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主流媒体如何破题?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主流媒体转型发展风起云涌,互联网成为新闻宣传主战场,移动端成为舆论工作主阵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自身禀赋的模式和路径,并着力解决三方面问题,即为何融,何为融,何以融。
首先,为何融?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出,“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我多次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其中的关键词“思想基础”“精神力量”“舆论支持”“国家安全”“长期执政”就是媒体融合的主旨,不仅关乎主流媒体职责使命,而且关乎党和国家安全。
第二,何为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笔者在北京台工作28年,深感从传统电视人转型新媒体是艰苦的,但也是幸运的,艰苦的是一切从头开始,要做的事并不容易;幸运的是在推倒重来之后,找准适合模式和自身优势,可以形成区别于其它媒体和商业平台的能力。
这样的融合是内部融合,是小融合,解决现实关键问题更需要大融合。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这场深刻激昂而又广泛艰巨的主流媒体自我革命中,如何打好这一仗?如何在商业媒体、自媒体的重兵之下成功突围?如何在赓续迭代中准确上升、快速挺进?如何让“主流”二字更加名符其实?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搞懂弄通“融”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融”,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炊气上升,固体受热变软或成为流体。这个释义非常精准地概括媒体融合就要像水一样和用户、行业、城市、整个社会融为一体,以新闻+、媒体+连接用户,连接千行百业,连接社会资源,连接城市发展需要。这样的融,才是真融合,才是大融合。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把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运用好,做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破解媒体融合发展中各方面、各层面和各环节的问题,打造汇聚资源、对接需求、赋能治理的服务型全媒体,实现媒体与党政部门、人民群众的相互奔赴,以“新闻+”形成“融服务”,创造主流媒体“新价值”。
去年以来,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着眼全球、布局全网,省级广电方面湖南、上海、四川、河南等分别以卫视与长视频网络双平台深度融合、“四川观察”公司化运营、以“中国节日”IP激发商业价值等方式推动深度融合发展。不管是体制机制、自有平台、技术创新还是产业体系,各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既定任务和目标,展现出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但底层逻辑是共通的,即以自身优势资源融汇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商业资源、基层资源、数据资源等,最广泛地与人、行业、社会、城市产生连接,最大化地拓展用户边界并满足用户需求,在参与城市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实现媒体职能与价值提升。
第三,何以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说过,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现在还要加一条,用得好是真本事。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以广电品质+互联网技术/运营,
形成供给侧改革能力,以优质内容构筑流量高地
四是让主流价值可感可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普通的信息已经不再稀缺,但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内容权威的优质内容依然稀缺。笔者在负责新媒体之前做了14年电视新闻、10年电视文艺,曾创办日播新闻节目《晚间新闻报道》,带领团队创作北京台春晚,连续八年获得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率和互联网核心数据冠军。电视新闻与电视文艺所要求的记者思维与导演思维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中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因为新闻捕捉社会热点的能力与文艺以视听手段表现热点的能力是抓住人心和获得情感共鸣的一体两面,新闻需要敏锐,文艺需要共情,媒体融合需要共鸣带来连接。
实践中,主流舆论传播需要比传统端掌握更多新媒体内容运营技能,比商业机构更了解主流传播渠道和需求,这就需要广电媒体以广电品质做保障,从内容生产到全媒体传播的全链条一体推进。
以互联网运营和平台能力,
形成媒体主业之外的拓展能力,即“新闻+”的服务能力
依靠提供更垂直多元的服务聚合用户,是主流媒体实现融合发展较为可行的途径。实践表明,主流媒体如果只是资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很容易被替代。如能形成新闻+、媒体+模式,不断与用户、政府、社会产生联结,把民生、政务、商务等公共服务入口嵌入自身平台,可以直接有效地使用户形成平台依赖,汇聚大规模高黏性用户,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以技术引领夯实转型底座,
形成推动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媒体融合十年来的种种经验表明,未来的媒体一定是平台,而平台一定是多边经济、多边资源聚合的空间和场所。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城市大脑”的运营载体,把资源更加便捷和全面地采集和汇聚起来,必将在打通全域数据资源的基础上产生全新的认知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巨大的用户黏性,为自身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以主流媒体对党忠诚、
群众信赖的特质,形成广泛有效地整合资源能力
三是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形成协作,致力于通过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要素资源融合共享,形成打造内容兼融、资源融通、异地共生的跨地域生态系统,融通资源融合共赢。
当好融媒改革排头兵,继续答好时代问卷
为何融、何为融、何以融回答的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也是笔者近三年带领团队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所做的实实在在的探索和实践。广电媒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文解字》对“流”的释义,我们可以更形象地认知新型主流媒体应该有的样子。“流”从水从,表示突忽,与水合在一起意为水急速涌出,描绘出水急速奔涌的样子;主流是水的干流,引申为占据主导或中心地位,是事物的发展趋势。
主流总是能够顺着地形落差在江河中运动,有质量、有高度、有速度,凝聚动能和势能,涵养生态。广电媒体通过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将愈发展现主流之势、之姿、之能量,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笃行致远。唐代诗人元稹在《寒露九月节》中说,“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这也是主流媒体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心灵写照,无论酷暑和春夏,始终郁郁葱葱的志向永不改变,始终服务党和人民的行动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