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汇总十篇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Coke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ubiquitoussociety),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如IPv6、BcN、USN)和各种新型应用(如DMB、Telematics、RFID),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网络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目前的传感器可以将接收到的重要信息随时随地的传递给其它装置。伴随着科技的飞越快速发展,传感器将实现智能化、微型化、信息化及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感受外部的有用信息的动态变化,可探测、识别相应的信号,感知物质的组成成分。

嵌入式系统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

四、物联网的主要应用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

车管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无线通信技术(CDM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中国电信3G等高新技术,将车辆的位置与速度,车内外的图像、视频等各类媒体信息及其他车辆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满足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各类需求。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一、几种关键的物联网技术

1.1无线射频技术

无线射频技术关键是用于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在没有通过直接接触就能完成数据的双向传输,从而完成识别目标和交换数据。运用无线射频技术能通过扫描物品或是商品的编码来完成物品的自动识别,再运用信息处理体系把信息实施处理后再经过信息服务体系实施共享物品或是商品信息。在计算机网络开放的状况下,企业就能实施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物品或是商品。

1.2信号处理技术

物联网信号处理有云计算、多物理量检验、提取信号、调理信号、变换信号与分析信号等几种主要技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形式是云计算,实质是对目前计算资源的一次再分配。它的重点理念是把计算能力或计算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卖给需要它的公司,从而为公司节省硬件采购成本。云计算已逐渐成为信息服务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全世界有了普遍运用,未来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1.3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依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信号实施输出的器件、装置。现代工业生产中,传感器无处不在,它们被用来监视整个生产程序,并得到有关的数据信息,经过这些数据信息来推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对整个生产经过实施控制,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例如茫茫宇宙空间的研究,要查看上千光年的距离,微观上要查看纳米级别的物体,查看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捕捉瞬间的改变都需要传感器技术研究的支持。

二、物网的典型应用

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物联网热浪正在全世界迅速壮大,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物联网应用正逐渐渗透至智能家居、交通、物流、制造等行业。

2、智能交通。依靠物联网技术让交通信息的采集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传感器能够把每一个范围的车距与车速信息输送到处理中心,方便及时监控、调整、远程调度和管理。各类温度、光照传感器在终端上加载还能够实时监控路面信息、汽车尾气等有关信息,以支撑大数据分析及有效管理。

3、物联网在能源管理和公共事业中的应用。根据估计,我国将在2025年将发展变成国际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家之一。由于存在电网系统效率较低的问题,发电和输电存在严重的浪费。目前安装的计量器及发电机的涡轮都是以物联网技术对事物实施科学的感知和度量。其感知和度量能够帮助我们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依据最新的分析工具实施洞察智能化,之后再对决策实施优良的决定。

4、物流管理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全覆盖,能够让整个供应链精准、透明与高效,达到陈旧物流所不能够完成的目标。依据物流行业协会的2013年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物流行业的物联网设备增长速度已超过60%,物联网技术设备已在物流行业得到普遍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配送的透明化管理与信息追踪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电子标签拣选体系出货量增长超过35%。物联网智能搬运体系在自动化物流中心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实现28%以上的增长率。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已为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搭建起基础平台。物联网技术将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应用将延伸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便捷、高效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1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与应用要求分析

1.1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分析

物理网技术是一种综合类型的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信号识别技术、定位技术以及红外感知等各类技术,并且需要与各类技术对应的硬件系统的支持。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时,系统需要根据初始设计参数,实时采集系统数据,包括监控数据、智能家居设备连接数据、物体发生发光数据以及热力数据和电气数据等。物联网中的“物”一般指具有一定智能化特性的家居电气或者公共基础设施,借助物联网系统,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可形成有效的沟通网络,并借助高速率的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从此角度也可看出,物联网技术基于互联网,并且需要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进而可使不同功能的物联系起来,共同实现物联网的功能,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求。

1.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要求分析

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分析

2.1医疗领域

2.2安防领域

2.3智能家居领域

3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分析

3.1平台管理问题分析

3.2技术应用成本问题分析

3.3安全性问题分析

4结束语

总之,本文在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与应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论述了平台管理问题、技术应用成本问题以及安全性问题。技术人员在设计物联网系统时,一定要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且应参考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标准,以保护用户信息为重,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质量。另外,为了优化用户的应用体验,在选择智能家居设备时,设计人员也应选择具有统一操作平台的智能家居设备,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平台不匹配造成的信息共享类问题。除此之外,智能设备厂商也应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收集并分析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准,优化系统操作界面,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人性化,进而切实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雪芳.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评《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原理与实践》[J].食品工业,2021,42(02):376.

[2]胡晓斌,曾庆霖,宋宇宏,翁剑,王威.物联网技术在环网柜综合监测及评估技术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21(03):33-34.

[3]李宁,马妍妍,高婷婷.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2):175-176.

[4]徐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21(02):10-11.

[5]杨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数码世界,2021(02):4-5.

[6]石金兰,宗旭祥,郭星星,高洁.物联网技术在枸杞绿色标准化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2):70-71.

1物联网定义与组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11月1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正式接管EPC系统,并组成EPCGlobal进行全球推广与维护。国际物品编码组织提出物联网系统架构组成包括: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中间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EPC信息服务(EPCIS),

2EPC网络系统架构分析

RFID俗称电子标签,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对其信息进行标志、登记、储存和管理。电子标签:由芯片和标签天线或线圈组成,通过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射原理与读写器进行通信;读写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天线:可以内置在读写器中,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读写器天线接口相连。

读写器将要发送的信息,经编码后加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再经天线向外发送。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接收此信号,卡内芯片的有关电路对此信号进行倍压整流、调制、解码、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等进行判断。若为读命令,控制逻辑电路则从存储器中读取有关信息,经加密、编码、调制后通过片上天线再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解密后送至信息系统进行处理。若为修改信息的写命令,有关控制逻辑引起电子标签内部电荷泵提升工作电压,提供电压擦写E2PROM。若经判断其对应密码和权限不符,则返回出错信息。

产品电子码是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唯一信息。EPC标签有主动型,被动型和半主动型三种类型。主动和半主动标签可以远距离的扫描,扫描距离可以达到100英尺,但这种标签成本较高,不适合低成本的商品应用。被动标签的扫描距离通常少于10英尺,但它们比主动标签便宜,而且不需要维护目前成本。

2.3物联网EPC中间件(Savant)

①处理数据

物联网EPC中间件收到的EPC代码后,生产一个PML文件,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用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计算

使用PML语言获取有用信息后,可以对信息进行所需要的操作,按一定的要求来计算读取到的数据,或可以通过获取的信息及时的调整生产计划等。

③查询数据库

2.4对象名字服务

2.7PML语言

3制约物联网应用的技术问题

3.1各国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项目组。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PG1(国际标准化)、PG2(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PG3(通信与信息交互)、PG4(协同信息处理)、PG5(标识)、PG6(安全)、PG7(接口)和PG8(电力行业应用调研)等8个专项组,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3.2安全问题

信息采集频繁,数据安全不容乐观,某些领域会出现个人隐私权的安全保护问题。

3.3协议问题

3.4IP地址问题

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

3.5终端问题

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4物联网应用

4.1人体保建

4.2数字家庭

数字家庭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包括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通过不同的互连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的一种服务。数字家庭的四大功能:信息、通信、娱乐和生活。

4.3机场安全保障

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开设的思路

该门课程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能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听懂和学到物联网的基本知识,了解物联网基本应用,就必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做较深入的探讨,抛开物联网技术开发或标准制定等内容,通过应用案例的研究展示,告诉学生该如何理解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是“为应用而应用”。该门课程核心观点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从物联网应用案例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

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融合学科开设探索

仓储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仓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客户满意度。仓储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高效智能化信息平台,并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把物联网技术同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衔接起来。

一、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关系

数字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日臻完善给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把从事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等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水平连接在一起。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仅限于在独立的仓储配送中心内部联网应用,仍然是独立的、局限的智能仓储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这些独立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互联,组成真正的仓储物联网。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带动仓储信息化的革命。

二、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模型建立与分析

我们设立了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2:仓储信息传播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3: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根据资料,我们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设计的理论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测量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输出的KMO值为0.658,卡方值为538.476,Sig.有效性为0.000。

通过成分矩阵分析,我们发现原来问卷调查设计的模型变量组合与SPSS分析有出入,所以对变量进行了筛选。

我们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这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1所示:

在ANOVA分析中F值为23.054,显著性水平为0.000,所以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为3个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在信度分析中,我们还得出对仓储信息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仓储信息反应能力。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当显著值小于0.05时,该项假设成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三个假设中假设1,假设3成立,而假设2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该假设不成立。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其次是仓储信息创造能力。

(2)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没有影响,但是根据定性分析此项结果与我们实际有所出入,推断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所调查的企业太少,导致最后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二是仓储企业虽然对信息重视程度很高,但是缺乏对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的理解;三是由于企业缺乏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到底是哪种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如下讨论问题:

1.仓储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2.仓储企业如何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3.仓储企业如何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2)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积极面对物联网时代崭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并提出市场知识导向和技术信息导向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为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可共享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制定出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强化方案,设定具体计划和目标,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

[1]吴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

1物联网及烟草物联网建立的重要意义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获取现实世界的信息,并进行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自201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行业局长经理座谈会上正式提出建设烟草行业物联网的目标以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已逐渐由烟草物流扩展到其他方面,并逐步替代了传统粗放式的流程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为全面感知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实现打造“面向未来”和“不可替代”的烟草物流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添了重要砝码。

2物联网在邵阳烟草中的应用

2.1物联网在邵阳烟草物流中的应用现状

2.2现阶段邵阳烟草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成品烟入库扫码的工作量大、费时,存在漏扫、误扫情况,需要人工介入处理。

(3)仓储、在途卷烟不具备“感知性”,无法实时监控,也无法根据车辆路线进行实时监控。

(4)劳动力成本高。由于物流效率的低下,导致成品卷烟出库需要配备较多的人工,大量的人工作业会加剧货物的损坏,此外因存放、包装、发运等错误易造成实物损耗。

(5)仓库的卷烟有时存在错烟、少烟现象。

3物联网在邵阳烟草物流中的应用前景

邵阳烟草物流体系正面临着诸多问题,为迎合行业的需求和长远发展之势,邵阳烟草要把现代物流建设作为行业的核心业务,打造中国烟草物联网,推进“卷烟上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绩效已成为解决烟草行业发展瓶颈的突出课题。今后,邵阳烟草物流将在RFID仓储管理、智能送货管理、安防方面及全面感知和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尝试与应用。

3.1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1)作业指导。在入库环节,当扫描完件烟信息后,叉车通过车载RFID终端读取托盘信息,根据车载终端显示的目标货位进行指导入库。出库环节,叉车根据显示在车载设备上已分配好的出库任务,到指定货位叉取卷烟,实现出库作业指导。并在上下架拣货环节,通过车载RFID终端扫描托盘的电子标签和货位的电子标签,校验核对托盘与货位关联的正确性。如托盘内实物发生变化,利用无线射频实时调整托盘电子标签,保证与实物保持一致。

(3)库存盘点。仓储环节,由于托盘上的件烟可能损坏或者人为调换,会出现托盘标签信息与托盘件烟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对于仓库中存货需要进行定期盘点,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并及时纠正信息的错误。库存盘点时不仅需要核对件烟的数量、品种,还要对后台数据库中储存的件烟的详细信息进行核对,如生产日期、产地、等级、销往地、入库日期等,这些信息需要通过阅读托盘上的标签后,通过GPRS无线通讯方式与后台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同步,将数据库信息传输至终端并写入RFID电子标签。实盘时,盘点人员用RFID读写终端读取货位电子标签,获取该货位上的卷烟信息,并在终端上显示,盘点人员以此为依据对现场实物进行核对,并通过无线射频将核对结果记录到系统中,据此生成盘点表和盈亏表。

(4)出库环节。在出库环节,使用叉车车载RFID终端读取托盘电子标签中的件烟条码包信息,可一次性获取整托盘件烟条码信息。

3.2物联网在智能送货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烟草物流体系中,特别强调对烟草配送车辆和人员的监督和控制。而对烟草配送车辆和人员的监督和控制可以通过“3G”技术来实现。“3G”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它是指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作为一种非常常用的现代信息化的物流手段。通过“3G”技术的以GIS为基础信息平台的卷烟物流车辆调度系统,以GPS为车辆定位手段进行导航定位,最后通过GPRS做为数据传输的手段,将客户信息与实际的物流联系起来。

具体而言,在烟草的配送环节,通过利用“3G”技术可以建立烟草物流的智能调度系统、车辆监控管理系统、车辆导航系统和物流配送运营规划系统。

在智能调度系统中,通过GIS可以实现物流的综合规划、调度和线路的优化选择,从而保证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的各作业环节的日常作业能够协调有续、忙而不乱。

通过综合规划调度系统,物流中心可以根椐每天的订单数据,以及GPS所提供的电子地图信息和交通信息,经过核心线路优化调度的计算,得出综合调度的数据,从而提高烟草物流的运输效率。

通过“3G”技术建立起来的烟草物流系统,对整个配送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流程的再造,彻底打破传统的配送模式,从而进一步减少邵阳烟草的配送成本,大大提高烟草物流配送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

总体而言,在烟草成品的运输环节运用“3G”技术可以实现形成以物流车辆调度系统为主,注重路径优化和车辆配备的现代烟草物流体系。通过运用“3G”技术,在烟草的物流运输过程中,实现路径优化来确定物流的最优路径,最优路径生成之后再进一步的综合考虑道路的等级、不同方向和时段的路况等信息,从而保证卷烟的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

3.3物联网对卷烟温湿度控制的应用

卷烟这种特殊产品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卷烟的存储环境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卷烟仓库要保证温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烟草的存储质量,如温湿度异常,就能导致卷烟发霉、变质。目前,仓库里有6个温湿度计在仓库各个部位,在每年的4~10月份每天都要记录2次,这样用人眼读取温湿度计不但可能有误差,而且人工记录也消耗人力物力。如果通过物联网在卷烟仓库内,将记录仪连接电脑,对温湿度进行实时检测,运行监控软件即可在电脑上查看记录监测点的实时温湿度数据;同时在电脑上设置好温湿度的上下限报警,这样便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整个仓库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当温湿度超过允许范围时就报警提示。

3.4物联网技术与人员管理

4物联网应用效果与价值分析

通过在物流作业全流程应用物联网体系及其RFID技术构建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具有物联网特征的全面感知、全程控制的烟草物流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实现了物流作业可视化,推动了物流管理上水平。

(1)建立了物流作业全过程的综合信息平台。利用RFID技术实时动态地管理物流信息,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升了物流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实现了实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关联。在整个卷烟入库扫码、堆垛组盘、卷烟上架,到整托盘出库、周转区暂存,再到分拣、包装、码盘、配送的货物流转的过程中,系统通过RFID采集的信息,追踪物流实物的流转,使实物物流与信息流始终保持一致性关联,有效地降低了实物流转过程中的错误和损耗。

(3)有利于物流作业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在入库上架、托盘移位、出库下架、配送装车等环节均采用车载RFID终端进行精准的指导、调度和校验,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4)延伸了物流管理的范围。常见的物流系统对货物的管理仅局限于仓储的货位管理,RFID技术的应用将物流管理进一步具体到托盘、甚至对件烟的数字化管理,另外还增加了对出库后的分拣区域、码盘待发等环节终端辅助管理功能。

(5)实现了在途实物的监控。通过车载终端与客户RFID卡实现货物的电子交接,实时动态地监控配送车辆的送货进度及过程。

(6)促进市场营销与品牌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准确掌握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物流和消费终端的信息,为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撑。

邵阳烟草物流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5结论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烟草企业正逐步引入物联网,采用RFID作为信息载体,并在使用中深化认识,解决实际应用,促进RFID和整个物联网系统的更快、更好发展。同时,随着烟草整合的推进和烟草物流的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不断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标准和推荐性规范,进一步规范了烟草物流,从规模小、形式多样逐步向大物流、统一标准的模式转变,烟草行业对物联网的认识不断深化,信息的透明化和集成化程度也进一步加强。

物联网技术是目前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物联网的发展对生活、生产的影响重大,在邵阳烟草物流领域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对于邵阳烟草行业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打造烟草行业物联网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首先,要尽快建立烟草行业物联网总体框架,并以此作为行业物联网建设的依据与指导;其次,要充分利用行业现有信息系统,通过应用RFID、红外感应、GPS、感知器等技术,实现信息要素如产品的数量、状态、位置等数据的实时识别、采集,经过信息的分层次汇总和上报,使准确的数据在工业、商业、物流、零售终端四个核心要素间互通,烟草行业物流将能做到业务和流程更为透明,对物流的管理实现可知可控,达到行业管理决策更为精准、高效和科学,行业内部管控能力更强的目的;最后,通过建设推动先进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提高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水平,提高物流系统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可以相信,伴随RFID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的日臻成熟,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基于物联网的邵阳烟草流通体系的改造,必将会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行业核心竞争力,给烟草行业带来新的革命和更加辉煌的明天。

[1]毕长礼.烟草流通企业战略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宁焕生,王炳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胡明准.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在烟草行业应用前景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34):15-17.

[4]黄宇红.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烟草物流应用研究[J].湖南烟草,2008(5):76-78.

[5]叶永生.基于RFID技术的烟草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2,2(1):34-35.

[6]刘猛.物联网技术在烟草物流建设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1):42-44.

[7]王金亮.烟草感知物联网[J].烟草IT服务,2010(5):25-26.

1何为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就是运用射频技术(RFID)、传感设备、激光扫描技术等[1],运用互联网技术把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连接起来,使它们能够在网络中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在这个定义中,主要有两点:①物联网的核心仍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只是物联网将物与物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这个角度理解,物联网可以称为是互联网在资源共享上的扩展。②物联网的在终端上更为广泛的发展到了任意的物体之间,它们都可以顺利的进行交换和通信。

2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

2.1物联网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2009年,总理在走访考察无锡时,曾明确指出:要积极的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并在无锡设立了“感知中国”的研究中心。时隔一年后,物联网作为新型的信息技术被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我国将对它进行重点的支持和培养。后来物联网信息技术成功的进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16~2020年)》[2]。

2.2积极建设物联网的标准

如果没有对物联网设定一定的标准,那么它将很难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从2009年开始,物联网信息技术就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从事物联网的标准制度研究。到了2010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这就标志着物联网的标准在我国的研究工作进入的新的阶段。在2012年,由我国组织并制定的《物联网概述》通过了国际电信联盟的审议工作,并且顺利的进入了草案研究计划阶段,这意味着物联网的标准制定已经是指日可待。

3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

3.1应用于各种检测活动

物联网技术将多种传感器进行广泛地和科学化地布阵,将能够很好的对特定对象实行有效的监控,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车辆信息进行监控,可以很好的帮助出行人们对路况的把握,更好的避免交通拥堵。再如,利用探头检测声音,当某个地方的声音较大时,可以通过此监控系统进行观察,从而提出较为准确的改善措施。

3.2通过准确对信息的计算,使人们的决策更加科学

物联网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云运算系统和智能网络系统的优势,再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信息,经过云端计算从而输出结果,为人们做出决策时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在设置交通信号灯时,根据天气或明或暗的变化,实现对信号灯的及时调整,更好指导交通运行和行人的安全。

3.3为人们的居家提供便利

目前,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中,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安逸和舒适的生活享受,期待实现居家的智能化服务。而物联网信息技术就是在通过遥感进行远程控制,结合互联网的信号传输系统,帮助人们较快的改变有线网络而实施无线网络的运用,这样不仅帮助人们节约生活成本,而且还使得千千万万的家庭享受新型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

物联网信息技术正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并存着。所以这要求各个研究机构要精诚合作,争取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早日突破。首先是抓紧制定物联网的标准制定工作,只有当此项标准诞生后,才能更好的推进物联网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从而实现物联网经济价值的目标。其次,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人力研究的资源和资金的支持。最后,加强物联网的安全建设工作,切实的保护用户的隐私。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帮助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它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物联网概述

(一)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简而言之,物联网是传感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可进行智慧对话,从而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结构:

首先,感知层。物联网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因此,感知层对于物联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感知层通常由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终端、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构成,它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主要用于实现物体的信息识别、捕获和采集。由于感知层涉及RFID、传感器、传感器网络、GPS、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因此其必须解决低成本、低功耗和小型化问题,并且向着感知能力更全面、灵敏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其次,网络层。物联网网络层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主要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包括接入网与传输网两种。接入网包括光纤接入、无线接入、以太网接入、卫星接入等各类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方式,为物联网终端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移动性管理等。传输网由公网与专网组成,是基于IP的统一、可扩展、高性能的网络,典型传输网络包括电信网(固网、移动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专用网(数字集群),支持异构接入以及终端的移动性。就互联网的整体而言,网络层可以看做透明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应用层与感知层的数据传输,这就需要研究异构感知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的机制,构建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开放、分层、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以便于完成多种设备的接入和服务的融合,因此,物联网必须是异构泛在的。由于物体可能是移动的,物联网的网络层还必须支持移动性,从而实现无缝透明地接入。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的新技术很多,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

(二)智能嵌入式(EmbeddedIntelligence)

智能嵌入式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综合起来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的技术,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或应用开发出的智能化机电产品,该产品具有故障诊断、自动报警、本地或远程监控等功能,能够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通过这一技术,“物联网”使物品具有了“信息生命”,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使得囊括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活”了起来,具有了“智慧”,能够主动或被动地与所属的网络进行信息交换。也正是由于与智能嵌入式技术相结合,才能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如公路、铁路、隧道、桥梁、电网、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与物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物联网”,并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三)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核心,主要用于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感知问题。如果说RFID(射频识别)技术描述了对象的静态特征,那么传感网络技术则描述了物体的动态特征,它记录了物体在环境中的物理状态变化,缩小了物理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差距。这种网络通过把成千上万的传感器节点散布在特定区域,按照自组织方式构建一个具有信息收集、传输和处理功能的复杂网络,协同感知并采集网络覆盖区域内被查询对象或事件的信息,以便于进一步进行跟踪、监控和决策支持等。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通常具有低功耗、自组织、高灵活、高保真、微型化等突出特点。特别注意,传感网只是物联网感知、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而不是物联网所涉及技术的全部,因此,不能因为传感网在物联网中的核心地位,或者从局部利益或个人目的角度出发将物联网等同于传感器网络。

三、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智能物流

(二)智能热网

随着热网环境日益复杂,热力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坚持热网的高可靠性,减少供热中止事端次数,需求进行详尽的监测和办理,智能热网应运而生。智能热网具有领先的传感触发器和高度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贯穿于热源环节、供热环节直到每个家庭和大楼。这种基础设施由十分多具有感知和调理功用的智能商品构成,用于提供智能热网的健康状况和用户需求的实时信息,以便优化智能热网的运转。采用获知的数据,智能热网可以经过实时的调整来完成精确的热网办理,然后减少热网的事端,提高热网的可靠性。无人值守换热站监控、智能热力丈量和家庭能源办理都是智能热网的典型采用。

(三)智能交通

随着对交通需求的提升,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一个主要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将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效集成应用与交通运输体系,而建立起的一个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减少交通事故。目前高速公路全程监控、自动收费、路况气象监测等应用广泛。

(四)智能医疗

在智能医疗统筹范围之内,物联网可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办理、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长途医疗三个方面。运用物资办理的可视化技能,能够完成药品的出产、配送、防伪、追溯,完成药品从科研、出产、流动到运用进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医疗信息的数字化首要应用于患者的身份辨认、化验品辨认、病况辨认和体征辨认等。通过构建长途会诊和监护效劳体系,可完成长途数据获取、数据剖析、专家长途会诊、移动医疗等,进步基层医疗效劳质量。智能医疗有利于患者取得最好的医疗作用、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刻。智能医疗监理、医疗用品智能办理和长途医疗已广泛应用。

(六)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采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日子有关的设备集成,构建高效的住所设备与家庭日程业务的办理体系,提高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完成环保节能的寓居环境。智能家居涵盖信息设备、通讯设备、文娱设备、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监控设备、水电气热表、家庭求助报警等设备的信息互联,完成了能源办理、家庭远程办理、白叟日子辅佐等功能,增强了家居日子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当前智能家居范畴的采用主要有智能家电、智能照明、家庭安防等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总体上来说,全球物联网还是停留在概念和研发的起步阶段,有关物联网定义还存在一些混乱,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并认为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随时采集物体动态;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1]赵勋.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44+51.

ArchitectureandApplicationofthe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

LinYan1,LinYuan2

(1.LiaoningProvincialHighwayAdministration,Shenyang110013,China;2.SujiatunBureauofEconomicandInformationTechnology,Shenyang110101,China)

Abstract:TheInternetofThingsisregardedasthecomputer,theInternetand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ofinformationindustryafterthethirdtime,becauseofitsvastwaveofindustrialapplicationprospectsundergovernments'attention.ThestructuresystemofTheInternetofThingsonthekeytechnologyplaysadecisivenetworkedapplicationeffect.Contentnetworkingapplications,canchangethetraditionalindustrymanagementmode,letmanagementbecomemoreintelligent,moreefficient.

Keywords:InternetofThings;RFID;J2EE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是对当今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高度融合,它打通了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材料技术等以往关联不大的技术之间的通道,使得这些技术真正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通信从人与人向人与物、物与物的拓展。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它将成为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已列入我国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可以肯定其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将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

一、物联网的应用架构

(一)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RFID可能是三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改变成为智能物件的,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RFID只是编码的一种载体,此外还有其他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载体。

(二)基于传感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架构。物联网中的传感网络主要是指无线传感网络(WSN,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由分布在自由空间里的一组“自治的”无线传感器组成,共同协作完成对特定周边环境状况,包括温度、湿度、化学成分、压力、声音、位移、振动、污染颗粒等的监控。

(三)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架构。业界认同的M2M理念和技术架构覆盖的范围应该是最广泛的,包含了EPCGlobal和WSN的部分内容,也覆盖了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一个典型的M2M系统包括:M2M应用,M2M中间件,网络层,M2M网关层,远程设备。

二、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的新技术很多,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云计算(传输数据计算)。

(一)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是特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这一技术由三个部分构成:标签(Tag),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用来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天线(Antenna),其作用是在标签和读取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此技术的可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射频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有:射频识别的碰撞防冲突问题,射频天线研究,工作频率的选择,安全与隐私问题。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提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由于物联网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传感器要长期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即使是最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假如没有准确的捕获和转换,一切准确的测试与控制都将无法实现。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中,需要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和自身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有较大方面的提高。

(三)网络通信技术。最基础的物物之间的感知通信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网关技术等。其中M2M技术是指所有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可代表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To-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M2M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结合Wifi、BlueTooth、Zigbee、RFID和UWB等近距离连接技术,此外还可以结合XML和Corba,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和网络的位置服务技术等。此技术可用于安全监测、自动售货机、货物跟踪领域。目前M2M技术的重点在于机器对机器的无线通信,而将来的应用则将遍及军事、金融、交通、气象、电力、水利、石油、煤矿、工控、零售、医疗、公共事业管理等各个行业。

三、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一)智能交通。智能交通解决交通拥堵、提高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国交通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是城市道路拥堵。在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增长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调配就成为解决拥堵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中国已经有20多个省区市实现公路联网监控、交通事故检测、路况气象等应用,路网检测信息采集设备的设置密度在逐步加大,有些高速公路实现了全程监控,并可以对长途客运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进行动态监管。

(二)智能家电。物联网的预期应用中,智能家居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智能家居,由网络家民和家庭网络所组成的家庭设施,通过学习、推理等方法为用户提供服务和自主管理能力。家庭网络,是融合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家庭信息化平台,用以实现在家庭范围内信息设备、通信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家庭求助报警、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等设备的信息互联。网络家电,是将普通家用电器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设计改进的新型家电产品,可以实现互联组成一个家庭内部网络,同时这个家庭网络又可以与外部互联网相连接。

(三)煤炭管理。在煤炭企业仓储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将物联网应到煤炭企业的仓储管理中,建立智能化的现在仓储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仓储的管理效率。

图1.煤炭企业物流系统模型

整个系统采用J2EE架构,用户通过访问服务器获得数据。在物联网层提供各种数据接口,利用GIS和仓储中的传感器,直接将数据发送到系统数据库中,以便顶层平台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平台实际需要的物理服务器3台,分别作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备份服务器。

图2.平台技术架构图

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物联网作为数据基础采集平台,提出新的煤炭作业物流运作模式,可最大程度的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将订单、生产计划、仓储、物资采供、物资供应以及运输销售过程中的车辆调度中的所有信息全部共享。

四、结论

物联网的发展涉及产业创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直接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是改善民生、利国惠民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更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国内的生产现状还停留在低附加值的状况,物联网这一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对传感器市场带来具大的潜力,更会对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许亿祺.物联网与家电[J].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3]刘鹏程.浅谈物联网与物品编码标准化[J].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崔曼,卢建军,赵安新,卫晨.基于物联网的煤炭企业物流信息平台[J].西安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

THE END
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基于终端的用户感知提升专利,提...金融界2024年11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终端的用户感知提升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 118890643 A,申请日期为2024年8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终端的用户感知提升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网络参数统一配置,对特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5UKACH0519QIKK.html
2.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浙江智途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用户信息传输装置 物联网技术 网站首页产品中心用户信息传输装置 物联网云平台 物联网监测系统 智慧照明控制系统 智慧用电安全 物联网传输产品 智慧家庭 8路DI输入模块 < 1 > 友情链接:http://www.chztu.com/index.php/product_category/47
3.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浙江华消科技有限公司为大华股份旗下消防业务子公司,是先进的消防业务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充分利用视频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势,为城市提供防火,灭火等一站式服务,可广泛应用于金融、学校、文物、工业等场所。https://www.wisualarm.com/cn/Products/%E6%99%BA%E6%85%A7%E6%B6%88%E9%98%B2/DH-HY-FAM-1000
4.EIRN8020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控制器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支持一对三采集功能,可同时连接三种不同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支持选配蓝牙、433无线遥控功能,实现短距离消音、复位、应答功能。 提供4路开关量输入,2路常开输出。 采集信息远程传输至监控中心: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自带RJ45网络接口,可通过有线方式与监控中心相连或者通过4G无线模块与监控中心相连。https://www.eifire.com/show-1348.html
5.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摘要:1概述 EI-RN6020型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见图1)按照GB 26875.1-2011《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第一部分: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设计(专利名称: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专利号:ZL 201210523726.4),可实现对分散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集中监控,是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https://www.xueshu.com/xfjsycpxx/201705/34972425.html
6.一种基于多因子的工业物联网会话密钥协商方法1.本发明属于工业物联网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因子的工业物联网会话密钥协商方法。 背景技术: 2.物联网(iot),即万物互联,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扩展和扩展的网络。它由许多信息传感设备组成,无论它们位于何处,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远程访问和控制,以实现用户、机器和物体之间的互连。工业物联网(iiot)是...https://www.xjishu.com/zhuanli/62/202111621015.html
7.用户信息装置(消防主机联网)火灾报警控制器信息采集: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从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串口/打印口等报警输出接口获取数据,传输方式有RS232/RS48等方式。 信息传输:消防远程通讯主机通过4G/RJ45接口进行联网,将报警信息传输到中心消防物联网平台。 信息集成管理:通过报警监控中心对火灾报警信息进行集中监督、管理、统计、分析、展示。 http://ask.zkturing.com/sys-nd/766.html
8.非地面网络装置用户设备以及各自执行的方法.pdf本发明涉及非地面网络装置、用户设备以及各自执行的方法。在实施例中,一种由用于提供NR接入的NTN装置执行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生成NTN设置信息,以及将包括生成的所述NTN设置信息的消息通过NTN有效载荷发送至UE。所述NTN设置信息可以包括调度偏移信息。所述调度偏移信息可以应用于PDCCH接收和PUCCH发送之间的差异或PDCCH...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224/8124045142006037.shtm
1.图解物联网第3章物联网设备就像前文说的那样,物联网设备重在小型和简便。如何配置这些输出设备能让其高效地把信息传达给用户,无疑是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的课题。还有一个方法是在设备上安装驱动器,让驱动器物理性地作用于环境。驱动器是通过输入信号来实现控制的驱动装置的统称。例如具有代表性的伺服电机,它能够根据输入的电子信号把电机转动到...https://blog.csdn.net/m0_74105426/article/details/136854869
2.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消防改造,智慧消防物联网云平台,安消一体化云平台用户信息传输装置 型号:SD-F3CD500 设备易安装,联网调试便捷 实时监测,层级报警,多渠道报警 咨询厂家信息请致电:189 2527 9730 产品介绍 传输装置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通过串口、并口或开关量采集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故障及其他运行信息,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方式上传到消防监控中心。是对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https://www.szkaiwan.com/proinfo126.html
3.用户信息传输装置1、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可与有线消防主机进行有线对接,主动读取消防主机实时信息,将报警信息实时推送至云平台,并可在手机APP进行远程操作管理。 2、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与无线报警探测器之间采用LORA无线自组网通信技术,可实时接收多种无线报警探测器(无线烟雾探测器、无线燃气探测器、电气火灾监测器、无线声光报警器、无线手动...http://www.hrsst.com/Home/Article/article/id/109.html
4.智慧消防系统消防物联网系统智慧消防物联网监管平台(一)硬件设备及服务:物联网用户信息装置接收物联网用户及其消防设施(报警主机)的所有主要信息;水系统信息装置实时监测、采集消防水系统(水泵控制柜手/自动有线压力传感器采集消防水系统管网压力值;无线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的方式实时监测、采集喷淋和消火栓末端压力值;无线水位传感器通过无线的方式实时监测、采集消防给水系统...http://119.gdliontech.cn/news/268.html
5.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医院、学校、物流园等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的信息化项目中。 FC360用户信息传输装置 FC360(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是一款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电子消防产品,机体体积小,将网络传输、协议解析电路整合到一起,整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功能强,操作更简单。同时此传输装置支持身份证识别、摄像头拍照、指纹识别...http://www.yodove.com/Product/590456.html
6.用户信息传输装置(JLDTX9100)产品中心 栏目导航 产品详情 分享 在线客服 上一个:消防物联网远程传输设备 下一个:用户信息传输装置(JLD9300) 评论:0条 0931-8478732 产品详情 产品评论(0) 产品型号JLD-TX9100外形尺寸(长*宽*高)320*240*95mm 内容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JLD-TX9100 http://www.lzjlddz.com/sys-pd/48.html
7.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消防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图片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配件: 协议解析卡 供应商信息 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店铺首页 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灌区、水利、水务、地灾等垂直行业信息化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以创新为动力,以应用促研发,为***、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客户提供***的智慧灌区、智慧水利、智慧水务、智慧地灾等解决方案...https://www.china.cn/qtchuanshushebei/4926775972.html
8.DB13(J)/T85722024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2.0.5 信息运行中心information center of FIoT 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应用层中,具有一定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并能存储数据的信息中心。 2.0.6 物联网用户信息装置user information device of FloThttps://xycost.com/archives/380813
9.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固德力安向您推荐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帮助您了解消防物联网系统及电气安全监控技术等详细规格,同时还可查看相关的消防物联案例和消防物联解决方案,以及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全部消防物联产品,固德力安,您身边的消防物联系统专家。 标签: 智慧消防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 ...https://www.gdliontech.com/products/d_5e3a7714821fcf002122137b.html
10.物联网毕业设计展新闻毕业设计作品1:***基于物联网的陆地宠物托运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来自2024届物联网工程专业1班刘迪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该作品提出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GPS定位模块等获取宠物托运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及位置信息,宠物饲主能够通过APP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宠物所处环境...https://www.hip.edu.cn/xx/info/1027/2432.htm
11.JKTXGSTN6100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海湾GST一、JK-TX-GSTN6100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特点 1.产品设计满足双国标要求(GB26875.1-2011、GB16806-2006),双3C认证。 2.多种通讯方式:网线和无线4G全网通,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并互为备份。 3.壁挂式结构维护便捷,模块化设计配置灵活。 4.高端品质工业设计,流线外观,精致时尚。 https://www.dnfire.cn/goods-6811.html
1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精选十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 T)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的,定义如下: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1]。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应用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之中...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ns1p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