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苗选择的好坏也就决定了鳜鱼的存活率和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优质的鱼苗,那我们该怎么选呢,小编来教大家一个小妙招,首先就是我们要确保选择的同一批的鱼苗大小要基本上差不多,其次就是不能选择哪种比较懒的,没有活力的鱼苗都不可以选,然后就是要看鱼的尾巴是否有力,有力的则为好的鱼苗。还有就是鳜鱼苗看上去要比较干净,没有伤痕,这样就差不多啦。
3、放养密度
4、饲料管理
鳜鱼它主要是以捕捉水中的小鱼小虾喂食,其次再是水中的浮游生物,最后再是一些按照配方配好的饲料。所以我们需要在池塘中放入一批其他繁殖能力比较快的鱼类,用来给鳜鱼提供食物,比如说鲫鱼、鲤鱼等,这样可以满足鳜鱼的部分需求,其次就是我们每隔四到五天左右就需要往池塘中投放一些采购回来的饵料鱼,要完全满足鳜鱼的需求,最好是饵料鱼还要有剩下的时候,最后就是每个十天左右投放一次饲料,用来促进鳜鱼的生长。
5、病害防治
摘要介绍了鳜鱼网箱高效养殖技术,包括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鱼种投放、饵料鱼投饵、日常管理、病害防治、适时起捕等内容,以期为鳜鱼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鳜鱼;网箱;高效养殖技术
鳜鱼俗称鳜花鱼、季花鱼、桂鱼,常见有2种,即翘嘴鳜和大眼鳜,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江河湖泊。其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是席上佳肴,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现将鳜鱼网箱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
鳜鱼网箱养殖要求:水域开阔,向阳避风,水草较少,水流平缓,有微流水或较小的风浪,水深在3m以上;水质良好,清新无污染,透明度大于50cm,溶解氧在5.5mg/L以上,pH值6.5~8.5。箱体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网箱为全封闭六面体,框架用毛竹或钢管制成,其规格应比网箱的长、宽尺度大10cm左右或等同,框架应平整、牢固、形状稳定,网箱框架高出水面10~15cm。箱距在1m以上,行距在10m以上,箱底距水底大于0.5m。箱体用3×5线编结,双层,内衣网目1.5cm,外衣网目5cm,盖网网目5cm,一般体积为2.0m×4.0m×2.5m共20m3,或3.0m×3.0m×2.5m共22.5m3。网箱在下水前必须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补好。新网箱在使用前要放在水中浸泡10d左右,将其泡软,避免擦伤鱼体。旧网箱应用8~10g/m3的漂白粉或强氯精消毒。
2鱼种投放
3饵料鱼投饵
4日常管理
5病害防治
网箱养殖鳜鱼病害较少,其病害主要为烂鳃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把“五关”,就基本上不会发生鱼病。一是严把苗种质量关;二是严把科学饲养关;
三是严把放养密度关,四是严把日常管理关;五是严把定期消毒关。如发生病情,防治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症下药。在下药前必须查明鱼病种类,根据病害,对症下药,否则,无效。二是鳜鱼发病后,一般使用药物为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溴海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等。用药最好的办法是挂篓、吊袋,剂量可以适当加大。因为随着水体对流,药物的流失较大。其次是将鳜鱼集中到网箱一角,用塑料薄膜将鱼集中箱体的一角与箱外水体隔开,进行洗浴。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操作,否则容易发生死鱼情况。
6适时起捕
网箱养鳜鱼一般的投入产出比在1.0∶2.5以上,经济效益较高。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上市规格,一旦体重达到商品鳜鱼时,即要上市。体重在500~750g的鳜鱼称为标鳜,否则称为超标鳜鱼,标鳜的价格是超标鳜价格的2倍以上。因此,鳜鱼按体重适时起捕是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及时掌握鳜鱼的生长情况,并且根据市场行情,用控制投饵的方法,调整鳜鱼的生长速度和适时起捕销售,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参考文献
[1]朱仙珍,周一鸣.八字精养法在鳜鱼健康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0(2):36-37.
[2]王松刚,朱建瑜,顾明.鳜鱼高产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0(4):81.
网箱养鳜应选择水体开阔,有一定水流,水质清新(透明度大于35厘米),最低水位应不低于2米,无污染,风浪影响不大的水域。因此首选在靠近村庄、背风向阳、水深8米以上的库湾安置网箱,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江河库区水位正常升降落差为3米);同时要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有一定水流的湾。这样的水域环境相对安静,可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
二、网箱的制作及设置
1、网箱的制作
鳜鱼网箱采用3米×3米聚乙烯结节网片缝制而成,网目大小以保证网箱内外水流通畅,饵料鱼逃不出为宜。规格为带盖的六面体封闭式双层网箱。网箱长3米,宽3米,深2米;外层网目2厘米,内层网目1厘米。网箱入水深度1.5米,水上高度0.5米。
2、网箱的安装
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10天~15天下水,箱壁附着藻类后可防止鱼体磨擦损伤,以提高成活率。
网箱支架:由4根长3.5米,尾径4厘米左右的带皮毛竹制成3米×3米的四方形漂架。网箱排列方向一般与水流垂直,多排网箱并列时,间距不宜太近。
网箱的固定:采用锚绳固定法。每10箱为1组,每组由2根直径2厘米的聚乙烯纲绳沿网箱两边结扎串联为一排。箱间距1米,排间距5米。每排两端由锚绳拉直绷紧固定;铁锚每只重10千克。锚绳直径3厘米,长度应大于水深2.5倍。
3、诱饵台的制作
用直径6毫米圆钢筋做框架,40目筛绢包衬缝扎制成1.5米×1.5米的长方形饲料台。饲料台吊挂于网箱中央,以贴近箱底为准。平时在上面投放诱饵,引诱小型野杂鱼、虾入箱摄食,同时可做饵料鱼的饲料台。
三、养殖方式
在江河库区水口,群众采用鳜鱼与饵料鱼套养的办法养殖。套养时投放鲢、鳙鱼种作饵料鱼,这样使套养箱中鲢、鳙鱼从水中摄食浮游生物,而鳜以鲢、鳙为食。中后期养殖补充以近区捕捞的野杂鱼和购买部分大规格鲢、鳙鱼种。水口库区麦穗鱼、餐条、虾虎鱼等上层小型野杂鱼资源十分丰富,一般小丝网单船作业,一天采捕量均在25千克以上,最多可达50千克。
四、鱼种的放养
鳜鱼鱼种的投放:收购采用刺网、定置网捕捉的健康的鳜鱼鱼种,电捕的鱼种不可选用。品种应选择翘嘴鳜,不挑选斑鳜和大眼鳜,由于翘嘴鳜生长快、个体大,最有养殖价值。在采捕、收购中,上述几种常混在一起,应注意辨识挑选。在春季按每箱放入体重50克左右的鳜鱼种200多尾。
饵料鱼鱼种的投放:套养鳜鱼网箱按5~6的饵料系数投放鲢、鳙鱼饵料鱼,每箱放养鲢、鳙鱼6000尾,规格不小于5厘米/尾。中后期养殖补充以近区捕捞的野杂鱼和购买部分大规格鲢、鳙鱼种,使得网箱内鳜鱼与饵料鱼的比例不小于1比5。
鱼种消毒:鱼种入箱时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分钟~10分钟。
五、生产安排
1、每年5月上旬要作好网箱下水,5月中旬作好饵料鱼苗种投放和鳜鱼苗的放养。
2、6月~8月要投放些采捕、收购的鲜活野杂鱼。在诱饵台上投放诱饵,引诱小型野杂鱼、虾入箱摄食,同时可做饵料鱼的饲料台。
3、当箱内鳜鱼体长超过14厘米,网箱内饵料鱼体长大于8厘米时,拆除内层网箱。大约在8月下旬以后,网箱内饵料鱼密度如果不适合,应购买部分大规格鲢、鳙鱼种补充。
六、日常管理
1、清洗饲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以防剩饵腐烂,败坏水质。同时根据剩饵情况决定当天的投饵。
2、每天坚持巡箱,经常检查鳜鱼摄食情况,并防止网箱破损逃鱼。勤洗箱,防止网目堵塞,一般每7天洗箱1次;夏季更要勤洗刷,以保持箱内外水流通畅。及时清除垃圾等漂浮物,防止网目堵塞影响水体交换。
3、箱盖遮荫:鳜鱼喜在弱光下摄食。可在箱内移植一部分水浮莲,其覆盖面积应低于网箱总面积的50%。也可在箱盖上覆盖黑色塑料编织布。
4、随着鱼体长大,要及时把大规格鳜鱼分箱,以避免互相残杀。适时投饲,饵料鱼投喂务必做到及时、充足、适口,使网箱内始终保持一定密度的适口饵料鱼,以利于鳜快速生长。同时做好防洪、防台等工作,及时掌握气象和水灾预报,提前把网箱移位或加固。整个饲养过程中,应根据网箱养殖的特殊性,积极采取相应的防灾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以p少不必要的损失。
七、病害防治
鳜鱼病害较少,但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在网箱养殖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鳜鱼对药物较敏感,硫酸铜、敌百虫应慎用。
1、饲料台挂袋消毒:用编织小袋,每袋装150克~250克的漂白粉,悬挂于饲料台上方,药袋入水50厘米,每箱挂一袋,药物溶解完后间隔3天~5天再添加。
规制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对市场微观经济体进行干预管理的产业经济学分支,经济性规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渔业中的许可证制度就是经济性规制。
2渔业规制目标
渔业政策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上的和环境上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保证渔民获得应有的利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在现实社会中,渔业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点,随着捕捞者的增加,拥挤成本也会越来越大。渔业的这种开放获取的性质主要带来了以下问题:①经济上和生物经济上的无效率。与私有产权相比,开发获取导致付出较多的捕捞努力但是获得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捞努力使得生物经济学的均衡鱼存量低于最大持续产量。②过度捕捞。由于渔业几乎没有进入的技术障碍,因此人人都可以进入该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渔民总是试图捕捞更多,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这就产生了“捕捞竞赛,导致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耗竭。
尽管有学者认为水产养殖是一个避免过度捕捞并且满足不断增加的对海产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首先,发展水产养殖可能会毁坏海岸的地貌,破坏某些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在我国,许多红树因为水产养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这些损失难以弥补。另外,过多的水产养殖会降低水质,而修复水质,清洁沉积物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渔业资源开放性获取所带来的无效率和过度捕捞,在经济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仅仅靠用水产养殖业来代替渔业。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来纠正开发获取带来的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渔业规制目标。
3主要渔业规制手段
根据渔业规制的经济学理论,渔业规制可以分为:产出控制(限额捕捞、个体配额)、投入控制(许可证制度、个体投入控制)和技术措施(休渔制)。
3.1渔业许可证制度和限额制度政府主要通过对控制渔船和捕鱼工具,发放许可证和捕捞限额来管理海洋渔业。从1989起,政府就开始对渔船的数量和它们的总功率进行控制,以此来限制捕捞力。限额由农业部分配到沿海各省。当地的渔业管理部门
为了更好的实施“双控”制,渔业许可证制度也开始实施了。
2002年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中将渔船分为三类:海洋大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大于或等于441千瓦;海洋小型渔船,主机功率小于44.1千瓦且船长不到12米;海洋中型渔船。各类渔船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许可证的审批以及发放。大型拖网、围网,到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协定的共同渔区、南沙、黄岩岛海域作业以及到特定渔业资源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业的这三类渔船的许可证需由农业部进行审批,委托农业部各海区渔政监督管理局发放。远洋渔船的许可证由农业部审批发放,其它渔船的由地方部门进行审批发放。《规定》还指出使用期一年一上的捕捞许可证实行年审,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期为两年。同时规定,我国的渔业捕捞许可禁止进行交易和转让。
1999年,政府宣布每年的总捕捞量应该实行“零增长”。在此之后的第二年,新修订的《渔业法》出台,宣布实行对捕捞量的配额管制。这种对产出的控制将某海域内的目标鱼种的最大捕捞量限定在与前一年大致相当的数量上。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实施了“零增长”之后的2000年起,到2005年,总捕捞量基本保持在145万吨,增长率在0%处波动。
3.2休渔制休渔制既包括休渔期,也包括休渔海域。休渔制是在一段时期内在某个特定的海域禁止捕捞特定鱼种或是禁止使用特定的方式作业。休渔期一般是在夏季,因为夏季是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繁殖和幼鱼生长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进行休渔,可以保护主要经济鱼种的亲体和幼鱼资源,使渔业资源得到修养生息。在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实行休渔制度对特定的鱼种进行保护。①1981年,从4月1日到7月31日,北纬32°到34°,海岸线以东至东经122°30’海域禁止使用拖网作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大黄鱼和黄花鱼。②自1988年起,渤海海域全面禁止拖网作业。③自1989年起,为了保护带鱼,从5月1日到6月30日禁止在带鱼产卵区(北纬28°30’到30°30’,海岸线到东经124°30’)作业。
4对我国主要渔业规制的评价
我国的渔业规制主要包括许可证制度、限额制度和休渔制度。但是,这三种制度都仅仅是在限制或是禁止,没有实施激励性的规制手段。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的捕捞限额制度还没有真正实施的情况下,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休渔制度会导致“捕捞竞赛”,一方面“激励渔民在渔汛期为获得尽可能多的份额而激励竞争”,另一方面,“激励渔民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或扩大其捕捞生产能力”。休渔结束以后,强大的捕捞压力和“捕捞竞赛”使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陈卫忠的研究中,也提到休渔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海洋鱼类的数量恢复几乎无所作为。尽管如此,作者仍旧对我国的渔业规制持乐观的态度。王海峰等(2006)用带有虚拟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考查了“零增长”、休渔制度、“双控”制和加入WTO对海洋捕捞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零增长”、“双控”制和休渔制度影响显著,但是仍需要改进。其中,“双控”制度在投入控制方面的成果还不稳定。一方面因为它“没有控制机动渔船的吨位”;另一方面,“机动渔船的千瓦数也在临界值,随时可能超过合适的渔船千瓦数”。
总的说来,我国的渔业规制尚存在激励不足,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改变资源耗竭的状况。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渔业的规制起步较晚,仍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改进,相信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我国的渔业规制可以得到改进,渔业可以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
【论文关键词】规制渔业中国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宁方勇.规制经济学的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07,(1):8-9
[2]张红凤.规制经济学的变迁[J].经济学动态,2005,(8):72-77
[4]吴海川,陈艳.渔业政策的目标取向及关键问题剖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1):14-15
关键词养成教育知行合一体悟学习
养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小学是养成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精神底色。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在课内获知,更需要在课外生活中身体力行。结合笔者《品德与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下面略谈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影响养成教育实效性的一大障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分数为目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品德教育课已被扭曲、异化,学生在校就是“学习――考试――再学习――再考试”直至走出校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应试教育传授知识是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素质教育传授知识是要让学生把学习所得实践,应用到生活中去。指导思想不同,教育方法,教育结果也就不同。要让品德教育返朴归真,首先就是要将应试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改革评价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分论质量,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素质教育并非不要考试,不要分数,但是应把考试评价与操行评价协调统一起来。品行、习惯比学问更重要。学生对品德知识的掌握只是“知”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行”得如何,知与行要统一,不能知是一套,行是一套,知与行相背离。“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升华,是认知的终极目标。改革评价模式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考试的内容、方法、结果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将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与课外品行相结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改变以道德知识的学习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的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教学
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品德教育关键是体悟,让儿童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注重身体力行。道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习实现的。现行的《品德与生活》(浙教版)作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段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实现体悟式学习。
二是强化课内认知。认知是行为的先导。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有准则。”《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低年级《品德与生活》一课一得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更要给他们提出一个行为要求,使学生不仅明白道理,还能落实于行为表现,促进知行统一。在体悟式学习活动中,可以采用榜样法、比较法、表演法等。即:树立榜样,表扬先进,口头表扬和送小红花,发小五角星实物奖励相结合,强化道德实践,调动道德实践的积极性;借助幻灯、图片、录像等直观形象,让学生比较,说说图中的孩子谁对,谁不对;按图中的意思或故事情节由学生即兴表演,让他们判定谁是正确的行为,谁是不正确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