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一丘之貉”的貉吗?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上海原住民”,更是典型的“进城野生动物”。近年来,上海共有超过300个点位发现过貉,总数约在3000至5000只。但“貉丁兴旺”的同时也为不少小区带来了麻烦,居民投诉不断。
在昨天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闭幕式上,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布了2023上海“貉口普查”报告。与去年的首次调查相比,今年社区中貉平均密度和遇见率均有显著下降。这不仅昭示了城市中人与貉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也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更有实操性的建议。
小区貉遇见率降低58.9%
50个小区中22个有貉分布,占比40%。平均每个小区有10.82只貉,平均密度为1.08只/公顷……这是去年首次“貉口普查”中的几项数据。今年,在松江、闵行、青浦三个区的90个小区中,40个小区有貉分布,有貉分布的小区比例为44.4%。
不过,今年无论是貉的数量还是遇见率,都呈显著下降。在有貉分布的40个小区中,貉密度最低为0.07只/公顷,最高为1.66只/公顷,平均密度为0.43只/公顷,平均貉遇见率为1.15只/公里样线。社区环境貉平均密度降低60.2%,平均貉遇见率降低58.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6个小区是连续第二年被纳入调查,包括御上海、米兰诺贵都等。数据显示,6个中有5个小区的貉平均密度和遇见率出现了显著下降。
此外调查显示,貉的扩散能力、探索能力非常强。“比如,通过为貉佩戴项圈等手段发现,在天马山、辰山植物园等郊外区域,貉的活动区域约为150公顷。而在社区中的貉,活动范围缩小为9公顷,家域缩小达9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认为,貉已逐步适应人类,并成为真正的社区居民。
猫粮投喂和垃圾外溢增加遇见率
“社区中貉的数量和遇见率下降,这个变化我们其实想到了,但没有想到会那么快发生。”对此,王放认为,这种下降是积极的,因为意味着会更少发生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以及城市野生貉种群维持将更可持续。虽然社区中貉密度仍远高于郊野自然状况下貉种群平均值,但密度下降可导致投诉案例进一步减少。
王放表示,调查显示,投喂和垃圾管理不当,是局部地区貉数量不正常增加的主要诱因。貉的数量与空间并无多大关系,单一小区中貉的数量多少,更多是受小区特有环境与管理方式等的影响。猫粮投喂带来最高增加幅度为88.6%,垃圾外溢带来最高增加幅度为101%,两者叠加后可能让小区貉的遇见率接近无投喂和垃圾外溢状况下的2.9倍。
因此,集中性垃圾处理设施管理不当(如垃圾外溢)对于貉数量增加的影响,远大于湿垃圾乱扔等个人行为,体现出守规投放、制度化管理垃圾的重要性。
图说:王放在发布貉口普查报告金旻矣摄
科学填补小区内的沉降缝
根据“貉口普查”的结果,调查也对社区精细化管理给出了建议。比如,社区可大力宣传、劝阻投喂行为并且从制度上确保“湿垃圾不落地”,也可以在野保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貉常出现的区域树立“不要投喂貉”“野生动物出没”等警示标牌。
又如,小区内的貉主要利用建筑物底层沉降缝搭窝,造成部分貉的活动范围与居民生活区域高度重合。若在9月至次年3月的貉非繁殖期,待洞穴内貉全部离开后填补沉降缝,或可有效减少貉数量。
此外,一份《上海城市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也已于今年8月发布,免费提供给社区。手册中,对社区猫粮投喂和湿垃圾管理提出了建议,并对居民、居委和物业均给出了颇具实用性的“人貉共处”守则。
图说:小区中匆匆而过的貉郑运祥摄
图说:调查人员采访居民采访对象供图
探索公众参与野保新模式
连续两年组织“公民科学家”进行“貉口普查”,意义何在?对此,研究者认为,“貉口普查”是第一次在中国超大型城市通过“公民科学”的组织方式进行城市野生哺乳动物同步调查,不仅为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持,也探索了公众参与城市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的新模式。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冯一迪回忆道,去年调查时,听到的大多是居民对于貉入驻社区的恐惧、担忧、不了解,孩子们也时有追赶貉的现象。而今年访谈时,社区居民对于貉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也不再是“谈貉色变”。“小区内常看到居委会设立的减少投喂、保持距离的科普牌,不少小区居民提到湿垃圾投放规范后,貉的数量有所减少。连保安都知道垃圾分类及时、清运做得好、结果子的树不多、把洞堵住了等导致小区内貉减少的原因。”她说。
更令调查团队高兴的是,这一公民科学支持保护的实践,也是一次从调查、管理到立法的探索。“貉口普查”的部分核心结论,如“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已被纳入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26条,从法律层面对投喂行为进行了规范。
貉口普查对于社会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随着貉口普查的开展,上海已经有了两部有关貉的纪录片,出版了第一本貉的绘本,貉的故事走入越来越多中小学的课程和课题。”王放说,“我们希望,让上海与貉的故事成为范例,在更多城市、更多物种中展开这样的‘公民科学’实践。”
夜色中志愿者现场调查谢汉宾摄
淦淦摄
★超过230人报名成为志愿者或领队,40岁以下占比超过75%,女性占比近75%,学生与教师为报名最多的两种身份。
★将松江区、闵行区和青浦区划分成3公里×3公里的网格,按不同类型抽取28个调查网格,在每个网格中抽取2个小区,最终共选定90个小区。
★调查于今年7月15日和7月22日开展,共计410人次参与了两次现场调查。调查者先对居民进行访谈,随后借助手电和城市灯光观察并记录各自样线左右两侧10米范围内貉的数量、年龄、行为、生境类型和健康状态等信息。
★90个小区中,累计收回有效样线调查轨迹279条,记录表格181份,93%的调查完整覆盖调查区域。样线调查总长度接近500公里,共回收超过350份居民态度调查问卷。
新民晚报记者金旻矣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