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心搏骤停、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这些突发状况往往来势汹汹,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我们掌握基本的急诊急救知识,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还能减少伤害和残疾的发生。本文将从心肺复苏术、异物卡喉急救、外伤止血、交通事故急救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一、心肺复苏术(CPR)
1.检查反应与呼吸。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其是否有反应及呼吸。若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3.胸外按压。将患者置于硬板床上或地面上,解开衣物,双手交叠,掌根置于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过程中要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4.打开气道与人工呼吸。如果接受过培训,可在确保患者头部后仰、无异物阻塞气道后,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使胸廓隆起。未接受培训者,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
5.持续循环。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二、异物卡喉急救
异物卡喉是生活中常见的紧急情况,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发生。对于婴幼儿窒息,应立即将孩子面朝下放在膝盖上,头部略低于胸部,用力拍打其背部5次,再将其翻转过来,用两指按压胸骨下部5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异物排出。
对于成人窒息,应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者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到阻塞物吐出为止。
三、外伤止血
意外伤害中,出血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1.直接压迫。对于可见的活动性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衣物等直接按压在伤口上,以控制出血。
2.抬高伤肢。对于四肢出血,可在压迫止血的同时,将伤肢抬高,以减少出血量。
3.止血带使用。仅在直接压迫无法控制大出血时考虑使用止血带,且应每隔一小时放松1—2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四、交通事故急救
1.确保自身安全。在救援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处于安全位置,避免二次伤害。
2.检查伤员情况。迅速检查伤员是否有意识、呼吸和脉搏,同时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外伤或出血。
3.止血与包扎。对于出血的伤口,应立即进行止血和包扎处理。
4.固定伤肢。对于骨折或疑似骨折的伤员,应使用夹板或硬物固定伤肢,以防进一步损伤。
5.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伤员呼吸道畅通,如有呕吐物或异物阻塞,应及时清理。
五、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急救知识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能遇到其他紧急情况,如中暑、触电、溺水等。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
1.中暑急救。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给予含盐分的清凉饮料,但不可给予过多水,以防呕吐。
2.触电急救。首先,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将患者与电源分离;然后,检查患者呼吸和心跳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溺水急救。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行体位引流,迅速清除口鼻腔中污水、污物等异物。在患者转送过程中,也不应停止心肺复苏。
结语
急诊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还能减少伤害和残疾的发生。我们从现在做起,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共同守护生命的安全线。切记,急救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是生与死的距离,让我们携手并进,为生命护航。黄丽云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