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前两期灰度评测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关于“英氏”品牌的舆情报道,揭示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投诉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期,我们将继续梳理英氏品牌的年度舆情表现,以期为您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信息。
以下为英式2023年度舆情报道大盘点(下篇):
英氏、马.拉丁、MQD、特步儿童、晨光、Martol、爱好等多个品牌上了黑名单,这个“六一”前夕,浙江省工商局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流通领域儿童服装和学生文具两类共200个批次商品的质量抽检,抽检结果显示,合格154批次,不合格46批次,总体不合格检出率23%。
其中,铅笔的不合格检出率较高,达到40%,问题集中在铅笔芯尖受力和硬度、中性笔书写性能、笔帽安全方面,
此次检测不合格商品涉及多个品牌,包括英氏、马.拉丁、MQD、特步儿童、晨光、Martol、爱好等。
MQD一款牛仔裤甲醛含量超标
英式一款童装裤耐干色牢度不合格
此次服装抽检中,标称“宁波马骑顿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由宁波市鄞州钟公庙爱儿童装店经销的,品牌为“MQD”,款号为117231436609的“五分牛仔裤”,经检测,甲醛含量达到92mg/kg,超出≤75mg/kg的标准值范围。
甲醛含量是服装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超标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结膜炎、咽喉炎等。对甲醛过敏的人,会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除了甲醛含量超标外,本次儿童服装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项目还有耐干、湿摩擦色牢度。银泰百货宁波鄞州有限公司销售的童装裤(长裤),服装型号为英氏YeeHoo100/53(1011081031172035)在耐干摩擦色牢度上不合格。
据悉,色牢度是对服装在汗水、摩擦、洗涤、日照等条件下着色的稳定性进行考核,色牢度差的纺织产品,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
此外,这次抽检过程中服装还有PH值、纤维含量等方面的不合格。
儿童服装抽检不合格结果汇总表
铅笔的芯尖受力和硬度不合格
笔帽上无通气孔,中性笔油墨不够
本次学生文具抽检显示,不合格项目主要有:铅笔芯尖受力和硬度,中性笔的书写性能,本子的纸张定量等。
其中,铅笔的芯尖受力和硬度不合格主要是反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铅笔芯尖容易出现断、碎、裂等问题,影响正常的书写。
中性笔的书写性能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偷工减料,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灌注的油墨量导致;二是笔芯生产工艺把控不好,导致油墨粘于笔管内壁,出墨水量达不到划线400米无明显断线和变淡的标准要求。
笔的上帽安全项目不合格主要是笔帽上无通气孔,且无笔夹等类似突起物,致使笔帽为密闭的空间,如果儿童不慎将笔帽吸入口中,可能导致笔帽完全堵塞气管而出现窒息的危险。
浙江省工商局2017年二季度流通领域文具商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结果汇总表
买到这些产品消费者可退货
省工商已责令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
针对本次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商品,浙江省工商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依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责令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
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对于涉及商品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通报商品标称生产者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管部门。对不合格商品的经营者,由被抽检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立案查处。
另外给家长提个醒,今后给孩子买文具尽量到正规大型商场超市购买,因为此次抽检对象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商场超市,另一类是学校周边的个体文具店。通过检测发现大型商场超市的学生文具质量合格率高于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在商场超市抽取的46批次学生文具中发现内在质量不合格4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8.7%。在学校周边的个体文具店抽取的54批次学生文具中发现内在质量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16.7%。
“英氏力争到2021年,实现营收25亿元,打造婴幼儿辅食国内第一品牌。”
这是英氏辅食创始人马文斌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立下的豪言壮语。后来他又提出过在国内辅食市场“三年挑战第一,五年实现第一”的目标。
尽管英氏辅食并没有公布他们2021年的营收,但马文斌在2021年的年会上发表过“夺冠,一步之遥”的演讲,英氏控股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彭敏也曾提到“2022年是英氏夺冠之年”。
显然,英氏辅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辅食行业里成为第一。
据《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洞察与创新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婴幼儿辅食市场中,嘉宝的国产和进口市场份额合计18.5%,是该市场的第一大品牌。亨氏的市场份额是8.3%,前两位都是国外品牌。第三名就是英氏,占比6.6%,他们目前也是国产辅食品牌的第一名。
但国内辅食市场的61%以上的份额依然是由无名品牌占据,因此国产品牌的上升空间还有很大。
马文斌曾经是湖南南山奶粉的全国营销总经理,2007年他放弃高薪开始创业,瞄准了当时鲜有国内品牌的辅食赛道,2008年创办了英氏辅食。在创业初期,他也曾经遭遇重大挫折,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米粉因为产品差异化不足,销售渠道不畅,一度让他们亏损超过200万元。好在通过先货后款的方式,他们最终还是成功卖出了米粉,并在此后的创业中更加重视产品的功能性卖点。
他们先后打造了牛初乳米粉、橙味清火宝固体饮料等产品,站稳脚跟的英氏辅食又推出了面条、饼干、肉酥、葡萄糖、磨牙棒等多款辅食产品。如今英氏控股旗下已经有3大品牌,分别是英氏、舒比奇和妙肌,其中舒比奇和妙肌都是婴幼儿纸尿裤品牌。
不过马文斌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也曾遭到质疑。
比如他们的供应商,曾经遭到过行政处罚。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为英氏辅食生产水果溶溶豆,但这家企业曾在2017年和2018年两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给予5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2年1月,这家公司生产的速溶火龙果坚果藕粉羹也被抽检出不合格的情况,尽管速溶火龙果坚果藕粉羹的标称生产企业是山东一家公司,但也足以说明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在为其他企业代工时,需要提升自身的食品安全生产条件。
而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2021年2月份的英氏辅食供应商大会上还是“供应商代表”。
英氏辅食的其他供应商企业,如江门新乐贝食品有限公司也曾在2021年10月受到行政警告的处罚,原因是他们“未按规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生产食品”。
英氏辅食成立已有14年历史,他们还在圈里普及辅食5阶段精准喂养的理念。对于1岁以下婴儿该吃什么样的辅食,马文斌应该比普通消费者更熟悉。对于为特定年龄段的婴幼儿提供特定的辅食,这是需要马文斌特别注意的事项,也是他们的立业之本。他还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给婴幼儿的辅食中添加过多的添加剂。更不要为了赚钱,而传递不正确的喂养理念。
今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发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年版)》(以下简称《婴辅细则》)。为推动《婴辅细则》的贯彻落实,5月3日,食药监总局下属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在京召开中国婴幼儿辅助食品政策法规宣讲会议。与会专家就当前婴辅市场上存在的生产标准执行不到位、产品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各项政策法规进行了讲解。
问题
乱象一:产品并未执行婴幼儿辅食专用标准
为适应婴幼儿的成长需求,为孩子提供有别于成人食品的婴幼儿辅食成为了家长的共识,许多妈妈认准了看似专业的“宝宝食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表示,婴幼儿辅食属于特殊膳食食品类别,根据我国目前已发布的产品标准,婴幼儿辅助食品会涉及到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婴幼儿灌装辅助食品GB10770-2010,辅食营养补充品GB22570-2014,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开始实施。
然而北京晨报记者走访市场却发现,鲜少有婴幼儿辅食产品执行的是以上几种婴辅专用标准,大多数都执行的是该品类产品通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婴幼儿肉松产品为例,英氏一款名叫营养猪肉酥的产品,在其线上官方旗舰店的宣传中,声称适合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食用。然而其执行的标准却是SB/T10281,记者查阅资料发现,SB/T10281是国内贸易中关于肉松产品通用的行业标准,其适用人群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并不是专门针对婴幼儿辅食的生产标准。然而这并不是个例,其他常见婴幼儿辅食品牌,如英吉利、方广等生产的肉松产品,均执行的是标准SB/T10281,
除了肉松、果泥等灌装辅食之外,婴幼儿饼干及为长牙期的婴幼儿设计的磨牙棒等谷物产品也同样鲜少有执行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GB10769-2010标准,而大都执行的是GB/T20980饼干行业标准或GB/T20977糕点行业标准。
对于标准问题,不少企业表示,其产品并没有明确标识其是婴幼儿专用产品,使用通用的行业标准也无可厚非,给婴幼儿食用是家长自己的选择。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表示,在日常的工作中,确实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产品叫宝宝肉松,宝宝果泥,但是企业认为其只是叫这个名,在产品包装上并没有明确表明是婴幼儿专用,所以可以不执行婴幼儿灌装辅食的标准,而去执行肉制品标准或其他普通食品的标准。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些争议,卫生部和食药监总局还专门为此开过联席会,后来意见统一,产品既然是叫“宝宝”,那就默认为就要执行GB10770-2010的标准,包括污染物、微生物等所有指标都要执行这个标准。
乱象二:婴幼儿辅食高糖高盐问题突出
由于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家长坚持正确的喂养方法十分重要,中国CDC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表示,为了保护婴幼儿味觉的敏感性,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婴幼儿喂养应坚持清淡为主,少糖少盐的原则。然而,北京晨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许多声称是婴幼儿辅食的产品,都存在着高糖、高盐的现象,且部分产品含盐量高得惊人。
仍以婴幼儿肉松为例,记者调查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品牌的婴幼儿肉松产品,钠在其各自营养素参考值中的占比均达到了30%以上,其中一款英吉利品牌名为宝宝原味营养猪肉酥的产品,钠的营养素参考值竟达到了58%,每100g肉松中含盐量高达1160mg之多。按照10g一小包,一天一包计算,婴幼儿每天光从这一小包肉松中摄入的钠就达到116mg。
然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建议,对于7-12月婴儿来说,每天只需要350毫克(mg)的钠就足够了,可以从母乳、肉、蛋等天然食物中获得。若光从肉松中就摄取116mg的钠,婴幼儿每天摄入的钠则很容易超标。
部分婴幼儿辅食品牌肉松钠含量对比:
举措未获婴辅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明年7月起将停产
针对当前婴幼儿辅食市场存在的各种乱象,为保障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今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年版)》,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2017版《婴辅细则》从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生产行为作出了严格要求。相比此前执行的《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细则扩大了辅食的适用范围。细则将婴幼儿灌装辅食、谷物类辅食、辅助营养补充品等食品纳入范围,覆盖了所有婴幼儿辅食品种;
二、提高了生产许可的门槛。细则调整和增加了审查内容,重点强化了制度管理,查验生产设备设施,规范生产管理,强调研发和检验能力;
三、禁止辅食产品的分装。细则明确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大包装产品且不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最终销售包装产品的也不予生产许可。
四、加强了婴幼儿辅食的标识管理。对标签标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依法查处,责令整改。
此外,今年4月,食药监总局再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监管部门落实《婴辅细则》。其中明确提出了要严格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工作,2018年6月30日起,未取得婴幼儿辅助食品类别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同时,还加强了对婴幼儿辅助食品监督管理,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排查,特别对标称“婴幼儿食用”“6个月以上婴幼儿食用”等食品进行清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或标签标识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婴幼儿辅助食品,要依法进行查处,召回问题产品。
对此,中国营养保健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今年总局集中发布《婴辅细则》和落实细则的《通知》,这说明,政府已经认识到在婴幼儿辅食食品安全中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下定决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以规范市场,规范行业。作为行业协会的领导,刘学聪还向婴幼儿辅食企业发出倡议,倡议企业坚决执行质量至上生产原则,将婴幼儿辅食的质量渗入到企业的生命中去;坚守诚信自律,提升综合竞争力。
建议妈妈选婴辅食品请远离高盐产品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初级阶段,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全,过多摄入盐会加重肾脏负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婴幼儿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清淡口味。以提高婴幼儿对于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
中国CDC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表示,宝宝正常进食就完全能够满足每天所需的营养素需求,无需额外添加,家长在购买婴幼儿辅食时,应注意鉴别,把握清淡原则,尽量选择低盐的产品。
《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市面热销的10款婴幼儿营养米粉,品牌包括爱思贝/EARTH'SBEST、合生元/Biostime、喜宝/HiPP、英氏、衍生、雀巢、方广、亨氏、贝因美、嘉宝/Gerber。
10款婴幼儿营养米粉
英氏超出欧盟标准
2018年6月22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布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的公告》,首次规定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为0.06mg/kg,略“宽松”于欧盟规定的0.04mg/kg。
测试结果显示,10款婴幼儿营养米粉中,仅雀巢、贝因美、嘉宝、合生元等4款未检出镉。爱思贝、亨氏、方广、衍生、喜宝、英氏等6款镉含量在0.0053mg/kg~0.049mg/kg,但均未超出国家卫健委的临时限量值要求(0.06mg/kg)。
不过以欧盟标准衡量的话,英氏不符合要求,《消费者报道》不建议选购。
在产地对比上,重金属“镉”并非国内米粉专属。例如,德国、克罗地亚等国家进口的爱思贝、喜宝皆有微量镉检出。所以海淘其实并不能降低“踩雷”风险。
吃多少含镉营养米粉会影响健康?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提出了镉的健康指导值,即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为25μg/kg·bw。
举个例子,一个6月龄的宝宝,体重为8kg,只要每天镉摄入不超过6.67μg,即可认为是安全的。
以检出值最高的英氏为例,镉含量为0.049mg/kg,根据大多数品牌建议米粉的每次喂哺量25g计算,即使参考正常人一日三餐的进食频率,那么一天中从米粉所摄入的镉也仅为3.675μg,大约是可耐受摄入量的一半。
不过要指出的是,如果消费者不仔细参照产品说明,凭感觉而采用“填鸭式”的喂食方式,一天内给宝宝吃下136.12g的英氏米粉就会出现“镉超标摄入”。
选购指南篇
1.对于镉指标比较敏感的家长,其实可以参照本刊的检测结果,选择雀巢、贝因美、嘉宝、合生元等品牌,安全更有保障。
2.由于营养米粉的货架期较长,考虑到《关于发布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的公告》是在2018年6月22日发布,本刊建议消费者不妨选购2018年6月22日之后生产的产品。
3.辅食添加初期,营养米粉不能作为母乳代用品。在添加辅食后,须继续母乳喂养。每种新的食物可能要尝试多次才会被宝宝接受,一种辅食应经过5~7天的适应期,再添加新品种。生病、接种疫苗期间,应暂停添加新种类的辅食,待宝宝身体恢复正常后再添加。辅食添加原则:由单一到多样;数量由少到多;质地由细到粗,由稀到稠。参考如下:
4~6个月内的宝宝如有充足奶水供应,一般不会缺钙,不用一味追求高钙配方。但是,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D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可以通过适量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
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未在历史中汲取过教训。
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遭遇信任危机国产奶粉被消费者“抵制”,直至近几年国产奶粉品牌才用口碑换回了市场。但奶粉行业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被其他行业汲取,宠物猫粮行业也陷入了信任危机的泥潭里。
曾扬言要做宠物界雅培的信元,好的不学居然被爆出了“毒猫粮”事件,再一次损害了国产猫粮的风评,进口猫粮坐拥渔翁之利。
可笑的是,还没等宠物猫粮行业走出泥潭,辅食赛道似乎也有“前赴后继”的意味,“挂羊头卖狗肉”、安全存疑等问题频发,进口辅食因此在国内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3个品类不同的赛道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新兴的辅食赛道,究竟能不能“以史为鉴”?
一、国产与进口之争的背后,是对产业链掌控力度一次评比
讲个冷知识,猫粮也被称为“第二母婴”。
非养猫用户对于这个说法或许会感到莫名其妙,猫粮为何会跟“第二母婴”扯上关系,把辅食称为“第二母婴”或许更贴切且容易被接受。
事实上,猫粮是“第二母婴”这个说法多在2019年被提起。在当年的双十一,猫粮销量超越了婴幼儿奶粉跃居天猫国际进口商品第一,又因为大多数猫主大都把猫当“孩子”,因此猫粮是“第二母婴”的称呼也就逐渐被传开。
猫粮“第二母婴”称呼的获得多少有点取巧,因为在2019年前后,国产奶粉企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国产奶粉销量大涨,进口奶粉的销量下滑自然在预料之中。
一增一减之间,进口猫粮销量(天猫国际进口商品榜)在2019年超越了婴幼儿奶粉。
国内奶粉品牌能够重获信任的主因在于行业聚焦度的提升: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品牌们更注重提高对整个产业链的把控,尤其是加大对上游奶源供应链的深耕,并且逐渐摒弃了代工模式,提高了国产奶粉的整体产品质量,用口碑换回了被进口奶粉夺走的市场份额。
由此可知,在赛道尚未成熟之时,企业们更应该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摒弃营销端单腿快跑的思维、提高对全产业链的掌控力度,如此才能横跨可能遭遇的行业黑暗期,最终成为行业内跑得最快的企业。
可喜的是,消费者背离的黑暗期使得国产猫粮品牌意识到了错误,近几年国产猫粮的口碑在逐渐上升。
在去年双十一天猫宠物猫粮销量排行榜上,国产猫粮排名前十名已经超过一半。按照预期,或在不久之后,国产猫粮也能全面抢回被进口猫粮夺走的市场。但如今却爆出了信元“毒猫粮”事件,上百只猫疑似因食用信元猫粮丧生,或许会将国产猫粮又一次推向低谷。
与猫粮处境相似的还有婴幼儿辅食赛道,进口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产品牌在信任危机的笼罩下艰难发育。
二、代工模式下品质难控,自我监管才是长期主义
赛道虽好,但问题也很严重,并且基本上聚焦在国产品牌市场信任度有限这一维度上,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起步较晚、专业性不强,国产品牌未能率先抢占市场和用户的心智。
有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婴幼儿辅食渗透率较低,仅为25%左右,而欧美国家已达到了80%的渗透率。
渗透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市场教育成本较大,大部分宝爸宝妈仍遵循传统,以自制辅食喂养婴幼儿,要想改变这一传统观念,品牌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市场教育成本和研发上的试错成本。这导致很多国产品牌在未看到足够的市场规模前,并不会提前研发辅食。
2.安全问题频发,国产品牌深陷信任危机。
当看到辅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后,部分企业或许是为了快速抢占市场规模,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上多少存在一定的问题。
也就是说,国产辅食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或许就没有打好根基,为了提早进场而忽略了对产品的打磨,这也为后期的频繁暴雷埋下了伏笔。
南都记者还发现,本应是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的辅食,英氏、伊威等品牌不少品牌都在其中加了不少“料”,疑似以成年人的标准生产婴幼儿辅食。
虽然上述的部分投诉只能作为一方证据,并不排除造假抹黑的可能,但类似的新闻还是给消费者带来了恐慌,增加了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宁愿选择更贵的进口产品也不选择不仅可能没用还不安全的国货。
国产辅食品牌问题频发或许也是因为过度依赖代工厂,从而导致品牌方对全产业链的管控力度不足,比如英氏的多家代工厂都曾因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被处罚。
企业代工并不意味着着品质难控,比如苹果的代工就能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要想避免代工出问题,关键在于在选择代工企业时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估,并在后续的生产、出厂等环节中加强管理,最重要的是舍得花钱。
然而大部分品牌采用代工模式的初衷只是为了省钱,“价优”的代工厂为了利润又进一步地降低了生产标准,最后吃亏的看似是消费者,实际上一旦消费者对品牌不信任,品牌自然会遭受反噬。
现如今,辅食赛道的国产品牌代工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克制自己,或许整个辅食行业也会重走奶粉和猫粮的老路。
专业性上落后于进口辅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产品质量上也落后于进口辅食。想必辅食赛道的国产品牌们或许也不想通过以进口辅食销量超过了猫粮的方式,夺回“第二母婴”的称号吧!
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却发现,鲜少有婴幼儿辅食产品执行的是以上几种婴辅专用标准,大多数都执行的是该品类产品通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婴幼儿肉松产品为例,英氏一款名叫营养猪肉酥的产品,在其线上官方旗舰店的宣传中,声称适合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食用。然而其执行的标准却是SB/T10281,记者查阅资料发现,SB/T10281是国内贸易中关于肉松产品通用的行业标准,其适用人群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并不是专门针对婴幼儿辅食的生产标准。然而这并不是个例,其他常见婴幼儿辅食品牌,如英吉利、方广等生产的肉松产品,均执行的是标准SB/T10281,
婴幼儿辅食应该执行的标注当前部分婴幼儿辅食执行的标注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2010饼干行业标准GB/T20980糕点行业标准GB/T20977及其他行业标准婴幼儿灌装辅助食品GB10770-2010肉松产品的行业标准SB/T10281及其他行业标准
由于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家长坚持正确的喂养方法十分重要,中国CDC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表示,为了保护婴幼儿味觉的敏感性,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婴幼儿喂养应坚持清淡为主,少糖少盐的原则。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许多声称是婴幼儿辅食的产品,都存在着高糖、高盐的现象,且部分产品含盐量高得惊人。
品牌产品名称钠含量营养素参考值%方广原味猪肉酥(罐装)680mg/100g34%英氏营养猪肉酥(罐装)900mg/100g45%英吉利原味营养猪肉酥(罐装)1160mg/100g58%
未获婴辅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明年7月起将停产
妈妈选婴辅食品请远离高盐产品
在产品质量、卫生状况、价格策略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和持续创新是英氏品牌赢得消费者信任和支持的关键所在。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英氏品牌仍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