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开展的一项研究,首次破解了结核分支杆菌能量代谢奥秘,该研究为切断致病菌能量补给“线路”,使其“饥饿致死”成为可能,也为抗击耐药结核新药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该成果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作为全球头号传染性疾病,结核病的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近年来表现出日渐严重的耐药性,当前结核病已发展为全球头号感染性疾病,几十年来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组合的长期使用,衍生出日渐严重的菌株耐药问题,耐多药结核甚至极端耐药结核已经成为结核病治疗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饶子和院士团队的这项工作基于分枝杆菌能量代谢系统呼吸链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生命体内一种新的醌氧化与氧还原相偶联的电子传递机制。同时,也是首次通过结构生物学研究,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直接参与呼吸链系统氧化还原酶超级复合物的组装,并协同工作的现象。
“人类通过呼吸,将能量物质转化为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分子。健康的细胞可以通过吸收能量不断生长,结核菌也可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贡红日介绍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结核菌吸收能量的路径与健康细胞不同,从而设计出专门针对结核菌能量接收系统的药物分子,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达到‘饿死’结核菌的目的,最终治愈多耐药结核。”饶子和院士说,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优化抗结核药物及开发抗结核新药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8-10-26国家卫生健康委
10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会见以色列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雅科夫·利兹曼,就进一步深化双边卫生健康合作进行交流。
马晓伟积极评价中以两国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在中以创新联委会框架下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希望下一步以《中以卫生合作会议纪要》为主要框架,继续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卫生应急、医学科研创新、卫生体制改革、医院管理等领域与以方开展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健康福祉。
利兹曼对近年中以双方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丰硕合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双边卫生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会后,马晓伟和利兹曼共同签署了会议纪要,并见证中国医院协会、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分别与以色列卫生部签署合作协议。
访以期间,马晓伟主任陪同出席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并代表卫生领域进行汇报。马晓伟主任还参观了以色列大型综合医院,深入了解以色列医学创新模式。
国际司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上述活动。
2018-10-29健康报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主办的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10月27日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生命科学事关人的健康和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全球生命科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加强生命科学研究,重视发展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希望与会嘉宾围绕大会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不断加强协作,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更多突破,携手应对重大疾病、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挑战,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致辞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民众健康问题带来的挑战日益突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民健康是政府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和挑战。各国科学家应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提高生命科学研究整体发展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前沿性、原创性联合攻关,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快生命科学成果转化。倡导互学互鉴,以平等包容的胸怀对待彼此差异,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发展,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我国政府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入国家战略重点,近期正在推进制定生物技术的中长期发展国家战略规划。近5年来,国家财政累计投入约600亿元支持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国家通过设立生物技术基金、引导创新等措施,发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本,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另悉,10月27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与辽宁方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8-10-27海南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我中心应急队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防灾减灾的实践经验,增强应对各类灾难的应急能力,根据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2018年10月26日,我中心派出由陈言副主任带队的应急队伍到海南省防灾减灾训练基地参加实训演练,本次演练项目主要为防火灭火、高空逃生、心肺复苏等,队员们在实训基地教官的演示与指导下,对各项防灾减灾项目进行演练,提高了自身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省疾控中心和海口市疾控中心共29人参加了本次防灾减灾实训演练。
2018-10-28湖北疾控中心
2018年10月25日,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简称动监所)闵凡贵主任等一行三人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评所实验动物部生产区动物及实验区动物设施环境分别进行了年检检测,安评所动物部张金明主任、检测分析部杨文祥主任陪同。
检测前,张金明主任介绍了动物部的基本情况,并就检测项目和检测内容及动物房的动物种类、设施布局与检测组进行交流讨论。广东省动监所检测组对检测任务做出人员和任务部署,于上午完成了实验动物寄生虫项检测,并对实验动物细菌及病毒项进行采样以待进一步完成实验室检测,于下午对屏障设施坏境因子进行了检测。在检测时,双方技术人员做了充分的沟通,闵主任对安评所的工作模式给予很高评价,表示希望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18-10-29重庆晚报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数据发现,身高越高患癌症风险越大。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因为高个子体内细胞分裂更活跃,增加细胞变异致癌的几率。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研究人员分析韩国、挪威、瑞士和奥地利等多国大量数据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人员计算显示,男性平均身高为175厘米,女性平均身高162厘米。在此基础上,身高每高出10厘米,患癌症风险增加10%。研究结果显示身高关联癌症风险,但未能揭示其中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认为,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IGF-1可能是导致高个子更易患癌症的原因。IGF-1会加速细胞分裂从而促进人体长高,但细胞变异最终致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研究领头人莱昂纳德·楠尼说,这或许能解释生长激素受体缺乏症(简称侏儒症)患者为何癌症发病率较低。侏儒症患者女性平均身高118厘米,男性平均身高124厘米。相比普通身高人群,他们患癌症的风险低五成。
研究共评估了23种癌症类型风险。女性身高越高,患甲状腺癌、皮肤癌、淋巴癌、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等癌症的风险越高。男性个子高则增加患甲状腺癌、皮肤癌、淋巴癌、结肠癌、肾癌和胆道癌的风险。
2018-10-29人民网-健康时报
BMJ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遗传风险高的人仍然可以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戒烟和控制体重,来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中风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共同引起的复杂疾病。一组国际研究人员决定通过调查中风的遗传风险评分是否与大量英国成年人的实际中风(“突发事件”)有关来寻找答案。他们基于90个已知与中风有关的基因突变,开发了一个基因风险评分。
参与者年龄在40到73岁之间,没有中风或心脏病的病史。判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基于四个因素:戒烟、食用水果、蔬菜和鱼类、不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低于30)、定期体育锻炼。
无论生活方式如何,与遗传风险低的人相比,遗传风险高的人患中风的风险要高出35%。然而,与良好的生活方式相比,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增加66%的中风风险,而这种风险的增加在任何遗传风险类别中都存在。与低基因风险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相比,高基因风险与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中风风险增加了两倍以上。
研究人员说,这些结果突出表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所有人群都有好处。在生活方式因素中,吸烟、超重/肥胖的关系最为显著。
论文作者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陈晓科。二人合作发现大脑中部的丘脑室旁核(PVT)是动态评估信息重要性的关键脑区。他们首先训练小鼠做嗅觉巴浦洛夫条件性学习,将不同的气味刺激跟奖赏(水)或惩罚(吹气或电击)联系起来,发现PVT神经元能够被重要的事件所激活,无论是奖赏与惩罚。
外界刺激的显著性(重要性)不仅取决于刺激本身的物理特征,也跟动物的内在生理状态和所处环境有关。借助光纤成像记录技术和单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发现,同样是用于奖赏的水,在又饿又渴的小鼠身上能够诱发更大的PVT反应。当小鼠处于较弱惩罚(吹气)的环境中,水的奖赏信息能够诱发很大的PVT反应;但如果是较强的惩罚(电击),同样是水的奖赏信息,只能激发较小的PVT反应。可见,PVT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根据动物内在生理状态和外部环境,动态地反映动物对重要性的判断。
科研人员用胺基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制备出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反复实验测试表明,这种材料可同时移除猪尿水溶液或土壤中的抗生素和砷,易回收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对于治理生物体内的抗生素和砷复合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10-29生物谷
2018年10月29日/生物谷BIOON/---几十年来,二甲双胍(metformin)一直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的葡萄糖产生来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还可改善肌肉组织中的葡萄糖摄取和使用。
二甲双胍对肝脏中的葡萄糖产生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呼吸链传递的。然而,这种药物增加肌肉组织中葡萄糖摄取的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
脂质磷酸酶SHIP2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之前的研究已通过动物模型证实患有糖尿病的个体在其肾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具有升高的SHIP2水平。这降低了组织对胰岛素信号作出反应并降低其葡萄糖摄取的能力。升高的SHIP2浓度也增加足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除动物模型外,Lehtonen团队还在研究中使用了患者样本。他们的分析显示在未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肾脏中的SHIP2活性升高了,此外足细胞丢失是显著的。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肾脏中的SHIP2活性与非糖尿病患者一样,而且足细胞丢失也低于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了解二甲双胍的新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展靶向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正在受到积极的研究,这是因为它对身体具有多种影响,这就使得它可能有助于治疗除糖尿病之外的疾病。更好地理解它的作用机制还有助于利用这种药物精确地治疗从中受益的患者群体。
Lehtonen说,“通过结合去年春天由LeifGroop教授和DocentTiinamaijaTuomi发表的研究结果,我的团队强调了二甲双胍在治疗某些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
基于2018年3月发表在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Groop和Tuomi已提出将糖尿病分为五个亚型,其中的一个亚型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患有这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有极高的风险产生糖尿病肾病。Groop和Tuomi估计,这类糖尿病患者将特别受益于二甲双胍。
Lehtonen团队获得的结果支持这一观点。Lehtonen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SHIP2活性来保护患者免受肾脏损伤。这提供一种新的二甲双胍直接保护肾脏免受损伤的作用机制。根据近期的一项发现,二甲双胍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影响代谢。”
新的适应症和新的药物?
鉴定出二甲双胍的新作用机制可将二甲双胍的适应症扩展到除糖尿病之外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而且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已经开始了。二甲双胍还可能有助于调节衰老。
Lehtonen说,“我们的这项新研究强调了SHIP2作为一种药物靶标的重要性。之前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不过了解到这种最常见的抗糖尿病药物精确地通过SHIP2起作用,会促使我们找到比二甲双胍更有效的新型SHIP2抑制剂。”
2018-10-28生物谷
2018年10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Lance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40年人类的预期寿命及主要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国家都会经历人群寿命的轻微增长,而相比之下,有一种说法却认为,近乎一半的国家人群或许面临着较低的预期寿命。这些国家人口的预期寿命排名或许能为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新的见解。
比如,中国2016年的人口预期寿命为76.3岁,在195个国家中排名68,然而,如果中国人群按照最近的健康趋势保持下去,截止到2040年,这一排名就会上升至第39位,人口的平均寿命就会达到81.9岁,相比之前会增加5.6岁。相比而言,2016年美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为78.7岁,排名第43位,预计到2040年,其预期寿命会增加到79.8岁(增加仅1.1岁),但其排名却会下降到64位;2016年英国人群的预期寿命为80.8岁,预计到2040年会增加至83.3岁,排名从26位升至23位。
有五大健康驱动因素能够解释未来人群过早死亡的轨迹,包括高血压、高BMI、高血糖、烟草使用和饮酒,空气污染则排名第六。除了中国以外,预计到2040年,其它几个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也会大幅增加,叙利亚的人均预期寿命在全球排名上升最快(2016年的137名升至2040年的80名),尼日利亚则从157名升至123名,印尼从117名升至100名。
相比之下,巴勒斯坦的人均预期寿命则下降地最多,即从2016年的114名下降到2040年的152名,此外,多个高收入国家人群预期寿命的排名也会大幅下降,包括美国(2016年的43名下降至2040年的64名),加拿大(17名下降至27名)和挪威(12名下降至20名),中国台湾(35名下降至42名),比利时(21名下降至28名)和荷兰(15名下降至21名)。
研究者还发现,西班牙人群的预期平均寿命将会从2016年的第4名(82.9岁)升高至2040年的第1名(85.8岁),日本人群的预期寿命则会从2016年的第1名(83.7岁)下降至2040年的第2位(85.7岁)。截止到2040年,人群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国家还包括:1)新加坡,排名第三(2016年-83.3岁,2040年-85.4岁);2)瑞士,排名第四(2016年-83.3岁,2040年-85.2岁);3)葡萄牙(2016年-81.0岁,排名23,2040年-84.5岁);4)意大利((2016年-82.3岁,排名第7,2040年-84.5岁;5)以色列(2016年-82.1岁,排名13,2040年-84.4岁);6)法国(2016年-82.3岁,排名第8,2040年-84.3岁);7)卢森堡(2016年-82.2岁,排名第10,2040年-84.1岁);8)澳大利亚(2016年-82.5岁,排名第5,2040年-84.1岁)。
在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2040年甚至更糟的情况仍会持续超过80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莱索托、斯威士兰、中非共和国和南非在内排在末位的国家中,2040年时,“更好”和“更坏”的情景是从南非的75.3年的高点到莱索托的45.3年低点。研究者ChristopherMurray说道,这种不平等的状况会持续扩大,而好与坏之间的差距将会缩小,但仍然是比较显著的,在大多数的国家中,将会有更多人拿着较低的收入,同样也会面临缺乏教育过早死亡的状况。
尿病、道路受伤和肺癌。
研究者Foreman表示,这项研究的涉及的范围是前所未有的,其提供了比联合国和其他人口研究机构先前的预测更有力的统计模型和更全面、更详细的风险因素和疾病评估。研究人员对健康独立驱动因素进行了预测,包括生育率、人均收入和受教育年限等社会人口统计数据,以及79名健康独立驱动因素,如吸烟、高体重指数、缺乏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等。随后他们利用这些独立的死亡驱动因素信息来预测人群的死亡率。最后研究者表示,虽然很多低收入国家人群的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可能会增加,但传染病、孕产妇、新生儿即营养性疾病可能仍然是引发人群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两项微生物学研究称,科学家建立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婴儿微生物组数据集,利用其详细阐述了人类早期肠道菌群的形成。研究结果同时剖析了微生物组与婴儿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I型糖尿病的潜在影响。
肠道菌群会不断变化,但从婴儿期到儿童期的变化过渡,人类尚未能全面理解。研究显示,微生物组可能与不同疾病病理特征有关,包括I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环境决定因素”(TEDDY)研究为考察这一关系,建立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婴儿微生物组数据集之一,样本来自位于美国、瑞典、德国和芬兰的6个临床中心。
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团队运用基因测序分析了TEDDY研究中903名儿童的12500个粪便样本,这些样本取自年龄为3—46个月的儿童,每月采集一次。团队发现,微生物组的构成以及多样性的变化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发育期(3—14个月)、过渡期(15—30个月)以及稳定期(31个月及以上)。在发育阶段,双歧杆菌含量升高与母乳喂养有关,而微生物组的多样性会随婴儿断奶后摄入辅食增多而增加。拟杆菌的临时性增加与产道分娩有关,而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肠道成熟度增加又与拟杆菌增加有关(与分娩方式无关)。此外,兄弟姐妹、接触宠物以及地理位置也是造成微生物组差异的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这两项研究都对婴儿肠道菌群进行了表征,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资源。
2018-10-29中国中医药报
邓小平,既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之一。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世界。1978年和1985年,还两次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为祖国和人民事业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小平同志,在紧张、繁杂的工作之余,也十分重视身体保养。享年93岁的他,在养生方面,自然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经验,值得后人学习效仿。
饮食有道,喜吃粗粮
健身有法,坚持锻炼
游泳也是小平同志的最爱。每年他到北戴河休假,到达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立即下水畅游一番。会见外宾时,小平同志曾说过:“我已经十年没得感冒了,夏天还能到海里游泳。我身体这么好,是因为在战争年代洗冷水澡。冬天北方很冷,我洗澡也是一桶冷水。”
益智有法,爱打桥牌
身为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之一,无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小平同志参与和决策的国家大事数不胜数。而其思维之敏捷、记忆力之强,也不得不让大家佩服不已。其实,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他与众不同的兴趣——打桥牌。从1952年,小平同志在一位朋友处学会打桥牌后,此后的几十年间,这都是他工作之余的一大爱好。他曾自豪地说:“我用桥牌来训练脑筋,我能打桥牌,证明我的脑筋还清楚。”
桥牌与象棋、围棋一道并称为“世界三大智力运动”,素有“大脑健美操”之誉。现代医学也研究表明,长期从事打桥牌活动,能使老年人的大脑细胞活力增加,脑萎缩进程明显延缓。因此,打桥牌既能有益身心,也会对老年痴呆症起到有效预防作用。据统计,喜欢打桥牌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仅为普通人的百分之一,其奇特之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嗜好有度,立戒烟酒
说起小平同志的嗜好,大家恐怕首先都会想到抽烟。确实,和许多前辈一样,小平同志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当中,染上了吸烟的嗜好。众所周知,抽烟对人体健康来说可是危害不小。所以,小平同志晚年之际,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保健医生提出让其戒烟的建议。刚开始,大家都认为这一建议对于个有着几十年“烟龄”的老人来说,该是何等的不容易。但不曾料想的是,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向来直爽果敢的小平同志脸上并无一点难色,当即就下定决心戒烟,说戒就戒,从此再也没碰过一根烟。以此为契机,大家一鼓作气,继续向小平同志提出戒酒的建议,他也依然欣然接受,最终成功戒烟、戒酒。
心态有佳,乐观豁达
小平同志的一生,既饱经了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又遭受过风雨坎坷的“文革”岁月。充盈丰富的人生阅历,练就的是其乐观豁达、宠辱不惊的个性和作风。良好的心态,让他不管遇到什么烦恼苦闷,在怎样的挫折面前,都能等闲视之、泰然处之。尤其是在逆境之中,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更是显示出卓然不凡的独特之效。
众所周知,小平同志的一生,曾经历过传奇般的“三落三起”。面对每一次人生低谷,他总能于坦然接受、从容面对的同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难关,走出困境。而这种顽强不屈的刚毅品质和韬光养晦的隐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984年,前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和向其请教“长寿秘诀”时,他曾略带幽默地说:“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虽然其中不乏玩笑的成分,但也将其豁达开阔的心胸尽显无遗。
生活有乐,家庭和谐
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体康寿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家庭生活方面和谐幸福、充满温馨乐趣。夫人卓琳从革命年代起,就成了小平同志亲密无间的战友和伴侣。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和睦融洽,携手走过大半生。在漫长的58个春秋里,无论什么情况下,两人都能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即使“文革”时期那段最失意、最痛苦的时期,卓琳仍然是坚强的后盾,在背后默默地支持鼓励着丈夫,一起共度难关。
晚年的小平同志对儿孙们也是倍加疼爱。经常和他们一起说笑玩闹,既享受到美好的天伦之乐,也愉悦了身心,颐养了天年。而在传统养生学看来,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自信乐观之人,机体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也能协调运行,从而有利于健康。有趣的是,也有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大都生活幸福、家庭和睦。
2018-10-27健康报
近日,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美罗乡坪头村村医宋廷才在为77岁村民田树清看病时,不再用手写病历,而是直接用电脑将患者就诊信息录入村卫生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村上患者的就诊情况只需点点鼠标便一目了然。这样的场景,是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的一个缩影。
打通乡村医疗信息化瓶颈
“信息平台就是信息的插线板。”石棉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兴贵介绍,通过搭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县乡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县乡村三级医院无序就医、县级医院满床位、乡镇医院空床位、基层病人留不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借力信息化整合医卫资源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数据不能实时动态互联互通是难题之一。为了打破信息孤岛,石棉县通过构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县域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大健康数据库等,全面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石棉县公立医院集团,建立纵向县域医共体,最终实现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
“自2013年以来,县乡村三级医院累计完成协同业务25704例,为群众节约从乡村到县级医院看病的交通费、住宿费、餐费等400余万元。”李兴贵说,县域还建立了上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下联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平台,实现由省到乡的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医学信息共享,让群众能就近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自2016年平台建成以来,开展县级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59例次,县乡远程诊疗18536例次,群众外出看病比例明显下降。
除了远程诊疗的便捷,县级医院还打造了三端同步的移动办公与患者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历次就诊信息、检验检测报告实时查询,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在线退费、轻问诊、在线咨询等网上“一体化闭合”服务。截至今年8月,累计预约挂号79651人次,在线缴费113723次、1026余万元。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综合体
石棉县地处雅安、凉山、甘孜三市州交汇地带,是内地通往云南、西藏两省区的重要通道,素有“民族走廊”之称。“石棉模式”不仅让石棉县的群众受益,还辐射到周边县(区)。这些年来,石棉县人民医院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加强与周边县(区)的对接合作,建成覆盖雅安市、甘孜州和凉山州冕宁县、甘洛县6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域松散型医疗集团,医保协议服务人口达300万,是石棉县人口的24倍,2017年县医院外县病人占比超过50%。以县级综合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县域内医共体建设。
10年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石棉模式”成效明显。石棉县县域内就诊率持续5年保持在90%以上。2018年1月~8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为10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68%;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为30%。2018年1月~8月,全县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42.26元,住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3686.74元,住院、门诊费用持续低于全国、四川省、雅安市平均水平。
浙江是互联网的热土,也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精彩江湖。如今,“指尖上的便捷”成为浙江一道亮丽风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角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与便民惠民服务有关情况,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
优先解决“关键小事”
据了解,浙江省近年来在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基础上,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手段,围绕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关键小事”,全面启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大举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陈正英表示,10余年的探索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医疗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最根本还是离不开“人”。将人文融入网络医疗中,一定会事半功倍。
更多流程搬到线上
在浙江,越来越多线下就医流程被搬到线上。
近日,54岁的吴阿姨因为一直排便异常,在医院预约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前要做肠道准备,虽然门诊医生已经反复强调肠道准备的注意事项,但独自来医院就诊的吴阿姨仍一头雾水。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吴阿姨在手机上下载了“浙二好医生”App。不一会儿,该App根据预约项目给吴阿姨推送了肠镜检查注意事项的宣教视频。检查结束后,吴阿姨还能在手机上查看报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则构建了医疗健康云平台,致力于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该院院长蔡秀军表示,2015年,云平台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20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了线上咨询、会诊、支付、双向转诊、协同检验检查、互联网处方、第三方药物配送等。平台上的云门诊已接入近百家社区医院,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健康回社区的分诊闭环。而云复诊则实现了患者家中复诊,医生在平台开具电子处方,通过药师在线审方后,进行第三方药物配送,直接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
有盟主有高手的精彩江湖
“现在很多医院建设服务门户网站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我们希望老百姓通过一个统一的健康服务门户享受各个医疗机构的各种服务。”马伟杭说,各医疗机构门户网站好比武林高手,统一的健康服务门户就如盟主,只有两者皆在,“互联网+医疗”江湖才能精彩。
具体到地市,宁波已经有了市级层面的“盟主”。“2014年9月,宁波市开始建设和运营宁波云医院,云医院是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南芬介绍,云医院由宁波市卫生计生委统筹和主导建设方向、服务布局和服务监管,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统一入口、技术支撑和运营保障,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同时,宁波市正在建设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的方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管。
2018-10-29健康报网
卒中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目前是我国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非常高的疾病。但是,卒中又是可控的疾病,如果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药物溶栓治疗或6小时内接受急性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大部分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终身残疾可以得到减轻;如果患病致残后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功能。
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卒中俗称中风,也称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成人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可以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如偏瘫、吞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感觉障碍、平衡障碍等。
卒中康复是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降低脑卒中后残疾程度的最佳干预方法。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残疾状态的程度、降低生活依赖的程度,进而降低潜在因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和节约社会资源,让卒中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最终实现“战胜卒中,再立人生”的目标。
研究发现,卒中后约有85%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能够恢复缺失的功能,防治并发症,减轻后遗症,促进肌体的代偿机能,提高生存质量。目前认为,卒中患者发病的前3个月,称为康复治疗的黄金期。一般来说,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再进展,就可以康复介入。
目前,我国公众对卒中康复治疗意识不强,存在认识误区,如康复治疗要到把病治好出院后才开始,康复治疗要等得病三个月后才能进行等,影响了患者在卒中后获得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需要重视的是,康复训练必须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士的评估和指导才能进行。他们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开展训练,甚至需要精确到某块肌肉的活动,每一个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
现在有些患者虽然知道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刻苦用功,反复锻炼,但训练方法有误,不仅徒劳无功,甚至会导致肢体肌肉痉挛加重、胳膊伸不直、手指张不开、腿脚弯不了等后果。
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在卒中一年后的患者中,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不到50%,从未采取过任何康复训练的高达42.4%,众多患者因对康复重要性的无知而错过康复最佳时机,从错过宝贵的治疗时机。
短暂性脑缺血是预警信号
我国卒中总体呈现出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四高三低”现象。其中,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知晓率以及采取的有效控制行动非常低:年龄标准化TIA患病率达2.27%,知晓率为3.08%,规范治疗率仅为4.07%。有专家根据研究估算,全国有2390万TIA患者,而86%没有进行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TIA是未来发生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有研究表明,TIA后90天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10%~15%,且50%的卒中发生在两天内,但却因为其疾病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的消失,而没有被患者和家属重视,乃至贻误了最佳就医时机。
整体而言,TIA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老年、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吸烟者、乡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有卒中史、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血脂异常、伴有糖尿病者中多见。我国有庞大的TIA人群,如果对这部分人群尽早干预,对降低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可以说,控制住了TIA患者,就控制住了整个中国的卒中发病率。
知识链接
“120口诀”可以快速识别卒中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制定的早期识别卒中的“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中三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判断。
三个测试是:
第一,微笑测试。让患者露齿微笑,如果他的脸扭曲不正常,就有面瘫的可能。
第二,举手测试。让患者闭眼,伸出双手臂平举,如果一只手老往下掉,则非常危险。
第三,言语测试,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这三个测试可分别早期发现面瘫、偏瘫及语言障碍,有70%~80%的准确性。
“1看”: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
“2查”:两只手臂,单侧无力,不能抬。
“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
近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健教授团队,通过长期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新生儿脑白质在出生后两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原创性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欧洲放射学》上。
新生儿出生后,大脑发育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宫内到宫外,脑发育进程存在何种差异?外界环境对脑发育存在何种影响?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杨健团队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新生儿全脑白质骨架所受外界环境影响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新生儿脑白质在出生后两周进入快速增长变化期,外界环境首先作用并影响运动、视、听脑白质发育,其对足月儿的影响程度大于早产儿。这提示,临床上评估早产儿脑发育时,常校正其至足月龄再与正常足月儿比较的做法忽略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待完善和改进,这对于客观评价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脑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团队自2010年起一直致力于新生儿脑发育及其损伤的影像学研究,目前已构建国内最大的新生与婴幼儿磁共振影像与临床综合数据库(6000余例数据),在新生儿脑发育及其损伤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8-10-29北京青年报
昨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其中,关于武汉生物疫苗的处理方面,中共市场监管总局党组认为对事故处罚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从严从重,行政处罚偏轻。国家药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督促企业进一步整改,依法严肃追究企业和监管部门责任、落实补种措施。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8年2月24日至5月23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党组进行了巡视。2018年7月20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有关规定,昨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对疫苗实施最严格监管
在整改进展情况中,市场监管总局党组表示,将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其中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就是把“四个最严”要求落细落实。
增强对狂犬、百白破疫苗的风险控制
在有些整改任务未能如期完成问题方面,谈到了今年长春长生和武汉生物两起疫苗事件。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正在全力做好长春长生问题疫苗案件处置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务院调查组工作,进一步增加人手,加派精干力量,全力做好前方案件查办和后方协调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在后方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研究完善疫苗管理体制、加强舆情监测引导等工作。国家药监局自7月23日至8月9日,派出45个检查组,对全国现有45家疫苗生产企业(不含长春长生公司)开展全面彻底的风险排查,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判定标准,排查结果显示,现有在产企业的疫苗品种生产正常,未发现影响疫苗质量安全的问题,将增强狂犬病疫苗、百白破疫苗风险控制。
武汉生物疫苗行政处罚偏轻
8月1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组成核查组赴湖北,对2017年发现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效价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处置工作开展核查,认定该公司未按生产规程操作,地方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问题,对事故的处罚没有按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定从严从重,行政处罚偏轻,国家药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督促企业进一步整改,依法严肃追究企业和监管部门责任、落实补种措施。
文/本报记者张小妹
背景
武汉生物百白破疫苗超过40万支不合格
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国家药品抽检中发现,武汉生物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百日咳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白喉、破伤风效价指标符合规定。不合格批次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0支。2017年11月3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向社会公布了这一消息。
出现不合格疫苗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产品,并责令疫苗生产企业报告不合格疫苗出厂检验结果,对留样重新检验,认真查找效价不合格原因。同时派出调查组对企业开展调查,并进行现场生产体系合规性检查。
武汉生物公司整改后,中检院对其连续生产的30批百白破疫苗进行效价测定,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结合现场检查,恢复生产。
2018-10-29人民网-生命时报
生活中有得过且过的人,也有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件小事做不好就要自责许久。上进是好事,但过于苛刻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健康。如果你有以下一些表现,建议学会放下内心的重担。
1.可以轻易原谅别人的“愚蠢”,却对自己耿耿于怀。对着无法打印的打印机折腾了一上午,最后才发现出纸的盖子没有打开。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你是不是觉得偶尔干点傻事儿也挺萌的?但如果是自己,你却觉得这种低级错误无法原谅。犯低级错误时,想想如果是自己喜欢和尊重的人,你会怎么做?试着把自己当别人,不要一点小错就要自责。给自己设定一个犯错的门槛,如浪费不超过20块钱或10分钟的小错。
2.改正错误后,仍然不断批评自己。发邮件时,你不小心打错了客户的名字,尽管及时道歉并得到了客户的谅解,但你仍然无法释怀,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弄错别人的名字是多么愚蠢。内疚的积极面能激励我们改正错误,避免以后再犯。但一旦已经改正,就不要再纠结过去,应继续前进。
4.别人对你不好时,你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你总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如下属没有完成工作,你责怪自己没及时提醒他们;和同事沟通不畅,你觉得是自己态度不好……遇事多反思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什么事情你都要承担100%的责任。你需要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位置和承担的义务。
6.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严格律己的人总是盯着自己身上不够好的地方,看不到生活美好的一面。扪心自问,你的生活真的那么糟吗?你自己真的那么差劲吗?多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多喜爱自己一些,你会发现,自己过的正是别人羡慕的生活。
人们一般认为“人性本善”,但在后天环境影响下会复杂起来。最近,德国和丹麦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人普遍都有“恶”的一面,即存在着“暗黑因素”。本次研究发起人之一、德国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研究员莫滕·莫斯哈根和同事将暗黑因素定义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伴随的是给损人利己的行为找理由。
每一种暗黑特征都有其侧重性,比如,自恋特征得分高的人倾向于证明自己的优越,而施虐特征得分高的人则是从主动伤害他人的行为中获取利益。但科学家发现,任何单一的恶行都与一个或几个暗黑因素有关,也就是说,人们的暗黑特征虽各不相同,但存在着本质上的共同点,在某一特征上得分较高的人,在其他“阴暗面”上的得分一般也比较高。
那你的“阴暗面”有多强烈?科学家列出了9个测试项目,可以大致评估暗黑因素得分(评分1~5分,1分为“非常不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
暗黑核心测量标准:
1.凡事不走“捷径”,则难以超过别人。
2.我喜欢通过勾心斗角来达到目的。
3.那些遭受虐待的人都是咎由自取。
4.我知道自己出类拔萃,因为别人都这么说。
5.我就是觉得我应得的该比别人多。
6.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可以口不择言。
7.伤害他人是件很刺激的事情。
8.我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成功。
9.有时候为了看到别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我可以忍受一些小痛苦。
对这9项测试的回答越肯定,得分就越高。如果超过27分,你就应该更正一下自己的观念、提升自身修为了。虽然人人有阴暗面,但人人也都有“善”的一面。如果能够警醒、付诸努力,是可以有所改变的。
“经常消化不良,吃点益生菌”“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近年来,越来越多产品倡导“益生菌”概念,宣传其健康饮食理念。不过,《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发文表示,益生菌有五大食品安全风险,真是这样吗?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益生菌呢?
益生菌产品销售火爆
益生菌产品到底有多火?《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连锁超市,在乳制品销售区,含益生菌的酸奶就有20多种;超市2楼,销有各类含益生菌的饼干、奶粉、糖果。在国内某电商超市,记者检索“益生菌”关键字,产品种类更是不可计数,甚至连猫粮、狗粮中都添加了益生菌。产品剂型包括液体、粉状、片状等,不仅能口服,还可外用,主要面向儿童、青少年、老人、产孕期妇女等人群,多数产品称能“提高免疫力”“改善阴道瘙痒”等,每家店铺月销量都在几百单到几千单不等。
益生菌一直是医疗界的研究热点。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在食品制造方面,人们熟悉的大部分益生菌种类早在几千年前就进入人类饮食中,比如酸奶、泡菜等,长期食用证明了其安全性。也有不少证据表明,特定益生菌对特定适应证是有效的,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2011年提出,益生菌在缓解腹泻、便秘等方面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2017年WGO再次指出益生菌可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
诸多争议里的三个事实
关于益生菌的诸多争议,两位专家总结了三个事实:
不能作为治疗使用。阮光锋说,益生菌作为食品,可提供一定的预防和干预的健康作用,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功效因人而异。目前,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用,很难给出标准答案。益生菌的功效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难说对每个人都有效。不同种属的菌株,其生理、代谢存在一定差异,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大量研究表明,同种属的不同菌株其功能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阮光锋表示,益生菌发挥作用要看宿主的基因型、生活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这些均可影响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系统、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目前个性化的益生菌干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还无法指导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挑选益生菌产品。
补不补看个人
健康人需不需要补充益生菌?何计国表示,作为一种普通食品,食用一些益生菌产品并无不可。但不要过分迷信益生菌的“神奇功效”,对于具有功能性的保健食品,我国的统一认证标准是“小蓝帽标志”,所以使用或购买保健食品之前要认真观察外包装。
阮光锋认为,补不补完全看消费者个人意愿。从安全角度,吃这类产品不会有很大问题。从风味看,益生菌食品是一种美味,比如酸奶。此外,要想获得有益的益生菌补充,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特定菌种、足够数量、活菌。目前来看,益生菌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大多尚在研究中。益生菌食品所含的有益菌很难通过胃液(PH值仅0.9~1.8,属于强酸)进入肠道发挥作用,即使通过胃液的考验,最后进入肠道的活菌量也非常少。
随着年龄增长,一些老人的大脑似乎没有从前灵活。那么,来点认知训练,或许可帮助大脑提升活力。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克拉克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转化研究与临床干预》的研究显示,进行认知训练的老人10年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29%。
认知训练涉及广泛,被神经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其他临床康复医学专家所使用,它有助于改善患者在脑损伤或其他神经障碍(如中风)后的功能。老人进行认知训练,可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知觉、推理、计划和学习能力。认知训练任务可在电脑上进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纸和铅笔进行。
认知训练具体怎么做?举例来说,在一项训练中,8只鸟的图像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蓝色,就像天空一样。其中一只鸟的翅膀比其他鸟的翅膀颜色更深,这只鸟的图像闪烁着并消失,受训者被要求辨认出深色翅膀的鸟出现的区域。随着游戏深入,图像闪烁和消失的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程序为每一项任务提供了大量反馈,记录受训者的起始分数和跟踪分析他们在接受培训后的改进提高状况。
克拉克认为,采用一系列健康生活习惯(如经常锻炼、控制“三高”)和接受认知训练对延缓大脑衰老很有帮助,也为任何可能出现的脑部病理改变提供了更好的认知储备。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细胞报告》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锻炼身体时分泌的骨钙素,可与一种蛋白质共同作用改善大脑记忆功能,逆转老年健忘。
新研究通过小鼠实验进一步发现,这种蛋白质控制了另外两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后两种蛋白质则是骨钙素在海马体中传导信号的关键部分。如果“RbAp48”蛋白质功能受到抑制,就失去了改善记忆的作用。如果激活骨钙素在海马体中传导信号的通路,“RbAp48”蛋白质也会随之增加,改善记忆。
新研究为锻炼身体可预防健忘提供了新证据。小鼠实验显示,步行等适度运动会促进体内骨钙素的释放。研究人员认为,久而久之,骨钙素会到达脑部,与“RbAp48”蛋白质共同作用,最终给记忆带来长期的好处。
痛失爱人到底能有多悲伤?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这种悲伤如果过度,足以击垮身体,因为它能大幅增加身体炎症反应风险。
赖斯大学研究人员调查99名最近两周内丧偶的人,检测他们的血液样本。结果显示,出现痛不欲生、难以从失去爱人的悲痛中振作起来等过度悲伤表现的人身体炎症反应程度明显高于没有这些表现的丧偶者,最多能比后者高17%。过度悲伤的调查对象中,悲伤程度最厉害的三分之一人群炎症水平比最轻微的三分之一人群高53.4%。
主导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克里斯·法贡德斯说,先前研究显示抑郁关联较高水平炎症反应,而丧偶者抑郁、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明显较高。这项研究则首次显示,悲伤过度,“不管是否出现抑郁症状,均能增加炎症反应,进而损害身体健康”。
山西读者韩先生问:2016年以来我就有低血压的问题,一般多发生在下午或晚饭后。每次发生时,就感觉头晕恶心、心悸、呼吸急促、站不稳等,要躺下休息10~20分钟才能好。请问该如何缓解?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戴启明解答:低血压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晕船等;若病情较重,还可能有直立性眩晕、四肢冰冷、心悸、呼吸困难、发音含糊,甚至昏厥。这是由于患者的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长期低血压可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视力、听力、记忆力减退等。低血压患者平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熬夜;饮食上荤素搭配,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晚餐后平躺一会儿。增强体质,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如简单的瑜伽动作等。除此之外,建议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和心电图检查,如明确为低血压,要寻找具体原因。
黑龙江省读者徐女士问:我今年65岁,晚上上床好不容易睡着了,到凌晨两三点就醒,醒来后很难入睡,非常苦恼,该怎么办?
凌晨1~3点常醒,肝火过旺。凌晨1点是气血流经肝脏的时段,此时容易醒说明肝脏有问题,还会伴有烦躁易怒等症状,这类人要调理肝脏,疏通肝经。方法:手握拳,敲大腿内侧,来回敲3~5次后,再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第二脚趾根部的交叉点凹陷处),可以先用手指寻找痛点,然后用力敲或点按,会出现红肿、出痧的情况,均属正常。
另外,要想一夜好眠,建议晚餐不宜吃会兴奋神经的食物,比如咖啡、浓茶等,不要吃得过饱,晚上可喝一点桂圆水、红枣水,可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情况。
2018-10-29新华社
中国罕见病联盟24日在北京成立,旨在推动医学在罕见病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升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水平,促进罕见病临床、科研与孤儿药开发的协同创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联盟成立有利于整合我国罕见病防治资源,调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医药企业等方面积极性,集中产学研优势,提高罕见病治疗水平。
据介绍,2016年底,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0家具有丰富罕见病资源的大型医院,启动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2017年起,北京协和医院开设罕见病专病门诊。在中国罕见病联盟的助推下,我国罕见病研究事业将加速驶入快车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罕见病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研究探索促进罕见病规范化诊疗新路径,提高疾病诊疗和新药研发水平,努力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联盟成立大会还发布了《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释义》,该书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抒扬牵头,组织80余位中青年专家联合编写。
2018-10-26健康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问题,让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在社区完成,是我国医改分级诊疗的大方向。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近年来,在无数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家庭医生”已经从一个新生事物逐渐生根落地,走进千家万户。
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位名叫黄莹的家庭医生,通过多年来的坚守与付出,用仁心赢得了居民的人心,成为广受居民群众赞誉的家庭医生。她相继获得了“中国好人”“优秀全科医生奖”等荣誉,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
近年来,武汉市硚口区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大力推行“两个千方百计”工程和“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工作,逐渐形成了集网格化、特色专科、信息化、大团队为一体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硚口模式”,孵化了一批优秀青年家庭医生团队,令居民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黄莹的成长,正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硚口模式”下青年家庭医生成长的一道缩影。
深入社区
网格化模式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广而全”
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实践,硚口区家庭医生分片下社区巡诊的服务方式已日趋成熟,这种模式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思路不谋而合。据此,硚口区大胆创新,改变思路,提出了家庭医生签约的“网格化模式”,推动家庭医生服务与辖区网格化工作融合,让家庭医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创新治理工作中去,真正走到社区居民的身边。
分类管理
特色专科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又深”
2018年7月,硚口区被定为湖北省两个国家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区之一。这项工作的试点,既要求家庭医生团队在辖区有足够的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风险人群的管理人数,也要求他们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防控上足够“专业”。
网格化模式以社区来划分家庭医生工作范围,覆盖面广的优点非常明显,但与此同时,在履约过程中也会遇到难题。根据医生擅长的病种,家庭医生团队往往会有不同的特色。有的家庭医生在开展网格化服务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患者的病种与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特色不相符的尴尬局面。
如何在“广而全”的基础之上,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样可以做到“精而深”,硚口区提出了打造特色专科。
针对这一矛盾,硚口区结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倡导开设“糖尿病管理专科”“高血压管理专科”等特色专科,对重点人群按病种分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签约服务打破了家庭医生团队在对应网格内开展服务的限制,将辖区所有签约居民按病种分类,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分别由与之对应专业特色的家庭医生团队来服务,开展专业、全程、连续、规范的慢病管理。
家庭医生黄莹所在的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开设了“糖尿病管理专科”。黄莹曾遇到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老人因糖尿病足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受截趾手术,出院后回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该患者起初只是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药,结果黄莹发现她的伤口持续红肿,便细心地为她测量了血糖,结果发现患者血糖高出正常值一倍多。据患者讲述,虽然住院时已经把血糖调整好了,但出院后只是用了短效胰岛素。正是因为出院后未得到连续、系统的健康管理,这位患者血糖才居高不下,也影响了伤口恢复。黄莹建议患者每晚补打一针长效胰岛素。随后,黄莹一边为患者换药,一边监测她的血糖情况,最终确定了“三短一长”的治疗方案,患者的血糖终于平稳了下来,术后伤口也恢复得更快了,婆婆与黄莹签约,成了她“糖尿病管理班”中的一员。
“专业人做专业事”,通过以病种管理的创新举措,家庭医生团队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特色发挥特长,签约居民也得到了更加专业性的健康管理,这就是特色专科模式独有的优势。
互联互通
信息化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而捷”
2018年开始,硚口区所有签约均实现电子化,使用手机客户端签约,按照协议约定,家庭医生落实各项服务承诺,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仅加强了家庭医生对签约对象的管理,也方便居民通过手机App申请服务。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硚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寻求医联体上级医院支持,与医联体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诊断”机制,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影像、心电、脑电、病理等信息与医联体医院诊断中心的互联互通,有效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与此同时,为促进医防融合不断生根落地,硚口区开发了信息化“医卫协同”功能,家庭医生在进行门诊看病时,系统就能自动提示医生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随访。因此,家庭医生可以在门诊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将慢性病随访与居民实际病情高度结合,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有效。
为进一步让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硚口区专门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接入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构建涵盖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电子公共服务券、居民健康档案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数据统一采集、多方共享、动态监测和量化评价及管理等重要特点和功能,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和应用水平。逐年加大政府投入,健全基于互联网、医疗专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以“互联网+”等形式,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和医保结算信息互联互通,病历共享,检验结果同级互认。为实现连续、协同、整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握掌为拳
“大团队”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而实”
武汉市自2012年开始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每两年一次,今年是第四次。硚口区辖区老年人众多,这项工作各类体检项目达十几项,工作量巨大。为了做实这项工作,硚口区的家庭医生们坚定地担负起这份责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做好做细每一个项目的检查;他们又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团队”,让全区老人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体检服务,以便进一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完善家庭健康档案,评价全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与措施,更好地对老年人的健康实施管理、提供指导,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经历了前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后,硚口区的这项工作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完善、周到。老人们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便捷、优质的“一站式”体检服务。针对部分行动不便或确有需要的老人,通过预约的方式,家庭医生们会带上医疗设备提供上门体检服务。
8月18日早上7点,硚口区的家庭医生们来到辖区新华养老院,为老人们进行免费体检。他们专门将彩色B超机、骨密度仪、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搬到了养老院,让老人们尽量多做些检查。由于年老体迈,有的老人听觉减退、行动迟缓。医护人员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养老院方面也安排有人陪护引导,体检流程格外顺畅,参加体检的老人们都非常满意。
自今年4月份启动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后,硚口区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行动起来,集中宣传,广泛发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一股老年人体检热潮。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区已有21003位老人享受到这一服务。
硚口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团队们就像一个“大团队”,在关键时刻能迅速集中力量,拧成一股绳,为居民们提供“上得了台面”的健康服务,这就是硚口家庭医生签约的“大团队”模式。
硚口家庭医生签约的“大团队”模式不仅仅体现在老年人体检上,更是融入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的日常工作中。由该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筹,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硚口区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统一行动“指挥部”,将全区优质的家庭医生团队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影响全区、辐射周边的强大家庭医生队伍。在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签约服务时,在遇到“两癌筛查”等大动作时,就能以高效的方式为居民们提供可靠的健康服务。
今年2月起,为响应硚口区委区政府“红色港湾”工程,硚口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开展了“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工作,包括大大小小的义诊活动、颇具特色的各类健康讲座、为各类人群送“免费体检”上门等,截至今年8月,硚口区共开展了200余场次的“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活动,“大团队”模式让辖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握掌为拳,充分汇集各方力量,做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优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惠及更多居民。
通过这一系列实践与举措,硚口区逐步形成以网格化为根基,以特色专科为发展路径,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以“大团队”为统筹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硚口模式”,具备了覆盖广、专业精、信息畅通、凝聚力强的独特优势,全面助推家庭医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与服务化,带给居民更加充实的签约获得感,为辖区居民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线。
2018-10-26北京晨报
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将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昨日公布。2019年起,农村定向免费培养的本科或专科医学生毕业后全部纳入全科住院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方案提出,到2020年,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连续统一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巩固发展,与区域公立医院水平相衔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基本形成,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明显提高,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不少于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2018-10-29广州日报
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维生素琳琅满目,价格各异,很多市民认为价格高的维生素就是好的,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选择维生素和服用维生素?来自医院的专业药师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孕妇应多补充维生素C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张国祥副主任药师介绍,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不能自主生成维生素C,因此必须每天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中摄取来满足全身需要。维生素C在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参与机体内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性,并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等。
不同的人群可能对维生素C需要量也有不同。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维生素C的摄入量是4~6岁60毫克,7~10岁80毫克,ll~13岁90毫克,14岁以上人群100毫克,孕妇和乳母130毫克。某些人士在生理病理条件下需要量会更多,长期吸烟、长期服用某些药品(避孕药、抗生素、阿司匹林者)、爱吃腌熏烤肉、精神压力大者、减肥节食者、挑食偏食者有可能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大增,若不能从膳食中获取足量维生素C时,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C。
不过,额外补充维生素C,需要有医生规范化的指导,因为服用过多会引起不良反应。张国祥介绍,长期每日服用2~3克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故宜逐渐减量停药。长期摄入大量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过量服用(每日用量1克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毫克以上)、恶心呕吐、胃痉挛。医生提醒,如果怀疑用药过量或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建议:多从天然食物中补充
医用维生素C是药物,有药“准”字号的批准文号,是化学合成品,价格低廉,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生物活性较低,成分单一,帮助机体抗氧化能力较差。如果身体明显缺乏维生素C或有治病需要,服用医用维生素C片是必要的。
保健品维生素C片(口含片、咀嚼片、泡腾片)属于保健食品,是“健”字号的生产文号,如果是用从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C作为生产原料生产的,一般无毒性,生物活性较高,易吸收食用,通常还含有其他植物营养素,抗氧化能力更强。但有的保健品为了提高其作用和疗效,在维生素C保健食品中掺进医用维生素C,价格却不低,需要消费者认真甄别。
2018-10-28人民网-生命时报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顺应自然”,现代生活中人体也有它最喜欢的节奏和规律。《生命时报》综合国内外专家观点,告诉你最健康的一天是什么样,每个人都可以参考,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健康节拍。
5~6点:醒了也要多睡会儿
很多中老年人“睡不着,醒得早”,但美国注册营养师劳拉说,只有睡眠充足,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才能保证你过上高质量的一天。如果你在清晨五六点就早早醒来,不妨尽量让自己多睡会儿,实在睡不着可以闭目养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双手,有助于保证一天精神百倍。
6点半:做伸展运动
7~8点:吃份高营养早餐
包子、油条、烧饼等淀粉类食物是多数人早餐桌上的主力军。但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认为,上午人们工作、学习任务繁重,需要通过一份高营养的早餐来保证血糖供应,维持大脑高效运转。她每天的早餐中,除了淀粉类食物外,还有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一小份水果,两勺黄豆,多数时候还有一个鸡蛋。
10点:吃一小把坚果
“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有所下降,消化速度相对减慢,一般建议在10点左右加餐。”朱惠莲说,科学加餐的原则是,最好补充一天饮食中相对缺少的营养素。比如,有些人平时肉类吃得多,果蔬吃得少,就可以在上午吃一份水果。也可以吃点坚果,对心脑血管健康有好处,榛子、核桃、扁桃仁、松子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次吃一小把。
11点半~12点半:享受“杂牌”午餐
朱惠莲表示,午餐食物一定要种类多样。上班族可以在就餐时点一个素菜、一个荤菜、一个荤素搭配的菜,再配一碗汤更好。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杂”,炒菜时尽量多放几种食材。比如,炒青菜时放点蘑菇,做肉菜时放点胡萝卜丁、黄瓜丁,每种菜量不大,但种类、颜色要尽可能丰富。
13点:小睡30分钟
14点:喝杯咖啡或绿茶
15点:晒晒太阳
16点:来杯酸奶
“此时你可能会感觉烦躁,这与5-羟色胺水平下降有关,它是一种能让你感受平和的物质。”凯特说,下午4点血糖开始升高。朱惠莲表示,这时胃已经基本排空,中老年人可以再加个餐,喝杯酸奶或吃两片全麦面包。
20点:站一刻钟
21点:提前刷牙
刷牙最好提前到晚上9点。安塞尔说:“刷牙就像给神经系统发送信号:不能再吃东西了,可减少进食量。”此时,也是关照自己内心的好时机,不妨做些喜欢的事,让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22点:调低卧室温度
2018-10-25人民网-生命时报
运动有益健康,有氧运动更是有10大益处。近日,美国“商业内幕”网站为大家做了详细总结。
老痴风险低。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格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年时期做有氧运动多的女性,40年后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降低88%。
免疫系统抗老。英国伦敦大学将125名年龄在55~79岁之间的业余自行车运动员与75名年龄相仿、但极少运动的人对比发现,骑车的人免疫系统更能承受老化风险。
防止心脏损伤。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从事高强度有氧运动能让左心室功能明显提高,有助于防止心脏主动脉硬化。
促进肠道健康。有氧运动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可对炎症发挥作用,而炎症是肠道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改善胆固醇水平。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预防糖尿病。中日友好医院的内分泌学家发现,每天从事20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将糖尿病患病风险减半,因为它改变了身体使用血糖的方式。
改善皮肤。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者称,经常从事有氧运动的中年人皮肤看起来更健康、更年轻。
减轻抑郁。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运动科学家发现,严重抑郁症患者每天花30分钟跑步,持续10天后,抑郁症状得到明显减轻。
增强记忆。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研究发现,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女性每周进行2次有氧运动(散步和游泳),其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体体积明显增大,记忆力增强。
2018-10-27人民网-生命时报
快走是老少咸宜的健身运动,尤其适合工作忙的都市白领。日本最近研究发现,快走不仅能强健腰腿肌肉,还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研究所一项为时4年、对近千人的随访调查显示,走路步幅小的老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比步幅大的同龄人高3.39倍;不过,步速对调查结果并无明显影响。负责该项研究的谷口优医学博士表示,步幅变小是老痴风险升高的表现之一,这不仅提示腿部肌肉量及肌力的衰退,也暗示脑神经给身体下达行走命令的速度减慢了。为此,谷口优建议,中老年人走路时除了速度,更应有意识地加大步幅,可有效锻炼腰腿肌肉和刺激大脑,有助预防老痴。理想的步幅是65厘米,形象说就是过马路时一步迈过一条白色斑马线的宽度。因此,中老年人平日过马路时不妨有意识地这么走,以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生理学前沿》杂志上刊文介绍,他们研究了实验小鼠的腹部脂肪,结果发现,与雄鼠相比,雌鼠的腹部脂肪中含有更多血管。此外,给实验小鼠提供高脂饮食让它们增重后,雌鼠腹部脂肪中的血管数量会增多,而雄鼠却没有。
防控高血压没有捷径,需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以下“十步曲”将主要的预防方法进行了整合,建议人们从此刻开始,有所改变。
一袋牛奶一个蛋。新鲜牛奶中的丰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功能,预防疾病的必需物质。牛奶中的钙是活性钙,是人体最易吸收的钙源,新鲜牛奶具有降脂、降低血黏度的作用,钾等其他物质也都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鸡蛋是最价廉物美的补充蛋白质的食物,一天一个鸡蛋对高血压病人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二便自调心不烦。大小便通畅是人体消化和排泄功能正常状态的反映。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多有便秘和尿频、尿不畅的烦恼,建议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厕时不要用力屏气,必要时须积极用药治疗。
三餐饮食宜平衡。平衡饮食的概念包括荤素搭配和粗细搭配,还需注重营养成分的多样化和适量控制。我国古训指出的“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就是平衡膳食的基本模式。
四体勤动控体重。选择合适的项目,坚持适度锻炼(每次运动在60到90分钟为宜),再结合饮食控制,有助于保持正常体重,消除高血压风险因素。
五色果蔬不间断。新鲜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有刺激血溶纤维蛋白的活性成分,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其中的高纤维素还能抑制脂质的吸收。建议保证每天400克新鲜蔬果的摄入量。
六克食盐不超过。钠在体内可以吸收许多水分,盐摄入多了,体内的水分就会聚集在血管中,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造成血压上升。控制每天食盐量在6克以下,既能保证人体对钠的需要,也可减轻心血管负担。
七情调节莫失控。精神情绪的变化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面对周围大量繁琐、突发的事情,人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心理应对,不仅有利于健康,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酒(谐音“九”)要少喝烟不抽。过量饮酒可导致动脉的硬化,喜饮酒者宜每天控制摄入量不超过白酒50毫升,或黄酒10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啤酒500毫升。吸一支烟可以使人体的收缩压升高5~10毫米汞柱,且会造成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和发作。
十分松弛心不烦。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即当心但不担心。保持轻松的心态、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规律性的药物治疗……通过这些努力,高血压完全是可防可治的。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带上父母来一次亲情之旅。然而,不久前发生的国人在瑞典的旅游风波事件,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在出行前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带着父母,更要考虑好各种细节。
1.选对时节: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宜选择过于寒冷或炎热的时节出游。所以出游最佳的时期,应该是春秋两季。
2.住宿休整:如果是坐飞机长途旅行,住宿酒店一定要提前安排好,最好能够下午到达酒店,这样进店即可入住,且告诉前台,不接受任何打扰,好好地休息一晚。如果是半夜或者一大早到达的,最好是提前预定一晚,可不能图省钱在酒店大堂凑合,这会对父母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果飞行过于劳累,次日的行程应安排得宽松一些。
4.行前体检:老人出游前,最好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在出行前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由医生评定病情变化及各项化验指标,确定是否能够外出旅行。
5.随身带药:要根据老人的情况备个随身药盒,携带一些必要的药品,包括三类,一是急救药品,如冠心病者需携带硝酸甘油;二是如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者,需要携带日常服用药品;三是要带一些防止晕车、晕船和止泻、抗过敏、通便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液态的药品,如果单件超过100毫升,而且必须在飞机上服用,需要带上医院证明或处方等。
谁都想要“婴儿般的肌肤”,为何求而不得?护肤品是越贵越好吗?洗脸越干净越好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主任郭庆教授有说法。
郭庆说,人们都希望留住青春容颜,也尝试了各种各样传统或新奇的护肤办法和产品,但其实不少人对护肤存在着很多误解,以致保养效果不甚明显,甚至出现更多的问题。“专门针对日常皮肤护理进行科普是有必要的。”郭庆说。
对抗皮肤衰老防晒是根本
婴儿刚出生时,皮肤是极好的。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会渐渐没有那么光滑有弹性,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呢?为什么不同的人,皮肤又有差异呢?郭庆说,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皮肤衰老也是身体机能衰退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细胞“酶”系统的工作步伐会缓慢下来,修复外部环境对皮肤的伤害也慢下来。人体生存的环境中,紫外线对皮肤有持续性的伤害,长期在户外作业的人,皮肤更为粗糙就是这个原因。皮肤要抵御这种外环境的损伤,会本能地“变厚”,从而出现沟壑、粗糙。对色素沉淀形成的斑、暗沉等,皮肤本来是有自我修复功能的,但随着年纪增加,这种修复作用逐渐变慢,斑点、皱纹等问题就越来越明显。因此,科学护肤的根本是“防晒”。
日常护肤做好“四部曲”
除了做好防晒外,日常护肤“四部曲”也要避免踩“坑”。
第一步:洗脸
皮肤需要清洁,但要注意的是,洗脸并不是越“干净”越好。
人体皮肤有一层酸性的皮脂膜,它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是需要恰当护理的。这层“膜”需要处于pH值4~6的酸性环境。如果过度清洁,又使用碱性清洁剂来清洁皮肤,就会破坏掉这层皮层膜,导致皮肤干燥发痒,各种皮肤病就会随之而来。
广东地区气候潮湿闷热,人们出汗多,皮肤黏腻不舒服,所以偏爱洗脸洗澡。需要提醒的是,要掌握清洗的“度”,一是不要频繁洗,二是避免使用含皂基的肥皂等强碱性清洁用品。建议选择相对温和的洗脸洗浴产品,比如带有保湿因子的功效型洗面乳等。
另外,不建议频繁使用各种类型的家用洗脸仪,最多一周使用一次。
第二步:爽肤
洗脸后的第二步是保湿。首先要使用爽肤水,它可以对洗脸时可能残留的清洁剂进行清除,也可以让皮肤的pH值维持在4~6的舒适环境。
第三步:保湿
接着是使用保湿产品。大致来说,油性皮肤可以选择水包油的乳液状产品;偏干的皮肤则建议使用油包水的凝结状态产品。
第四步:防晒
防晒就是阻断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对皮肤的伤害。UVA穿透力更强,可以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皮肤变黑主要就是UVA所致,而其伤害甚至会诱发肿瘤。
建议使用同时有SPF系数和PA系数的广谱防晒产品,能够同时阻隔两种波长的紫外线。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晴天大太阳、在户外时才需防晒。哪怕是阴天待在室内,皮肤也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要想皮肤好,防晒时刻要下功夫。建议在室内可使用SPF15、Pa+的防晒产品;室外至少需要SPF30、Pa++以上。
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推荐合适护肤品
不少护肤品有香味,可以让使用者心情愉悦。但一些添加成分如香料、色素、强力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会让皮肤敏感的人群过敏,有皮肤病的人群就无法使用了。
郭庆说,皮肤科医生会建议人们选用经过医学临床验证、安全性更好的功效型化妆品(药妆),这一类的化妆品一般都是无味的。在西方发达地区,这一类的护肤品都在药店销售,由具备专业药理知识的销售人员来推荐的。
郭庆建议,如果遇到皮肤问题,务必寻求皮肤科医生帮助,由医生评估皮肤状况并推荐合适的护肤品。
现身说法:简单最好睡足就美
郭庆用自己亲身的经验告诉大家,皮肤护理越简单越好!年过半百的郭庆教授皮肤依然红润有生机。她说,自己平时在家只做简单的清洁、保湿两个步骤。只有在外出时加多一层防晒霜。年轻姑娘们那些越来越复杂的护肤程序,其实有不少都效果甚微。
“想要皮肤好,关键还要睡得够。”郭庆说,很多人虽然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钱在各种护肤品、护肤设备上,但是平时生活饮食习惯却踩了一个又一个的“坑”,混乱的生物钟、不良的饮食习惯对皮肤的伤害其实是很大的。“比如熬夜睡眠不足,这对皮肤的伤害是花多少钱买护肤品都补不回来的。想要皮肤好,就争取做一个‘睡美人’吧。”
另外,不少爱美的女孩子为了瘦身而节食、吃素食,过分的节食和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失衡,引发种种健康问题,其中也包括皮肤方面的问题,临床上因节食引发各种疾病而就诊的个案实在太多了。饮食均衡,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对于预防各种皮肤问题和皮肤衰老也是很重要的。适当补充各种坚果、水果也可以让皮肤健康。
内服胶原蛋白嫩肤效果很难说
不少人相信补充胶原蛋白,比如口服片剂、口服液或者敷胶原蛋白面膜,可以让皮肤细致白嫩。对此,郭庆说,内服的话,可能人体可以吸收某些氨基酸、蛋白质、多肽因子等,但生物利用度有多少是不确定的,连专业的药品都是只有70%左右的生物利用度,非药物就更难说了;倒是外敷胶原蛋白成分的面膜,应急临时改善皮肤状态是有效果的。
针对读者们提出的各种皮肤病问题、美容护肤问题,郭庆详细介绍了专业皮肤科中应用到的“神器”。她说,很多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比如毛孔粗大、皮肤泛油、长痘、长斑、暗沉等,人们希望通过日常护肤来解决并不现实,但皮肤科医生有很好的办法,也有一些专业设备可以有效处理,比如针对性的药物、无针水光、BB光等仪器,功能非常强大。
2018-10-25环球网
日本德岛大学免疫学教授冈崎拓的团队在22日的海外科学杂志《自然免疫学》网络版上发布研究成果称,已破解位于免疫细胞表面、被认为对免疫反应起到刹车作用的蛋白质“LAG3”如何抑制免疫的原理。
据该团队称,LAG3的作用原理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研究团队发现的蛋白质“PD1”相似。目前已知癌细胞通过与PD1结合来躲避免疫的攻击。
冈崎曾是京大本庶研究室的一员。像以PD1的发现为基础、已被投入实用的癌症免疫治疗药“欧狄沃”(OPDIVO)那样,通过抑制LAG3的机能,就能使攻击异物的免疫反应不受抑制,此次的成果有望带动癌症治疗药的开发。
该团队对LAG3抑制免疫的详细原理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位于细胞表面、向担任免疫总指挥的“辅助性T细胞”报告体内存在异物等的特定蛋白质与LAG3结合后,会对免疫产生抑制作用。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