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案例【案例主题】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最优化教学导入,运用引导观察,树立多元化评价,体现人文性教育,为学生的创作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教材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外形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热情,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创新的愉悦。【教法分析】背景: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一、课件有效美术的美来自视
3、的家庭成员有哪些?ppt:生活日用品组合要求:能为我的家族成员设计有创意的新形象!!生活日用品(板书)的联想联想方法设计合理,实用。给联想过程归纳的添加、寻找、拟人3种方法,是我这节课最大的创新。这样的设计巧妙地把教学重点作为3个部分来完成,使得我的教学流程不仅环节分明,而且还起到了以下作用:1、节奏灵活,互动有效。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再愉快的知识接受过程,也不适合超过3分钟,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大脑在40分钟内必须得到不同节奏的、多方位的按摩。这3种方法的划分,有效地把教学重点分散,逐个击破。并且每一小块又分别有定义、欣赏、练习这三个小环节。教学内容结构如下:(颜色与以
4、下备课中的颜色一致,红色为板书内容和定义,练习部分为蓝色。)定义1、添加欣赏定义2个练习方法:2、寻找欣赏1个练习定义3、拟人欣赏片段2:添加法的教学一、添加启发练习1:提问:通过观察,可乐瓶让你联想到哪种新形象?(学生口头描述,师生共同在黑板上演示)可乐瓶的联想有:人脸、火箭、木乃伊。小结:简单的可乐瓶,添加了这些小零件后,居然变化成为这么多不同的东西!?太神奇了!你们知道吗个添加法就是联想的主要方法之一欣赏雨伞多角度联想的作品提问:改变观察角度后,雨伞也可以有这么多种变化,同学们,你们可以吗?深化练习2:1、选择你需要的角度,画出你对雨伞的联想。(6人一组讨论,合作作业)2、学生练习
5、作业展示。开放我们的思路小结:多角度地观察,能使我们多角度地联想,片段3:寻找法的教学、寻找葵花导入:小葵花心情不大好,因为她的花盘丢了,于是她找啊找啊.这时,刚好网球拍从她身边经过,这下可好了,来看看发生了什么?ppt:佳作欣赏(看看还有哪些物品也来帮忙了?)二、寻找(板书)小结:寻找法是根据形象内部的特征,寻找相似的日用品。深化练习3:学生找,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完成提问:除了图中的物品,你还能用什么来做葵花的花盘?启发:它们就躲在教室里面哦!!教师现场出示身上的纽扣,手表,硬币,学生笔盒里的量角器,削笔刀等小结: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身边最不起眼的地方,都能令我们联想!p
7、许有人会有这样的顾虑,联想是很感性的一个过程,给联想设定方法,会不会反而桎梏了儿童的思维呢?对此我要强调的是:联想的确需要方法,虽然方法没有一定的,但还是归纳出3种。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在方法的传授中,学生潜移默化了主动寻找事物规律的心理品质,用鱼的形式给学生以渔的启发,为他们今后的思维发展做了一次隐形的铺垫。【课后反思】10岁的儿童处于发散思维形成的萌芽期,他们对发散思维是懵懂的,但是绝对存在,且学生个体之间差距甚大。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希望能培养、启蒙学生的发散思维,于是重点介绍的是联想的添加法和寻找法,意在让学生注重事物外形的联想。可是从下面的作业分析看来,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形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