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行业增长与应用边界拓展推动大豆蛋白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1、大豆蛋白定义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食用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类高蛋白食品配料,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组织化蛋白等。组成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对促进人体健康、均衡营养、增强体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大豆蛋白还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如凝胶性、吸水性、吸油性、溶解性、起泡性、分散性等,使其在诸多行业尤其是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大豆蛋白行业产业链分析
大豆蛋白下游应用广泛,涵盖肉制品加工、仿肉制品、休闲食品等多个领域,其应用情况直接关乎行业发展。当下,受消费升级、居民重视健康饮食以及认可大豆蛋白价值等因素影响,且随着下游行业增长与应用边界拓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未来,随着工艺技术进步,其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大豆蛋白行业产业链
3、行业发展概况
大豆蛋白是一种天然类全价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且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对促进人体健康、均衡营养、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大豆蛋白根据不同工艺特征,可分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化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大豆蛋白分类情况
4、大豆蛋白行业下游细分市场规模及前景预测
(1)肉类加工行业
肉制品加工是大豆蛋白的传统应用领域,在火腿肠、午餐肉、肉馅、肉松、罐头等肉制品中广泛应用。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1)改善肉制品的组织结构。大豆蛋白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粘结特性,肉制品中加入大豆蛋白可以增强产品的弹性、硬度,使产品的结构致密、口感更好;2)缓解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题。大豆蛋白有良好的乳化特性,肉制品中加入大豆蛋白可以使水和油脂形成较为稳定网络结构。3)强化营养价值。肉制品中添加大豆蛋白,可以改善蛋白质的配比,使蛋白质的营养更全面、更合理。
(2)休闲食品行业
在休闲食品市场中,大豆蛋白由于具有优异的保水性、乳化性、弹性、起泡性和粘结性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调味面制食品、蛋糕、饼干、面包及冰淇淋等休闲食品加工制作中。其中大豆蛋白用于调味面制食品中,主要是增强其弹性、韧性,提高制品可塑性,同时提高其营养价值;用于蛋糕、饼干中,可增强乳化体系稳定性,确保脂肪分散均衡,改善产品质构特性,延长保鲜期及寿命;用于面包中,可提高弹性和吸水率,增加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用于冰淇淋中,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
(3)植物蛋白饮品
植物蛋白饮料是指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为原料,经加工、调配后,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具有低胆固醇、低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不含乳糖等特点。大豆蛋白乳化性优异,可以提高饮料乳化体系稳定性,同时作为营养强化剂,提高植物蛋白饮料营养价值。近年来,健康化、个性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植物蛋白饮料的天然健康绿色的属性符合当下消费趋势。在健康优势逐渐凸显下,植物蛋白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4)保健食品
2019-2023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分析
5、豆蛋白细分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大豆蛋白产业起步晚、设备落后,90年代中期产量不足1万吨,需求缺口大。二十世纪末,借政策推动与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行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我国成为生产大国,在国际市场地位重要。
美国50年代初就开发出大豆分离蛋白,70年代生产技术及产业应用已成熟,我国食用大豆蛋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我国加入WTO后,进口转基因大豆虽挤压国产大豆在油脂压榨领域空间,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含量高,助力我国大豆蛋白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大豆蛋白加工行业主要的生产企业近20家,年产能约80万吨,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境内,国内大豆蛋白厂商年销售规模约为65万吨,内销与外销分别占比约45%和55%。按照大豆蛋白年销量排在行业前列的生产商有临沂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山东御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山东嘉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列生产商占据全部市场份额的比例约为60%,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