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能担得起“全球汽车制造的引领者”这个称号呢?或者我们换个说法:每年每千人汽车生产量哪个国家最高?
也许你会回答:美国!错!美国只有38辆;那么日本呢?72辆;德国是冠军么?不错,这个汽车最早的发明国是75辆,但距离冠军依然有相当的距离——因为韩国居然高达83辆!
不用担心,韩国并不是冠军,冠军的数字是192辆!而这个国家就是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国内的很多朋友第一印象就是:错了吧?不应该是捷克斯洛伐克么?实际上两者早已分开,斯洛伐克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大众集团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厂就坐落在这个国家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全国总人口约500万,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人口约有50万——这其中有12,000人为大众汽车布拉迪斯拉发工厂工作。除了大众汽车斯洛伐克公司外,还有汽车制造商在这个国家落户,如斯洛伐克北部的韩国起亚汽车集团、位于东部的标致汽车公司。但年产超过40万辆的大众汽车斯洛伐克公司无疑是斯洛伐克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大众汽车斯洛伐克公司始建于1991年,最初仅生产帕萨特一个车型;而现在则为为集团下属的五个品牌(大众、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和西雅特)生产六个车型(大众途锐、奥迪Q7及未来的Q8、保时捷卡宴及大众UP!、斯柯达Citigo、西亚特Mii等小型车系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生产大众途锐的工厂——换而言之目前全球各地的大众途锐汽车都是由布拉迪斯拉发工厂生产的。
从千人年汽车产量到仅仅大众布拉迪斯拉发一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在汽车制造领域,这个仅仅500万人口的“小国”,称得上是个“巨人”吧。
会唱歌的“机器人”和“一分钟顶一天”的“神奇秘书”
布拉迪斯拉发生产区域共分三大块:一区主要生产大众途锐、奥迪Q7(及未来的Q8);二区主要生产保时捷卡宴;三区主要生产小型车系列。2013年这里开始生产大众e-up!车型,这也是整个大众汽车集团内第一家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工厂。而在未来五年内,这个工厂还将投资20亿欧元投入新的生产设备上——对于大众来说,布拉迪斯拉发工厂算得上科技含量处于最前沿的工厂之一。
所以,我们在这里的生产线上看到充满“未来”味道的机器人,毫不奇怪。
布拉迪斯拉发工厂目前生产(总装)一辆车耗时多久?50秒左右!“争分夺秒”在这里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事实。“还可以更快!”——这是大众方面的想法,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高生产自动化率,尽可能达到“自主生产”:由人来行使“大脑”的决策功能,而让机器人机器人自行组合成生产线进行生产。
整个车间机器人的工况监测就需要“控制中心”来把控了。我们参观了这个“控制中心”,负责人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英俊大叔。笔者看到中央控制台由近30块屏幕组成了一道“显示屏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整个工厂生产部门的每个角落。“英俊大叔”向我们解释了显示屏上表示机器人工况的标识含义。一个小插曲是:看起来“声波”一样的显示并非是生产线上“唱歌机器人”的曲目。
尾声:也许大家还记得开始时我讲的那个“不着调”的故事——如果“被伤害的”是恐龙,哪怕他反应迟钝,但只要做出反应,后果都是“严重的”。
如果这只“恐龙”有着“狼”一样的警觉,在最初就有所反应,是否会更加“可怕”?
就在去年,大众集团以1030万辆的交付量成为全球销量冠军。集团旗下遍及全球的120个工厂大部分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基础设施、生产体系、生产流程、IT体系和员工文化——这是一只巨大的“恐龙”,对于整个汽车“生态”的变化,他仍能保持“狼”一样的警觉么?
通过不到一周的参观,我亲眼目睹了大众在工业4.0方面的进展,更看到了大众在迎接“数字化时代”到来时针对自身特点而作的充分准备:例如员工的培训和机器人的节能。大众全球一线工人多达30万,而目前在大众汽车集团全球120个工厂中约有3万台工业机器人,“数字化”不可避免带来“传统型”用工的“富裕”,这就要求大众必须支付觉得培训费用让这些员工中的大部分在数字化时代依然能承担起新的角色。而机器人通过位置优化软件可以平均节省10%到15%的能源,同时减少机器人维护次数,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目前大众已在全球拥有3万台机器人、未来极可能会数倍于此——大众的目标是在2018年底之前节约25%的能源,在未来能够节约的能源更是难以估量,大众在工业4.0上的作为,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只“恐龙”面对“汽车生态”的变化依然保持着“狼”一样的警觉,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依然由他所引领,这,就是我在本次大众工业4.0之旅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