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带头奉献、矢志奋斗、建功立业。从今日起,本报开设“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栏目,充分展示我市广大知识分子奉献担当、爱岗敬业、学以报国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更多知识分子创新创造、不懈奋斗,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才智,推动昆明高质量跨越发展。
范志伟在云南白药气雾剂生产线查看生产情况。-记者杨艳辉摄
对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雨花分厂的很多工人来说,如果哪天没看到高级技师范志伟的身影,心里就会不踏实。在他们眼里,范志伟就是一个“机械医生”,并且专治“疑难杂症”。
坚持工作39年从未放弃学习
“你会怎样形容你工作的这39年?”
“爱,非常热爱;奋斗,拼尽一切地奋斗。”范志伟毫不犹豫地回答。
凭借着努力好学、踏实肯干,入厂5年,他成为机械维修班班长。此后多年,他一直“泡”在生产一线,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望闻问切”、分析问题成因,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与途径,逐步掌握了大量不同种类的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对生产现场的每一台机器、设备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控。
1999年,云南白药引入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快速发展的时代对范志伟提出新要求。
“进口设备的配件、后续管养维护都非常贵,如果一直依赖进口,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从引进这条全自动生产线开始,范志伟就探索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的路子,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技改:进口来的设备没有图纸,就先从基础数据测量做起;不会电脑绘图,就坐在会电脑的人旁边看别人操作,用了3年,生生“看”会了;不懂英文,看不懂进口设备的英文资料,就买个“文曲星”一个个单词对着看;为了解新生产线的设备运行情况,他连着一个月每天工作16个小时,站到脚后跟都肿了……
即便现在,已经58岁的范志伟也没有放弃学习。“现在我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带了18个徒弟,每一个徒弟都有自己的长处,他们在理论方面有比我厉害的地方,而我比较有经验,我们是一个互补型团队。”范志伟说。
钻研进口生产线实现配件国产化
从1999年引进第一条进口全自动生产线开始,云南白药先后从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引进了多台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其中胶囊生产线是承载企业主产品生产最重要的生产线之一。然而,进口设备按制造商或代理商的要求只能使用他们提供的原装进口配件,不但价格居高不下,而且每一次从海外采购的周期长,程序与手续繁琐。有时还因为缺少一个小小的进口配件,造成整条线停机等待,损失很大。
“机械医生”范志伟开始研究进口生产线配件国产化。他不断在具体操作中揣摩研究,弄懂了易损配件的作用、确定材质,在不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终设计制作出成本仅为几十元的配件,成功代替了进口备配件。用同样的办法,他们还对UPS—4的进口行程回位弹簧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在已完全实现国内拉簧对进口备件的替代,生产流畅自如。在范志伟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云南白药的多条进口生产线主要模具配件实现了国产化98%以上的目标。
近10年,范志伟先后带头和参与完成公司10多个主要技术改造项目,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直接或间接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损失数百万元。
眼下,范志伟的工作台上还在进行着关于云南白药气雾剂生产线抛射剂罐装头的技改,“通过这项技改,能够有效降低药液损耗,按照一瓶喷雾剂节省一滴药液计算,一年下来,这项技改能为企业节约四五百万元的成本。”范志伟说。
国家部委
各省市政府
省内城市
市级政府部门
县(市)区
本地媒体
主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0871-65390101昆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