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HACCP(ISO22000)内审检查表(含检查记录)食品安全索证文件化

公司何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产品有哪些?

2010年05月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体系认证所涉及的产品有烟熏鱼片、调味鱼片和冷冻鱼片。

4.2.1总则

形成文件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

有无形成文件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

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将质量目标分解至各部门

5.1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对其建立和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

总经理是否制定并批准书面的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并采取措施使员工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质量方针得到总经理批准,并在公司餐厅和生产部更衣室进行张贴

是否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培训、会议、墙报宣传、文件等方式),确保将有关满足客户、法律、法规、ISO22000标准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组织各级人员,并使各级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

各阶层员工是否充分理解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确保这些要求的实现?

是否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是否为每项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

5.2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方针的制定

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食品安全方针的内容

是否与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作用相适应?

是否符合顾客对食品安全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食品安全方针的传达与沟通

采取了哪些方式向员工传达?

在公司餐厅和生产部更衣室进行张贴

通过询问员工,看员工是否了解?

食品安全方针是否得到实施

有无对食品安全目标进行统计,以确认方针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在每年度实施的管理评审中进行统计

食品安全方针的评审与修订

是否定期评审食品安全方针?

在每年度实施的管理评审中进行评审

有无对食品安全方针进行修订?

未曾修订

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策划是否满足食品安全目标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体系完整性是否保持?

食品安全体系策划过程是否有各部门、各阶层人员的参与?

食品安全目标是否实现(以此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有效性)?

是,未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5.4职责和权限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

是,质量手册中加以规定

处理问题人员的职责、权限

指定人员接到问题汇报后,是否适时采取了措施并记录了所采取的措施?

有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如何向内部传达的?

文件、会议、邮件等形式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5.6沟通

内部沟通的要求

最高管理者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8管理评审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

每年

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

抽查最近一份管理评审实施日期和记录

最近1次是2013年07月12日

管理评审的内容是否充足

评审内容是否涵盖了体系的要求?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件

有无形成管理评审记录和形成的其他文件?

“管理评审报告”中有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管理评审结论中是否有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1.食品安全保证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3.资源需求

评审结论有无不符合,是否提出了纠正要求?

管理审评的后续管理

对管理评审中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跟踪验证,验证结果是否记录并报给最高管理者?

供应商管理部分纠正措施还处于实施阶段,还未关闭

6.1资源提供

组织怎样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抽查管理评审输出,是否有对资源需求评估和决定?

2013年07月12日的记录无资源需求需求的评估和决定

提供的资源是否满足体系的要求

是否配备了足够的资源?查阅人员、设备、设施的清单。

6.3基础设施

组织怎样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

组织是否规定了确定、提供并维护基础设施的方法?

食品安全(HACCP)小组

有无ISO22000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检查有无ISO22000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是,建立了文件和记录清单,记录清单的更新日期是2013年09月18日

文件的充分性

现有文件能否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和更新?

5.5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的职责权限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是否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责任?

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是否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领导其工作?

是,2013年12月安排食品安全小组参加CIQ组织的HACCP能力考核,并有3人通过

是否制定了沟通的程序

组织是否有沟通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沟通的方式、内容做了规定?

邮件、会议、文件等形式

与食品主管部门的沟通是否顺畅?

外部沟通的要求

外部沟通是否能确保组织的产品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是否通过外部沟通,获得了顾客和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是否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食品信息的外部沟通?是否明确了这些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外部沟通获得的信息是否作为体系更新和管理评审的输入?

内部沟通的内容

是否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内部沟通?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在内部沟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否确保食品安全小组得到其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将信息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

7.3.2食品安全小组

食品安全小组的构成是否符合要求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

有无能够证明人员能力(知识、经验等)的证据?

部分HACCP小组成员具有考核证书资质,部分成员通过内部培训

食品安全小组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覆盖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产品、过程、设备和食品安全危害?

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

8.1总则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的总要求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确认控制措施和控措施组合所需的过程进行了策划?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并严格实施?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验证和改进?

8.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

8.4.1内部审核

组织是否建立了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文件化程序是否包括实施审核、确保审核的独立性、记录审核结果并向管理者报告的职责和要求?

程序中是否包含审核的范围、频次、计划、方法?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

是否进行了年度内审核方案策划、策划时是否考虑了拟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产品的更新措施?

是否按年度内审方案的计划实施了审核?

内部审核的实施

是否制订了内审计划?

审核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按期完成?

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是否进行了验证,有无记录?

8.4.2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如何进行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各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完整?

查验验证活动记录。

最近一次内审活动日期是2013年12月20日

8.4.3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如何进行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验证活动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是,管理评审中作为输入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改进的活动与方法

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方面的介绍。有无形成文件?有无形成记录?

是,如文件修订均有做记录

8.5.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定期对有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决定是否对体系进行更新?

通过体系内审、HACCP计划验证和管理评审实施评价

是否做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的记录?

是,文件变更时有变更记录,最近一次体系更新的记录是2013年10月28日

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况形成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行政人事部

卫生质量手册中有规定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有否有对程序进行定期演练的规定

有无应急演练的计划?是否演练过?

2013年07月23日实施了消防逃生演练。并形成记录。

演练是否形成记录,有无效果的评价?

6.2人力资源

是否确定了食品安全小组和其他从事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的能力要求

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要求?

是否对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建立了培训程序

培训需求是如何确定的,是否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培训的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员工?

每年度的培训计划由人事部门向各部门征询意见。根据各部门反馈的意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订了培训计划?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认定?

特殊工种都具备操作证

对关键操作岗位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

培训是否有记录?

建立了培训记录

培训后是否考核?

具有考核记录,考核分为笔试、口试和操作演练

如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后续跟踪

6.4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否合适

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保持体系运作需求?

7.2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的内容

设备部4名制冷工没有健康证

检查更衣室、洗手间等卫生环境,有无导致交叉污染的隐患?

洗手间内使用的垃圾桶没有带盖,存在卫生隐患

废弃物、污水处理是否符合所有现有法规要求;是否保持废弃物处理的记录?

研发部

获得外部要求

如何来识别客户的基本需求和期望?有无形成记录?

建立了《新产品研发试验记录》表单,但是缺乏外部客户的满意度和需求信息

内部要求沟通

产品开发过程有无将信息传达食品安全小组,结合HACCP要求,进行危害分析,并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上?

研发周期短,个别产品会有品管部实验室介入,进行理化和微生物分析,保质期测试等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及时与品管部门沟通确认

7.3.4预期用途

识别预期用途

产品开发过程有无考虑产品准备、食用的建议,以及产品的使用群体?

有,有些产品会在产品标签中体现

采购部

4.2.3文件控制

采购文件控制

有无建立与物料保障和安全的采购管理程序文件?

4.2.4记录控制

采购记录控制

抽查2-3份重要原辅料采购订单或合同,要求阐明采购产品的要求,如:产品质量协议等,且有无经过批准或审核。

查近期的产品采购合同,产品合同格条款中均有质量要求,但要求单一、重复,有些是不合理且无法实施的,无法执行的合同即为失效合同

抽查2-3个供应商的索证资料,确认是否满足法规和文件要求。

索证资料基本能够满足法规要求,个别供应商的资料索证困难

外部沟通

由采购部和品管部配合完成,对新供应商发出《供应商调查评审表》和《原材料安全信息确认表》进行评审

内部沟通

邮件形式传递

采购产品要求

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批准?

采购的产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协议的要求?

查看2014年的验收记录,均能符合要求。

有无证据证明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适合应用?

从具有QS证照的供应商处采购

7.10.4撤回

产品召回

抽查有无建立供应商联系人清单?

销售部

合同确认

抽查2-3份销售合同,有无经过客户确认。

符合要求

是否与顾客进行沟通?沟通内容是否包括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特定储存要求等)、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等?

是否识别客户的基本需要和期望?

客户满意度没有实施调查

是否建立客户抱怨的处理程序和/或记录?

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图》,市场部、销售部是客户投诉的接待窗口,由品管部建立客户投诉的记录

一旦发生会以邮件或会议的形式实施沟通

抽查产品销售记录是否满足法规要求?抽查有无建立客户联系人清单?

销售记录可以由T3系统调出。

客户清单没有更新日期,部分客户联系人信息不全

物流部

文件控制

仓储管理是否形成书面文件?

记录保持的实况

查看2-3份报表,核实仓储的冷库温度、卫生和除霜是否做到记录?产品的运输记录是否保持?

查2014年03月《仓储区清洁记录表》,签名只签了姓氏,没有签全名

查2014年05月《仓储区清洁记录表》签字签在其他环节栏,没有签在责任人签名栏

查2014年04月03日的《食品运输车检查记录表》记录数据不真实,预冷9.7℃,启运-19.1℃

查看记录,确认填写是否规范?

环境是否满足要求

现场查看仓储环境是否清洁、卫生,冷库温度是否符合要求?产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外包材、内包材和辅料仓库,物品堆放和环境保持良好

物流外包管理

采购的服务须是否符合目前的规范和合同协议;是否进行定期评审?

公司现有万吉冷库和中外运作为物流供应商,对资质进行了确认,签订了合同协议

7.9可追溯性系统

追溯信息确认

现场查看可追溯标识和记录是否符合要求?确认产成品、原料出入库交接的记录?

查《原辅料出入登记表》,2014年02月25日进的食用盐,批号为20140226,但是在4月29日的领料记录里批号为20140229,5月10日领料记录的批号为20140219,无法做到可追溯

查2014年05月15日-20日的烟熏三文鱼(味纯)批号数据合计,无法体现对应批号下的库存量

7.10.3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管理

现场查看是否存在不合格品或潜在不安全产品,是否在放行前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过期的预警制度是否完善?查看过期产品的预警与处理记录。

现场查看和记录查看能够满足要求

设备部

4.2.3记录控制

查看2-3份报表,核实维修保养的工作是否做到记录,维修保养后有无做到清洁、消毒?

查《设备完好标准检查表》,操作者未填写。

有无定期对腌制和成熟等关键控制工序的环境(冷藏库)温度记录进行审核?有无形成记录?

查《冷库温度每日记录表》,“每周温度曲线复核”记录没有填写

提供并维护基础设施

是否建立了设备清单?

是否建立《维修与保养计划》?《计划》是否得到批准?

提供的基础是否满足要求

问题点:1.解冻区、烟熏区的洗手消毒池的膝顶式开关使用不便,需要更换为电子开关(二楼洗手间也是);2.一号冷藏库风机排水管漏水;3.辅料暂存库墙壁发霉

查看食品级润滑油的证明和存放处,确认有无专用油枪。

食品级润滑油具有NSF认证,有专用的保存柜,油枪专用,但是没有做出专用的标识

制冷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对各冷库、车间的温度进行监控?有无保持记录?

各区域温度使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实施动态监控,设备人员定期抄录温度值

生产部

随机抽查生产记录

查2014年05月的开片报表,所有的环境温度都是13℃,水温0℃,洗鱼水温4℃

查2014年05月的拔刺工艺、烟熏工艺报表,产品名称栏填写的均是原料名称,如“红鲑”、“三文鱼”、“无头鳟鱼”等

查2014年05月21日的切片工艺记录,产品名称为“烟熏鲑鱼”,但是对应入库单上填写的品名是“烟熏三文鱼”

查2014年05月的烟熏工艺报表,工艺规定的木屑与水的配比是0.8:1,实际是1:1

查2014年05月22日的《内包材料使用追溯表》,签字用“、、”代替;而且包装袋的使用数量与切片工艺报表上实际产品的生产数量不一致

5.6.2内部沟通

沟通形式和记录

是否对生产设备、人员、工艺、原辅料等变更实施信息沟通?

应急计划

询问生产者当突遇停电、水和设备故障时,如何处理?

如何应对现场化学品的泄漏?现场有无MSDS?

应急计划资料张贴在现场

现场硬件设施的维持

现场检查加工环境和硬件设施是否满足要求?

问题点:

1.开片区使用的垃圾桶没有带盖

2.打鳞机背面存在污物,需要定期拆开做清洁

3.缺少必要的清洗工具,如高压水枪

清洗消毒记录

查看记录满足体系要求

化学品管理

现场检查化学品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检查发现:化学品暂存库没有做到上锁管理,现场MSDS文件发霉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是否有文件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

产品、物料的传递和临时存放有无做到标识?

查看记录是否符合要求?确认产成品、原料出入库交接的记录?

同4.2.3条款发现的记录问题

品管部

4.2.2文件控制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

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

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列?有无建立外来文件清单?

外来文件建立清单并持续更新

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

作废文件的管理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作废文件的回收,处理是否形成记录?

是否有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

是否有保存期限的规定?保存期限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保存期限为5年,能够符合法规的要求。

记录管理的实况

是否对记录建立了清单?

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

现行记录是否完整?能否提供足够信息?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

查物料接收检验报告,烟台隆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检测报告检验结论栏备注“本报告仅为来样负责”,而不是对提供我司的这一批次货物负责。验收人员没有为此做出反应,判定为合格

已识别的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有哪些

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

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是否建立了程序?

程序是否确定了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内容?

7.1总则

安全产品策划和实现的总要求

是否实施和运行所策划的活动及其变更,并保持有效?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

有无建立前提方案

前提方案是否形成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按前提方案实施?

虫害控制

1.虫害控制委托SGS做,与其签订了合同,收集了人员资质、保险合同、药物资料等信息

7.3.1总则

危害分析准备工作的总原则

7.3.3产品特性

特性描述的基本要求

产品特性描述的详略程度,能否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

产品特性描述是否随着其组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必要时,是否更新?

7.3.3.1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特性

原料、辅料以及与生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的描述

是否对所有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进行了描述?描述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7.3.3.2终产品特性

终产品特性的描述

是否对终产品的特性进行了描述?描述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预期用途的描述

预期用途描述的详略程度,能否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

7.3.5.1流程图

流程图的要求

流程图是否清晰、准确和详尽的列出了加工的所有步骤和环节?

流程图绘制完成后,食品安全小组是否通过现场核对来验证所绘制流程图的准确性?验证无误的流程图是否作为记录予以保存?

是,流程图由HACCP小组成员签字确认

7.3.5.2过程步骤和控制设施的描述

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工艺描述)内容及要求

描述的详略程度,是否能保证实施危害分析时的需要?是否满足要求?

7.4危害分析

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是否识别出了流程图中每个步骤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危害识别考虑的信息是否满足要求?

危害评价

是否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后果的严重性来确定危害是不是显著危害?

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价

是否针对已评价出的危害选择了适宜的控制措施(或控制组合)?是否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7.5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内容

食品安全小组是否识别并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7.6.1HACCP计划

HACCP计划

HACCP计划的内容是否满足体系要求?

7.6.2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关键控制点(CCP)确定的正确性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7.6.3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的确定

建立关键限值的要求

关键控制点确定后,是否为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了关键限值?

关键限值是否合理、适宜、实用,并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易于监测?

确定关键限值是否有科学依据并形成文件?是否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和文献、专家的建议等的要求?

参考美国FDA水产品指南的要求

关键限值实施的情况

选定的关键限值能否防止、消除或降低危害?能否得到验证?

7.6.4关键控制点的监视系统

监视系统的要求

对每个关键控制点是否建立了监视系统?监视系统是否包括所有针对关键限值的、有计划的测量或观察?

监视系统的内容

监视系统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明确了监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监视结果是否有人评审?

监视系统的实施

7.6.5监视结果超出关键限值时采取的措施

纠偏措施的要求

是否在HACCP计划中规定了偏离关键限值时所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是否明确了负责采取纠偏措施的责任人、纠偏方法、对受关键限值偏离影响的产品的处理、对纠偏行动的记录?

7.7预备信息的更新、描述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文件的更新

预备信息的更新、描述前提方案HACCP计划文件的更新

必要时,是否对HACCP计划以及描述前提方案的程序和指导书进行了修改?

7.8验证的策划

验证的策划

是否策划了验证活动?验证活动是否满足要求?

验证的要求

是否记录了验证的结果,并将验证结果传达到了食品安全小组以进行验证结果的分析?

验证的实施

是否实施了下列验证:1.前提方案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2.HACCP计划的验证;3.CCP的验证;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5.产品微生物检测。

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是否做了记录,是否能够达到追溯的目的?

可追溯记录保存期是多少?是否符合法律法规、顾客的要求?是否足以满足体系体系评价、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和撤回的需要?

5年

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

对检验状态标识是否有管理规定?

各种物料、过程中产品、成品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合适、正确?

7.10不符合控制7.10.1纠正

纠正的要求

是否建立和保持了形成文件的程序对纠正进行管理?

是否评审了所采取的纠正的有效性?

关键限值失控的纠正

当发生失控时,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以使偏离的参数重新回到关键限值的范围内?组织是否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了评审?

是否按不合格品处理的要求隔离、评估和处理在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

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的纠正

当发生失控时,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以使失控的操作性前提方案重新恢复受控?组织是否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了评审?

对于在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是否根据不符合原因及其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对其进行了处理?评价结果是否予以记录?

7.10.2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要求

在关键限值、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是否对任何不符合都进行了处理,以使相应的过程或体系恢复受控状态?

是否将纠正措施情况提交到管理评审?

纠正措施的实施

实施纠正的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手册规定?

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做出了明确规定?

如何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

不合格品评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谁负责?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建立记录,不合格品处置可以是降级使用,可以是销毁

不合格品标识、记录、隔离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无不合格品

不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纠正是否重新验证?

对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是否做出了规定并按规定执行

让步是否经一定审批程序,是否经过审批?

交付和开始食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的处理

交付和开始食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召回措施?

没有发生过,文件要求“是”。

如何做好撤回工作

是否指定了有权启动撤回的人员和负责执行撤回的人员?

是否通过模拟撤回或实际撤回等手段验证并记录撤回方案?

被撤回产品在处置(销毁、改变预期用途、确定按原有(或其他)预期用途、使用是安全的或重新加工以确保安全)之前,是否被监督保留?

是否做好了撤回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撤回的原因、范围和处理的结果?是否将撤回的原因、范围和处理的结果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是否对撤回的产品进行了评价,并按照不合格控制的要求进行了处理?

8.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OPRP和HACCP计划的确认

在OPRP和HACCP计划实施之前以及变更后,是否对他们进行了确认,确保它们(或它们的组合)能将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在预期的水平?

当确认结果表明OPRP和HACCP计划不能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预期的控制时,是否对它们进行了修改、重新评价和确认?

8.3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

是否对测量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了识别?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

是否保存了检定、校准的记录?

有无校准状态标签?校准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

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是否规定了防止校准失效的调整方法?

是否有必要的调整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

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的处理

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恢复以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如何评定?

是否根据评定结果,采取了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保管

有无防止在搬运、维护和储存期间损坏或失效的措施?措施是否得到贯彻?

THE END
1.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Word模板下载本作品内容为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 格式为 docx, 大小1 MB, 页数为14, 请使用软件Word(2010)打开, 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 源文件无水印, 欢迎使用熊猫办公...https://www.tukuppt.com/muban/lyvnjjow.html
2.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附件2 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申请人名称: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及类别名称:生产场所地址:生产场所地址:核查日期:年月日姓名〔签名〕 单位 职务 核查分工 核查员证书编号组长核 组员查组 组员成员使用说明本记录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治理方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21/6024130222005132.shtm
3.霍山县市场监管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指引招标公告八、工业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检查工作指引 九、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指引 十、食品销售监督检查工作指引 十一、餐饮服务监督检查工作指引 十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指引 十三、特殊食品销售监督检查工作指引 十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工作指引 十五、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监督检查工作指引 ...https://www.bidcenter.com.cn/newscontent-85494407-1.html
1.申请生产许可证QS所需材料(通用13篇)23.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 24.对申请人规定条件的审查报告 25.现场核查结论告知书及送达回证 26.食品生产许可检验抽样单 27.产品检验报告及送达回证 28.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及送达回证 29.生产许可现场审查文书送达回证[注:现场核查时送达文书为:现场核查通知书(已于5日前传真给企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cqsx0.html
2.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食品添加剂标准下载食品第一条 为了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规定,制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工作, 应当结合《食品生产许...https://www.cirs-group.com/cn/food/shi-pin-tian-jia-ji-sheng-chan-xu-ke-shen-cha-xi-ze
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精选36篇)1、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3、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4、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5、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6、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7、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 8、收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制度 9、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10、其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中要求或现场核查中需要查看的.质量管理制度...https://www.yjbys.com/zhidu/2694533.html
4.食品生产许可证记录表格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记录表 产品检验留样记录 序号 取样时间 产品名称 留样数量 生产日期 取样人 留样时间 备注 原辅材料验货记录 (包括原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 序号 原料名称 规格型号 进货数量 进货时间 执行标准 生产厂名及国别(许可证编号) 验货方式 验货日期 验货 结论 处置结果 负责人 签字、日期 产品销...https://doc.mbalib.com/view/19818491bf5263e9b551df6c6ffb4c5e.html
5.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版)(六)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其他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的。 第十一条变更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材料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审查: (一)申请材料符合《办法》第三十三条要求; (二)申请变更的事项属于本通则第十条规定的变更范畴; (三)涉及变更事项的申请材料符合本通则第九条中关于规范性及符合性的要求。 http://www.safe001.cn/h-nd-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