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日本流行一个词叫“猫咪经济学”,研究怎么把猫咪的商业价值发掘到极致。
2006年4月,和歌山电铁贵志川线的贵志站因经营困难被改为无人车站,且面临被拆除的风险。当时,车站附近的一只流浪猫阿玉引起了该电铁社长的注意,他萌生了让阿玉担任“站长”的想法,就策划了一个营销动作,任命阿玉为贵志站“站长”。为此,车站房屋被翻新整修,变成了一个猫头的形状,屋顶装上了两只猫耳朵,中间树立着阿玉的英文名字,还打造了阿玉主题列车、阿玉主题咖啡屋和纪念品店等,并通过媒体报道、网络宣传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这是猫咪的黄金时代,实际上是看见情绪、理解人性的时代,当人的情绪被认同、被理解、被尊重,获得的不仅仅是商业价值。
三
阿图·葛文德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他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提到养老院的三大瘟疫是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位名叫比尔·托马斯的年轻医生做了一个实验,刚结束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还不到两年的他,就来到一家疗养院任医疗主任一职,这所疗养院收住了80位严重失能的老人,一半老人属身体残障,80%的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或者其他类型的认知障碍。在这里,托马斯在每间屋子里都看到了绝望,于是他用两条狗、四只猫、100只长尾小鹦鹉、一片菜园和一个花园,向三大瘟疫发起了挑战。
比尔·托马斯成功了,疗养院的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十五,有些病人甚至离开了养老院回到家庭开始正常生活。他感慨,看见老人们活起来,重新和世界沟通,又开始去爱、关心和欢笑,内心常常会为之震撼。
四
科技日新月异,将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但不论如何变革,人性第一的原理,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先知们的共识。
在2024年10月第七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演讲中谈到他对5000天后的学校教育有八个预言,涉及学习空间、教师职责、课程安排、课标制定、考试评价、学习规模、国际理解、校外实践等,首先就讲到人工智能虚拟老师会普遍使用,机器满足个性化学习知识的需要,元宇宙等场景会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新空间。那还需要老师吗,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的连接,并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人生导师的目标感和使命感。这意味着师生之间要以建立情感纽带为基础,看见与回应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成人提供适合的教育。
倪馆长还提到,要想拥有开放、个性化的教学空间,学校必将做出改变,为此将会出现大量特色多元、形态多样,以情感连接和实践活动为主导的小微学校,一所学校不超过150人,在学校里每个人都相互认识,就像一个大家庭。
回到小规模,回到人心,回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这是未来教育的大趋势。
这所学校在一座宁静的公园之中,朴素精致,充满艺术感,听了校长的介绍,我觉得爱哲虽然很小,但却有海一样辽阔的胸怀,能包容也能看见每一个孩子。
一所未来理想学校的样子真实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些鲜活的故事从猫咪引发的经济热点,到疗养院借宠物激发生命活力,再到教育领域回归人性的教育变革,时代的拼图少有宏大叙事,就是要洞察人性,眼中、心里要有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当我们着力于人的生活、生长、生命,不论是商业还是教育,乃至社会福利,就找到了成就事业的“万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