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食品在煮制和卤制过程中有搅拌要求的食品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煮制锅在煮制过程中锅体内的食品都处于静止状态。食品在锅体内受热不均匀,容易造成与锅体表面接触的食品温度高,远离锅体表面的食品温度低,造成食品熟化程度不一致、口味不一致的问题。食品煮制完成后人工出料劳动强度大,生产人工成本高,工作环境差;传统滚筒式炒锅输出食品时,食品固形物和汤液只能一同倒出,无法将食品固形物和汤汁分离,重新加热造成能源浪费,且锅体不承压,无法高于100℃煮制。锅体上也没有测温传感器,无法对锅内温度自动测温和控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煮制锅和滚筒式炒锅在使用中存在的弊端,而提供一种食品加工设备,是在可以转动的锅体上设计安装搅拌装置、出料装置、测温传感器,利用动力将被处理食品搅拌均匀,使被加工的食品受热均匀,着色、煮制均匀,食品加工完毕后,转动锅体可以实现自动出料,测温传感器测温以实现自动控温,从而实现受热均匀、口味均一、自动出料、自动控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实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包括锅体、锅门、支架,所述的锅体的一端安装在前托轮装置上,锅体的前端设有锅门,锅门安装在开门装置上,开门装置安装在支架上,锅体的另一端设有后轴,后轴通过后轴承座设置于支架上,后轴上设有旋转密封装置,锅体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出料装置和搅拌装置。
所述的出料装置是沿着与锅体轴线方向形成夹角的固定设置,出料装置上设有圆孔或长条状孔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过滤孔。
所述的出料装置的靠近锅门端的外沿与锅口基本齐平。
所述的锅体的后部设有与其连接的测温装置。
所述的后轴上设有通过后轴连接盘连接的大齿轮,后轴连接盘与安装在后轴上的后轴旋转密封装置连接。
所述的搅拌装置为固定设置于锅体底部的长条棱状突起或者间隔设置的突起。
所述的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轴上安装小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啮合。
所述的锅体外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加热套,锅底设有锅底阀,后轴上安装有与锅体、加热夹套和锅底阀连接的管路。
所述的后轴上设有与锅体管路和后轴旋转密封装置相连的贯通孔。
所述的支架下方设有称重装置。
所述的后轴和锅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锅门和锅体之间设有充气密封圈。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锅体上安装搅拌装置、出料装置、测温传感器,使食品在煮制过程中,搅拌装置自动搅拌食品和汤液,使食品和汤液受热均匀,口味一致。锅体顺时针转动可自动输出食品,食品固形物和汤液分离,食品固形物输出,汤液留在锅体内。锅体承压设计,工作过程锅体封闭,可以高于100℃煮制,减少热量和蒸汽的散失,锅内液位浅,热分布均匀性好,有助于提升煮制食品的品质。且自动出料、自动控温,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全实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45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45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45度整体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5出料装置过滤孔示意图;
图中:1开门装置2锅门3前托轮装置4锅体5出料装置6锅底阀7后轴8管路9后轴承座10大齿轮11小齿轮12后轴连接盘13减速机14后轴旋转密封装置15称重装置16支架17测温装置18加热夹套19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