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极为廉价的牛肉碎——是从牛骨头上剔下来几乎不能称之为肉的部分,黏糊糊、水分大、毫无味道可言——除了做宠物饲料外还有什么用?
然后可以调味了。加入大量的牛肉浓汁、化学调味料;为了使口感嫩滑,还要加入猪油和淀粉。为了方便机器生产加入黏稠剂和乳化剂;为了颜色好看,加入着色剂;为了延长保质期,就使用防腐剂、pH调整剂;防止退色,就使用抗氧化剂。
果汁饮料的调制,也不由让人想起中学时代的化学实验。
现代食品工业就如同一个魔术师,利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快速生产出看起来鲜亮、吃起来可口、保质期更长,而且更便宜的食品。在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下,美味看起来唾手可得。
添加剂的世界
田园式的食物生产模式被割裂。于是为了让一块蛋糕、一杯牛奶在经历漫长的历程后仍旧色彩诱人、香气扑鼻,就不得不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工程师们绞尽脑汁,通过合成化学的方法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事实上,从油条、豆腐开始,中国应用添加剂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早在东汉时期,就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从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是老百姓早餐桌上物美价廉的食品。800年前,亚硝酸盐开始用于生产腊肉。公元6世纪,农业科学家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的方法。世界范围内,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世纪,葡萄酒就有人工着色的工艺。
工业革命后,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食品添加剂从天然材料逐渐转变为人工合成。1856年英国人珀金斯(W.H.Perkins)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这是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1996年,我国出台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名称。目前在这个名单上,有22大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合法使用。按功能分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等等。美国可以使用的添加剂有45类约2000多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种,其中大部分由人工合成。
添加剂能降低制造商的成本,不需要高超的烹饪技术,就能够持续轻松地制作出品质划一、成本低廉的商品。
每个人每天都在与添加剂为伴。
一份火腿三明治大约使用20种以上的添加剂,包括:乳化剂、酵母粉、抗氧化剂(维生素C)、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甘氨酸、磷酸盐(钠)、酪蛋白酸钠、增稠多糖类、发色剂(亚硝酸钠)、着色剂(类胡萝卜素、胭脂红)、香料。一份猪肉白菜的盒饭也含有20多种添加剂: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甘氨酸、增稠多糖类、焦糖色素、甘油脂肪酸酯、香料、酸味剂、山梨糖醇、壳聚糖、抗氧化剂(维生素E)。
如果三餐都在外面解决,现代人一天的添加剂摄入量约为10克左右,大抵相当于一个人的盐的摄入量。不知不觉,每天摄入的添加剂的种类就高达六七十种。
无害与健康
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添加剂的许可名单也在不断调整。比如作为面团调节剂,溴酸钾已有80多年的使用历史。但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显示,过量使用溴酸钾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及肾脏,并可能致癌。中国在2005年7月开始禁止使用溴酸钾。
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存在着潜在风险。
同时,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因此,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对于解毒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有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如柠檬黄等,会妨碍锌的吸收,而酥脆食品中的明矾和氢化植物油等原料不利于智力发育。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基于无害的原则,但无害并不等于健康。
比如在饮料中应用较多的果葡糖浆,就存在着热量过多摄取的问题。500毫升的饮料里,往往10%以上都是糖汁(糖分)。果葡糖浆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若转换成固体粉末,含有的葡萄糖超过25克,果糖超过20克。不经意间,喝了一瓶(500毫升)饮料,就吸收了相当于50克砂糖所含的热量。
一些制造商过度追求色泽和口感而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违规使用非法添加物。例如,糖精钠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650倍。按照市场价格,达到相同甜度用糖精钠只需要蔗糖价格的1/50。但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食用较多的糖精钠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而为了使食物颜色鲜艳,抑制微生物增长,违规超量添加亚硝酸盐混合硝酸盐形成的防腐剂,就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
工业厨房之外,餐馆里情况也不容乐观。
2007年卫生部监督中心,对全国23个省市的餐饮场所进行了调查,一共涉及1440家各类餐厅。其中只有420家餐厅没有使用添加剂,有160家餐厅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其中包括:酸性金黄、碱性品绿等工业染料,溴酸钾、硼砂等国家禁止的添加剂,以及工业碳酸氢钠、工业明矾、工业过氧化氢和工业香精等。
更严重的是,一些非法添加物用于食品生产,如用吊白块漂白、用苏丹红染色,这将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对于添加剂的超量和滥用则是公众健康无法回避的难题。除了政府监管外,公众苛刻的消费要求,也不断给添加剂的使用推波助澜。
从厨房出发
厨房里有各种调味料,包括酱油、砂糖、盐、醋等基本调味料。可能也有化学调味料谷氨酸钠(味精),此外像是添加剂的东西就是小苏打、发酵粉之类了。如果是自己腌咸菜,可能还有给萝卜咸菜上色的栀子色素。但是,在家里腌咸菜的时候,没有人会用防腐剂山梨酸,也不会用苯甲酸、增稠剂、胭脂红、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盐。
即使自己动手做一份酱料或调味汁,也可以少摄入十几种添加剂。购买的食物加工度越高,使用的添加剂也越多。从健康的角度看,家庭烹饪的好处,不仅是避免食品添加剂,新鲜食物可以提供最平衡的养分、最多的保健成分、最多的膳食纤维,还能提高免疫力。
孔子不仅喜欢烹调精致,而且讲究卫生。变味的不吃,不新鲜的不吃,烹调手艺糟糕的不吃,反季节的食品不吃,调味不好的不吃,肉多了不吃,没有用规定的刀具、按照一定刀法切的肉也不能吃;市面上买的肉,不新鲜的也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