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就有市场。不少食品企业注意到了消费者在营养成分上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就围绕各项数值,打起了“暗战”,其中糖和饱和脂肪的标识成了非常重要的“战场”。
比如,按现行规定,每100毫升饮料中能量小于等于17千焦,也就是约4千卡,就可以标称为“0卡”,而一瓶饮料有近500毫升。也就是说,理论上,这瓶饮料可能含有20千卡热量,同时它标称“0卡”却并不违规。而标称“0糖”的饮料可能确实没有蔗糖,却改用了甜味剂,反而更容易增加大脑对真糖的渴望,让人产生饥饿感,更不利于减肥。
据悉,原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9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实施两年来的进展成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介绍,国家卫健委正在组织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新标准对预包装食品营养信息标识提出了新要求。
9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新标准有望增加预包装食品对糖和饱和脂肪的强制性标识要求。那么,今后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又该如何读懂它,选择真正健康的食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