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可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原材料明细分类核算的财务组织通常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两套账”形式,其核算的工作量较大,而且重复记账;
第二种,“一套账”形式,亦称“账卡合一”。
1403原材料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其优点主要表现为:
1、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工作成绩;
3、有利于考核耗用材料部门的工作成绩;
4、有利于简化会计处理手续。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账户设置:
“材料采购”——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入库存货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反映企业已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计划成本法下,企业购买材料的账务处理如下:
1、发票账单和材料同时到达: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原材料
2、付款在前,收料在后
3、计划成本法,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注:购入时,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正数),节约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负数)。
4、计划成本法,发出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生产车间领用)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领用)
贷: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异,如果是结转节约差异,则在借方反映)
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原材料”科目的借方、贷方及余额均以实际成本计价,不存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问题。其中“在途物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价款已付尚未验收人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月应当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优点:成本数据准确;不存在期末调整产品成本的问题;
1、实际成本法,购入材料:
①款已付,料已入库: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②款已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
借:在途物资(账单到料未到)
③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
收到发票后,用红字予以冲回: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④货款预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贷:银行存款
材料入库并收到发票账单: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补付剩余货款:
借:预付账款
(2)实际成本法,发出原材料: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验收入库,暂估入账:
贷:应付账款——暂估款
2、实际取得发票时,红冲暂估入账分录:
贷:应付账款——暂估款(红字)
按照发票注明金额和税额重新入账: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原材料的盘盈:
1、查明原因前:
借:原材料,
2、查明原因后:
贷:管理费用;
原材料的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案例】2019年5月17日,甲企业向乙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用银行存款支付11300元,其中包括增值税税额。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
贷:银行存款11300
【案例1】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
借:原材料12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638
贷:银行存款14238
【案例2】付款在前,收料在后
假设【案例1】中购入材料的业务,发票等结算凭证已到,货款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运到。企业于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