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清水鱼是指经山泉流水等洁净水体养殖的草鱼,利用其在山泉溪水中吐纳净养,不仅去掉鱼体中的土腥味和代谢物,而且达到瘦身的效果,使养殖的草鱼肉质紧实、口感鲜美。开化清水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价格是池塘养殖的3-4倍,且供不应求。随着消费需求的拉动,开化清水鱼养殖发展迅猛,至2023年底,开化清水鱼养殖及其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年养殖产量达到2670吨,综合产值达到3.2亿元。
开化清水鱼
为缩短养殖周期和提高养殖产量,开化清水鱼养殖采用“池塘养殖+山泉净养”的养殖模式,将池塘养殖到1-2kg/尾的大规格草鱼,在流水坑塘中净化养殖6个月以上,达到开化清水鱼的标准(鱼体背部溜黑,腹部雪白,体型修长,体长体高比达到5.0以上)进行出售。随着养殖需求量的提高,开化每年需要从外地大量采购池塘养殖的规格草鱼,但由于池塘养殖草鱼体质参差不齐,加之没有严格检疫措施,从而使进入相对单一的清水环境中的草鱼不可避免地出现小瓜虫病、水霉病和溃烂病等病害。目前开化清水鱼因病害受损还是比较严重,普遍养殖成活率仅在50%左右,因此,病害问题是制约开化清水鱼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开展开化清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以期探寻清水鱼养殖中的绿色高效病虫害防控技术,为开化清水鱼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指导。
露天的流水坑塘养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一、试验方法
1.放养前准备
选择开化十一都清水鱼有限公司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试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一套为10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的直径10m,每池的蓄水深度达1.5m。采用微粒机和生化仓进行水处理,放养前30天,开启生化仓曝气挂膜,系统仅在生化仓与蓄水池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前期不与养殖池联通。养殖池在蓄水后先用肥水膏30-50ppm+EM菌5-10ppm+小球藻浓缩液1ppm进行肥水培藻,24h使用推水机进行内循环流动,使培育水色呈现嫩绿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cm左右。
2.放养
试验于2023年5月3日购进平均规格1.1kg/尾的草鱼5213kg,放养在10个直径10m的养殖池中进行净化养殖。购进的规格草鱼来自江西,经现场体表、鳃丝观察和内脏检查,判定鱼体健康指数C级(体表完整,鳃丝颜色鲜红,肠系膜油脂含量高,肠道轮廓不明显)。
3.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分前期的封闭式养殖、中期的循环水养殖和后期的禁食养殖三个阶段。
前期封闭式养殖阶段为鱼种放养后的前20-30天,此阶段养殖池和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断开,采用封闭式养殖。期间养殖池配备1台75W的推水机和4个纳米增氧盘,24h开启推水机和增氧机进行内循环和曝气增氧,每天根据水质情况排换水2-5cm。由于前期养殖池进行了肥水,可减少鱼体的应激,采用封闭式养殖有利于肥水的保持和消毒用药,促进鱼体的伤口修复和缓解应激。放养后当天首先用五倍子溶液1ppm+大黄提取液0.5ppm化水泼洒,连续泼洒3天,预防真菌性水霉病和细菌性溃烂病的发生。放养后第4-5天开始进行少量投饲,日投饲率控制在0.5‰-1‰。同时在饲料中拌加复合维生素B及复方银黄可溶性粉等促进体表受损黏液修复,同时起到一定的杀菌抑菌的作用,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有资料表明,相对肥水的环境也可抑制小瓜虫和真菌的繁殖,从而达到预防小瓜虫和水霉病的效果。
养殖20-30天鱼体逐渐适应和体质恢复后,进入第二阶段中期的循环水养殖。通过控制进水量逐步开展循环水养殖,日循环水量从50%逐步增加到300%,使水体透明度逐步增大。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控制水质,确保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氨氮保持在1.0mg/L以下,亚硝酸盐保持在0.1mg/L以下,否则要增加循环水进水量和使用EM菌进行调节;其次是进行适量投饲,开化清水鱼的商品规格在1-1.3kg/尾,净养期间仅仅维持其基本消耗,不需要特别增重,因此其日投饲率控制在1‰内,并隔2-3天改投一顿青饲料,青饲料日投饲率控制在1%以内。
上市前1.5-2个月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禁食养殖阶段。此阶段完全停料禁食,同时在循环水系统中加大外源清水的补充和净化,外源水需经严格过滤,日循环水量控制在400%-500%。并可根据销售计划对即将销售的养殖池加大外源水的补充,更好地提高鱼体的品质。
二、试验结果
三、讨论分析
近年来,生态净养处理后的“瘦身鱼”,在我国的广东清远、浙江开化等地较为闻名。“瘦身”后的商品鱼具有体色光鲜、腹部紧实、无泥味、口感好等优点。广东清远瘦身的鳙鱼本身来自水库和湖泊中,人工投喂养殖的较少,无论养殖环境还是养殖模式决定其本身的品质和经济价值较好。与鳙鱼不同,开化清水鱼以大宗淡水鱼中养殖规模和产量最大的草鱼进行净养,草鱼在我国池塘养殖量将近700万吨,但因肉质松散、土腥味重导致价格低迷,致使较多养殖户出现亏损,而通过开化清水鱼净养模式可有力地提高草鱼的肉质品质和经济效益,其发展空间巨大。
与其他瘦身鱼净化过程一样,开化清水鱼养殖包括了前期康复、中后期的禁食和山泉流水的净化处理等几个阶段,最终达到鱼体减脂去腥的目的。但因池塘养殖和山泉流水养殖的环境发生剧烈改变,加之受低价影响,池塘养殖草鱼普遍投喂低质饲料导致体质相对较差,在开展清水鱼净养过程中死亡率极大,其中的小瓜虫病、水霉病等不仅死亡率高而且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而生态调控是目前最为安全和高效可行的方法,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利用其相对封闭和可控的养殖系统,通过前期肥水等生态方法维护养殖系统稳定,抑制小瓜虫和水霉菌的滋生,从而快速修复体表损伤和体质恢复,结合中后期的水质调控处理,从而保障开化清水鱼达到健康、安全、优质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