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前言: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过程中,基于电力系统设备的通信要求,通信技术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结合已经成为了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但对提高电网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对满足电网运行需求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深入了解电网建设情况,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意义和发展历程进行探究,总结电力自动化系统通信技术的优点,推动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保证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中取得积极效果。
1.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背景
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是紧跟计算机和通信等IT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就目前而言,各种最新的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都有应用。考虑到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现实需要,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基于电力系统的需求而来的。其发展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电力系统运行的现实需要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数量逐渐增多,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通信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一现实面前,只有采用一种先进的数据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与电网的互联,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因此,基于电力系统的现代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1.2电力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客观需要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自动化系统及设备日益增多,电力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通信日益频繁,要想满足这种通信需要,传统的通信手段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基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得到了发展和运用,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通信技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通信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3电力行业新技术应用的整体趋势
鉴于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电网建设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一样,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重要应用,这不但得益于电网新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电网建设的需求。因此,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满足电网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
2.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的研究意义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电网互联、对外开放是世界电力行业的大趋势。为什么90年代以来电力行业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两大推动力:一是国际民营化潮流;二是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发展。正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网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因此研究电力通信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认识,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研究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能够促进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
考虑到现代通信技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要作用,对电力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研究,能够直接促进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并为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和动力。因此,研究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势在必行。
2.2研究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能够提升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水平
现代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全面应用。研究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和加深对现代通信技术的了解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应认识到研究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的作用。
3.现代通信网络在电力自动化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让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为企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3.1注意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要求
在电力自动化中应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要明确其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积极把握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深度,达到灵活使用的状态。
3.2合理设定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信息查询范围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要合理设定信息查询的范围,电力线路中的故障随时可能发生,在整个线路监测系统中应有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就必须合理设定其信息查询的范围,使线路故障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障碍。
3.3明确无线传感器的类型
电力自动化中对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要明确无线传感器的类型,影像传感器与声音传感器、数据传感器的作用大大不同,具体的应用要积极明确其类型,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合理有效的传感器,保证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
4.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从电力自动化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该技术经过的发展历程相对较长,该历程不但包含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包含通信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此外,除了整个电网的远距离通信系统外,还有发电厂、变电站内部的通信网。他们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刚开始,发电厂和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较少,并且它们都独立完成某一功能,互不连通。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出现在厂站内,而且它们之间都有通信要求。其发展历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4.1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简单通信阶段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最初阶段,由于电力自动化设备较少,电力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通信需求不多,主要依靠简单的数据传输方式来实现,整个通信技术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通信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技术而存在。
4.2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分组通信阶段
随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增多,系统之间的通信需求更加强烈,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刺激作用,使通信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补充地位,而朝着技术融合和技术升级的方向发展。此时,形成了固定分组的通信方式,提高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能力。
4.3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通信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网络的数据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不但提高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效率,也有效促进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周乐荣.电力无缝通信中远动通信、网元与网络模型[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辛耀中.电力系统数据通信协议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
[3]任雁铭,秦立军,杨奇逊.IEC61850通信协议体系介绍和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8).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通信技术;传输;线路
中图分类号:E965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技术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到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来,例如:音频有线、光纤通信、电力载波、无线通信等,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就对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1.光纤通信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光纤通信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也是最主要的通讯方式,光纤通信的最大优势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高,配电自动化建设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既需要安全性较高的通讯技术,尤其是光纤通讯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环境因素对光纤通信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它的适应性比较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各种标准的设备相配合,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讯设备难免会遇到雷雨和雷电天气,但是光线通讯设备抗雷击能力较强,这就有效加强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抗雷击能力,这一特点最适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光纤通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主要被应用于语言、数据和图像的传输,其应用过程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其误码率小于10-9,这一点就远远由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和设备,这是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比较好的通信方式。
2.音频有线是配电自动化中比较实用的通信方式
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城市规划电网建设,城市规划中配电网的数量比较多,常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因为音频有线技术和设备的造价比较低,在布局和连接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使用音频有线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因素,特别是在高压配电线路中的应用,要注意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雷雨、雷电等影响通信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必然要提高水平,城市建设的面积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建设通讯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多,为了节省财力的消耗,采用音频有线通信技术是最佳的选择,现代通信技术各有各的优势和弊端,但是从整体来看,音频有线是比较适合城市建设中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应用,每个区域或领域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属性,这就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
3.电力载波是配电自动化常用的通讯方式
4.扩频通讯技术的应用
微波通讯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并不是很常见,因为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有的采用的是多点通讯点,这对于微波通讯是比较难的,而扩频通讯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的长距离通讯时,更加能够体现出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扩频通讯技术的优点有抗干扰能力较强、误码率较低、保真性高,同时还可以实现码分多址复用,发射的功率比较低。虽然扩频通信技术拥有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规划中,柱上的变压器和开关的位置在高建筑物上很难确定好通信环境,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就会对喷射信号的发射和回收产生影响,所以在应用扩频通讯技术的优势时,还要充分了解其存在的弊端,否则会对其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任何通信技术都会有他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适合的领域范围之内,使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也能够减少不科学的使用出现安全隐患,保证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科学有序的进行,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小结:
综上所述,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包括光纤通信技术、音频通信技术、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技术等,本文分析了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优势的应用,有力的促进了整个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同的通信技术其自身的优缺点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的通信技术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另外本文分析和研究之后,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更好的克服每一种现代通信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促进现代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君华;李洪新;岳振东;配电自动化系统载波通信方式的实用化研究[A];201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李长江;程治亚;樊晓虹;曹晓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一、当代数字通信的发展概况
二、当代数字通信的特点
(一)数字通信抗干扰能力强
数字通信是以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的,数字信号传播数据、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形式简单,通常只有“0和1”两种区别鲜明的形式,本文由收集整理由此数字通信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其一,数字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先经过信号放大器,增强信号强度,所以当数字信号到达终端接收器时易于再生,可以减小信号传输中的失真。其二,数字信号的传播过程中可消除噪音干扰。数字信号以离散性进行传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噪声干扰,但是数字信号通过中继再生后可以避免信号噪声的叠加,只要噪声绝对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消除噪声对信号传播的干扰。
(二)数字通信保密性强
数字通信保密性强是其在通信领域领先于其他通信方式的重要因素,数字信号作为数字通信传播信号的载体,可采用纠错编码和扩频技术将各种消息模拟的和离散的都可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同时,数字信号处理与智能化控制功能数字信号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将其信号在编码器与密码相捆绑,在进入信道传播,接收方则通过解码器解除密码限制,取得信号传播内容,由此提高通信的保密性、避免了传播信息外漏。
三、当代数字通信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信号同步率低
同步是数字通信核心部分,是进行信息传输的前提和基础,同步系统性能能够决定通信系统性能的降低,可以说没有同步就没有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的同步包括比特同步、符号同步、帧同步、载波同步、网同步等。数字信号同步率低是数字通信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数字信号在输送传播时,可能会出现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外部干扰,内部系统干扰包括信道衰减与滞后、时钟抖动等,外部系统主要是外界的噪声干扰等。
(二)数字通信占用的信道频带较宽
信道的传输频带包括多个被传输信号占用的已用子频带,目前数字通信弊端包括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占用的信道频带较宽现象。数字信号频率也从直流一直到无限高,频带非常宽,它的频带的高频段和低频段区分比较明显,在数字信号传播的时候,主要信号和能量集中在信道频带的低频段,当一系列数字脉冲信号通过带限的电缆传输信道时,虽然比较低的频率成分通过了电缆传输信道,但是还携带部分信号的高频成分在低频通信道时会被滤,从而使输出波形出现了失真,造成数字通信传播信号的准确性。
(三)数字通信频带利用率低
数字通信传输系统的频带利用率是指所传输的信息速率或符号速率与系统带宽之比值,描述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指标,它的信号传输方式包括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技术,其中数字通信频带利用率越高,在相同的情况下可系统的容量就越高。但是目前数字通信频带还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主要由于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及受信道编码的制约,同时,通信系统的工作频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非线性的影响,使频带内的各信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的干扰,各种无线数字通信能够达到2bits/sec/hz的频带利用率已经算比较高了。
四、相应数字通信问题的优化方法
(一)实现数字通信的帧同步与数字锁相环提升同步率
所谓数字锁相环(dpll)是直接从接收数据信息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一种环路,通过数字锁相环可以实现数字通信提升同步率。它通常利用稳定频率的振荡器从鉴相器获得的与同步误差电压,数字鉴相器关系到整个锁相环路的优劣,数字鉴相器首先从基带信息中索取位信息,再通过控制器在信号钟输出的脉冲序列中附加或扣除一个脉冲,最后调整加到鉴相器上的位同步脉冲序列的相位,以达到数字信号的同步。
(二)利用宽频带信道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压缩数码率
(三)强化码分多址技术应用提升频带利用率
码分多址技术(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它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也是一项用于提供十分清晰的语音效果、提升频带利用率的数字技术,本身具有高效的频带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电磁辐射小、掉话率低、容量大和覆盖广等特点,码分多址技术将话音频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给每组数据话音分组增加一个地址,进行扰码处理,再用一个带宽远大于具有一定信息数据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在原数据信号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之前先将原数据信号的带宽扩展,最后将它发射到空中。码分多址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相同的带宽下可以容纳更多的呼叫,所以,可以通过强化码分多址技术应用提升频带利用率。
关键词:配电网;通信网络;光纤通信;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N9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数字通信的水平大大提高,现代化的通信网络正朝着光缆化和数字化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配电网充分利用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构成了一种电网结构、设备实施、地理信息等等技术的全自动化、信息化处理,近年来,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配电网运行监控和治理等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更是上一层,改变了以往由于配电网的点多面广、线路多、控制变化复杂等缺陷,此外,由于大多数的配电自动化装置安装条件的限制,而且以前国内的通信技术运用电缆传输的居多,质量较差,不具备良好的可靠性,经常导致数据结果传输失败等问题,使得建设完善的配电网通信系统困难重重,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现状,为建设一个高品质的智能配电网系统创造了可能性,不但具有抗强电磁干扰的特性,而且出现信息数据误码率低,传输速率快,信息数据的保密性高等优点。此外,对配电网光纤通信可靠性的评估具有重要工程和理论意义,配电网通信网络技术的元件的可靠性受到其在网络系统拓扑结构中的配置位置和元件可靠性参数的影响,准确地评估出光纤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对于配电网络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两种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配电网光纤通信技术可靠性评估
三、配电网光纤通信网络可靠性评估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
[1]李惠宇,罗小莉,于盛林.一种基于GPRS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2):63-65.
[2]张岚.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综述[J].电力系统通信,2008(4):42-46.
关键词:无线通信;需求;发展趋势
近些年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系统、移动媒体终端系统融合越来越紧密,发展势头迅猛。基于其可移动的特点,无线通信技术给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以前人们想象中的移动办公、实时服务现在都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成为了现实。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因此作为网络应用基础的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是人们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技术,因为其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节省了有线网络通信中的很多硬件资源,能进一步的融合整合各类服务,因此对于今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国内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2国外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3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连个基本原则,即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以市场为驱动力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也不例外。鉴于这两个基本原则,现提出几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网络高度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网络的高度融合,通过网络融合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及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如果不遵循这一趋势,而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无线网络则会面临很多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问题。从技术层次方面讲,如今无线网络种类繁多,若以其中一种网络类型为基本模型进行重新构建则损失了其他已经具有良好体系结构的网络;从资金方面来讲,重新构建一个网络则会花费巨额的资金。
3.3宽带局域无线接入。用户通过接入系统进入通信网络进行数据访问,最初的有线接入方式存在诸如综合布线的局限性,限制了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很好的解决这种局限性问题。客户终端的移动性也为无线接入方式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其必然成为未来无线接入的重要发展方向。
3.4链路容量扩展。链路容量扩展的瓶颈问题来自于有限的频谱资源,在固有的频谱范围之内,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瓜分其中的频率值,而由于技术特点的要求,可用的频率又是有限的,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既然信道无法无限划分,那么只能从提高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上进行着手研究。因此高速化的网络传输设备的研发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3.5集成多种抗干扰波形。为了提高信道容量,根据香农定理C=Wlog2(1+S/N)可知,当带宽W和信号功率S不变的情况下,噪声功率N趋于0时,信道容量C则趋于无穷大。因此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尽可能的集成多种抗干扰波形去减少噪声对信道的干扰。目前无线通信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很容易的侦测出中低速跳频电台,从而对其屏蔽,但对于高速跳频电台的侦测和屏蔽依然是很难实现的问题。
3.6通信与保密相融合。无线通信容易暴露出通信双方的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在通信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密手段。当前大多数保密机或保密卡依靠通信设备提供的通信链路实现保密通信,这种方法会带来较大的额外带宽开销,降低了通信效率,使无线频谱资源白白遭受损失。通过深入分析会发现战术电台中的通信与保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结合,降低无线信道的开销,在技术体制上,完全可以实现通信同步与保密同步二合一,跳频图案由保密算法导出等,一方面减少了通信频谱的开销,另一方面使得侦察和破译的概率大大降低,充分发挥出通信与保密相结合的优势。
3.7多功能综合集成。由于用户业务需求的广泛性,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实现多种功能的综合集成:IP业务和非IP业务的综合;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业务的综合;多MAC接入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式的综合;服务模式的综合等。无线通信系统的多功能综合集成能够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能够继承已有技术的优势,缩短新产品研发的周期。
4结论
无线通信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图像等通信保障,面对各种应用业务的需求变化,无线通信技术必将相应地发生较大变化。文中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无线网络通信的特点,指出了今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孙霞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庾志成.2005~2006移动通信新技术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1):20-24.
关键词:调制;Simulink;二进制;误码率
中图分类号:TN911文献标识码:A
PerformanceAnalysisofDigitalModulationSystemBasedonSimulink
ZHANGZhide,LINLin
(CollegeofBiomedicalEngineering,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China)
Abstract:TothesameSNR,2PSKhastheminimumBERand2ASKhasthelargestBERbytheBERanalysisof2ASK,2FSK,2PSKand2DPSKdigitalmodulationsystem.ThesefourkindsofmodulationSimulinksimulationbytheSimulinksoftware,differentmodulationanddifferentsignaltonoiseratioofthebiterrorratecurv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maps,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BERsimulationobtainedwiththetheoreticalvalueisbasicallybiased.ItprovesthatthemodulationsystemBERisnotonlywiththeSNR,butalsowiththesamplespersymbolofthesemodulationsystem,intheactualcommunicationprocess.
Keywords:modulation;Simulink;binary;BER
收稿日期:2009-04-06
当今,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也日趋复杂。然而,通信的任务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依然是有效而可靠地实现信息的传输。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由于噪声的存在,要完成实际通信系统的实验研究相当困难。近几年随着仿真软件的日趋成熟,使得对通信系统的研究越趋方便。Matlab语言中的Simulink动态仿真软件已逐渐成为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仿真和实验的综合平台。本文借助Simulink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中几种数字调制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1数字调制的可靠性理论分析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和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其中,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频带传输系统是指将原始的数字基带信号,经过频谱搬移,变换成适合在频带上传输的频带信号,而传输这种信号的系统就称为频带传输系统。在频带传输系统中,根据已调信号参数改变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用基带信号控制一个载波幅度的数字调幅信号(ASK);用基带信号控制一个载波频率的数字调频信号(FSK)和用基带信号控制一个载波相位的数字调相信号(PSK)。
衡量一个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是错误率[1],它有三种不同的定义:
(1)误码率:指错误接收码元数目在传输码元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2)误比特率:指错误接受比特数在传输总数总比特数种所占的比例。
(3)误字率:指错误接收字数在传输总字数中所占的比例。
对于二进制的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是相等的。其误码率实质上就是在接收端将发送端发送的‘0’误判为‘1’以及‘1’误判为‘0’的概率。因此,传输总的错误概率为:
Pe=P(0)P(1/0)+P(1)P(0/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理论分析如下:
对2ASK信号采用相干解调,此时在抽样判决处的电压x(t)可以表示为:
x(t)=A+nc(t),发送‘1’时
nc(t),发送‘0’时
所以,x(t)的概率密度为:
p1(x)=12πσnexp[-(x-A)2/2σ2n],
发送‘1’时
p0(x)=12πσnexp(-x2/2σ2n),
发送‘0’时
同时,可得出误判概率:
Pe1=∫h-∞p1(x)dx=1-121-erfh-A2σ2n,
‘1’‘0’
Pe0=∫∞hp0(x)dx=121-erfh2σ2n,
‘0’‘1’
若发送‘1’和‘0’的概率相等,可得出2ASK相干解调的误码率:
Pe=12erfc(r/2)
同理,可求得在发送‘1’和‘0’的概率相等,2FSK相干解调的误码率:
以及2PSK相干解调的误码率:
Pe=12erfc(r)
2DPSK相干解调的误码率:
Pe=erfc(r)1-12erfcr
根据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公式可知,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只跟信噪比有关系,可作出三种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与信噪比r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恒参信道中,对于相同的信噪比r,相干解调的PSK系统的误码率最小[2];对于不同的调制方式,当信噪比相同时,PSK的误码率小于FSK,而FSK系统的误码率又小于ASK系统;在相同的误码率下,PSK要求的r最小,FSK次之;ASK系统要求r最大,它们之间分别相差3dB。
图1误码率Pe与信噪比r的关系曲线
2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的Simulink仿真分析
2.1调制系统仿真过程分析
图2~图5所示分别为2ASK,2FSK,2PSK,2DPSK调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这四个模型中,只有2ASK没有采用专用的基带调制模块。下面分析2ASK模型的仿真原理:用信号源对频率较高的正弦信号进行幅度调制(相乘),将已调结果通过高斯信道,在接收端采用与本地载波同频同相的正弦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相乘),然后采用低通滤波器(DiscreteButterworthFilter)对解调信号进行滤波[5],特别要注意的是滤波器带宽和中心频率的设置,如果设置不当,将会使误码率增加[6];采用抽样判决器(RelationalOperator)对滤波信号进行判决,恢复原始的基带信号,然后将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的基带信号进行对比,将对比的结果输入和常数‘1’输入错误统计模块(ErrorRateCalculation)进行误码率的计算。其余三种调制系统都采用专门的基带调制模块构建仿真模型[7]。
图22ASK系统仿真模型
图32FSK系统仿真模型
2.2仿真结果
图42PSK系统仿真模型
图52DPSK系统仿真模型
图6各种二进制系统的误码率曲线
2.3结果分析
3结语
本文采用Simulink对数字通信系统建立了仿真模型,在给定的仿真条件下,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正确的仿真模型下对各种系统的误码率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2PSK调制系统得到的误码率最小,信噪比对2ASK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影响不大;在实际通信过程中,调制系统的误码率不仅只与信噪比有关,还与调制输出信号的抽样数、传输带宽有关。
[1]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黄正.BPSK,QPSK及其解调[J].电光系统,2003(1):43-47.
[3]邓华.Matlab通信仿真及实例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刘元安,翟明岳,吴惠兰,等.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5]RodgerEZiemer,CarlRRyan,JameshStilWell.ConversionandMatchedFilterApproximationforSerialMinimum-shiftKeyedModulation[J].IEEETrans.onCommunications,1982,30(3):495-509.
[6]李颖,朱伯立,张威.Simulink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7]孙屹.Matlab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8]蒋青,于秀兰.通信原理[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智能化
1.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特征及发展现状
1.1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特征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时代性特征,在不同时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同,技术形式也具有一定差别。传统的信号模拟与现代数字模拟相比,在便捷性上和传输速度上均具有差距。现代无线通信功能更加强大,信号得到了保证。此外,移动通信无线技术具有多元化特征,以CDMA为首的移动网络制式带动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第四代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和第五代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最后,移动通信具有发展性特征,以无线WiFi技术为首的网络通信功能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效率将大大提高。
1.2移动通信无线技术发展发展现状
2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发展
2.14G通信技术
2.2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发展逐u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①智能化的发展就是在手机行业发展起来的,他不仅通过提高了相应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多的是提高了通话质量,在手机方面实行智能化,更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②智能化的发展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质量,还能为人们提供娱乐性。我们能够在移动设备上,安装便于服务的软件。智能化,能够是在计算机上面的工作转移到手机上,简化了工作模式,更多的是为休闲状态下,提供相应的娱乐项目。③我们能够在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中,进行不断地突破,此外能够使网络扩大化,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智能化的设计不只是在移动设备上进行设计和升级改造,还有的就是在人们交流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通过对网络的利用,能够简化信息的传递,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
2.3移动新产品的研发
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多,移动无线技术的发展空间巨大各大运营商针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必须不断发展新技术,以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无线通信技术知识简单的增加功能和提升传输速度,其竞争力将大大降低。因此需要从本质上提升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将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有机结合各大运营商要调整目前的通信网络结构,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节线路,并不断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网络通过的质量,还能降低使用成本。这两个方面也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化的表现科研人员要研发更多的无线通信智能化产品,提高研发成果的可靠性,利用智能化技术的优势,通过实践不断提升无线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45G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
5G通信技术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全面推行根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5G移动通信技术需要具备更高的利用效率和效能,在信号传输、基站建设、安全性能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之后,能够提升数据的传输数量,降低通信的资费,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通信网络作为支撑。5G通信技术能够促进网络建设的完整性,增加移动基站建设,以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调配通信资源,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降低5G移动技术的成本。现如今,以通信技术为依托的产业越来越多,社交平台、手游、数据传输等业务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密切。5G移动技术必须要满足现有产业的要求,并符合以后发展的需要5G移动通信技术应该能够满足多点网络通信,具有科学性和整体的网络平台架构
总结
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我国已经实现了3G网甚至是4G网络的全面覆盖,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将大幅度提升。对于网络运营商而言,要致力于研发,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我国移动无线技术的发展。当然,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智能化也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致力于研发,确保技术才能实现网络通信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1]施苗苗.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远程智能化信息监测系统的开发[D].太原理工大学,2016.
[2]陈志斌.浅谈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的智能化发展[J].中国新通信,2016,13:29.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也可以简称移动商务,就是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比如手机上网、手机支付、二维码的身份识别、LBS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电子商务向移动商务延伸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指用户利用移动设备登陆网络在线购买商品的商务活动。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9亿,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已经达到5亿,预计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将达到7.2亿。基于这一庞大市场,各大电商企业都把移动电子商务看作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额为24亿元,而2013年达到2230亿元,预计2014年会达到3850亿元。以下是近几年来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交易情况,以及对2014年的预测。
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实施这几年来,中国移动和三个试点省市在平台建设、产品研发、试点应用、用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再加上银联宣布联合18家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诺基亚与联想等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还有作为目前大头的第三方力量――支付宝,也与联想手机进行了终端的捆绑,这些为移动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移动电子商务主要的实现技术
1.无线应用协议。
2.移动IP(MobileIP)
移动IP(MobileIP)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在1996年制定的一项开放标准。它的设计目标是能够使移动用户在移动自己位置的同时无须中断正在进行的英特网通信。移动IP现在有两个版本,分别为MobileIPv4(RFC3344)和MobileIPv6(RFC3775)。目前广泛使用的仍然是MobileIPv4。目前移动IP主要使用三种隧道技术,即IP的IP封装、IP的最小封装和通用路由封装来解决移动节点的移动性问题。
3.蓝牙(BlueTooth)
4.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局域网络WLAN是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的缩写,它是一种借助无线技术取代以往有线布线方式构成局域网的新手段,可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它支持较高的传输速率。它通常利用射频无线电或红外线,借助直接序列扩频(DSSS)或跳频扩频(FHSS)、GMSK、OFDM和UWBT等技术实现固定、半移动及移动的网络终端对英特网网络进行较远距离的高速连接访问。1997年6月,IEEE推出了802.11标准,开创了WLAN先河;目前,WLAN主要有IEEE802.11x与HiperLAN/x两种系列标准。
5.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GPRS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中文含义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在GSM系统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它利用"包交换"(Packet-Switched)的概念所发展出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GPRS是2.5代移动通信系统。GPRS具有"数据传输率高"、"永远在线"和"仅按数据流量计费"的特点,目前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3G英文全称为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为第三代数字通信。它是由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所组成,支持高速移动环境,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先进移动通信网。国际电联(ITU)原本是要把世界上的所有无线移动通信标准在公元2000年左右统一为全球统一的技术格式。但是由于各种经济和政治的原因,最终形成了三个技术标准即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和中国的TD-SCDMA。TD-SCDMA是由中国大唐移动通信第一次提出并在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基础上与国际合作完成的。中文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相对于其他两个标准TD-SCDM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建网成本低和高效支持数据业务等优势。
[1]李庆艳,金铎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电信科学,2011(6).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
二、目前无线电通信技术方法的简介
1.WIMAX技术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这种技术原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如今在我国也掀起了热潮,它是一种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对无线局域网的组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数据传送距离和传送速度均优于Wi-Fi技术。
2.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技术,其技术标准为802.11,而我国网络均采用802.11b标准,它对移动通信起到了补充作用。
4.3G技术。全称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其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支持38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国际电信联盟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为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6.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是将光通信技术和无线毫米波技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损耗小、抗电磁干扰及传输质量高等优点。MM-ROF可解决传统微波传输系统在毫米波段存在的损耗大、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同时可以克服毫米波电子器件的电子“瓶颈”的问题,非常有发展潜力,多格式多业务的MM-ROF系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无线通讯技术的特点
2.具备高度的动机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动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动机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构建地域通信网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3.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除非信号干扰都能保持通信的畅通,这也是无线传输的最大特点。
四、无线数据通信在电缆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无线电通信技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促使各无线电通信运营企业积极地拓新技术涵盖面,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满足用户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在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目前,在电网电力系统通信中仍然以具有高传输、高带宽、高可靠性等特性的光纤通信为主,但随着电网对火灾难以应急、配网自动化、办公智能化等需求的提出,无线电通信将以其迅速部署,不受地面限制等特点寻求到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因此,无线电通信可以成为电力系统通信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为电力系统构建综合通信网提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五、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今,各种无线电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气象、科研、生活、生产等领域。现今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成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发展仍有广阔的空间。现在,我国大众对于无线电应用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所以,除了大力推广以上无线电通信技术外,还应该将此技术向更远、更深的空间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软件,将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在软件上得以实现是未来发展的必然。另外,数字技术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应用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外的收获。
结语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们应当正确应用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鉴于市场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尽管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但我国人口众多,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在许多边远地区仍没有达到普及,而且,在利益的驱使下,运营商会不计后果的滥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这些都是这个领域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在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首位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个人潜力,积极研究创新无线电通信技术新方法,把无线电通信技术推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地理信息;4G网络;第四代通讯;GIS
1.4G移动通讯网络产生的背景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4G也因为其拥有的超高数据传输速度,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誉为机器之间当之无愧的“高速对话”。
2.3G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
3.地理信息在4G网络中的规划
地理信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并带来便利。电子地图、卫星导航、遥感影像,这些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创造奇迹,效益已经显现。地理信息系统(GIS)集地球数字化于一身,能装下整个地球的超量信息。目前,全球GIS这一新技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达到35%以上。
客观世界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借助近代数学,空间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人们已能够迅速地采集到地理空间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和人文信息,并适时适地地识别、转换、存储、传输、显示并应用这些信息,使它们进一步为人类服务。
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遥感现状调查,在双方实现了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利用GIS信息数据编制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现状遥感调查图集》,并结合有关地貌、气象、降水以及地质、水文资料,对西部地区不同区域耕地、草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进行了全面分析。
2002年,两局再度合作,开展了中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建立了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综合数据库,从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到变化趋势、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以及典型地区生态环境走势等,都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成果共享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了“天更蓝,水更绿”,目前,两个部门正在进一步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长期合作。
这就是地理信息在未来的4G网络普及以后,街景服务将会深入生活的角角落落,地理信息服务将无处不在。
4.地理信息技术在4G网络中的优化
地理信息技术与4G网络技术的结合主要考虑的是4G网络的质量和容量问题,因为这个两个问题直接对运行效率和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工作对网络运营商而言,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网络规划主要是根据网络发展的趋势和在未来怎么发展做出预测,为以后建设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网络优化主要是提高网络整体的运营效率效益,满足不同用户之间的需求。
经过精确的计算,可以计算出周围环境网络信号的强弱程度,用来对整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综合运用,得出综合结果,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基站,为科学的选择基站提供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理环境特点。我们不仅可以查询地理位置的地形、道路、分布特点等,还可以快捷的查出地表覆盖率、海拔的高度、地理的经纬度等,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显示出结果。地图调用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运用,形成了智能化的专题数字地图的查询显示,然后在进行通道的计算。
通道计算是一种功能,通过对专题数字地图和模型的数据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加上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可视化的运用管理作用,确定通道两头之间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的情况是否满足两点之间的网络传输要求。通道计算是小区规划软件的附属功能。利用地图调用的规划软件,显示出小区地理环境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与此同时在对网络覆盖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小区网络信号强弱程度,将两者结果相结合,并计算出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用来对小区进行有效科学的规划。
很多软件开发商和硬件开发商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地理信息技术对于移动网络的规划和优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它改变了纸上作业方式,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完成了对传播模型的模拟和计算,并对此进行分析处理,弥补了传统的纸上作业模式的不足,提高了网络的设计质量,将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有效的结合起来了,从而满足了网络运营商和客户不同的需求。
5.地理信息技术在4G网络下发展的展望
我们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到从2G时代到3G时代,再从3G时代到现代的4G时代,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上,其发展速度迅猛,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多增强增大,其中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为移动通信网络作出的巨大贡献。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理信息技术与将会和移动通信网络融为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为以后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文波,李熠星.CMMB发展规划[J].广播电视技术,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