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油是一种传统调味品,主要在广东地区使用。随着饮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蚝油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南方地区,在北方乃至世界各地都非常常见,它已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调味品。
蚝油的制作是通过熬制牡蛎制成的,因此它也被誉为“海底牛奶”。牡蛎煮熟后提取汁液,再加入特殊的佐料进行精制,使蚝油具有适度的黏稠度,香味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非常高。
蚝油含有哪些成分?
●氨基酸:蚝汁是一种富含氨基酸的天然食材,其中包括丝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多糖类:蚝汁中含有多种多糖类,包括多种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
●蛋白质:蚝油中含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矿物质:蚝油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钙、铁、锌、铜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我国癌症高发,与蚝油有关吗?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或存在污染等问题,蚝油也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铅、砷等,这些物质长期摄入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而蚝油作为一种调味品,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癌症高发归咎于蚝油。所以,我国癌症高发与蚝油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医生:3种调味品,少碰为好
1.糖
糖分是给身体提供能量不可或缺的物质,但这不意味着摄入糖分越多越好。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体内发生氧化反应,身体内环境变成弱酸性、中性,血管容易因此而发生损害、产生大量自由基,继而容易引起细胞衰老、死亡,加速身体衰老的进程。
想要避免糖分摄入过量,日常要注意少吃甜品,同时要注意一些隐形糖的摄入。如芝麻糊、饮料、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等食物,内里含有的糖分都非常高。
2.鸡精
有些人在炒菜的时候也经常会食用鸡精,而鸡精当中的钠离子含量是比较高的,对于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容易加重水肿的情况。
鸡精中的钠离子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食用过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此外,还会造成血液当中的谷氨酸含量升高,容易影响新陈代谢,造成身体缺锌。
3.油脂
过量摄入油脂可能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因此,医生建议我们尽量减少对油脂的摄入,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有肥胖或高血脂的人,更应该严格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蚝油不能随便乱用,为了家人健康,要避开的5大误区
蚝油有非常不错的提鲜效果,但添加蚝油的时机也很重要。
2.不要放在煤气灶旁边
我看到许多家庭会把蚝油放在煤气灶旁边,离煤气灶很近,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把蚝油放在煤气灶旁边,蚝油长期受热。蚝油中的谷氨酸钠会分解成焦谷氨酸钠,进而失去本身的鲜味,长期受热,会使蚝油变质。
3.控制好用量
想要安全吃蚝油,牢记一点是掌握用量。蚝油虽然鲜美,能提供锌元素,氨基酸,但不能因为其美味就毫无节制大量用。
现在市面上所销售的蚝油大多还会加入味精,食盐等成分。如果一次性用量太多,食物会变得重口味,里面这些物质获取过多会带来影响。
4.不适合直接加入蚝油
蚝油和酱油、醋的一大区别,就是形状不同。蚝油质地黏稠,流动性差,如果直接加入,根本炒不均匀,这样味道就不好,可能一口咸一口淡。
还有一点,就是直接加蚝油的话,掌握不好用量,可能一甩就是半瓶。所以使用蚝油时,先把蚝油倒入碗中,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化开。然后再下锅,这样味道更加均匀,还不怕过量。
5.做麻辣菜不要放蚝油
有些人做麻辣菜时,除了放花椒、辣椒等等辛辣调料,还会放大量的蚝油,从而使菜肴吃着不麻又不辣,因为蚝油可以掩盖“麻味和辣味”,如果蚝油放的量过多,才会导致麻辣菜吃着有怪味。
买蚝油不要只懂看牌子,四个技巧教你选真正的蚝油
1.看原辅材料配方
特极蚝油,酱油的比例是1.6%、牡蛎汁的比例为6.25%,盐为8.12%,焦糖为0.3%,而二级或者三级蚝油。
其牡蛎汁的比例会少于6.25%,一级为5%,二级为3.75%,也就是说牡蛎汁的占比越高,其蚝油的质量越好。
2.看挂壁
上下摇晃几下蚝油瓶,看一下瓶壁上的挂壁现象,是否呈现一种红色,深红色。而且蚝油的流动性、黏稠度适中,没有特别稀、也没有特别粘,再看瓶底是否呈暗红色。这样的蚝油品质一般都是比较好的。
如果你摇晃着发现蚝油非常稀,或者是特别浓稠,上面的挂壁颜色甚至呈现出黑色。那这样的蚝油,我们不建议购买。
3.看清标准号GB/T21999
购买蚝油时除了要看瓶身上蚝汁含量以外,还要看是否符合国家推荐标准号。如果产品标准号是GB/T21999,那么这类蚝油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属于质量保证的产品,这种蚝油可以放心购买。
4.看营养成分表
蚝油的鲜味来自于蚝汁的含量,还会添加谷氨酸钠来增加鲜味。如果配料表中没有明确标明蚝汁的含量,也可以根据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的含量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