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猪卖出1400多元,饲料成本就占676元,难怪养猪户对饲料涨价叫苦不迭。“吃了睡、睡了吃”,是猪最典型的写照。饲料是养猪户一项重要的成本开支,但构成这项重要成本的几种原材料,价格都在“大踏步”上涨。可以说,除疫情外,饲料价涨是肉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材料进货价疯涨
南宁市一饲料企业的袁老板告诉记者,猪的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麦皮、鱼粉、添加剂等组成。其中玉米的成分占60%~70%,豆粕占20%左右,麦麸、鱼粉和添加剂作为配料和营养料,用量并不多,但大部分原材料都在涨,有的甚至疯涨。
先说玉米。一家大型饲料厂采购部的李经理说,去年玉米的价格每吨在1400元~1600元之间波动,而今年最高每吨曾达到1920元,一般每吨在1850元左右。
在饲料所涉及的原料中,麦麸、膨化大豆及其他添加剂都在涨,只有鱼粉的价格在跌,去年每吨9000元左右,今年每吨8000元左右。但鱼粉在饲料中占的分量太少了,并且有其他替代品替代。所以,虽然鱼粉的价格跌了,但对饲料价格影响不大。
“涨”掉养猪户收入百万元
饲料的涨价对养猪户影响有多大?市民每买1公斤猪肉将多付多少钱?
下面是一家中型规模养猪场提供的一份饲料配制成本清单。单位:吨/元。
品种去年价格今年价格纯涨跌(元)玉米16001870+27062%豆粕21503400+125024%麦麸11801400+2208%鱼粉90008000-10002%添加剂55006600+11004%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猪从15公斤长到100公斤,这期间的料肉比为3.3∶1,即需3.3公斤的饲料,生猪才能长出1公斤的膘(饲料控制得好的规模养猪场料肉比为3∶1;一般养猪场的料肉比为3.3∶1;养猪散户的料肉比为3.5∶1。此计算取中间数),最后共用饲料280.5公斤;每头100公斤的生猪按出边猪73公斤算。
另一家规模稍小的养猪场场主周老板,也向记者提供了她的原料成本。她翻出去年和今年的账本,分别抽出了去年和今年的5、6、7、9四个月同期的数据。记者依照杨老师的计算方法,算出周老板这家养猪场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拉动每1公斤猪肉上涨为2.55元。
需要说明的是,两者之间的差额,是由于养猪场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在原材料配制比例上不同而造成的。另外,养猪规模越大,规模化养殖程度越高,管理也就好,饲料成本就稍低;粗放型养殖的,有一定数量的浪费,饲料成本就偏高。
每公斤猪肉上涨了1.96元是什么概念?对于市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目,对养猪户来说更不得了:一头猪减少收入143.08元(1.96元/公斤×73公斤)。本系列报道《养猪篇》中提到的养猪场场主陈女士,她养一头猪赚的钱不到170元,143.08元这个数几乎相当于她养一头猪的收入。
以周老板的饲料成本来算,因饲料价格上涨,她养一头猪损失186.15元,“我一年出栏猪8000多头,饲料价上涨‘抢’走了我150万元的收入。按一头猪赚200元来算,我要多养7400多头猪才赚得回来”。
饲料企业费尽心机找出路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让饲料企业大倒苦水:原料大幅度涨价后,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原材料的涨价,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大中型养猪场所用饲料,是直接在火车站台进货,买回原材料后自己配制的。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绝大部分面向各养猪场的乳猪及农村养猪散户。
一家大型饲料厂的韦老板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饲料企业一直在低迷中度过。因为猪病暴发,存栏量急速减少,饲料用量也跟着下降,导致饲料企业收入锐减。今年以来,随着政府鼓励养猪的各项政策出台,养猪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饲料行业才慢慢步入复苏的阶段。
该负责人说,去年猪价低迷时,他们过得非常艰难,猪卖不出去,饲料也跟着卖不出去,猪的饲养链条出现断裂。到了今年四五月份,肉价开始上涨,而饲料的价格却没有跟上去。直到前不久,饲料才开始涨价。而饲料刚开始涨价时,饲料的各项原料却在疯涨。“涨涨跌跌之间的亏损,饲料企业扛下了大部分”。
基于上述因素,目前饲料行业之间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家大型饲料企业的袁老板说:“如今,各饲料公司纷纷挖空心思想办法。”他们不仅努力降低进货成本、生产成本,从今年春季开始,还在销售环节纷纷打出新招。比如,免费对养猪户进行养猪方面的专业培训;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提醒养猪户调整养猪数量,让养猪户及时规避风险;当预计原材料要涨价时,提醒养猪户多买一些存放。(唐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