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速递”系列第17篇,讨论国产CT企业的又一次创新:站立位CT,补齐了传统平卧位CT无法企及的短板。
1989年,世界第一台螺旋CT诞生,被誉为自亨斯费尔德发明CT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飞跃。自此,CT真正驶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历了从单排、4排,到16排、64排、128排、256排的迭代升级。
之所以强调垂直螺旋CT,因为这不是基于平板探测器的CBCT,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螺旋CT。其出现如一块拼图,补齐了传统平卧位CT无法企及的短板:负重位下3D成像,而这恰恰是临床和市场都亟需的。
螺旋CT分类:通用CT和专用CT(原创)
1
水平螺旋CT和垂直螺旋CT(来自网络)
站立位侧弯程度显著加强(来自网络)
2垂直CT横空出世
近十年来,随着产业链成熟,世界CT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双排CT消失了,16排档CT成了入门级,64排档CT成了常规,高端、超高端CT成了三甲医院的宠儿,通用CT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并渐呈高度同质化。作为最重要的影像诊断工具之一,下一步CT将迈向“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深耕CT影像领域的民族品牌代表,赛诺威盛为满足临床及市场需求,推出了业界首款垂直螺旋CT,瞄准解决站立位CT成像,并填补行业空白。
赛诺威盛垂直CT动画(来自官网)
因此,尽管比不上通用CT,但垂直CT的市场同样不可谓不大。此外,从水平CT到垂直CT,类似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为“直立动物”,除骨科外,或许还有更多的临床困境等待垂直CT探索,比如从头、胸到四肢,从平扫到增强,像通用CT那样物尽其用。
如今,CT行业内卷严重,国产CT品牌要想让用户记住并愿意使用其产品,差异化良性竞争必然会成为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希望国产CT品牌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垂直细分领域,立足于本国需求勇于创新,为患者考虑也为自身发展,比如垂直CT就做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