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由本科生院创新创业教育处统一领导管理,并成立合肥工业大学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组委会,负责竞赛的宣传、组织、辅导、评审等工作。
二、竞赛形式与流程
1、参赛组别:
(1)本科生作品赛、研究生作品赛
主题为智能互联与智慧生活,提交具有物联网功能的软硬件作品,应包括作品报告、简介和功能演示视频。作品应体现设计的创新性和应用效果。通过提交物联网实物作品的设计报告等材料,以及现场答辩和演示来考察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技术应用能力。
作品赛需要经过专家评审后,部分作品现场答辩,确定校级赛获奖和晋级省赛名单。
作品赛评分标准如下表:
评分类别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
设计创新
(40分)
科学性(10分)
器件选用与装置设计,符合科学规律。
创新性(20分)
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有一定的创新。
实用价值(10分)
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应用
联网功能(10分)
传感器应用合理,具备物联网基本功能。
可行性(10分)
通过操作演示,实现装置主要功能。
数据处理功能(10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难度(10分)
展示答辩
(20分)
作品展示(5分)
作品演示流畅,能够运用云数据中心网页等形式,完整展示作品。
阐述答辩(15分)
作品陈述语言精炼准确,答辩思路清晰,操作演示流畅。
(2)本科生技能赛、研究生技能赛
现场完成指定要求的技术任务,达到赛题和技能要求的各项功能及指标,如代码、截图等。包括9个项目:①工业互联网、②物联网感知、③嵌入式技术、④机器视觉与分检技术、⑤机器人、⑥智能车⑦无人机预警、⑧无人机竞技、⑨无人机配送。技能赛应体现参赛选手的工程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水平和效果。
参赛队伍自行准备上述①-⑨软硬件系统,每个队伍独立拥有完整设备,不允许多个队伍共享一套设备。报名成功无需进行校级答辩,直接报名参加省赛。
技能赛的软硬件设备要求见附件5。
2、参赛对象与指导老师:
我校全日制在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博士研究生),可自由组队参加上述4种组别。队伍人数不可超过3人(其中技能赛②物联网感知、③嵌入式技术要求每支参赛队伍队员2人)、本科生研究生不可混合组队、可以跨专业组队;指导教师人数不可超过2人,每一名教师作为第一指导老师不超过2项,作为第二指导老师不超过2项,总数不得超过4项。
3、报名及提交作品形式:
各参赛队伍务必于2024年4月9日24时之前提交作品材料电子版,提交的资料完整、有效视为报名成功。具体如下:
(1)创意赛队伍和技能赛队伍均需要提交报名表的电子版、诚信承诺申明(需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签字)的扫描件,竞赛信息有异议时以纸质版的报名表为准。具体格式详见附件1、附件2。
(2)创意赛的队伍提供作品报告、作品简介。备选其他展示资料(可以提供图片或视频,要求:图片为jpg格式,不超过10张,视频为mp4或flv格式,展示资料总大小不超过20MB)。见附件3、附件4。
(3)技能赛的队伍需要提供能满足系统软硬件的说明(图片+文字),队伍曾经的获奖和其他荣誉资质。格式不限,力求客观详实。软硬件要求参看附件5。
(4)参赛队伍请在提交资料时注明:校本部、宣城校区。
4、比赛形式:
技能赛不需答辩,通过专家评审确定晋级名单。
三、竞赛评奖
1、本次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四级奖项,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这一赛事,凡按时完成竞赛内容、达到基本要求的参赛队均可获得优秀奖及以上。
2、本次大赛的获奖总数以及比例的设置为,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
3、校竞赛组委会负责评奖工作。校竞赛组委会评审结束后,将会选拔出代表我校参加2024安徽省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的代表队。创意赛总队伍数量上限为7支,技能赛总队伍数量暂时不限。
四、大赛联系方式
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