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报道南部战区空军某部的歼-10C战机起飞查证不明空情,飞行员通过目视发现战机上方几公里处,有一白色球形空飘物,确定是一个超高空侦察气球,将威胁空防安全,命令飞行员将其击落,飞行员武辉从锁定到击落目标,耗时仅30秒。由于侦察气球速度慢,红外辐射特征小,加上在高空拦截目标,受到太阳影响较大,对其拦截,显示出空空导弹的优异性能,这是国产霹雳-10空空导弹的首次实战战绩,标志着国产第四代空空导弹已经全面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任务。
一款优秀的空空导弹,对空战结果经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任何一款战斗机来说,使用更先进的空空导弹都是它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作为目前世界最顶尖的空空导弹,也是中国最先进的一款红外格斗弹,霹雳-10空空导弹已经成为歼-10C、歼-16乃至歼-20必不可少的、要随时随身挂载的一款空空导弹,它也被视为是专门为上面三款战机配套研发的一款“第四代”格斗弹。
霹雳-10(PL-1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国产第四代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这是中国空军着眼于歼-20等第四代作战飞机的配套而研制的新一代格斗空空导弹,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导弹采用红外热成像制导,可配合头盔瞄准/显示器发射,弹体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具有极高的使用过载,性能超过了美国响尾蛇AIM-9X导弹,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武器。
与美国同类型的AIM-9X超级响尾蛇导弹相比,PL-10的长度和弹径更大,达到弹径160毫米、长3.7米,而美国AIM-9X是弹径127毫米、长3米。因而霹雳-10射程更长,最大可能超过25公里,远超AIM-9X的19公里。并且导引头成像阵列更大,达到256×256矩阵,远超AIM-9X的128×128矩阵,抗干扰能力更出色。
霹雳10导弹的研制从2006年开始,历经七年研发,完成30多次试射,提前两年完成定型,原型弹在2011年完成设计定型,2013年正式定型,2014年开始试装部队,最早挂载于歼10B和歼-16战机上,随后用于歼-20的试飞,到2015年,霹雳-10导弹已经大量配备于歼-10B/C,歼-16等新一代战机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战斗机就不能使用这款导弹了,对于长期使用PL-8B空空导弹的很多三代机来说,用上PL-10能够使自己即使其他方面没有多做改进,也能让近距离空战能力有不小的提升。
不过,现阶段来说,中国并非所有主力战斗机都能够畅通无阻的使用PL-10,这背后有技术原因,有改装速度原因,有经费原因,还有重视优先程度等多种五花八门的原因。
例如海军航空兵的白头苏-30MKK2战机,就已经扔掉了俄国的R-73格斗弹和R-77主动中距弹,换上国产的霹雳-8和霹雳-12空空导弹。为什么中国进口的俄式战机一定要更换国产空空导弹呢,因为,尽管很多人吹捧俄罗斯空空导弹有多么先进强悍,但实际上俄罗斯空空导弹的技术水平并不高,甚至低于中国。以R-73格斗弹为例,R-73只是纸面数据好看,但技术比较落后,还采用模拟电路,简陋的二元红外导引头,探测性和抗干扰能力极低,比国产PL-8差远了。再例如R-77导弹,尽管这是一枚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但雷达引导头的性能不佳,由于采用栅栏尾翼,造成导弹的动力射程极低,实际作战水平远远低于国产的霹雳-12主动空空弹。
值得注意的是,能不能用PL-10是一个问题,能不能用好PL-10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目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PL-10全部作战性能的,恐怕只有歼-20这款四代机了,歼-20飞行员配备有先进的头盔显示器,加上先进航电系统的支持,能够更加出色发挥出PL-10的性能,特别是PL-10优秀的大离轴攻击能力。
而包括歼-10C、歼-16这两款三代半战机在内三代机机群,暂时没有看到配备有头盔显示器,还是使用逐步落后的头盔瞄准具,这难免会让PL-10不能尽情发挥“真正的技术”。简而言之,拥有PL-10导弹并不容易,而载机要能用上,并且能够用好PL-10,就更加不容易了。
目前,世界上能够自主研制第四代热成像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的国家,加上中国也不超过5个。人们回首中国空空导弹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已经研制并装备了PL-5/PL-7/PL-8/PL-9/PL-10等各五个系列的近距格斗红外空空格斗导弹,以及PL-4/PL-6/PL-11/PL-12/PL-15等五个系列的中远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先后有各种改进型号近40个,融汇了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意大利和南非等多个国家的导弹技术,集东西方优秀导弹技术于一身,傲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