犬粪、携带大型犬外出未给其佩戴嘴套等不文明养犬行为,以柔性执法为主,进行口头劝导,对不听劝的不文明养犬人根据《条例》予以处罚。
专家建议:线上线下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普及
如何深入贯彻《条例》,让文明养犬行为成为广大市民的行动自觉?如何对市区流浪犬进行妥善管理、收容和处置?对此,专家有哪些建议?
郑庆伟建议,对流浪犬的妥善管理、收容和处理,市区各街道(开发区)可按照“属地管辖”原则,以居民小区、广场公园、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强巡查管理。临时租借场址作为犬类收容场所,并雇佣人员对收容的犬只进行喂养。设立专项资金,对流浪犬进行免费绝育和强制免疫。采取领养取代买卖的方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市民领养流浪犬只。(陈辰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