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潮汐现象,潮汐是由月球引力引起的,那这个共享单车消失后又重现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思来想去,结论是:群体用户。我是这样定义这些人群的:在没有统一组织协同下,通过几乎一致的行为,完成了一个目标的一群人。
而多年的用户运营经验告诉我们:群体用户的行为是可预测和可控的!
清明假期,在没有统一组织的情况下,很多个人自发的骑共享单车去深圳湾游玩,结果汇集到一起,成为人群后,带来了如下图的现象。真正做到了从量变到质变,为此,深圳湾专门制定了所有单车节假日、周末不得入内的政策。这是反面的案例,我们来看一个正面的。
作为运营同学,看到这种现象一定会两眼放光,跪拜天地才对,这简直就是老板心目中的最想要的活动效果了。如果我们能游刃有余的去控制人群的行为,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去发展,那么任何kpi在我们眼前都成了浮云。
你们是不是也经常会被老板提出各种各样非分要求:一个月内给我增粉100万;用户的次日留存要做到50%以上;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在6个月内将产品的日活做到2000万;遇到这样的老板,我只能说,youcanyouup!
其实理论上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做到,一旦我们了解了人群行为背后的机制,稍加引导,也许就可以做到离老板定的非分目标近一些了。
总结就是,通过一个共同利益的驱使,素不相识的一群人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
还有一个比较知名的案例,筷子兄弟做的小苹果。大部分人会把这个歌曲的火爆归于运气,朗朗上口的调调,当然这是能够传播开来的条件。我记得筷子兄弟复盘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为了复制老男孩的成功,在小苹果火起来前,就提前录好了吃瓜群众跳小苹果的视频,以用户的名义在各大视频网站去发布,造成全员都在模仿小苹果的假象,加上对神曲共性的模仿,轻而易举的控制了人群的行为,带来了全员跳小苹果的风潮。
理解的要点最大程度的降低用户认知和参与的门槛,最好的形式是在不用说或教情况下,用户能自己理解要做的事情,骑车去爽、模仿小苹果视频很好玩,这个孩子很可怜,我捐款可以帮助到她等等,一旦用户潜意识认为付出成本低于获得的价值时候,就会主动的参与其中。让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么恭喜你,你的KPI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