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已批准的配合比,结合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水量、碎石的含水量等进行调整,施工过程中不得加水,但可根据和易性情况小范围调整减水剂掺量,下雨时,如砂、石料含水量增加(料斗和料仓无防雨设施、上料时导致的含水量增加等),要对施工配合比的用水量比雨前进行减少,其它不得轻易调整。
3、坍落度的检测与调整
开始拌和头两盘时,应在出机口对每盘的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和易性情况进行检查,正常是在浇筑现场对塌落度等进行检测。塌落度大或小时可适当调整减水剂的掺量。塌落度的检测要求按规定操作规程进行。
4、施工缝的处理
不低于同标号的砂浆(水灰比低于混凝土0.03-0.05),铺在施工缝上,厚度2-3cm。铺筑的范围要与浇筑的速度相适应。施工缝在铺筑砂浆前宜处于湿润状态。施工缝的凿毛要符合要求,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垂直缝要涂刷一层水泥净浆(水灰比低于混凝土0.03-0.05),涂刷的范围要与浇筑的速度相适应。
5、入仓
混凝土入仓高度不得大于2米,采用布料机入仓的,溜筒间距宜为2.5-3.0m。入仓要分先后顺序,先浇筑的要先铺上一层,后浇筑的要后铺,但均要在混凝土初凝前覆盖并振捣。已入仓的不合格混凝土必须清除。皮带机的角度一般不宜大于6度。皮带机、溜筒要湿润。
6、平仓
要及时平仓,不要堆积在仓内。人工平仓,不得是用振捣棒平仓,层厚30-50cm(虚铺),不超过振捣器头部的1.25倍。下料时集中的骨料,人工要均匀分布在砂浆较多处,泌水要及时排除,排出时不得带走水泥浆。浇筑底板由于钢筋等的限制下部无法人工平仓的,要有专人指挥布料机入仓,控制好混凝土的入仓部位及入仓量,不得过厚,避免产生骨料集中的现象。底板或顶板顶面的表层混凝土要加强人工平仓,仓面大致平整略高于设计高程在进行平板振捣器振捣。
7、混凝土振捣
8、止水附近混凝土的振捣
止水周围的振捣尤其要小心,振捣棒不得碰上止水。水平止水下部的混凝土在铺料时,要有人工先把止水往上翻,在振捣后再把止水放到已振捣的混凝土面上。止水上部的混凝土在振捣时,不得碰上止水,应控制好离止水不少于50mm左右为宜,还得确保止水周围振捣密实。振捣棒无法振密实之处,辅以人工振捣。
10、初凝的判断
11、模板的检查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模板如有变形走样,应立即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矫正,否则应责令其停止混凝土浇筑。发现漏浆处要及时督促进行堵塞。为避免混凝土出现乱根,底部边角的密封性尤其重要。(立模时密封性的控制、模板外部用砂浆等堵塞、浇筑时施工缝铺砂浆可有意在边角处适当加厚但也不得大于5cm)在验仓时要对模板的的平整度、接缝的严密性和牢固性进行检查,拉筋与模板之间的间隙也要进行堵塞,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要有双面胶条。
12、钢筋的复位与绑扎
考虑到施工的需要,可能部分钢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移位,但要注意及时复位和绑扎。
13、混凝土抹面
有要求抹面的,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抹面压光。抹面一般需要分为三次,第一次在振捣后进行,一般用木抹,大面要平整,平整度要满足要求,第二遍在初凝前进行,一般用铁抹,第三遍在初凝时进行,也用铁抹(压光)。在第二遍抹面开始注意不要对混凝土产生扰动。
15、养护
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对混凝土养护用水的要求与拌和用水相同。
当结构物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天内不受水的冲刷浸袭。当环境水具有浸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d内,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以前,不受水的浸袭。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若需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应按本章的有关要求执行,并应及时填写蒸汽养护检查记录。
16、拆模检查
混凝土浇筑后,在施工单位递交拆模申请,符合要求才能统一拆模。施工单位要递交同等条件下养护的砼试块的强度报告,符合要求才能同意拆模。拆模时应到场检查拆模后的情况,蜂窝、麻面、错台、裂缝等等,要求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涂抹或覆盖混凝土的各种质量问题或缺陷。发现大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缺陷要及时报告。要注意经常对混凝土是否出现裂缝进行检查,督促施工施工单位做好观测记录,对观测记录经常进行检查。
17、质量缺陷处理程序
在检查发现符合质量缺陷分类的,要会同施工单位及时做好检查记录,查找原因。根据权限审查审批缺陷处理方案,在缺陷处理时要进行旁站,监督施工单位按批准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及时填写监理旁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