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食品安全科普专家、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钠盐。味精之所以在食材中有提鲜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谷氨酸有鲜味。谷氨酸是一种很普通的氨基酸,氨基酸则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单位,钠元素(离子)更是平常,两者相结合就成了味精。”
味精是一种“站在风口浪尖的调味品”,坊间有说法称“吃味精会致癌”。
对于这种说法,王思露解释道:“坊间盛传的味精致癌说法,他们的意思是,味精加热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后者为致癌物。然而,真相是,当谷氨酸钠加热至120摄氏度以上时,的确有可能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并不会致癌,准确地说,味精经过加热会失去鲜味,这是真的。”
“因此,我们通常会建议大家起锅之前再添加味精,这样就既能满足鲜味所需,又避免了焦谷氨酸钠的生成,一举两得。”王思露说。
“味精大王”莲花集团的“前世今生”
公开资料显示,莲花集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河南省周口地区味精厂。1996年10月,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莲花集团一度风光无限,曾是“我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和国家确定优先扶持发展的300家企业集团之一”“综合经济指数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88位”……1999年“莲花”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全国名牌产品品牌价值评比中,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评定,“莲花”商标价值34.98亿元,排名第19位。
1998年8月25日,莲花味精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7.01元/股。截至1998年年底,莲花集团为莲花味精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约为67%。
顶着“味精第一股”的光环,莲花味精在上市最初的10年里表现相对平稳,仅在2003年净利亏损约1.45亿元。
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莲花集团由于债务问题失去了对莲花味精的控制权。
截至2022年6月底,莲花健康的控股股东为芜湖市莲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为李厚文。同时,芜湖市莲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对莲花健康的持股比例为10.06%,比第二大股东多不足1%。
“保壳”成功后,莲花健康现状如何?
2020年4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撤销对莲花健康股票实施的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莲花健康“保壳”成功。
2019年至2021年,莲花健康始终保持盈利状态,但2021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显著,达40.28%。
公开资料显示,味精行业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生产和使用已超过百年。1950年至1980年期间,全国味精生产厂家约有80家;改革开放后,因行业技术趋于成熟、成本低、市场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顶峰时期味精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年产能达到256万吨。2000年后市场出清调整,生产厂家数减少至100家左右。自2007年开始,受国家环保政策趋严影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历经数轮整合后产能5万吨以下的味精生产企业已全部被淘汰出局,目前行业集中度极高。
目前,莲花健康致力于食品与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形成以味精、鸡精为主导,以其他调味品系列、小麦面粉系列产品组合的绿色产品结构。
根据上表可知,因为从营收规模上看,味精等氨基酸调味品依然是莲花健康的第一主力,但是,从毛利率水平来看,鸡精等复合调味品和料酒等液态调味品的毛利率显然更高。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莲花健康的味精业务板块已向购买半成品加工方向转变,半成品主要为谷氨酸钠;而其鸡精、复合调味料、小麦面粉、面包糠等产品基本保持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料酒等液态调味品及其他新产品采用OEM生产模式。
莲花健康表示:公司主营产品味精在食用调味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目前,味精仍然是中国增鲜调味品市场中最重要的增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