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平事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元前549年,三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公元前537年,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公元前535年,孔母颜征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段文杰先生1917年8月23日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从杭州迁往重庆的国立艺专五年制国画科,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陈之佛、李可染、黎雄才等先生学习中国画。由于学习勤奋努力,在绘画基本功和文史知识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1944年,在重庆观看了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展览,被敦煌艺术所吸引,同时也了解到地处边远荒漠的敦煌石窟艺术遗产需要有识之士去保护和研究,就下决心要担当一名志愿者。他的想法得到林风眠、潘天寿、陈之佛等先生和同学们的支持。1945年毕业后,几经曲折,义无反顾,于1946年到达敦煌莫高窟。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并担任美术组组长和考古组代组长。1950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组组长、所长、副研究员。1957年后,遭错误处理。1962年,经上级组织甄别,恢复原有职务和待遇。“”期间又遭迫害,1969年,下放敦煌农村劳动。1972年,回所工作。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982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4年,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98年以后,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段文杰先生是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曾担任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甘肃敦煌学会会长、甘肃省对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甘肃省国际传播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多种社会职务。1986年,被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聘为名誉教授。1993年,被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还被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授予名誉研究员。曾获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学术奖、东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
视患者如亲人
把责任做动力
一、当前提升考试评价科学化水平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当前的学校教育改革,在高中多样化、课程的选择性与现代性、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大中学衔接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共识。要推進这些共识的实践与深化,加强学校探索的规范化引领,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提升考试评价科学化水平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第一,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需要考试与评价的多样化提供强大支撑。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心智水平决定了其发展的可能性。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在高中阶段,要促進学生的志趣聚焦;在大学阶段,要凝聚学生的志向;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要努力建立一条相互衔接的路径。这就要求考试评价要为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提供合适的评价方式与手段。
第二,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融入社会发展的功能型定位中,需要考试与评价的科学化予以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相辅相成,个性化发展在阶段教育过程中,要适时引入社会性的发展要求,这需要加强考试评价的引领。考试与评价的系统建设应该与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阶段性、社会发展需求等三方面相结合。随着现代科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各学科紧密相连的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特征。这就要求考试及评价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
第三,促進教育发展的衔接性、连贯性,需要大力提升考试评价的科学化。小学、中学和大学这三级教育之间,有一个内在的、必然的衔接机制,而各阶段教育的衔接是否有效,关系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要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发展的各阶段教育衔接空间,就必然要求我们在考试和评价设计方面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例如,由于高中作为衔接大学与义务教育的纽带,是潜能开发和多样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高中阶段的学校评价就应当在学生德智体与志趣能的发展上下工夫,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
第四,大学自主招生测试的个性化与科学化水平亟待提升。自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成长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和大学接触,大学也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自主招生这种招生模式与高考这种统一考试的模式相比,是一种進步。但是在整个操作方法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国内不同的高校,其本身的个性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北大和清华,它们的区分是清晰的,但是北大和复旦,它们的区分在哪里,并不十分清晰。另外,同样是工科大学,不同的学校特点又在哪里,也不清晰。自主招生改革要深化,要求大学形成自己的特点,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在国内现行的教育下,包括高中的教育,学生只知道自己想上什么大学,但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什么专业更适合自己,没有深入思考。所以,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好的学生,好像北大或是清华都可以進;而这些大学也认为,学生成绩好,進哪个系都一样。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即对于个性化理解的不够深刻、深入。从微观层面看,学校内部要从学生评价的内容、方法和价值等方面积极推進改革;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应适时引导突破,促進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改革突破。
二、明确考试评价改革的需求、导向与政策优先等关键性问题
第一,关于需求的问题。这里涉及两大方面:一是考生的需求,二是高校的需求。对考生而言,由于自身的发展兴趣与优势领域各不相同,希望通过有效的考试评价,选择進入适合自己发展的高校。随着《纲要》的颁布,参加高考的学生范围必然将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如一部分选择出国,一部分通过大学自主招生等多种途径入学。对高校而言,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考试选拔合适的学生進行培养。从科学的测量评价来看,一类考试往往只能完成一定层级高等院校的招生选拔任务,仅通过一次高考同时完成高端院校、中端院校与一般院校的招生选拔,难度非常大。如何解决高端、中端与一般院校的生源选拔问题与不同领域的考生分布、需求问题,就需要考试评价在促進高校、考生双向选择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现有的评价机制与价值取向主要是公平优先,外化的一个鲜明反映是按高考成绩進行分数线性排序,“高考状元”的凸显就是线性排序的典型表现,按“平行志愿”录取也是如此。这就不存在个性化的知识构成了,也忽视了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走向创新的非学科领域的评价。如果高考按照这个方式继续走下去,就会走向死胡同。今后,考试评价改革的政策优先就需在兼顾公平的同时,在鼓励创新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在公平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
三、理清学科领域考试、非学科领域评价的差异与主体责任
学科领域的考试评价,也同样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相同内容的评价,即对所有学生而言是要求掌握共同知识内容的评价;二是不同内容的评价,即对从事不同学科领域学习的学生,所要求的不同学科领域知识基础是不一样的,这就应当给不同学科或专业领域选拔要求的、多样的不同科目考试提供选择。对于后者,需要推進切合学生发展兴趣与需求的、有利于学生选择的、实行不同类型学科领域的考试评价,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非学科领域的考核评价,主要包含学生是否具备某方面的发展潜能、思想道德状况以及个性品质、交往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考核评价。
三是明确高校评价责任,提升自主招生的专业化水平。我认为,由各所高校承担学科领域的测试,是否合适需要认真思考。无论是IB评价还是美国的AP测试,这些都是由专门的考试评价机构来做的。无论是一所大学或一个联盟,不是专门搞测评的机构,就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来做好这样大规模的测试。高校应当在切合自身个性发展的学生非学科领域考核与匹配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学生学科潜能识别与评价上承担主体责任。
关于自主招生,把原来的模式打破应该是好的,但统一考试若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会制约高校自主招生的水平和绩效。与此同时,高校早期介入中学教学改革,也是非常重要、需要认真去做的课题。这既有利于高校更深入地培养适合于自己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非学科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引导高中的多样化办学和促進高中生更深刻地认识高校的办学个性与志趣聚焦。
四、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的评价体系
考试评价改革对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段时期里,我国并没有相应的学校课程体系来支持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也远未跟上。欧美等一些国家课程的多样化和高度选择性,直接推進了学生的潜能开发、特长培育,我们缺乏这样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做支撑。即使学生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与创新潜质,但在高中阶段由于必须進行规定科目的学习,并参加考试,所以其特长与潜质不但没有课程支撑,而且还会受到极大制约。许多学生的特长发展、潜能开发大多是自发的现象,甚至是个别的现象。为什么北大自主招生提倡招的怪才出不来,没有大规模的课程做支撑,哪来怪才?再说,怪才的产生只是个别现象,不可能广泛产生大批怪才。如今,我们面临的背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文科我不敢说,就理工科而言,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怪才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从这个角度讲,用天才、怪才这个称呼,还不如称其为奇才更适合,更容易说明问题。看他是否是奇才,关键是看他在某一个领域是否真正有发展潜力、做出实效,能否会成为未来的创新人才。
随着高中办学多样化政策的实施与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学校课程的选择性、现代性、探究性不断显现。鉴于此,未来高中就有可能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迈出更大步伐,相应的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手段、测评方式也必须跟上,努力构建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的评价体系也势在必行。为了促進其科学化,我们在建立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培育上的衡量、评价指标方面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二是把脑科学、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和培育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在新的教育战略发展期,只依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来進行早期识别、培育创新人才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更多的科学理论(包括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推進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培育。因为根据研究,不同潜能领域的学生,要想预测其未来是否能够成为创新人才、将来能否达到一定的高度,其指标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数学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与实验学科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就不一样:数学更强调思维的深刻性,实验学科更多的是要求有强烈的探究性与创新性。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认为,已经超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可能与学科领域的特点与脑作用机制紧密相连。如果只局限在教育学、心理学范畴,对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破这个框架,从更广泛的视角探究这个问题。
刘峰:不让自己后悔,更不能让祖国和人民失望。
来自浙江嘉兴的何晓波和江苏泰州的刘峰,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
意外,救落水女孩
2008年3月8日中午,何晓波与刘峰当时正从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散步,突然传来凄厉的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大家向事发地点跑去,何晓波的速度最快。跑到近前一看,两个小女孩掉进江中,一个在水里挣扎,另外一个趴浮在水里。
何晓波赶紧蹲下身子,把手伸向正在挣扎的女孩,大喊:“把手伸过来!把手伸过来!”这时,只听见“喀嚓”一声,何晓波脚下的冰面突然塌进江里,何晓波掉了下去!他迅速用双手撑住冰面,又从冰窟窿里跃了上来。这时,刘峰也赶到了,他俩随手拿起旁边的一件棉衣,当作绳子伸向女孩,可是女孩的手已经冻僵了,根本抓不住。何晓波俯下身,趴到冰面上,刘峰拽住他的脚,两人匍匐着向冰窟窿靠近。何晓波伸着手朝挣扎的女孩喊道:“快!快!把手伸过来!”女孩吃力地把手伸过来。一次,一次,又一次……终于抓住了那只冰冷的手,他立即大喊:“我抓住她了!快拉我!快!”刘峰拽着何晓波的脚,何晓波拉着女孩的手,把第一个女孩拉上了冰面。两人再次爬进冰窟窿,脆弱的冰面开始“嘎嘎”作响,水里的女孩脸朝下,漂浮在水面上,已经昏迷了,离冰沿也更远了。何晓波用尽力气把上半身都探进冰窟窿里,后面的刘峰几乎拽不住了……这时,一个热心人赶了过来,两人一起拽着何晓波,继续向前探去……终于,何晓波抓住了女孩的腰带,使尽浑身力气才把女孩拉上来。
意外,被救之后
被救的是五年级小学生李情情和她上中学的表姐韩佳丽。3月10日,两个小姐妹在父母的陪同下,连同亲友10多人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送上了鲜花、锦旗和感谢信。航天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李敬伟说:“两位同学回来以后,并没有主动说起这事。直到家长来学校感谢,我们才知道这件事。学校很为他们骄傲!”
据刘峰后来回忆说,回想这件事情确实是挺恐怖的,当时没有想太多,应该说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吧,把两个女孩救上来了,对于我们来讲实在是一种意外;我们能够把她们救上来,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家庭教育总是能影响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观。何晓波:“爸妈始终教育我,善良是做人的根本。我妈知道这件事后说救人是应该的,要注意安全。”刘峰说:“我父母常说,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母对长辈孝顺,村里人有困难,他们总是尽力帮忙,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什么是责任。”何晓波:“我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数不清的关怀。入学之初,我听了马祖光院士感人至深的报告会,他高尚的品德和求实的精神震撼了我的灵魂,他的奉献精神让我由衷钦佩。大一辅导员任老师像姐姐一样关心我们,班级有位同学遇到紧急情况,她特别着急,整晚陪伴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及集体的教育使得何晓波和刘峰作出了让人意外同事又觉得是常理的事情。
兄弟情深,上下铺的兄弟
很难想像,一个来自浙江嘉兴的何晓波和江苏泰州的刘峰能成为这样的好兄弟,他们从大二开始,就是一张床上的上下铺兄弟。现在的何晓波和刘峰真的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再好的兄弟也会有意见分歧。何晓波认为:“以后的人生一定要靠自己,利用大学这几年学到的基础知识,和社会经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所以晓波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大二时就构想自己的人生规划,他想的更实际一点。而刘峰却认为:学业还是第一重要的,学习知识,看自己的书,多涉及一点更专业的领域,他认为专业更强一点,才能在社会立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贡献。刘峰笑着对我们说:“当然了,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去国外看看,长―下见识,历练―下,开阔自己的眼界,对于未来会有好处。
一、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一定消失
B.物体振动时,我们一定能听到声音
C.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但声音不一定马上消失
D.用手敲击墙壁发声时,墙并没有振动
典型错误A或B。
错因分析混淆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认为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正确答案C。物体振动停止,说明没有再产生声音,而以前产生的声音可能还在传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这个意思。声波包括可闻声波、次声波、超声波。
归纳拓展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有的振动不明显,可以将振动转换、放大。如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将乒乓球弹开等,这些都可以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发声。
2.音调与响度
例在鼓面上撒一些细砂,敲鼓时会发现越用力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看到的细砂的情况是()
A.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细砂振动得越低
典型错误A。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区分音调、响度的内涵,认为声音越响就是音调越高,而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
正确答案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动快慢无关。
归纳拓展找准发声体,分析是振幅发生改变,还是振动快慢发生改变,再与定义相对照就可以得出答案。此题中,发声体是鼓面,细砂的作用是为了将鼓面的振动情况放大,跳得越高,说明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利用回声进行计算
例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4s后听到回声,则鸣笛处距高山多少米?听到回声时车距高山多少米?(空气温度为25℃)
典型错误错解一:设鸣笛处距高山距离为s,听到回声处距高山距离为s2。
s=s=vt
=×340×4m
=680m
错解二:鸣笛处距高山距离:
s=s+s=vt+vt
=(×340×4+10×4)m
=720m
听到回声处距高山距离:
s=s-s=vt-vt
=(×340×4-10×4)m
=640m
正确答案如图1,设鸣笛处距高山距离为s,听到回声处距高山距离为s。由图可知:
s=(s+s)=(vt+vt)
=(340×4+10×4)m
=700m
s=(s-s)=(vt-vt)
=(340×4-10×4)m
=660m
二、光现象
1.光的反射与折射
例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典型错误B或C。
错因分析对前者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后者是折射形成的像,不能准确区分。
正确答案D。本题以平面镜成像探究实验为平台,考查对反射与折射的理解。前者是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后,反射光进入眼睛,眼睛逆着反射光所看到的虚像;把玻璃板看成是焦距很大的凸透镜,就可以理解“看到后面的物体”是折射成像。
归纳拓展两束光线都在光学器件的同侧是反射,两束光线分别在光学器件的两侧是折射。
2.凸透镜成像与不等式
例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cm时,则()
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典型错误D。
错因分析受思维定式影响,对于拿不定主意的选项,同学们很容易排除“一定”,只喜欢在“可能”中寻找答案,故排除A、B。而物距越小成的像应该越大,错选D。
正确答案A。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不等式的解法。根据成像条件和成像性质,正确列式求解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各种成像情况不能混淆。当u=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则f<20cm<2f,即10cm<f<20cm。当u=9cm时,即u<f,则“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不是“可能”。
归纳拓展理解并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前提,根据成像情况正确列出不等式是基本功,依据不等式、方程组正确取值并结合条件进行分析是关键。
三、热现象
1.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例针对大自然中云、雾、露、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是高空中的空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错因分析生活经验缺乏,对自然界中的物态及其变化容易记混,把水蒸气和空气混淆。
归纳拓展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是主要考点,要掌握物态变化的特征和条件,水的气态形式是水蒸气而不是空气。通过本题要对“白气”系列题(哈气、烧水、冰棒、火箭)、“玻璃”系列题(教室内、空调房、汽车内)、“升华与凝华”系列题(灯丝、樟脑丸、干冰、冰花)等有一个对比复习,逐步积累知识并加深记忆。有几种物态特别要记住:干冰不是冰、雾凇不是雾、霜不同于露。
2.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如图2所示,在密闭的烧杯内盛有水,盖中插有盛水的开口试管,试管插入杯中的水内。若不断对烧杯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A.能达到沸点,会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能超过沸点,会沸腾
典型错误B。
错因分析没有看清“密闭”两个字,与敞口容器相混淆。
正确答案A。烧杯加盖密闭后,杯内水面蒸汽不断增加,气压会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而使烧杯内水的沸点高于100℃,试管里的水能够继续吸热而沸腾。
归纳拓展注意题设条件的变化,不要落入“圈套”。与敞口容器比较,对比记忆,印象会更深刻。
3.热量的计算
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给质量为2kg,温度为12℃的水加热,则完全燃烧25.2g酒精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多少?(不计热量损失,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
A.升高90℃B.升高到100℃
C.升高到102℃D.升高88℃
典型错误A、C。
错因分析忽视了题目中的条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是单选,极易错选A。
正确答案B、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最高温度是100℃。当达到沸点后,水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归纳拓展解题时要注意审题,碰到熟悉的题目,要看清条件有没有变化,特别是要把隐含条件变成显性条件,不能落入“陷阱”。做完后要回头看看,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思考。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A.阳光照射下,河边的沙子很热而河水却是凉的
B.炒菜时,温度越高油的香味越浓
C.搓手时手会发热
D.两块被水浸湿的玻璃片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A.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升华现象
B.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到很热,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2、往上滑动,找到电池设置并进入。
3、找到低电量模式一栏,打开开关,系统默认是关闭的,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打开与关闭。
4、打开按钮后,电池图标就会变成黄色,手机屏幕亮度也会降低一点。
5、最后,使用6S以上的手机可以直接利用3Dtouch按住设置,弹出菜单。
一、考核原则
㈠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考核。各镇(街道)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市级考核,辖区内村卫生室由各镇(街道)卫生院考核。
㈡坚持公开公平、客观公正。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考核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考核结果要客观反映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落实的真实情况。
㈢坚持科学规范,准确合理。采用定量和定性、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㈣坚持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相挂钩。根据经费预算安排,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情况,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金额。
㈤坚持奖惩结合,持续改进。通过考核,对成绩优秀的卫生机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医疗卫生机构责令整改,并适当核减补助经费。
二、考核依据
三、考核对象
四、考核内容
㈠项目组织管理情况。包括组织领导、宣传动员、人员培训、督导评估等。
㈡项目资金管理情况。主要是资金的合理使用情况。
㈢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增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将中医药应用情况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
㈣社会效果。包括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等。
五、考核指标
㈠根据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1),按照各镇(街道)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合理核定工作任务(见附件2)。
六、考核方式、方法
㈠逐级考核。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工作人员及所辖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对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面考核。
2.查阅资料和现场考察。收集、查阅和核实项目管理制度、考核填报表、会计凭证、健康档案和其他项目活动资料。并根据资料核查情况,延伸到项目活动开展地点,实地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七、考核周期和频次
㈠考核周期原则上为一年,从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到本年度的第三季度,即“1+3”模式。
八、考核计分及结果应用
㈠考核计分方法:市级考核采取分次计分的方法,按照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考评表(见附件3)百分制计分,即份的考核分别占全年成绩的20%,份的考核占全年成绩的40%,每年的4次考核按比例计分后计算年度考核成绩。
㈡考核结果应用:
1、核定任务。各机构要根据考核结果及上级要求,合理确定下一年度本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
2、资金拨付。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拨付、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和安排的重要依据,并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及时拨付资金。标准为年度考核在90分(含90分)以上的,全额拨付;80(含80分)-90分之间的,拨付70%;60(含60分)-80分之间的,拨付50%;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不予拨付。
3、严格奖惩。对考核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交流。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服务和加强管理的意见,督促有关机构整改。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扣减相应的补助资金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提供服务的资格。对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九、保障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Binomial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推进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舒书静,2012),研究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省份,城市化的发展起步较早,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的数据:2000年江苏省的三次产业占比是12.2,51.9,35.9,2013年末情况是7.4,49.2,43.4,与此同时,2013江苏省的城市化率较之2000年增幅达到54%,可见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存在正向的关系。本文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两者之间的联系,从产业结构视角分析二次、三次产业占比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找出影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为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二、江苏省城市化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城市化是指第二、三次产业在城市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城市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社会发展过程(简新华等,2010)。见图。2013年江苏省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4.1%,但各地级市之间的城市化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最高相差了近三十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至2013年底,江苏省的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但根据钱纳里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处在工业化的后期,处在“二三一”的格局里,可见产业结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模型选取与实证分析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用Logistic模型把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轨迹概括为一条被拉长的S型曲线。Logistic模型是研究城市化问题的经典模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模型为:
θ(P)=ln()=β0+β1X1+β2X2+…+βkXk+ε
本文将城市化水平转换成虚拟变量,城镇人口比重的平均值51%为临界值,大于等于51%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此数据作为因变量;自变量选用的是人均GDP,第二、三产值占比,选取的是江苏省2000~2013年13个地级市的数据,对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变量都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数据与方程拟合较好。得出江苏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公式为:
y=0.002x1-0.188x2+0.427x3-32.5(1)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采用Binomia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首先,江苏省2013年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4.1%,增速快,水平高,但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仍是“二三一”结构,需要重视城市化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其次,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明显,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城市化水平增加0.427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城市化进程有负的影响。由此可见,江苏省应该继续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进程,加快江苏省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3):28-30.
[2]张学东,李志翠.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