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深度:驱动因素市场空间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2.19山东

在宅经济、懒人经济兴起、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疫情催化加速、食品产业转型、餐饮形态变化、冷链物流发展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预制菜赛道火热,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海底捞、西贝、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纷纷加码预制菜。与此同时,传统农牧食品企业、生鲜电商平台也相继布局预制菜,双汇、新希望龙大、圣农、金龙鱼、安井、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钱大妈等悉数进场。

01

行业概述

1、产业分类:预制菜按照产业加工深浅程度,可以分为四大类

预制菜是指对农、畜、禽、水产品等原料进行前期处理后,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后所制的成品或半成品。按照生产工序,可以将预制菜分为净菜、半成品菜和成品菜三类;按照加工的深浅程度,由深至浅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与即配食品四大类。

2、预制菜本质:工业化改造菜肴,解决传统烹饪痛点

传统菜肴烹饪存在诸多痛点,不同类型预制菜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传统菜肴烹饪通常包括食材购买、食材处理、烹调三大流程,存在耗时长、菜肴选择及口味把握对厨师专业技艺要求高、多余食材易浪费等诸多痛点。未来,餐饮端更加追求降本增效和标准化,居民端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缺乏烹饪技能现象愈发明显;因此,提前实现不同程度熟制(预制食材、预制半成品、预制成品)的预制菜,将成为更多餐厅和家庭的选择。

目前,预制菜边界较模糊,广义的预制菜可理解为由第三方企业将初级生鲜食材实现不同程度加工后形成的加工产品,涵盖净菜、速冻面米、速冻火锅料等多种产品;狭义预制菜偏菜肴产品,主要包括调理肉制品、半成品菜肴及成品菜肴。

3、行业发展历史:预制菜行业历经四个发展阶段

预制菜从B端开始兴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外连锁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对食品原料的需求,国内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工厂。21世纪初,国内餐饮企业逐步发展,净菜与半成品的市场进一步扩大,预制菜行业进入成长期,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会偶尔直接购买餐饮店的预制菜,C端需求已存在但规模较小。2010年-2020年,网络时代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带来了消费新体验,餐饮连锁化稳步推进,外卖行业飞速发展,餐饮企业对于效率和标准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预制菜迎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至今,疫情因素限制了堂食场景,消费者的饮食方式也有所改变,B端餐饮推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预制菜产品,生鲜超市、零售便利店让预制菜更快触及到C端人群;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稳步回暖,预制菜成为众多“90后”、“00后”便捷就餐的新方式,也成为快节奏生活环境下工作者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有效餐饮形式,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4、市场现状:餐饮行业便捷化趋势明显,预制菜处于产业上行期

餐饮行业便捷化趋势明显,九成连锁餐企使用半成品,预制菜助力降本增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超过九成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始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中游预制菜通过央厨工业化生产降低菜品加工复杂度,大幅减少餐饮企业加工步骤,替代米面等“低性价比”配菜,帮助加快出餐速度、提高单店高峰产值,最终促进门店实现降本提效,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使用预制菜后餐企人工成本可从20%降至10%左右,能源成本大幅降低,出餐速度、外卖服务得到改善,最终门店效率大幅提升。

后疫情时代下预制菜市场持续扩容,B、C端齐发力。目前预制菜渠道以B端为主。随着外卖市场与冷链物流的发展,预制菜B端渠道快速发展,根据食品饮料创新营统计,目前我国预制菜B、C端之比约为8:2。以餐饮企业为主的B端由于餐饮连锁化率的不断提升,对菜品能够标准化生产、快速复制提出高要求,以标准化为特色的预制菜正好可以满足餐饮企业的需求。因此,未来随着餐饮产业的成熟化,B端预制菜有望在下游连锁化进程中有望加速增长。

02

驱动因素

1、政策支持,推动预制菜行业发展

2、城镇化水平提高,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促进预制菜消费市场扩容

3、技术升级+消费者接受度提高+行业标准完善,驱动市场发展

随技术升级,预制菜口味优化,帮助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有利于增加复购及渗透率。预制菜口味不达预期是消费者主要问题之一,亦是预制菜产业难点之一,一方面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较大,难以打造全国性爆品;另一方面中餐对食材新鲜度、烹饪过程要求较高,许多复杂菜品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而对于餐饮来说,好吃是关键,因此技术创新尤为重要。当前预制菜行业已实现多种技术升级(主要面向重口味食品,还原“鲜度”的技术难度仍然较高),研发水平和冷冻技术的进步使得预制菜口味已接近餐厅水平,如真空慢煮工艺几乎完美保留食材本真味道,并能隔绝空气中的细菌,最大程度还原食物的色香味;信良记将“液氮速冻”技术用在麻辣小龙虾产品,急速锁鲜;盒马的淡水鱼去腥暂养系统取得两项国家专利,用于盒马宝鲜系列产品。

技术升级类预制菜消费可期。根据艾媒咨询,2022年消费者对技术升级的预制菜消费意愿强烈,89.3%的消费者愿意为技术升级的预制菜买单,81.5%的消费者愿意花费金额高于目前产品价格1%-40%购买技术升级后的预制菜;消费者对技术升级后的预制菜推荐意向较高(83.4%),愿意推荐给身边的人。随产品加工工艺不断创新进步,消费者购买热情将更加高涨。

03

市场格局

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预制菜行业飞速发展,市场参与者众多,呈现出市场规模大、竞争激烈的分散格局,但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蓝海竞争阶段,并未出现较多的规模以上企业,行业地理区域特征显著、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参与企业类型多样,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1、B端:行业主要发展市场,竞争激烈

预制菜市场重心在B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从行业参与企业类型来看,上游农林牧渔企业、食材供应链服务商、专业预制菜企业的主要客户都为B端餐饮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也会面向小B企业展开业务,因此预制菜行业面向B端发展较为成熟,竞争激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展示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占比情况,其中食品加工类企业占比一半以上,农林牧渔类企业占比18%,面向C端消费者的餐饮企业占比22%、零售企业占比4%,可见行业主力为B端市场。

在B端市场预制菜主要的使用者为餐饮、商超和企业团餐,具体按照规模大小可划分为高端酒店、连锁餐厅等大B端市场,乡厨、团餐为中型B端市场,外卖店、小吃快餐为小型B端市场。其中餐饮酒店为主要的消费场景,占比65%;其次占比较高的B端客户为商超;企业食堂占比15%。B端不同业态具有差异化的需求,其中高端酒店等大B端客户看重食品安全、口味,不轻易更换供应商,对服务要求较高;乡厨和团餐看重口味、性价比,一般也具有较为固定的供应商;外卖等小B客户看重性价比和成本优势,渠道粘性一般,供应商不固定。因此对于面向B端市场的企业来说,其下游客户高度分散,需求分化,中间经销商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较强。

专业预制菜企业在行业深耕多年,具有较为丰富的预制菜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诉求,从而明确市场定位,打造优势菜品,但品牌往往局限于某一区域,专业化生产能力较低。面向B端的代表企业有主要提供料理包产品的蒸烩煮等,以及提供酒店菜的聪厨、厦门绿进、盖世食品等。

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发展历史较长,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擅长打造标准品,能够依靠规模优势将产品分销到各地,同时由于速冻食品本身对冷链运输的高要求,使得预制菜可以借助冷链优势得到发展。但预制菜品与速冻食品的受众、渠道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提升业务协同能力。主要代表企业有速冻米面制品企业三全食品、速冻调理制品企业安井食品等。

ToB为主的预制菜行业参与企业在多种经营业务下多样发展,市场分散,各自赛道的企业竞争激烈,为行业规模的主要贡献者。

2、C端:行业新兴发展市场,潜力较大

预制菜在C端的需求持续扩张中,无论是通过农贸市场、零售商超还是线上平台渠道,企业都可以将预制菜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目前的主要参与企业类型有餐饮企业和连锁商超、生鲜超市等零售企业,原有以B端为主的企业也会生产直接面向C端的产品,行业在C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机会众多。头豹研究院数据测算,C端市场的占比将会从2017年的15%上升至2026年的30%,C端市场规模占比会持续上升。

预制菜C端市场逐步铺开,消费需求仍可挖掘。目前预制菜C端消费者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预制菜占有一席之地,但三线城市及以下的消费者发布较低,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可继续挖掘。

面向C端的企业类型之一为餐饮企业,在疫情的影响催化下,为了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的就餐需求,餐饮企业推出了门店的招牌菜品直接向消费者售卖,除此之外还会提供一些较为难做的硬菜。依托于自身品牌的知名度,餐饮企业可拥有较为稳固的消费者基础,但餐饮企业在这一领域需要较多的前期成本投入,例如搭建中央厨房来保证口味的还原度,这导致餐饮企业推出的预制菜品价格较高,难以覆盖较多的消费者。目前进入预制菜领域的餐饮企业主要有广州酒家、海底捞、同庆楼等等,在自身品牌的背书下,逐步推出预制菜产品。

零售商超、生鲜电商等企业依托渠道优势,打造面向C端的预制菜产品。便利店等线下零售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能很好的把握消费者需求,是预制菜在C端渗透的主要方式。目前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京东生鲜等企业提供多种预制菜品,产品丰富度高,但该类型企业需要自建仓储和冷链体系,成本较高,对代工厂的依赖较高,难以把握产品质量。

伴随C端渗透提速、更多企业加码,原以B端为主的企业也会面向C端开展业务,预制菜行业BC端兼顾发展成为趋势。

04

突围之路

预制菜正处在百花齐放的初级阶段。企业短期可通过打造具有高认知度的爆品产生销量;长期而言,夯实产品、渠道、供应链基础,打造综合实力才能走得长远。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产品力和渠道力是现阶段的主要发力点,随着公司品牌力提升和营收规模扩大,再一步步过渡到自建供应链、工厂、物流等行业核心壁垒上。

1、产品:从明星单品到单品规模,打造爆品成为预制菜品牌突围优势

从大单品突围做出差异化。目前,预制菜处于有品类无品牌阶段。京东超市数据显示,目前用户对预制菜的搜索主要围绕菜品和场景展开,针对品牌的搜索较少。因此,发展初期公司通常采取大单品策略。此类型品牌的特点为产品SKU的数量少,产品有差异化、壁垒较高,一旦做出优势产品,即可突出重围形成品牌辨识度。打造爆品卡位品类、抢占市场,是预制菜品牌初步突围的核心。

从明星单品到单品规模,沉淀经验提升综合实力。预制菜行业与餐饮行业具有相似性,预制菜市场规模千亿,有望诞生百亿元营收的公司。但小店口味做得足够好,也能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预制菜单品规模比公司规模更重要。如方便面市场规模500-600亿元,而老坛酸菜牛肉面单品营收近100亿元。选定单品后反复验证和精进,通过单品沉淀团队、整理供应链、提升效率。用单品占领市场是公司竞争力的最大体现。

四角度选择受众更广、高频且高复购的品类。一是基于场景,或满足家庭聚餐场景的便捷做大餐的需求,或满足懒宅独处时的简单营养的餐食需求,或满足白领快速早餐时营养快捷需求。二是围绕菜系,川湘菜系、闽粤菜系、江浙菜系中均有受众广、高认知度的产品,可聚焦区域的密集需求做菜品选择,比如江浙沪消费者更热衷购买年夜菜。三是肉类佐餐小食和基于早餐场景的米面主食已被验证是受众广、频率高且高复购的品类。另外,从烹饪方式看,可选择更容易标准化的炖煮熬的菜品。

多维度产品精进,总结爆品公式并推广。以大单品酸菜鱼为例,将一款产品从细节上到做到极致,需处处打磨,才能呈现高分产品。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67亿元。酸菜鱼预制菜在全网销量排在前列的公司包括叮叮懒人菜、国联水产、冻品先生、麦子妈、珍味小梅园等。如珍味小梅园的产品打磨包括:原材料。使用黑鱼而不是巴沙鱼,价格贵但口感更佳;配料。自制配料,保证酸味重于辣味;加料。较早在酸菜鱼产品加料中增加土豆粉,增加嗦粉体验;包装。色彩突出、吸引眼球,包装袋可微波,加热完成后开袋即食、免洗碗,适合懒人。另外,酸菜鱼底层逻辑是肉类主食材+汤类基底+大众口味,总结爆品公式打造系列化爆品,比如猪肚鸡、水煮牛肉等。

2、渠道:前期看速度,后期看效率,渠道拓展速度也是竞争关键

目前加速跑马圈地阶段,渠道拓展速度是竞争关键。预制菜行业起步初期为企业发展黄金阶段,渠道是竞争落地最主要的抓手,且渠道拓展速度是当下决胜关键因子,以现有格局看,味知香、安井食品等传统生产企业经过了多年深耕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渠道体系,先发优势明显,初创企业在产品定型后通过差异化渠道布局实现赛道切入。

渠道运行呈现差异化,行业发展后期管理能力决定渠道运行效率。我们将渠道分为餐饮、流通、零售三大类,由于三类渠道在产品需求、决策体系存在一定差异化,导致不同渠道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团队配置、运作模式等存在差异。餐饮渠道包括酒店、团餐等,核心在于品控能力,强调从采购、定制和研发等系统化服务能力;流通核心在于效率,重点在于网络体系建设,难点在于经销商体系管理;零售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与餐饮、流通等不同,C端消费以个人为决策对象,消费者更注重口味、便利、品牌等方面,产品创新与营销推广较为重要。随着行业渗透率逐步提升,渠道竞争的核心要点将逐步从拓展速度转向渠道管理,从而最终实现渠道运行效率提升。

3、供应链:供应链管理能力是预制菜企业长期决胜关键

供应链管理贯穿整个预制菜产业价值链,从上游成本管控到生产效率再到下游交付。产品与渠道匹配后的快速触达主要影响收入,而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更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盈利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体现在采购管理、生产效率、仓储物流等多个环节的成本减少与效率提升,我们分别选取安井(2B)、味知香(2C)两大类型企业进行供应链案例分析。

中端:生产效率提升。预制菜行业大多数企业人才自动化水平较低,未来技改方向主要在于规模化、自动化下的生产效率提升。安井食品2021年产能72.42万吨,在原有工厂基础上,公司通过融资不断建设新基地,升级改造旧基地;味知香现有1.5万吨产能,保持柔性化生成,上市后进一步扩充产能储备。

下游:物流保持效率的同时优化成本。预制菜产品形态有即烹、即热等,一般涉及冷链物流,安井与味知香均采取自有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第三方物流平台的方式,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逐层扩大配送覆盖范围,实现冷链物流效率提升,安井推行“销地产”战略,并已实现全国化产能布局,缩小运输距离,2018-2021年物流费用率逐年下降,味知香2018-2020年物流费用率均保持在1%以下的较低水平。

05

产业链分析

1、预制菜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供给、中游加工生产及下游销售端口三部分构成

2、上下游聚力发展,跨环节布局可期

预制菜行业供应链稳定。上游为农林牧渔业,有实力的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向下游发展,进行预制菜前段生产,中游为预制菜企业,生产成品与半成品菜,下游为终端销售渠道,分为B端与C端市场。

上游优势整合,规模效应凸显。预制菜产品原材料主要是蔬菜、水产和肉类,直接材料影响成本较大,最终影响预制菜行业盈利水平,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盈利水平将逐渐区别于行业内中小企业。

中游层级丰富,符合餐饮工业化趋势。狭义预制菜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调味/腌制,部分熟制和完全熟制,层级丰富,工艺复杂度不同,底层逻辑是食品工业化,通过工业化进程,使得预制菜可操作性加强,模式逐渐成熟,降本增效的同时还原了口味,为产品带来了附加值。

下游空间广阔,区域性特点显著。预制菜具有季节性消费的特点,在日常消费中,消费者偏向即食、即烹的便捷预制菜,在春节、元宵、中秋等中国家庭团圆的传统节日时,消费者偏向于含有时令蔬菜的高端预制菜,随着便捷餐饮的市场越来越广阔,下游空间随之发展扩大,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为10%-15%,对标日本渗透率达到60%以上,预计国内预制菜2023年渗透率达到15%-20%。区别于其他速食,预制菜行业具有较大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区域环境差异较大、人口饮食习惯显著不同、不同地区物产各异等特点使预制菜行业需要面向消费者进行细分。

3、细分赛道前景分析

(1)原材料企业

原材料企业(代表企业:正大集团、圣农发展、双汇集团)作为预制菜原材料供应商,位居产业链上游,具备较大的业务、资金体量和深厚的渠道资源,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上游厂商有望充分发挥规模化优势,放大原料、产能、资金和渠道端的优势,长期具备较高成长性。

(2)预制菜生产企业

预制菜专业厂商(代表企业:绿进、味知香)具备丰富的预制菜肴产品研发经验,产品矩阵较完善,SKU数量较多,在优势区域内具备较高品牌知名度。长期来看,能够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外区扩张的企业上升更具备确定性。

(3)生鲜电商零售平台

生鲜电商平台(代表企业: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大多只面向C端市场,具备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受疫情催化,短期内社区电商、生鲜电商赛道大幅升温,长期来看,B端渠道力薄弱制约了该类公司的成长空间。

(4)餐饮企业

餐企(代表企业:海底捞、广州酒家)具备多年C端餐饮市场经验,品牌力给预制菜产品带来了更大的溢价空间。但由于产品丰富度低,多环节可控性薄弱等问题,市场发展空间相对受限。

06

1、安井食品:三箭齐发布局预制菜,主业领先多维赋能

(1)菜肴收入快速增长,三箭齐发全渠道布局预制菜

安井食品早期拥有虾滑、千页豆腐、蛋饺等菜肴类产品,2018年成立“冻品先生”外协事业部延展至天妇罗鱼虾、腐竹等产品。公司菜肴制品收入从2017年2.7亿元迅速提升至2021年14.3亿元,2022Q1-3实现收入21.1亿元、同增129.6%,菜肴制品收入占比从2018Q1的8%提升至2022Q3的25%。目前公司通过冻品先生、安井小厨及并购的新宏业&新柳伍三箭齐发,BC全渠道布局预制菜。

冻品先生:OEM模式快速推新成长迅速,聚焦川湘菜及C端。公司冻品先生为OEM模式,通过与优质工厂合作严控品质,以轻资产模式实现快速推新,从而不断沉淀出与公司既有优势相匹配的产品,早期主要针对B端,产品以天妇罗鱼虾、腐竹类为主,经过多次迭代后,当前冻品先生主打川湘菜,目标客户为面向家庭小白、年轻宝妈等C端群体,并且已在原有TOB的黑鱼片的基础上打造出酸菜鱼大单品,2022Q1-3酸菜鱼实现收入约8600万元(含税)。2021年冻品先生实现收入2.6亿元、净利润909万元,大幅超过1.5亿收入、实现盈利的考核目标。2022年冻品先生实现收入超6亿元,同增超131%。

安井小厨:自研自产针对B端,聚焦调理类和蒸炸类。公司于2021年规划安井小厨,2022年5月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规划以自研自产针对B端,打造全场景、全区域、全渠道的爆品,品类以调理类和蒸炸类为主,其中小酥肉表现亮眼。2022年全年实现销售额突破2亿。

新宏业&新柳伍:截至2022H1,公司已通过收购持有新宏业90%股权,持有新柳伍40%股权,根据安井食品公告,拟通过第二步收购增持至70%,新宏业及新柳伍均位于小龙虾主产地湖北省,且为小龙虾加工行业头部企业,在原材料价格把控、餐饮客户渠道等方面具备较好优势,并可保障公司淡水鱼浆供应。2022H1,新宏业实现收入9.1亿元、净利润6139万元;新柳伍实现收入6.7亿元、净利润5454万元。此外,根据安井食品公告,公司于2022年3月宣布拟投资10亿元在湖北洪湖建设预制菜肴生产基地,依托当地丰厚的水产品资源生产调味小龙虾等水产类预制菜,全部达产后有望实现20亿元产值。

(2)主业火锅料龙头地位稳固,有望从多维赋能预制菜发展

公司主业为速冻火锅料制品(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及速冻面米制品,属于泛预制菜领域,在品牌关联及与现有业务协同上具备较好优势,同时公司为速冻火锅料制品龙头,市占率约10%。此外公司基于主业在工厂布局、供应链及渠道布局等方面所形成的竞争力,有望为预制菜业务快速发展充分赋能。

全国产能布局完善,预制菜产能储备充分。速冻食品需要冷链运输,一般超过600公里后运输半径运输费用将大幅提升。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规划9个生产基地,形成全国化布局,以及“产地销”、“销地产”的经营模式,产能利用率稳定在100%以上。2022年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募资57亿元进一步扩充产能,其中规划速冻菜肴产能10.5万吨。完善的全国产能布局在产品冷链运输、工厂布局上可为预制菜发展充分赋能。

公司渠道布局完善&经销商实力雄厚,有望赋能预制菜渠道快速扩张。公司餐饮/家庭渠道占比约60%/40%。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培育了一批实力雄厚、忠诚度高的经销商,同时公司充足的终端销售人员配置,一方面可对经销商形成深度服务、提升经销商粘性及掌控力,另一方面可协助经销商共同开拓各类预制菜客户。强大的经销商体系可推动预制菜快速扩张,目前冻品先生约80%的经销商来自于安井原有经销商体系,已通过经销商向农贸市场投放超1万个冰柜。安井小厨也在率先利用现有经销商推广预制菜。

2、千味央厨:B端渠道具备优势,定增彰显发展信心

加大预制菜业务投入,战略布局C端渠道。针对当下景气度较高的预制菜业务,公司一方面于22年5月设立子公司河南御知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推动B端预制菜业务的发展,同时成立兴客坊子品牌,采取ODM模式满足餐饮客户的创新需求。而针对C端市场需求,公司于4月25日也举行了千味央厨C端品牌战略发布会,以面向C端的两大新品牌岑夫子、纳百味入局新消费赛道,在巩固B端业务基础上,构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其中,岑夫子定位东方创意美食家,旨在对地方特色美食及传统老字号进行年轻化创新,与现代融合,面向新中产,走高端路线。而纳百味旨在打造年轻人的烟火美食市集,围绕“休闲品类+差异化+高频消费”的产品路线,面向单身人群或新兴小家庭。

3、味知香:新产能逐步释放,探索新业务模式

专业预制菜企业,BC端业务齐发力。味知香专业深耕预制菜领域多年,产品种类丰富,SKU超300种,涉及肉禽、水产类等多种品相,目前以肉禽类中的牛肉类为主,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从销售渠道看,味知香旗下主要品牌包括面向C端的“味知香”和面向B端的“馔玉”品牌。其中,C端渠道主要以经销店、加盟店为主,B端主要通过批发渠道由经销商提供服务,此外还有少量的电商业务。目前C端销售占比60%+,并且管理模式规范、品牌塑造效应更强的加盟店逐渐成为主导。B端批发客户数量也从2017年的325家增加至2022年末的442家。

公司C端门店拓展模式仍存探索空间。和同样面向C端销售的711对比来看,二者在品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711便利店内的预制菜品类主要以饭团、便当、三明治等快餐冷藏类产品为主,主要解决个人的便捷就餐需求。而味知香门店以冷冻类的半成品菜为主,产品种类更多样,价值相对更高,更适合家庭消费场景。但在经营思路方面,711通过高网点密度、高配送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新鲜的产品、便捷的服务体验来增强客户复购的运营模式仍有借鉴意义。味知香当前以华东地区的农贸店为主,客群主要面向中老年人群体。但随着年轻群体对预制菜需求的提升,以及在零售渠道的近场化趋势下,公司也亟需通过适合新群体、新场景的新模式来实现扩张。今年公司也开始针对更贴近年轻群体的社区消费场景尝试街边店新模式,此外也在探索和商超系统合作的商超店中店模式,进一步丰富产品售卖渠道,加强公司产品的可触达性,提升品牌影响力。

募投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支撑业务增长。公司上市前产能利用率便处于高位,今年春节旺季期间也存在着缺货、欠货情况,产品供不应求。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募投项目的产能将会逐步释放,新产能将主要生产“味知香”品牌产品,老厂后续将主要负责“馔玉”品牌产品的生产。

4、龙大美食:以屠宰业务为支撑,发力预制菜

以屠宰业务为支撑,发力预制菜。龙大美食前身成立于1996年,以生猪养殖和屠宰起家,2014年上市。2014-2020年,公司营收由35.47亿元增至241.02亿元,CAGR为37.63%,净利润由1.04亿元增至9.75亿元,CAGR为45.21%。受猪价波动影响,2021-2022年公司业绩承压。公司2021年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预制菜为核心的食品为主体,以养殖和屠宰为两翼支撑”,培养预制菜为第二增长曲线。

屠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头部公司受益。中小企业面对猪价波动抗风险能力低,且政策对环保、冷链运输等监管趋严,行业产能将逐步向行业前端集中,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发挥优势。

预制菜业务潜力大,在供应链及渠道方面优势显著。公司已将预制菜定位为主体业务,未来猪周期对公司业绩影响会逐步减弱,且2022年预制菜毛利率为10.43%,高于屠宰业务的1.74%,未来公司盈利能力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方面,公司在上游养殖屠宰业务基础坚实,原材料安全可靠,产业链一体化有助于调整产能、控制成本;渠道方面,公司以B端为主、C端为辅,已为海底捞、肯德基等超过200家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未来将持续开拓BC端客户。

5、广州酒家:品牌+渠道+供应链基础扎实,速冻先行,预制菜起步

餐饮老字号背书,广式月饼翘楚,奠定品牌基础。公司缘起1935年,最初以粤菜驰名,现拥有“广州酒家”、“陶陶居”两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以及“天极品”、“星樾城”等餐饮品牌。立足“餐饮立品牌,食品创规模”战略,将老字号历史沉淀的品牌优势,以月饼、速冻等食品销售进行规模生产与变现,已发展“广州酒家”、“陶陶居”、“利口福”、“秋之风”、“粮丰园”等食品品牌,华南知名度高。

按照广义预制菜的定义(包含速冻面点),公司布局速冻食品业务,粤式点心实现较快发展。传统速冻米面品类起步较早,竞争格局初定,CR3(三全、思念、湾仔码头)=64%,但由于消费者口味多样化,粤式点心细分新品领域处于发展阶段,产品尚处于创新迭代中,市场较分散,给予公司错位竞争下的成长机会。2022年公司速冻食品业务营收10.58亿元/+24.75%,占比由2013年的11.46%提升至2022年的25.7%,目前已形成核桃包、叉烧包、虾饺等销售冠军。

狭义来看,公司预制菜仍处于发展初期,具备产品研发基础。公司在预制菜选品时较为谨慎,主要系粤菜还原“鲜”度的技术难度较大,目前以速冻盆菜系列(更偏节令),及盐焗鸡、豉油鸡等广式熟食系列、广式靓汤等产品为主。公司具备多年餐饮沉淀和食品生产经验,如“传统咕噜肉”还原度达90%,获得2022年“十大预制菜爆品”、2023年“十大粤味预制菜”称号。公司持续发力技术创新,2022年与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公司立足岭南饮食文化,持续深耕粤式菜肴及广式点心,具备差异化优势。

供应链基础:四大生产基地支持规模扩容。公司现有广东广州、茂名、梅州和湖南湘潭四大食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核三翼”的食品制造产能布局,保障产品供应。

目前正积极进行异地扩张,有望助力食品业务省外拓展,为预制菜省外布局奠基。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有望经营更加积极,助力公司跨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渗透,省外尤其华东加速突破)成长。公司此前聚焦广州,近两年开始在大湾区渗透,伴随广州酒家、陶陶居等品牌在深圳开店,公司在深圳的食品业务销售也开始逐步起量。此外,公司在省外尤其华东区域也取得部分突破。门店方面,去年广州酒家省外首店长沙店开业,今年上海有望开业2家“广州酒家”,其中上海首店今年4月24日已开业,叠加陶陶居后续进一步异地扩张,省外影响力将不断提升,有望为公司食品业务的省外扩张尤其华东布局奠定基础。渠道方面,公司在华东等区域的KA渠道布局初见成效,其部分产品现已进入华东地区的盒马、永辉、沃尔玛、Costco等超市。此外,后续如与宏辉果蔬合作推进,也有望进一步加速其华东区域产能扩张。

总体而言,广州酒家为广州老字号餐饮国企,月饼与速冻面点发展多年,已在广东省内供应链和渠道方面积累先发优势;当前速冻食品正发力华东市场,而预制菜布局仍以节令盆菜为主,广式名菜为辅;2023年4月设立预制菜产业基金,后续预将持续发力。

07

市场空间

1、我国预制菜正处于发展初期,多力驱动快速成长

我国预制菜正处于发展初期,长期扩容空间大。根据日本冷冻食品协会,2020年我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仅为3.7kg,相当于日本1975年水平,日本2020年人均消费量已达到22.6kg,约为中国6倍,欧美国家更是普遍达到36kg以上,约为中国10倍。

综合对比宏观经济背景(人均GDP等)、餐饮端预制菜驱动因素(连锁化率、租金、员工工资等)以及家庭端预制菜驱动因素,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处于日本冷冻食品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阶段。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发展趋势,参考各国家冷冻食品消费量水平,推测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至少存在3倍以上扩容空间。

对于C端,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电冰箱渗透率均已基本100%普及,2020年城镇微波炉渗透率达到56%。此外,空气炸锅这类便捷烹饪电器的兴起,也为C端新兴预制菜产品的研发及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2、万亿级空间市场,肉禽水产类带来增量

行业发展万亿级空间,人均消费量亟待提升。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1%,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从人均消费量角度,2022年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仅为9.1KG,远低于预制菜产业成熟的国家的人均消费量,同年美、英、日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分别为16.1KG、16.8KG、23.2KG;但我国人均消费量提升速度较快,提升空间大。

面米/蔬菜类占半壁江山,肉禽类和水产类潜力大。分产品来看,2022年肉禽类、水产类、面米/蔬菜类占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的比重约为3:2.5:4.5,面米/蔬菜类占据了近五成份额,但由于速冻面米制品已处于行业成熟阶段,预计未来增速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饮食水平提升,肉禽类和水产类需求量增速将快于面米/蔬菜类。

08

发展趋势

1、产品不断升级迭代,产品形态日益多样化

2、传播渠道多样化,线上线下同时布局

经历疫情冲击,预制菜渠道也从餐饮、团餐等线下渠道开始转战家庭餐桌,发力新零售渠道。渠道下沉和定制生产也成为众多厂家的重要生存和发展手段。从预制菜产品渠道分布来看,电商渠道、私域流量型渠道和新型O2O渠道在预制菜销售渠道的占比快速提升,同时也有大量新锐品牌选择从线上开始建立品牌,从创立初始打造“互联网”品牌。

新媒体营销手段,除开辟线上销售平台外,例如引进KOL直播带货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消化积压库存。但近期接连发生的头部电商主播税收事件将给线上模式带来短期影响和中长期深刻变化。短期内对于以来直播带货的产品或有负向增速,中长期将推动品牌商回归产品研发,推动品牌方扶持店铺自播,减少对KOL销售依赖。

3、预制菜市场集中度低,龙头企业成长空间大

预制菜行业热潮吸引资本入局,市场规模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由于疫情促进C端需求快速增长,预制菜行业发展再度迎来热潮,根据餐宝典发布的《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首次达到300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300亿元,2021-2025年CAGR将达到27%左右。吸引资本争先恐后纷纷入局,仅2021-2022年预制菜企业就获得40余起融资事件,不少新兴预制菜企业已获得多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百亿。在获得融资的企业中,除了王家渡食品这样的传统预制菜企业,更多涌现出的是新消费品牌,比如珍味小梅园、舌尖英雄、银食等。在融资活动如火如荼的情况下,预制菜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快速增长。

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低,集中度提升趋势显著。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预制菜行业CR10仅为13.6%,其中绿进、安井食品和味知香以2.4%、1.9%和1.8%的占比位居前三,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与一些新兴的预制菜企业和新切入预制菜行业的企业相比,当前的头部预制菜企业均深耕于市场多年,具有先发的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预计头部企业市占率仍有望进一步提升。

百花齐放缺少绝对龙头,差异竞争决定强弱之分。目前来看,预制菜行业头部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因此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主要在于产品和渠道。在产品方面,当前消费升级对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企业需要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在渠道方面,生鲜电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2021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4658.1亿元。紧跟市场趋势,着手铺开电商渠道成为提升销量的又一重要驱动力。只有在产品和渠道上形成差异化竞争,开发品牌的特色优势,企业才能率先抢占市场份额。

THE END
1.原料市场,原料代理加盟2016美国 食品原料采购展Supply Side Show2016 面议 厂家供应药用原料薄荷脑 面议 原料市场 丰富的 原料产品、厂家信息,尽在中国制造网。中国制造网为您提供丰富的 原料产品型号、高清图片、 价格、生产厂家等详细信息,您也可以借助相关 栏目寻找 提取、天然物提取、植物提取原料等更多相关产品、供应商信息。 https://cn.made-in-china.com/shichang/zh-yybjyl1.html
2.2022年市场火爆的食品原料回顾然而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明确指出,β-烟酰胺单核苷酸在中国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NMN不能作为食品进行生产和经营。但这并不能影响大家对NMN的追捧,跨境电商平台NMN商品琳琅满目,经查询,我国跨境电商销售的NMN类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59062&moduleid=21
3.膨化食品原料供应商,价格,膨化食品原料批发市场马可波罗网膨化食品原料批发市场,包括膨化食品原料,膨化食品原料价格,膨化食品原料供应商,膨化食品原料厂家。查找膨化食品原料相关产品,产品报价,企业信息,请上马可波罗网。http://b2b.makepolo.com/cpinfo/by3081397.html
4.重磅!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开征求辅酶Q10等5种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意见...辅酶Q10的《原料目录信息列表》主要是依据2017年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标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关于含辅酶Q10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566号)(下称《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多次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 https://www.jianshu.com/p/2e1c9c82bcff
5.立高食品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公司参与制订了中国商业联合会《焙烤食品冷冻面团》团体标准,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对产品中心进行优化配置,持续加大对冷冻烘焙食品的技术创新投入,公司目前已具备六大类超过百款冷冻烘焙食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已初步具备全品项覆盖能力。 在烘焙食品原料领域,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参与制订《植脂奶油》行业标准,被评...http://yuanchuang.10jqka.com.cn/20240428/c657376501.shtml
6.2022《2022-2028年中国豆类食品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基于多年监测调研数据,结合豆类食品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全面分析了豆类食品市场需求、市场规模、产业链构成、价格机制以及豆类食品细分市场特性。豆类食品报告客观评估了市场前景,预测了发展趋势,深入分https://www.cir.cn/r_shipinyinliao/92/douleishipinhangyeqianjingfenxi.html
1.2024年全球食品原料会出现哪些新趋势?界面新闻·JMedia因此,非药物治疗慢性病的需求逐渐加大,其中通过营养手段进行干预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报告显示,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增速约为7.2%,预计到2028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达6737亿美元。 在原料端,据FDL数食主张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食品原料中支持血糖控制、血压调节、降低胆固醇的功能性原料占比均达到了25%,支持...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871281.html
2.特色食品配料行业2024年全球与中国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第七章:本章重点分析特色食品配料上下游市场情况,上游市场分析特色食品配料主要原料供应现状及主要供应商,下游市场主要分析特色食品配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每个领域的消费量 ,未来增长潜力。 第八章:本章分析中国市场特色食品配料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重点分析中国特色食品配料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及表观消费量关系,以及...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387059.html
3.调味品市场规模份额趋势增长分析[2030]主要市场洞察 2022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为851.1亿美元,预计将从2023年的897.5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356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6.07%。 调味品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于制备各种菜肴,包括面包店、糖果、咸味食品和其他食品。该产品广泛消费的例子包括番茄酱、酱油、辣酱、蛋黄酱、芥末酱和泡菜。由于可支...http://www.fortunebusinessinsights.com/zh/industry-reports/condiments-market-100541
4.当代调味品市场分析报告:竞争格局与消费趋势深度剖析调味品作为食品加工和烹饪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口味需求的不断提升,调味品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创新。研究调味品市场,不仅可以洞察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还能深入分析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https://www.zhaocaifu.cn/article/99780.html
5.上海虹桥食品原料交易市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虹桥食品原料交易市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魔都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银桥路99号606室,公司资金充裕,注册资本3000(万元),场国际在开业后蓬勃发展。公司主要提供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仓储业务,期待与您合作,携手共进 ...https://www.11467.com/shanghai/co/637125.htm
6.餐饮市场调查报告15篇4、国际交往,主要食品原料生产流通。 三、市场分析 1、经济指标:当地餐饮企业经营状况、实力排列;所有制形式及所占的比重;营业网点数量;从业人员数量。 2、分店所选市场的餐饮业经营现状:企业数量与竞争能力(是否已形成规模竞争?);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经营档次高低;菜系地位。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21106204154_5887541.html
7.新乡学院学生餐厅2024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驻新高校食品原材料联合采购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第七届驻新高校食品原材料联合采购实施方案》中对于联采平台采购食品原材料以外的品种规范采购程序的规定,参照《河南省高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细则》的要求,我校通过市场考察的方式,拟确定驻新高校食品原材料联合采购平台以外的部分品种的合格供应商,欢迎...https://hqc.xxu.edu.cn/info/1098/1303.htm
8.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法律法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3号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已于2018年12月18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第9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经与卫生健康委协商一致,现予公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 ? ? 局长 肖亚庆 2019年8月2日 ...https://scjgj.xinjiang.gov.cn/xjaic/flfg/202106/5f66a862718743dbafebdaf649ba0ff6.shtml
9.食品工厂项目建议书(通用7篇)(2)厂的地区要接近原料、燃料基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还要接近水源和电源。 (3)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4)场地有效利用系数较高,并有远景规划的最终总体布局。 (5)有一定的基建施工条件和投产后的协作条件。 (6)厂址选择要利于三废处理。 1.1地理位置与条件 ...https://www.wenshubang.com/jianyishu/572024.html
10.年后股价涨了94%华熙生物切入食品赛道抢市场董事长看好C端利润贡献...在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5种“三新食品”公告批准透明质酸钠为新食品原料可以添加到普通食品中后,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华熙生物也正式切入功能性食品赛道——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在今年4月公开表示,2021年华熙生物将大力发展食品终端业务,着力打造第四大业务板块。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2107101992365258.html
1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原料人参西洋参灵芝备案产品...2024年4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原料人参 西洋参 灵芝备案产品技术要求》(以下简称《产品技术要求》),对以人参、西洋参、灵芝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实施备案管理。 2023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西洋参、灵芝》,将人参、西洋参、灵芝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此次发布的《产品技术要求》中...https://www.nytcm.net/h-nd-783.html
12.日本有机产品展日本东京保健食品及原料展览会HIJapan2024...日本人口多、食品工业发达,但土地和资源匮乏,对食品添加剂和原料的需求量大,是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出口比较重要的潜力市场之一,也是国际上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原料的消费市场。 日本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对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健康食品配料的需求量比较大,天然、健康、营养、保健的产品是日本市场上的发展趋势。 往届回顾...https://l085.com/item/1a0b04c532ff73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