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泰州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泰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的战略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至6月,市政协经科委围绕“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通过听取部门情况介绍、赴有关市(区)走访座谈、深入企业个别访谈、学习考察外地经验、组织专家协商、网络议政、研讨交流等,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主要成绩及做法
2.深耕优势领域,医药制造竞争力不断增强保持战略定力,聚焦医药制造,倾力打造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独门绝技”。传统医药产业量质齐进。培育了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招引了阿斯利康、安若维他等国际知名药企项目,2022年全市化学药、中药产值分别占全省化学药、中药总产值的27.9%、40.3%,化学药、现代中药近20个大品种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新兴医药领域强劲增长。我市拥有全国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发展试点,集聚了10家人用疫苗企业、4家动物疫苗企业,5家企业获批人用疫苗生产许可证,占江苏的5/9、全国的1/9。硕世生物、康为世纪等诊断试剂企业处于行业技术领先地位。泰州医药产业园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1位,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链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和化工产业双重集聚优势,规划建设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一批CDMO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开辟新赛道、突破“卡脖子”难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虽然充分认识大健康产业在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从高质量发展全局的维度深刻研究大健康产业融合裂变效应和巨大牵引作用不够,大健康产业的新领域、新项目、新业态有待拓展。
我市健康制造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但总体仍存在传统仿制药品占比高,新兴领域布局不多,重大项目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企业研发投入总体不高,多偏向“短平快”的实际应用,创新药研发投入强度、品种储备、风险投资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有不小差距。
我市健康服务业供给与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相比,与蓬勃发展的产业态势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高水平特色专科建设有待突破,中医药优势彰显不充分;健康消费品流通、销售集聚度不高;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融合发展不充分,高端养老项目不多,性价比高的养老项目匮乏,新型康养服务模式相对缺乏;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产业链附加值偏低等。
政策支持上,上海、苏州、合肥等地相继推出含金量高、突破性强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给我市带来较大政策压力。要素供给上,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天使、风险、科技投资基金尚需扩大规模;现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市场化程度和运行质效需提升。资源集聚上,生物医药、健康食品领域高端人才缺乏,技能型人才缺口依然较大;研究型医院建设力度需加强,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较少。
三几点建议
省委、省政府《意见》的出台,是对泰州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机遇。当前,首要的是抓好文件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落实,发挥最大效应,全力推动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提升认知层次加强引导。聚焦各级党政干部、骨干企业负责人等重点群体,通过举办研修班、高峰论坛、高层次专业会议等,推动他们准确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深度了解行业动态、前沿资讯、最新产品,深刻认知大健康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带来的聚变效应,从推动全局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切实把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分行业分领域剖析选树典型。坚持全球视野,树立高端思维,找准细分领域,采取与产业研究院、知名咨询服务机构合作等方式,专业化分析国际国内一线城市、一流企业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成功案例、资源需求等,为泰州提供路径借鉴、寻求合作可能。三是搭建大健康产业宣传展示平台。选择合适区域,嫁接现有资源,升级打造宣传展示平台载体,集中呈现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历程、标志事件、主要成就、特色产品。同时,探索通过举办健康文化节、设立大健康博物馆、发布大健康发展白皮书等方式,大力培育健康文化,让“大健康”成为泰州最鲜明的城市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