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的方向(精选5篇)

【关键词】供应链精益物流;物流管理教育;物流专业建设

物流普遍被认为是“第三利润源泉”,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物流专业,但大学的物流管理教育不应是复制舶来品,而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驯化和完善科学理论,以期培养适合中国之国情的物流专业人才。

1物流管理成为一个行业是成熟竞争性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2供应链精益物流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理论立足点

3结束语

物流业的出现是成熟竞争性市场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随着我国世界开放与市场经济体系转型,也开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物流业在我国还处在一个发展期,物流人才相对缺乏,所以,作为一个物流管理的教育者,应该要从物流行业的根源思考中国的物流管理逻辑,从供应链精益物流的角度进行物流管理课程建设,而不要仅仅培训学生通过物流师考试。

[参考文献]

[1]刘宝红,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关键词:逆向物流;物流;连锁零售业;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理论背景

二、连锁零售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我国于1993年公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之后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条例、规章,重要商品如家电、计算机的三包条例等。这些法规规定了消费者应具有的权利,迫使厂商必须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而当消费者进行权益主张时,企业有多种正确的对应处理方式与具体手段,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地实施逆向物流。此外,环保法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我国于1989年公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以及详细的实施细则。一方面是厂商有义务进行回收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垃圾填埋和焚化的费用不断上涨,也让厂商愿意用回收利用的方式来处理旧货,这样也形成了逆向物流。

第三,外部成本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双方的依赖性越大,市场交易成本也越高。当资产专用性很高时,应将其交易成本尽量内部化,消除市场机制下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由于逆向物流的对象的不同,实施逆向物流所需要的设备和采用的回收方式也不尽相同,其资产专用性较高,因此必须避免采用市场交易。

第四,宽松的退货政策,使得逆向物流成为必然。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一些售零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推行不满意就退货甚至无理由退货政策。这无疑对逆向物流提出了挑战。一方面,退货量增大,使得零售企业必须实施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减少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这些退货有的是因为商品本身的缺陷,而有的只是因为顾客对产品的某一方面不满意,这就要求逆向物流不只是将货品“送达”目的的这么简单,而是要对货品进行甄别,无质量问题的可以立即再配送,有质量问题但可以修复的则反回供应商处进行修复,不可修复的则进行报废处理。

第五,减少零售企业的销售风险。如前所述,零售企业实行无理由退货政策,使得退货量增大,再加上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零售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便不愿大批进货,这样非常不利于产品的销售。供应商和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协商制定全部或部分退货政策,可以免除或减轻零售企业的销售风险,鼓励零售企业大批量进货,增加产品扩大销售的机会,从而使生产商和零售企业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六,收集顾客信息,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零售企业是供应链上逆向物流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面向顾客,可以收集到许多宝贵的信息,供应商可以根据退货分布情况和顾客反馈的信息,改善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功能,并对市场做出准确预测,生产出更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七,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客户信心。一方面,通过简单方便的退换货政策的实施,可以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心,对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忠诚度,增加顾客对企业的信任感及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十分有利。另一方面,通过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企业可以建立符合可长期发展的、环境友好的新时代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无形资产。

三、逆向物流的一般方法

虽然零售业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已逐步得到认可,但是由于逆向物流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多数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混乱,甚至没有对逆向物流进行管理,这样就造成了企业逆向物流运行不顺畅,使得逆向物流成本偏高,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正向物流的结构建立逆向物流流程。一般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都有自己完善的正向的物流系统,企业可以依托正向的物流系统来构建逆向物流系统,但是这样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企业正常的物流活动。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正向物流的结构和经验来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系统,既可避免盲目性,又与企业正常物流活动相辅相成。

第四,利用第三方物流协助企业逆向物流管理。与正向物流类似,第三方逆向物流将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专业技术、综合管理和信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把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企业,能够实现专业分工、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

四、结论

总之,无论基于法律因素、环境因素还是经济因素,逆向物流都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它带来的是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增加,达到企业效益和自然环境的双赢。因此,我国越来越多连锁零售企业已经认识到价值链中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将对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视和创新看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逆向物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毫无疑问,只有那些最先认识并重视逆向物流的连锁零售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因此,连锁零售企业学习逆向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逆向物流管理水平,并建立一个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逆向物流系统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刚.供应链管理交易费用与决策优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4.

[2]王槐林,刘明菲.物流管理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

[3]刘志强,丁鹏,盛焕华.物流配送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1贵州省烟草公司黔南州公司,贵州都匀558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1;3遵义金海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0;4黔南州烟草公司瓮安县分公司,贵州翁安558000;5黔南州烟草公司平塘县分公司,贵州平塘558000)

摘要:将植物源药剂作为增效剂,与噻菌铜等化学制剂联合施用,考察该方法对烤烟大田青枯病的发生情况、烟叶产质量的综合影响。其防治方法为:将植物源药剂600kg/hm2、奇农素600g/hm2和噻菌铜3种药剂混配,于青枯病高发期前进行3~4次灌根。结果表明,将植物源药剂与噻菌铜联合施用,单一防治防治青枯病时,相对防效为83.1%,产量比对照增加12.72%,产值增加16.93%。

关键词:植物源药剂;噻菌铜;青枯病

中图分类号:S432.2+6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4-0846

基金项目:贵州省烟草公司黔南州公司科研项目“植物源与化学方法联合免疫诱导技术对烤烟病害防治及品质的影响”[黔南科发(2013)34号];贵州省黔南州科技局科研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罗倩茜,女,1986年出生,贵州惠水人,助理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烟草栽培研究。通信地址:558000贵州省都匀市河滨路8号贵州省烟草公司黔南州烟草公司,Tel:0855-9227127,E-mail:87933433@qq.com。

通讯作者:王若焱,女,1971年出生,贵州遵义人,农艺师,在读博士,从事植物免疫诱导及抗逆生理研究。通信地址:563000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天利广场25层A4,Tel:0852-3155988,E-mail:654432048@qq.com。

收稿日期:2014-08-26,修回日期:2014-12-15。

0引言

烟草青枯病在南方烟区,尤其是连作障碍严重发生地区常年发生,不仅降低烤烟种植效益,且极大影响烤烟产质量,降低了烟草品质[1]。当前,青枯病防治研究上尚未有有效的化学防治手段,但在利用拮抗菌、内生菌、诱导剂、植物源活性物质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药用植物活性物质上,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新兴研究热点。主要有直接抑菌以及诱导植物抗性产生协同增效作用等2种运用途径。

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抑菌杀菌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大部分集中在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百合科(Liliaceae)、姜科(Zingiberaceae)、唇形科(Labiatae)、芸香科(Rut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禾本科(Poaceae)和樟科(Lauraceae)等植物中[14]。直接利用抑菌植物的方式需要抑菌植物活性成分具有广谱、高效、高含量、高稳定性、低毒、生态安全及易提取等优点,否则缺乏开发应用价值[15]。骆焱平[16]发现有36种植物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菌、香蕉枯萎病病菌丝生长抑制率在60%。李玉平[17]研究结果表明大花金挖耳等16种植物样品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抑制浸染率)达到60%以上,大花金挖耳等5种南药植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胡飞[18]发现柑桔园中引种杂草胜红蓟,豆科作物中种植伴生植物天芥菜,均可明显减轻田间作物病害的发生。

此外,郑世燕[26]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烟株正常生长营养的基础上增施Ca、B、Mg、Mo4种矿质元素可增强烟草对青枯病的防御能力并提高其抗青枯病的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延缓青枯病发病。

在利用药用植物活性物质作为植物抗性诱导剂,以增强化学药剂防效上,王若焱用植物源药剂、奇农素(螯合态化学增效剂)与噻菌铜进行了烟草青枯病防治田间试验[27]。并采用同样联合施用的方法,以青蒿、艾草组配成复合植物源药剂,将复合植物源药剂作为免疫增效剂,与氟吗啉·三乙膦铝组成复合联合保健药剂,形成烟草黑胫病多元防治技术[28]。笔者所在地区为烟草黑胫病,尤其是青枯病高发地区,且2种病害混合发生,严重降低了烤烟产量,影响了优质烟叶品质的形成。2013年,笔者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平塘县进行了1年2点的青枯病单一防治试验及青枯病、黑胫病混合防治试验。考察将青枯病作为单一靶标防治,不进行黑胫病防治,对青枯病防效和产质量的综合影响。

1材料与方法

田间试验于2013年在黔南州平塘县白龙乡兔场村及翁安县珠藏镇进行。

1.2试验材料

平塘县试验品种采用‘云烟97’,瓮安县品种为‘贵烟2号’。参试药剂为纯植物源药剂、奇农素、噻菌铜、农用链霉素。

1.3试验方法

共设6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处理1(PP+CH)为纯植物源药剂、纯植物源药剂加奇农素及噻菌铜,处理2(PPonly)为纯植物源药剂,处理3(CHonly)为单一化学药剂噻菌铜,处理4(CHcombined)为奇农素加噻菌铜,处理5(Localtreatment)为当地常规药剂农用链霉素,处理6(CKwater)为清水对照。小区株数30株,第1次施药在移栽时进行,第2次施药在移栽20天进行,第3次施药在第2次施药后5~7天进行,其余2次施药视发病情况,每次间隔7天进行。

于2013年8月中旬进行青枯病发病情况调查。调查时每个处理每个重复调查5株,分别观测烟株发病程度及发病率。病情分级标准,以整株为单位:按照GB/T23222—2008进行计算。

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1/2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1/2,或病侧1/2~2/3叶片凋萎。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1/2,但未达到茎顶部,或病侧2/3叶片凋萎。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达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将所得病害发生情况、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结果采用spss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病害发生情况

如表1,在瓮安试验中,除当地药剂防治处理和对照的发病程度较重、病指较高(24.44和35)外,其余处理的病情均较轻,病指小于10,防效77.77%~90.49%。其中以PP+CH最高。平塘试验中,当地常规药剂处理和对照的病指水平接近(18左右),均高于其余4种药剂处理(低于10),差异极显著;而且PP+CH处理的病指最低(4.72),防效最高(75.72%)。平均来看,使用防治青枯病的噻菌铜杀菌剂,再加入植物增效剂的PP+CH处理,其青枯病病指最低,为4.025,防效为83.105%,病指比对照低85%;PPonly居第2位,病指为6.525,防效为71.83%,病指比对照降低76%。相对防效综合排名为:PP+CH(83.105%)>PPonly(71.83%)>CHonly(69.53%)>CHcombined(65.3%)>Localtreatment(20.795%)。该数据仅限于调查之日的病害发生情况。

2.2农艺性状

如表2可见,有PP参与的处理具有普遍的促生作用。瓮安点的株高、茎围、叶片数以PPonly(88.8cm、10.53cm、22片)、PP+CH(86.67cm、10.43cm、22片)较高,Localtreatment(63.93cm、8.33cm、17.2片)和CKwater(63.13cm、8.55cm、17片)较低。平塘试验中,PP+CH的各项指标位列第1,CHcombined的各项指标位列第2,与当地常规药剂处理和对照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P处理各项指标位居第3,与当地常规药剂处理和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CHonly各项指标位居第4(在目标药剂处理中居末位),仅茎围与当地常规药剂处理有显著差异。根据农艺性状对产质量的影响程度,设株高权重值为0.1,茎围为0.1,叶片数为0.3,最大叶长为0.3,最大叶宽为0.3,以2地农艺性状平均值计算农艺性状综合排名。农艺性状综合排名得分由高到低为:PP+CH(42.83)>PPonly(41.65)>CHonly(40.64)>CHcombined(38.71)>Localtreatment(37.1)>CKwater(36.63)。

2.3经济性状

瓮安县结果如表3。烟叶产量PP+CH处理最佳,为1263.79kg/hm2,比对照增加12.58%;CHcombined次之,增加9.23%;CHonly仅略高于对照,当地药剂处理甚至不如对照。烟叶产值仍以PP+CH的最高,为25698.04元/hm2,比对照增加16.93%,CHcombined次之,增加8.56%;均价总体比对照增幅不大,其中PP+CH增加3.83%,CHonly增加2.04%。

平塘县结果如表4。烟叶产量PP+CH最好,为1328.10kg/hm2,产值为25946.88元/hm2。CHcombined次之,CHonly和Localtreatment较差,对照最差;处理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加入PP的处理,上等烟率、均价都位于第1(PP+CH,42.53%,19.54元/kg)、第2位(PPonly,40.82%,19.20元/kg);且PP+CH均价(19.54元/kg)与其他处理达到1%显著水平,可见植物增效剂可极显著提高上等烟率和均价。

综合(表5)来看,PP+CH处理经济性状最好,产量平均为1295.9kg/hm2,比对照增加了10.53%,产值为25822元/hm2,比对照增加了16.23%,均价为20.34元/hm2,比对照增加了7.2%。产量、产值由高到低顺序为:PP+CH>CHcombined>PPonly>CHonly>Localtreatment>CKwater。

3结论

3.1药剂防效

药剂相对防效结果在瓮安表现好于平塘。在瓮安试验的PP+CH的处理发病较轻,病指为3.33,与CK病指相比达到1%显著水平。相对防效位于第2位的为PPonly(86.51%)。平塘相对防效仍然以PP+CH最高,为75.52%。相对防效综合排名为:PP+CH(83.105%)>PPonly(71.83%)>CHonly(69.53%)>CHcombined(65.3%)>Localtreatment(20.795%)。

3.2农艺性状

从株高来看,2地株高最高的处理为PP+CH,平均为88.33cm,2地株高均分布与对照达到1%显著水平。其次为PPonly,平均为86.235cm,分别与2地CK达到1%显著水平。PP+CH与PPonly2地株高均达到5%显著水平,说明加入PP后,对于烟株的株高提高均有显著作用;从最大叶长来看,PP+CH处理的叶片最长,平均为68cm,2地最大叶长与CK相比达到1%显著水平差异;从最大叶宽来看,2地仍以PP+CH处理的叶片最宽,平均为28.47cm,分别与2地CK达到1%显著水平差异。2地农艺性状综合排名为PP+CH>PPonly>CHonly>CHcombined>Localtreatment>CKwater。

3.3经济性状

瓮安产量以PP+CH(1263.79kg/hm2)最高,与CK相比达到5%显著差异水平,比对照增加12.58%,产值为25698.04元/hm2,比CK提高16.93%,达到1%显著水平。CHcombined尽管在产量、产值上略高于PPonly,但PPonly的均价(19.8元/kg)高于CHcombined;平塘产量仍然以PP+CH最高,为1328.10kg/hm2,比CK提高8.5%,产值(25946.88元/hm2)比CK提高15.54%,上等烟率(42.53%)比CK提高16.33%。综合来看,产量、产值由高到低的排名顺序均为:PP+CH>CHcombined>PPonly>CHonly>Localtreatment>CKwater。

4讨论

李慧[29]总结了艾叶杀菌、促进生长的研究进展。刘立新[30]提出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以上研究表明,青蒿、艾草等多种植物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同时可诱导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农艺性状调查发现,植物源药剂与化学药剂联合处理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经济性状调查发现,该方法对烟叶经济性状也有明显提高。(1)这种处理在田间抑制了病害,保障烟株健康;(2)促进生物量累积,产量同步提高;(3)提高烟叶的田间素质,因此改善了烟叶的易烤性,烟叶等级结构得到提高(上等烟率增加,中等烟率降低,下等烟率降低)。

由于笔者调查病害日期为8月中旬,且不考虑其他根茎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地下害虫对烟株生长和要积极防效的影响,在大田试验后期,防效有所下降,需要增施1~2次药剂,增加了人工。周岗泉[5]的烟草青枯病拮抗菌试验也表明,部分拮抗菌处理前期防病效果高达95%以上,但生长后期防治效果有所下降。其中混合内生细菌处理的防效更差,低于对照。本研究中单一化学药剂处理和单一植物源药剂处理的防效接近,说明单独使用笔者所述纯植物源药剂配方,其防效接近单一使用化学药剂噻菌铜的结果,因此植物源药剂配方仍然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采用笔者所述植物源配方,对大田进行病毒、真菌、细菌综合预防,其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的防效和经济产值得到显著提高,且防效稳定,烟叶品质得到较大改善。

试验表明,使用植物源药剂,结合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噻菌铜等化学药剂,单一防治烤烟青枯病时,能提高噻菌铜防效,植物源药剂对于噻菌铜有协同增效效应。采用本研究所述植物源药剂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氟吗啉·三乙膦铝结合使用,进行的烤烟黑胫病田间防效试验[29],也表现出相对防效得到提高的结果。由于大田土壤情况复杂,病害多为混合发生。应考虑强化植物源药剂对烟株的免疫、促生作用,将黑胫病、青枯病等病害在大田进行统一防治,以预防为主,同时开展室内检测,分析植物源药剂功能组分,进行植物源对化学药剂协同增效途径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晋艳,杨宇虹.烤烟轮作、连作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267-271.

[2]周岗泉,张建华.烟草内生细菌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8,4(14):31-35.

[3]吕建林,刘二明.烟草青枯病生防菌混合接种对其定殖及防效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2010,26(2)200-205.

[4]李红丽,郭夏丽,李清飞,等.抑制烟草青枯病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生防效果研究[J].土壤学报,2010,47(4):798-801.

[5]周岗泉,张建华.烟草内生细菌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8,4(14):31-35.

[6]白春微,蒋选利.壳寡糖对水稻抗纹枯病抗性诱导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103-106.

[7]GuLi-qiang.TomatoResistancetoBotrytiscinereaInducedbyChitosan[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1,12(4):537-540.

[8]王瑞霞,王振中,水杨酸诱导水稻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2):193-196.

[9]徐芬芬,王爱斌.水杨酸诱导小白菜抗霜霉病的作用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4):38-40.

[10]牛吉山,倪永静.茉莉酸甲酯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254-257.

[11]王阳,王大浩.BTH和INA诱导小麦抗条锈病性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8):5-7.

[12]王文娟,赵建庄.苯并噻二唑(BTH)对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诱导[J].果树学报,2008,25(3):362-366.

[13]王涛,陈泽鹏.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烟草抗青枯病活性与抗病机理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增刊):29-32.

[14]袁高庆,黎起秦,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进展Ⅰ:抑菌植物资源[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30-34.

[15]段琼芬,陈思多,王有琼,安鑫南.印楝的开发价值与问题述评[J].农药,2008,47(12):859-862.

[16]骆焱平,郑服丛.128种南药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J].热带作物学报,2004,12:106-112.

[17]李玉平,冯俊涛.25种菊科植物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药效试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123-127.

[18]胡飞,孔垂华,徐效华,等.胜红蓟黄酮类物质对柑桔园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J].生态学报,2002,13(9):1166-1168.

[19]乃小英,陈年来,乔昌萍,等.诱抗剂处理对甜瓜叶部病害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0,27(1):99-104.

[20]赵杰,赵爱华,胡育海,等.室内测定30种植物提取液对甜瓜霜霉病的防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5(2):161-164.

[21]王玉全,植物源诱导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酶活性的影响[J].园艺与种苗,2012(2):43-46.

[22]吴传万,杜小凤,顾大路,等,植物源药肥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92-99.

[23]史桂芳.毕军.植物源药肥对马铃薯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5-120.

[24]毕军,夏光利,毕研文,等.植物源药肥的研究及开发应用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2005,5:111-113.

[25]毕军,夏光利,朱国梁,等.植物源药肥对花生生长、害虫防效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39(5):1097-1101.

[26]郑世燕,丁伟.增施矿质营养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效果及其作用机理[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6):1099-1110.

[27]王若焱,吴志高.施用奇农素和纯植物源药剂对烤烟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效果[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6):85-89.

[28]王若焱,夏志林,等.植物源药剂及化学药剂联合保健技术对烤烟黑胫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3):294-298.

/

关键词食物网能量流动营养级简易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单方向流动,从绿色植物经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再到分解者”,从而解释了生命科学中“生物间的相互依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对食物网的概念存在诸多误解,例如,不能正确地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不能够明确地区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等。

1活动目的

2活动材料

至少4张木盘,4根黄色木棒,1根绿色木棒,2根蓝色木棒,黄色彩泥,如图1所示。

3活动流程

3.1活动准备

木盘=生物体;黄色棒子=化学能;绿色棒子=光能;蓝色棒子=热能;黄色彩泥=太阳。

3.2活动步骤

(1)教师事先介绍关于能量流动和营养级等重要概念和术语,之后学生进行活动。

(2)从太阳开始,学生将材料进行连接,制作食物链模型,使其终止于次级消费者,如图2所示。

(3)可增加一个三级消费者。

(4)可在食物链上增加一条代表能量散失的路径。

(5)组与组之间进行合作,连接原材料,调整食物链的结构使它成为食物网,最多有三个营养级,如图3所示。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所提供的材料。

(6)学生可选择的挑战:增加三级消费者和热量散失的路径。

(1)食物网模型符合设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那么存在什么具体的问题?

(2)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正确的吗?

(3)在食物网模型中,每一个营养级有多少种代表性的生物?

评价完成之后,小组之间共同交流各自的反馈信息。

4评价与建议

建议教师在该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拓展活动,如建议学生把分解者添加到食物网模型中,因为分解者在食物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去研究食物网模型中代表营养级的真实生物体,可将生物体的照片贴在食物网模型中的木盘上;考虑使用同样的材料,来做养分循环的模型,例如碳循环和氮循环,木盘将会代表循环中的营养物质,木棒代表成分之间营养物质的流动路径,但必须强调食物网中营养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后,该活动若能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将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生态系统;能量;生物量;区别;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原理及应用是高考的重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流动特点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试题量相对较大,多以图形(如曲线图)的题目出现。在几年的高考辅导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这方面的习题时,经常将能量“最少”与生物量“最少”混为一体,因此,本人将这点内容,整理如下,愿同行们共同来探讨。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以后开始的。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太阳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

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量。

(二)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这里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也就是说,摄入体内的能量,并不是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因为有一小部分能量存在于动物排出的粪便中,最终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也就是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后一个营养级,所以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那么营养级越多,一个生态系统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营养级之间比较,营养级越低,所消耗的能量越多,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比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少。

例1:某生态系统中有三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第三营养级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是()

A、48%~50%B、10%~20%C、5%~10%D、1%~4%

解析:根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得第三营养级可以从第一营养级获取能量“最少”为10%×10%=1%,“最多”为20%×20%=4%。

例2: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多少流入到第五营养级()

A、1/5B、1/125C、1/25D、1/625

解析:由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五营养级经历了三次传递。若要使传递的能量最多,则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为20%×20%×20%=1/125。

(dg)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的“最少”

计算食物链中某一动物要增加一定体重所消耗的各营养级的最少量:因为能量传递效率最高为20%时,各营养级的生物量消耗最少,所以若该动物处在n营养级,要增加mkg,则消耗的(n-1)营养级的生物量应为m/20%,依此类推,算出消耗各营养级的最少量。同理,计算食物链中某一动物要增加一定体重所消耗的营养级的最大量时,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例1:如在“硅藻小甲壳动物小鱼大鱼”食物链中,若大鱼增重1g,最少需小甲壳动物多少克?相反,若消耗1000g硅藻,大鱼至少增生多少克?

THE END
1....B.动物都是消费者C.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D.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当前模式为游客模式,立即登录查看试卷全部内容及下载 发布:2024/11/28 19:0:1组卷:12引用:2难度:0.8 相似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https://www.jyeoo.com/shiti/10c681ff-b515-4c15-995a-ec3f018b0251
2.《食物链和》课件20241126.ppt食物网的概念相互交织食物网是多个食物链相互连接的复杂体系,反映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量流向食物网描述了能量和营养物质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生态平衡完整的食物网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任何一环的破坏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物质循环食物网还反映了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过程,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食物网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3596161.html
3.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播放出错啦,请尝试退出重试或刷新 刷新重试诊断 code:4400 uuid:53B62243-0E10-4BAF-832B-4FA7AE1894A6 requestId:1378DBDE-CABB-4571-ACBC-A0F4B...第1节 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 第1节 为什么生态系统经常会受到干扰,却依旧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呢? https://www.guanxinqiao.com/group/play.php?id=562
4.食物链,自然平衡与人类探索的奥秘之旅广播电视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等智慧生物,与食物链息息相关,我们的饮食来源、农业生产乃至经济发展都与食物链紧密相连,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食物链的平衡逐渐被打破,一些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了解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 http://www.jinrilonggang.cn/post/3508.html
5.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生态锥体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生态锥体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即为食物网。 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https://m.ppkao.com/tiku/shiti/cc8ddb087d1248b99a77246aa67566da.html
6.什么叫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简答题 什么叫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参考答案】 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也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节)称为营养级。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由于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现象,使得每一个...https://m.zhaokaoti.com/shiti/48aca945c3e148b99dffb3b9f2e0d71c.html
7.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分析:食物链中生产者能量最多,为第一营养级,其次为初级消费者.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https://m.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82b53609316eaebdb0dab73ac1ba2479
8.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猫头鹰属___,兔处于第___营养级。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2a3cd7f241e474ea1cd1ed701a0050f.html?fm=bdec8ccdbdc637bfca3ee66933f787aaf5
9.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食物链中营养级不是越高越好。?名称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生物数量(通常情况下)最多越来越少最少 体内总能量最多越来越少最少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最少越来越多最多食物网1.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它们彼此交错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10157901_1048628730.html
1.营养师三级: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怎样做一个营养学家)网上有关“营养师三级: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样做一个营养学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营养师三级: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https://city.shenchuang.com/scnews/20240812/1822909911189819393.html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当食物网中未给出能量传递效率,也未给出某种生物的食物来源或分配比例时,已知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求第一营养级消耗的最多能量,用最小的传递效率和最长的食物链来计算;若求消耗最少能量,则用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的传递效率来计算。 当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题中若给出食物的来源比例,则按照从高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7gcgk2y.html
3.食物链与食物网优质课11篇(全文)在生态系统中, 食物链往往不是单纯捕食、寄生、腐生的关系, 而是它们之间交错形成的一条链状结构, 这种链状结构就称混合食物链。如稻草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加工后喂猪→猪粪投塘养鱼, 就构成一条既有捕食, 又有腐生的混合食物链。 三、食物链上的营养级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tezvlta.html
4.食物链与食物网三是腐生性食物链,也称分解链,在死的动植物残体上,从繁殖细菌、真菌及某些土壤动物开始。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 →节肢动物,就属于这种类型。 简单的生物链网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营养级。任何一种生物都属于一定的营养级。任何食物链上,后一种动物只能吃食、同化前一种动物所能提供能量的一部分,并通过新...https://www.xuchang.gov.cn/zt/010021/20100913/e6ea56ef-40f0-4352-8bf8-2170dfc6b89e.html
5.《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通用7篇)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有关素材展示,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相互关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https://xiaoxue.ruiwen.com/shuokegao/290851.html
6.生物选修一教案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例如兔吃草,狐吃兔,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食物链写成:草?兔?狐。草为第一营养级,兔为第二营养级,狐为第三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书写要注意: ①第一营养级必须是生产者。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没有食物来源。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0204084114_2329490.html
7.我校科研团队揭示东方白鹳典型食物网络中重金属的转移路径与通量...重金属不仅可以通过食物网转移,还可以在食物网顶端呈现生物放大或生物稀释效应。高营养级的顶级捕食者是食物网的重金属富集终端,常被视作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种、伞护种。包含顶级捕食者的完整食物网能全面反映重金属转移路径与通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的关键依据。目前,尽管重金属在简单食物链中转移情况的有关...https://news.nefu.edu.cn/info/1011/27762.htm
8.2023年初中生物与环境知识点:食物链与食物网试题生物与环境〔2〕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因为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所以,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通过呼吸作用把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http://www.zhongkao.com/e/20230327/64215e905b336.shtml